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东莞市旅游

东莞市旅游景点介绍

榴花战斗遗址
  榴花战斗遗址位于东莞市石碣镇刘屋村桑园下,是一块约200亩左右的田畴。1938年10月,日军发动入侵华南的战争。12日在广东省惠阳县的大亚湾登陆。10月15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建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日军占领惠州后,于19日占领石龙,莞城危在旦夕。同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决定,由东莞社训总队政训员何与成、副总队长颜奇率部分抗日模范壮丁队和壮丁常备队共200余人开赴石龙附近东江南岸的榴花、峡口、西湖、京山一线设防,阻止日军渡河向莞城进攻。抗日模范壮丁队和壮丁常备队在峡口、京山、鳌峙塘等地鏖战20多天,毙伤敌人数十人,狠狠地挫伤了日军的锐气,大大增强了东莞人民抗日的信心。模范壮丁队与常备队获悉在石碣镇一带屡有日军--虏掠,肆虐村民,队员们人人摩拳擦掌,愤恨异常,纷纷要求过江杀敌,最后经过颜奇、何……[详细]
麻涌人民革命纪念墙
  麻涌人民革命纪念墙位于东莞市麻涌镇文化广场正北面。麻涌镇委、镇政府于1999年建造。纪念墙坐北向南,墙体长30米,高4.5米,墙中央为革命斗争历史浮雕,两侧铭刻纪念墙志,概述麻涌人民革命斗争历史。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党员莫逢湾从广州回到麻涌,先后组织成立了“御侮救亡读书会”、“麻涌抗日救亡青年团”等,从事抗日宣传、募捐活动。1939年11月30日,麻涌沦陷,莫雄等10多人先后参加东江抗日游击队。1940年,中共党员祝锦龄以教书作掩护,在大步开展革命活动,并于1941年发展了祝厚良、肖焕兴等7名党员,建立了大步地下党支部,祝锦龄任书记。1946年7月,祝锦龄任中共东莞水乡区指导员,统一领导东莞水乡区党的工作。1947年后,先后有祝裕辉、祝窝成、祝陈溢等20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相继在东仁……[详细]
袁督师祠——东莞县总工会遗址
  袁督师祠——东莞县总工会遗址位于莞城街道东莞中学北区,GPS坐标:北纬23°0245.4,东经113°4515.9,海拔高程50米。1926年,东莞全县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至12月止,莞城先后成立了35个工会,会员达8034人。石龙先后成立了40个工会,会员5266人。太平有18个工会,会员1817人。全县共有工会联合会3个,基层工会93个,会员15117人,比1925年上半年增长了6倍多。1927年1月,中共东莞地方执行委员会根据工人运动形势发展的需要,把全县已有的莞城、石龙、太平3个互不统属的工会联合会组织起来,建立全县工人斗争的大本营。1月18日,东莞县总工会在袁督师祠,即莞城工会联合会会所正式成立。陈兆魁任委员长,赖成基、利润森、谭明、陈满章、游彤史、李桂旺、杨载文、蒋权喜、张……[详细]
广昌隆——中共东莞县委交通站遗址
  广昌隆——中共东莞县委交通站遗址位于东莞市莞城西隅社区振华路与德厚里巷0-接处左边第一间铺的位置。1927年秋,中共东莞县委成立,先后在常平周屋厦的周氏宗祠和万江永泰村秘密设立县委机关,并在莞城以县委委员赖成基(于1928年3月任县委书记)经营的打锡铺——广昌隆作为县委交通站。1928年12月7日,设在城内木石居的共青团县委机关被敌人破坏,线索牵连到县委交通站广昌隆。当天下午,县保安队长和县-局侦缉队长带着一群--查封广昌隆,逮捕正在铺内的县委常委叶铎辉与赖杰、吴卓3人,并在铺里搜到一份会议签到册。这是县委在五天前于广昌隆开会筹备武装起义时的地下党员签到册。叶铎辉被秘密杀害。“广昌隆事件”发生后,许多共产党员相继暴露和牺牲,东莞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直至1936年秋才得到恢复和发展。1931年……[详细]
东莞秀园——中青东莞分盟机关遗址
  东莞秀园——中青东莞分盟机关遗址位于东莞市莞城东莞人民公园的钵山北麓,面积约4000平方米,有多间砖木结构平房。1935年夏,中共党员王均予在广州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后改称为中国青年抗日同盟,简称“中青”)。同年7月,东莞进步青年张广业、王士钊、卢仲夫加入“中青”。8月,广州“中青”派麦蒲费到东莞,在东莞秀园建立“中青”东莞分盟,张广业为支部书记,卢仲夫为组织委员,王士钊为宣传委员。分盟成立后,发展了进步青年王鲁明、王炎、张士昇、黄庄平、何太等加入,并在莞城莞中、高埗、大朗、东坑等地建立了中青小组。“中青”东莞分盟的主要活动是:组织青年成立各种读书会,学习时事,学习社会科学和世界语;组织歌咏团、剧社等文艺团体,宣传抗日救亡。“中青”东莞分盟的建立和活动,团结教育了东莞广大的革命青年,推动了东莞……[详细]
