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湘潭市旅游

湘潭市旅游景点介绍

黎锦熙故居
  黎锦熙故居在湘潭县中路铺镇菱角村长塘。黎锦熙有兄弟8人,都是全国著名人物,被誉为“黎氏八骏”、“黎氏八贤”。他们是:语言学家黎锦熙(1890—1978年),民族音乐家黎锦晖(1891—1967年),地质矿产专家黎锦曜(1895—1953年),教育家黎锦纾(1899—1954年),铁道桥梁专家黎锦炯(190l—1981年),文学家黎锦明(1905一1999年),音乐家黎锦光(1909一1993年)、美籍华裔作家黎锦扬(1915一)等八兄弟。他的故居相传是黎氏八骏祖父、清奉政大夫黎葆堂(?一1898年)所建。两进四合,土砖青瓦,坐东朝西,占地约为20市亩。第一道槽门朝南,第二道槽门和正堂大门朝西。正屋两进13间,除厅屋外,都是卧室。正厅悬有巨匾“美意延年”,是北洋军阀政府总统徐世昌在黎葆堂50寿……[详细]
郭汪璨故居
  郭汪璨故居位于湘潭县排头乡排头村郭家瓦屋,也是当代著名作曲家(郭)石夫的诞生地。郭汪璨,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官陕西鄠县(今户县)知县,没有别的俗好,只酷爱诗文,著有《云麓诗草》。郭府满门文采,尤其是女性备受时人称羡。他的姑母郭步蕴,女诗人,号称“女博士”,是郭府诗学之权舆,对其侄女、侄孙女等,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诗学章法。丈夫邵光耀早亡,依靠母家生活。汪璨的姊妹郭友兰(夫苏州凤丹山)、郭佩兰(夫本邑生员王德立)等都跟随步蕴学习,后来都成为了女诗人。汪璨有4女,都是女诗人。其中,郭润玉,丈夫是两江总督、文学家李星源,她因夫官累赠至一品夫人。润玉才思清婉,诗词往往胜过他丈夫。儿子李杭、媳郭秉慧、女李媚、婿何绍基,都是文学家。何绍基还是著名诗人与书法家。润玉姊漱玉,丈夫罗亨鼎,从小就与诸……[详细]
柳春霆故居
  柳春霆故居位于湘潭县龙口乡天龙村船湾,距湘潭市区60公里。柳春霆(1842—1905年),篾匠出身,都叫他“柳金篾”。一门三代四将军。本人入湘军,后任肃州镇总兵,记名提督。清光绪年间,随左宗棠西征大军出关,收复新疆天山南北,驱逐沙俄。因屡建战功,授与建威将军,属正一品武官。后来病故于新疆,由其部属护枢回乡。故居坐落于琵琶山东北麓,是柳春霆自建。青砖小瓦结构,坐西南朝东北。建筑面积约360余平方米。正中为堂屋,后有一间小屋连接。左右两端并排各有前正房4间,后正房2间。所有正房楼层都铺有木楼板。坐向左侧第二行正房侧有厨房。门前阶基宽约2米许,上有方形青砖散柱4根。阶基前为条形地坪,面积约220平方米。坪内有四方直形石锁2只,每只重100公斤。地坪与正门前阶基之间,有5步花岗石台阶。坪前有条形水塘……[详细]
胡颖故居
  胡颖故居又叫胡安抚故居、胡石壁旧居,位于湘潭县梅林桥梅市村土城湾。胡颖,字叔献,南宋绍定三年(1230年),赵范讨李全,邀胡入幕。五年(1232年),中进士,历任平江(苏州)知府兼浙西提刑,到湖南后,兼提举常平。后加枢密都承旨,做了广东经略安抚使。咸淳八年(1272年),任静江知府,转广西经略安抚兼节度转运使,再到京湖总领财赋。死于咸淳年间。据清嘉庆《湘潭县志•古迹》与光绪《湘潭县志•山水》载:“颖尝屯兵于此”,“文端宋(南宋大臣文天祥之字名)开府湖南,推胡为甚至。师潭未几,石壁病终。”胡颖去世后,文天祥立即挥毫写下《祭都丞胡石壁文》,并亲临土城湾参加悼念。故居经历700余年沧桑,其建筑结构与规模待考。内设来谂堂,是“胡颖筑以奉母的地方”。现在故居仅存断壁残垣。194……[详细]
黎培敬故居