中共东莞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遗址
  中共东莞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遗址位于东莞市莞城半边井(现莞城仁和里4巷)少将第琴芬园。1926年6月,中共东莞特别支部改组为中共东莞地方执行委员会,隶属中共广东区委,机关设在莞城半边井少将第琴芬园。书记李本立,委员李本立、黄国器、陈兆魁、张乾楚、谢慕英、李鹤年。李本立兼组织委员,黄国器为宣传委员,陈兆魁为-委员,张乾楚为农运委员,谢慕英为妇运委员,李鹤年为青运委员。下辖支部有莞城工人、学校、山厦、石龙、石马五个支部,有党员39人。年底,中共东莞地方执行委员有所调整,书记李本立,委员李本立、黄仲藩、谭式泉、陈兆魁、张乾楚、谢慕英、李鹤年、周棠。组织委员黄仲藩,宣传委员谭式泉,-委员陈兆魁,农运委员张乾楚,妇运委员谢慕英,青运委员李鹤年。中共东莞地委成立后,发起组织东莞县各界人民团体办理地方公益委……[详细]
共青团东莞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遗址
  共青团东莞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遗址位于东莞市莞城横巷梓11号(现门牌为13号)。房屋为简氏人家所有,约建于清道光年间,原为三进,面积约100平方米,现中后进倒塌,仅剩头进为危房。头进有一正厅,正厅上建有木阁,以供奉历代祖先神位,大厅两边各建一房,房中有木阁以放杂物。1926年4月12日,共青团东莞各地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18人,成立共青团东莞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李本立、黄国器、周棠、刘伯刚、李鸿举,候补委员李鹤年、杨爵荣。选举李本立为团地委书记,刘伯刚为组织委员兼经济委员,黄国器为宣传委员,李鸿举为学委委员。机关设在莞城横巷梓11号。团地委下辖莞城、石马、东莞中学、太平、石龙5个支部,共有团员45人。会议通过了发展组织、巩固组织、训练及宣传、扩大--、帮助发展工农运动、发展平民义学及儿童运动……[详细]
  东莞县农民协会遗址位于东莞市莞城象塔街。1925年春,东莞县农民协会筹委会在太平(今虎门镇)育婴堂成立,蔡如平任筹委会主任,蔡日新、王固础、邓一舟任筹委会委员。当时全县已成立一、二、三区农民协会,会员约四五千人,成为全省有农民协会组织的22个县之一。1925年5月,东莞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蔡如平任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蔡日新、谭式全、邓一舟、邓圣符任执行委员,机关设在莞城万寿里象塔街。1926年5月,广东省农民协会第二次全省代表大会召开,蔡如平当选为广东省农民协会常务委员,省农民协会派共产党员陈克武接任东莞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执行委员有蔡日新、谭式全、邓一舟、邓圣湖、张乾楚。下辖一、二、三、四区农民协会和128个乡农民协会,会员有12705人。东莞农民自卫军到年底发展到5000多人。东莞农民……[详细]
中共东莞特别支部机关旧址
  中共东莞特别支部机关旧址位于东莞市东莞中学北区。1923年夏秋间,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阮啸仙派莫萃华回东莞组建青年团组织。10月,莫萃华在洪屋涡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直辖东莞支部,成员7人,莫萃华任支部书记。1924年3月,蔡如平、蔡日新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回东莞开展农-动。同年11月,莫萃华、蔡如平、蔡日新先后被吸收为共产党员。同年12月,他们组成中共东莞支部,隶属中共广东区委,莫萃华任支部书记,机关设在东莞中学,这是东莞的第一个中共支部。莫萃华同时兼任共青团东莞特别支部书记,党、团组织合在一起活动。莫萃华的活动地点主要在学生宿舍,即后来的东莞中学教学楼。他在东莞中学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把《响导》、《少年先锋》、《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籍介绍给进步学生,发……[详细]
莫萃华故居
  莫萃华故居坐落在东莞市洪梅镇洪屋涡村东南坊10巷17号。原建筑式样为三间两廊青砖瓦屋,长宽各9.2米,占地面积80多平方米。1904年,中共东莞党组织创始人莫萃华就在这里出生。1922年3月,在广州当工人的莫萃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3年秋,他受社会主义青年团粤区区委的派遣,回到家乡洪屋涡村开展建团工作。10月,在洪屋涡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直辖东莞支部。这是东莞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莫萃华任支部书记。1924年7月,他参加广州农-动讲习所第一期学习。同年9月,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派回东莞开展农-动。广东农-动领袖彭湃曾多次到莫萃华家里,以洪屋涡为基础,推动东莞农-动的开展。1924年12月,中共东莞支部成立。这是东莞的第一个中共支部,莫萃华任支部书记。1925年1……[详细]
道滘国殇冢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道滘国殇冢,也称六一一亭,是纪念1941年农历闰6月11日,日寇第二次屠村时,被毒烟熏死的老百姓而建立的,该亭于1946年修建,1949年2月24日重修揭幕。国殇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2年和1988年道滘镇政府两次拨款重修。每年清明节、道滘镇中小学校都组织师生扫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原址为清末一卢姓人家住宅。1949年2月24日,拆除原民宅,改建国殇冢,以纪念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屠杀的死难者。同年3月28日国殇冢揭幕。国殇冢长20米,宽8.6米,占地面积172平方米,中间建有一四方亭,名“六一一”亭,长4.25米,宽5米,高3.4米,亭名为抗日名将蒋光鼐将军题写。亭内现存北伐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的李福林题赠楹联,联曰:“碧血常新,精魂不灭;大江如画,烈魄……[详细]
朱执信纪念碑
  朱执信纪念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朱执信公园(原海军医院)边,为了纪念朱执信,抗日名将蒋光鼐在虎门人民南路建立朱执信纪念碑,民国十二年(1923年)年立,,用光面花岗石砌成。碑上有胡汉民于民国二十年手书的碑名和民国二十一年撰书的碑文。文革时被造反派填塞碑铭,1986年修缮复原。现己扩建为“执信公园”。1990年,朱执信纪念碑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该纪念碑及对于研究朱执信及近代革命史有一定的价值。朱执信纪念碑碑高7.2米,碑座边宽2.6米,用光面花岗石砌成。碑上有胡汉民于民国二十年手书的碑名和民国二十一年撰书的碑文。文革时被造反派填塞碑铭,1986年修缮复原。现己扩建为“执信公园”。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详细]
牛眠埔洪仁玕避难遗迹
  牛眠埔洪仁玕避难遗迹位于东莞塘厦镇牛眠埔。牛眠埔洪仁玕避难遗迹含永培书室遗址、福音堂、鼎和堂、张彩廷纪念碑、张声和夫妇墓。咸丰二年(1852年4月),洪仁从香港乔装成“算命先生”潜回内地,匿居东莞牛眠埔村友人张彩庭家,永培书屋担任塾师达一年之久.后复乔装离村,再度赴港.(事后,张彩廷也因掩护干王脱险有功,任户部尚书,称六千岁,授于黄缎一幅.)福音堂,建于1919年,从属洪仁避难遗迹.解放前主要用于基督教宗教活动.1953年曾改为崇真小学.永安台,是福音堂的附属碉楼.正面写有永安臺三个大字.鼎和堂,建于1912年,从属洪仁避难遗迹.为张声和牧师在塘厦传教时的居所.(张声和为张彩廷之子.)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大地曾轰轰烈烈地遍地开花.在广东很多地方都留下革命的历史遗迹.东莞这一处洪仁避难遗迹,古建……[详细]
东莞苏氏宗祠
  苏氏宗祠位于东莞市南城区胜和蚝岗大围。该祠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苏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明崇祯十三年(1640)和清光绪三年(1877)分别进行过重修,现基本保存有明代的建筑形制、梁架结构、材料和工艺手法。苏氏宗祠坐西向东,是东莞市区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祠堂。古色古香,精美绝伦。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该祠为中轴线对称的三路建筑布局,重要建筑采用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中路的主体建筑为面阔五间的三进建筑。后面附置读书室。一进前瞻廊梁架和挖墩上周往刻有精美的人物故事和端兽图案;次间设有四塾台,再现了古老形制遗风;正脊饰博古花鸟陶饰工艺精细。二进的红砂岩石铺砌的月台、檐栏杆、高大的金柱,前后檐栏双步梁和抬梁与……[详细]
卫佐邦墓