  黎培敬故居位于湘潭县谭家山镇皋山黎家湾,107国道东侧。黎培敬(1826一1882年),是清文学家黎吉云族子。咸丰十年(1860年),做了进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同治与光绪年间(1862一1908年),先后任贵州学政、贵州布政使、贵州巡抚、四川按察使、漕运总督、江苏巡抚等职。黎培敬故居也是其第三子、清末民初书法家黎承礼(1867—1929年)及当代书法家黎泽泰(1898—1978年)之故居。故居是一幢环境幽雅的湘中民宅建筑,始建年代不明,重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始建的宅院,共有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三进,两侧为开山横屋。木质大门两旁各有直径约80厘米的石鼓门墩。宅内有大小房间200余间,正天井11座,附天井5座。宅前有坪,面积约600平方米,坪内种有2株……[详细]
杨度故居
  杨度故居位于湘潭县姜畲镇清泉村石塘。杨度有兄妹三人,弟杨钧、妹杨庄,时称“湘潭三杨”。杨度(1874—1931年),是我国近代著名政治家,一生富于戏剧色彩。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释虎。1894年应顺天府甲午乡试、中试,列第五十五名举人。次年,返乡师事王闿运,后留学日本。1903年,谢绝孙中山的劝说,不愿加入共和革命行列。但将黄兴介绍给孙,促成孙黄合作。极力鼓吹君主立宪,发表《金铁主义说》。不久,组织-讲习会,任会长。1908年,以四品京堂衔任-编查馆提调。1911年,任“皇族内阁”统计局长。辛亥革命后,依附袁世凯,任内阁学部副大臣,被袁授予二等嘉禾勋章。后任参政院参政、筹安会会长,为袁策划复辟帝制。袁败,避居天津外国租界,隐身佛门。1922年倾向革命,……[详细]
罗亦农故居
  罗亦农故居,坐落于湘潭县易俗河镇青狮村小雷公塘一处风光秀美的丘陵之中。罗亦农(1902—1928年),原名善扬,字慎斋,后改名罗觉,字振刚,后来又改名亦农。1920年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期间转为0党员,任0旅莫斯科支部书记,并介绍-入党。1925年回国后,与陈延年、-、邓中夏等,参与发动震惊中外的省港工人大-。1926年,与-、赵世炎等三次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并占领上海。1927年,当选为0五大中央委员。在党的“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尔后,出席0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任中央组织局主任兼组织部长。1928年4月21日,因叛徒出卖,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从湘潭县一中公路对向,沿简易公路南行约2.5公里即可抵达故居。……[详细]
168、大杰寺
大杰寺
  有碑刊道:“俾大杰之名,长留天地之间而不朽。”湘潭多人杰,这寺就名大杰寺了。大杰寺,坐落于五龙山中,系明朝吉王为慧庵得道高僧所修。五龙山,为衡岳向北延伸之脉,海拔164米,长与宽各4公里余。前山入中路铺境,后山余脉至谭家山镇。此山“钟衡岳之灵,毓湘水之秀”,远望五峰排闼,其形蜿蜒不断,酷似五龙捧圣,因而得名。此山多神异。据清代记载:清同治九年四月二十七日,风狂雨骤,此山真武殿地大坼,酷似人形,中有龙吟之声,甚是清越。记下这段实情者,是邑中大儒王湘绮先生。时至1965年夏初,该山再次发生地裂,宽处1米余。想湘绮先生所记,当不为佞。清光绪二十年,齐白石与王仲言等在寺内成立“龙山诗社”,号称“龙山七子”。又因此地多白果树,树龄600年以上,胸径达5尺,恰好是整整齐齐的7棵,故诗社又名“白社”。与五……[详细]
169、草衣寺
草衣寺
  谈名胜不可不提草衣岩,这是今人不应遗忘的一大古迹。光绪二十年(1894),铁面御史赵启霖特为草衣岩绥福堂题五律一首:我来草衣寺,室内风翛然。不瓦禅房蔽,无楹古壁坚。苔痕侵佛貌,岚气杂炉烟。任是丹青手,难描小洞天。草衣岩在大罗山,即今青山桥镇晓南管区草衣村。大罗山长16公里,宽12公里,峰体上下全是清一色的连体赤石。其岩纵深8米,横达16米,高近5米。岩面有如眉月,岩内有草衣寺。寺建于一天然岩洞之半洞中,下为悬崖,周遭吞云吐雾,风雨霓虹。建寺之初,后周巴蜀高僧奉初,结寒草为衣,在岩内坐禅30余年,草衣岩由此著称于世。奉初圆寂后,湘中名士倡首,即集资而建两进寺院。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光绪《湘潭县志》记载: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张南轩、林择之等理学大师文坛圣手同游南岳,路遇暴风雪,……[详细]
170、乌石庙
乌石庙
  在湘潭县的西南,一座青峰凌空而起。登上峰顶,可北望石潭,南望黄荆坪、花石,周遭的涓、涟平原尽收眼底。细看这座山,山体刚直挺拔,满眼是裸露的黑色石头,块块坚如铁。如果留神瞻望的话,只见岩缝中的松杉,一棵棵坚韧不屈,一律向着峰顶,争相挺拔而崛起,向人世间昭示着一种哲理,一种精神气韵。乌石峰陡峻,坡度达78度,形似三国名将张飞手执的那一杆长矛。山径如长蛇般蜿蜒,愈上则愈陡。到山顶了,一眼清泉汨汨浸出。泉边长有花草瓜果。泉水蹦跳着下了山,一个筋斗便下涟水河去了。上得峰顶,到古庙坐一坐,享受那松间听月、石上观泉,苍松翔如龙,灵花相辉映。当袅袅云烟飘来眼底,而万千岁月,正匆匆大地走龙蛇。山顶巨岩上,建有石庙,所砌墙体都是花岗岩条石。庙门向南。其北面,庙背凸出三根石柱,触目而惊心。庙门上,“乌石峰”三字,……[详细]
171、涟水
涟水
  涟水过境到湘潭,已属其下游。它经过石潭、云湖桥、姜畲等乡镇,汇入湘江。石潭是涟水最美的一段风景区。经发掘证实,沿岸古城村的湘南故城遗址,为湘潭市境内的最早县城遗址。过去,云湖桥、姜畲一带,每遇洪水,便成汪洋泽国,弄得民不聊生。解放后,河畔先后修建大型水利配套工程韶山灌区、洋潭引水坝、列雁荆河,从此涟水两岸年年水旱无忧,成了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韶山灌区有“洋潭飞渡”、“三湘分流”、“云湖天河”、“楠竹长虹”、“石牛横渡”等水利工程景观。在320国道与韶山至回龙桥公路的交汇处云湖桥镇云湖村境内,横跨公路,贯通大垅,连接两山,是韶山灌渠右干渠上的第六座渡槽,名叫“云湖天河”。渠上“云湖天河”四字,系前任0中央主席、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同志在担任韶山灌区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时题写的。1965年7月1日……[详细]
172、涓水
涓水
  涓水发源于昌山,自晓南港进入湘潭地段后,先后汇入青山河、较场河诸水,经花石,汇入龙口、芙蓉寨、黄荆坪、射埠、延化诸水,渐行渐大,再经古塘桥、河口,注入湘江。涓水在湘潭境内流程68.9公里,接纳5公里以上的溪流39条,流域面积1069平方公里,占湘潭全县总面积的42.6%,是湘潭县境内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涓水的南边,有著名的昌山、日华山、天马山。涓河两岸,处处绿水青山,山上多松、杉、油茶、楠竹,以及许多珍贵药材。水中盛产鱼类,间以田田荷叶、盏盏荷花,富有生机。至今千余年间,沿岸以米市、鱼市、莲市闻名海内。清代咸同年间,曾国藩创建湘军,征兵筹饷,打造战船,操练水师,即从涓水出发。涓水流域诞生了湖湘文化,成就了中国最大的湘莲生产基地和加工贸易中心,还孕育了曾国藩、周小舟、宋楚瑜等古今名人。地处……[详细]
173、碧泉潭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泉潭