  卫佐邦墓位于东莞东城区同沙林场飞鹅岭。在同沙生态公园里面,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保存了多处历史遗址和人文景胜。园区里青山绿水环绕的飞鹅山上,有一座鲜为人知的百年将军墓——卫佐邦墓。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蚝岗贝丘遗址
  蚝岗贝丘遗址位于南城胜和蚝岗村,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距今约5000年,是东莞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保存面积650多平方米,作为在市区中心发现的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也较为罕见。在考古发掘0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残件,发现红烧土活动面、房子、墓葬、灰坑、沟等重要遗迹。墓葬0土了两具珠江三角洲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人类遗骸,蚝岗贝丘遗址因此被专家誉为“珠江三角洲第一村”蚝岗遗址保存面积约650平方米。专家推测珠江三角洲是距今一万年以来逐步形成的,遗址当时很可能是个海岛,遗址西部原有一流向西北的河流,可为先民提供饮用淡水。据当地年龄大些居民介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这里贝壳堆积如山,生产队曾于此处挖贝壳烧灰做肥料,延续时间达一年多。如今,田野及山岗大部……[详细]
松岗碗窑遗址
  松岗碗窑遗址位于清溪松岗村北部大坑水库东南约500米处,现存窑炉、作坊、淘洗池、废品堆积场等遗迹以及大量瓷器残片及窑具等遗物。为进一步了解清溪松岗碗窑遗址的遗址性质和范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0年6月18日对该遗址进行了局部勘探,弄清楚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利用全站仪对遗址的居住址、工棚作坊、窑床、炼泥池等遗存进行测量。据考古调查,松岗碗窑遗址是清中期至民国时期烧制碗、杯、碟等日常生活用具的民窑遗址现存窑炉、作坊、淘洗池、废品堆积场等遗迹,目前已对其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省文化厅研究认为,“清溪松岗碗窑作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成果,有重要价值,也符合申报省重要大遗址条件”。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虎门医院旧址
  虎门医院旧址位于虎门镇人民南路执信公园内,由门楼、商颂亭、虎门医院主体建筑三部分构成。据史料记载,虎门医院是由蒋光鼐等人发起倡建,于1933年正式落成。现在虎门医院旧址已命名为虎门镇执信公园,以纪念朱执信先生。园内广植花草树木,宁静怡人,文物本体得到较好的保护与利用,成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休闲的重要场所。虎门医院大楼现为老人活动中心。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沙郑氏大宗祠
  白沙郑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白沙社区四村村头,是白沙郑氏族人的“始祖祠”。始建于宋朝,明万历、清嘉庆年间重修,现保存清代建筑风格。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三进二廊合院式布局,整个地形呈“步步高升”之势,面阔15.8米,进深36米,占地面积568.8平方米。砖木石结构,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舟脊,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碌灰筒瓦,青砖墙体。后堂两侧墙内镶嵌清嘉庆年间的两块石碑,石碑分别记载了白沙郑氏由福建莆田迁移到此定居和重修大宗祠的历史。2004年被公布为东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对研究明清岭南古建筑和白沙村史及郑氏历史有重要的价值。……[详细]
中兴路商业街骑楼群
  中兴路商业街骑楼群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中兴路。为民国时期的骑楼群,始建于1931年,1934年完成。商业街两旁骑楼建筑并肩联立而建,形成连续的骑楼柱廊和沿街建筑立面。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整条骑楼商业街东西走向,长约400米,街道宽约10米。每栋骑楼宽5至10米不等,进深均约为34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