  这里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说的是这潭里曾潜伏着一条千年巨蛟,时隔几十年便发一次洪水,成为危害一方的孽龙。后来,杨泗将军为民除害,每隔三五年,丢一副新铁链沉入潭底,以新换旧,视为永远锁住孽龙,不让它有兴风作浪的机会。此即古老名泉碧泉潭。潭深近丈,宽三丈余。水清莹,潭周碧透。清泉自潭底红砂岩缝中奔涌而出,渐次形成水波,且不时带动潭底细沙,其势态有如螺旋,持继不断地冉冉上升。刚刚抵达水面时,那细砂遂悠然四散,款款下落,形成奇特的倒雨景观,又好似那金莲朵朵,慢悠悠迎风绽蕊;又宛如沸水一锅,如珠似玉,汩汩上冒;层层波纹,向外漾出;翻腾出涟漪四起,随之这水纹逐圈逸散而消逝。如此而年年月月日日夜夜,周而复始永不停息。每逢春日,细雨洒落潭面,泉上涌,雨下滴,漪纹相叠,别有一番韵致。相传唐天宝年间,灵泉自石窦……[详细]
174、四美湖
四美湖
  隐山之北有四美湖。大清早,湖面上轻烟袅袅,加之周围的青山群峰竞秀,竹林茂密,溪水长流,吸收这里带着芳草竹林清香的纯净空气,令人神清气爽。山不算高峻,但四周群山环抱,碧水如玉,峰峦迭翠,堤坝上下芳草如茵。湖区上下澄澈的山光水色,为厌倦城市喧嚣的人们捧出了一片陶然净土。这里原是1973年冬由花石、射埠、石潭三个区的民工修建的中型水库。集雨面积17.43平方公里,总库容1332万立方米,库内水面1600余亩。周围有隐山、乌石峰、景泉、上步塘等灵山秀水,云天青山倒映水中,分外清秀。湖中还有一岛,外加三个半岛,岛上松竹参天,各种飞鸟云集岛上,蔚为壮观。这里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更有优越的地理条件,距彭德怀故居仅2公里。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建设成赏心悦目的山水乐园。……[详细]
铜梁山瀑布
  在昌山的北山腰上,有一凉亭,名半山亭。亭内有石桌石凳,供游客登山休憩之用。山之西,便是铜梁山。山上巨崖翘出半空,崖下有一天然石洞,名“龙洞”,洞口直径1.2米,可容纳一人进出。洞口有一块光溜溜湿润润的圆石,人称“巨龙衔珠。”洞上方,峰峦耸峙,山势极为险峻。洞下方,有一眼碗口粗的山泉,从崖壁喷吐而出,四时不断,响声悦耳,如鸣环佩。山腰间,众泉汇流,形成了高100米,宽5米多的瀑布,从数十丈高的石壁陡崖上飞泻而下,直入深潭。特别是大雨过后,两侧山窝又涌现9条瀑布相继飞泻,组合成富有特色的铜梁山瀑布群,蔚为奇观。端午节前,乃初夏之晨,来此远眺,只见瀑水从高高的悬崖上直泻入峡谷深渊之中,碧瀑飞流,疾如闪电,声若雷鸣,隐隐约约有一道彩虹横空出世,在朝阳的映照之下,真真切切地反射出黄、橙、赤、绿、青、蓝……[详细]
顶峰水库
  昌山西北有一山,名铜梁山,海拔600余米。铜梁山顶峰之上,众峰环峙,里面有一方天然盆地,形成自然村落,名顶峰村。山顶上建有一水库,因山得名顶峰水库。顶峰水库是全县海拔最高的水库。坝底海拔高度都在400多米。如此一座水库,比常见水库有许多不同。一是高山崖下,清泉四涌,汇入水库的全是没有任何污染的清泉。二是由于山高林密,古树参天,一年四季皆是云缠雾绕。水库的四周景色独特,一年四季,只见花开花落,云腾云升,林涛长啸,鸟歌婉转。这里是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是飞鸟们自由翱翔的一方天堂。观白鹭之舞,听白鹭之声,和白鹭共处,构成了铜梁天池独一无二的景观特色。尤其是每年清明至端午节期间,成千上万的白鹭从大山南麓的曾国藩故乡双峰荷叶那边飞过来,或出没于茫茫-,或驻足于水滨,或觅食于清凉水府,或喜结良缘,生儿育女……[详细]
花石水库
  花石水库,总库容量为3650万立方米,共有3310亩水面,积雨面积达49.6平方公里,是湘潭最大的水库。花石水库看起来不算大,尚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但它是一个蕴含丰富的生命宝库。水中鱼类甚多,有青、草、鳙、鳊、鲤、鲫、鲢、鲶等十几种,还有泥鳅、黄鳝、贝蚌、河蟹、田螺、虾米等,构成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水底世界。水库灌区形成了缜密的配套工程,连结12座小型水库,460处水塘,修渠道共109公里,穿山隧洞24处,共长7263米,人工天河11条,还有7处电灌站,形成了完整的“长藤结瓜”式的布局,使龙口、留田、晓南、日华、石坝、花石、排头、盐埠等乡镇农田受益。青山巍巍,碧水长流,蓄水而滋养稻田,花石水库涵盖这天地,这日月,这山川秀色,可谓泽被万顷。如今,库内渔船渡船往返穿梭,头上鸥鹭翱翔,水中渔场孵化,……[详细]
178、金霞山
金霞山
  金霞山位于湘潭县易俗河镇东侧之湘江南岸,海拔151米。清嘉庆年间,列入湘潭四大名山之一,现在是湘潭生态风景区。据清《湘潭县志》载:它“朝阳映翠,岚气金光,绚呈异彩,故名”。民间传说:古代有一男一女,男名金哥,善医术;女名霞姑,识草药。两人相互配合,长期在此地治病救人。为纪念这对男女生前的功德,乡人便以金哥的金字,霞姑的霞字,命为山名。金霞山上延岳秀,中扼湘流,下瞰潭城,层峦叠嶂,挺拔威仪。峰巅奇石如笔,直插天空,名文笔峰。有迂曲的山道,通峰接顶。山上,过去建有霞栖庵、龙兴庵。霞栖庵,又名霞栖寺,建年待考。明崇祯方郎中、监司佥事郭金台题诗《霞栖庵片石》曰:“众山蟠孤岑,渰悬复群木。参天通一门,中隐区灵屋。人烟隔数峰,片石独渊矗。苔藓篆古意,幽映憩修竹。开士契我心,振音扣容谷。茗香泛远圃,静与山……[详细]
179、昌山
昌山
  昌山,意为壯盛秀美之山,坐落在湘潭县西南边陲石鼓镇与双峰县蒋市街镇交界之处,距湘潭市区85公里。巍峨峻峭,气氛磅礴,周回20公里,海拔755.1米,是湘潭县境高山之最,俨然一道天然屏障。山北陡峭,从安乐村石龙口和塔山冲各有“之”字羊肠山道迂曲通顶。山南逶迤数里,延伸至蒋市街镇境内。西面与铜梁大山仅一溪之隔。东南与南岳遥相对峙,好像在与南岳试比高。民间则把南岳与昌山称之为“姊妹山”,且有多种“南岳姐,昌山妹”的传说。绚丽的昌山景观是典型的湘中山国风光。一是四季景色各显风韵,给人以美的享受。仲春,万木吐绿,百花争艳,恰似一山水巨幅悬挂高空;盛夏,涧水流湍,形成瀑布,宛如白练从九天飞落;金秋,阳光璀璨,桐茶红熟,似珍珠玛瑙撒遍山野;隆冬,大地冰封,惟余莽莽,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二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详细]
180、隐山
隐山
  隐山,又名龙穴山、龙王山,海拔437米,位于湘潭县黄荆坪,距湘潭市城区40公里。隐山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别致的江南山乡风光,宜人的温热气候,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是湘潭独具特色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观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资源。隐山风景曾盛极五朝、南宋至民初,是州官府吏、文人雅士、迁客骚人游览的场地。在《长沙府志》、《寰宇记》和《湖南旅游大全》都有“天下隐山”的记载和介绍。历代文人墨客撰文咏诗赞美的很多。(一)《同张敬夫上隐山命宏儿牵手》:“万丈高岗路,跻攀任意寻。扶筇儿半助,得句友同吟。狮子踞危石,龙湫生细霖。隐山名胜地,垂老亦登临。”(宋•胡安国)(二)《重过隐山》:“不到隐山今几年,隐山泉石尚依然。忽然一阵催诗雨,扰我东窗一觉眠。”(宋•张栻)(三)隐山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