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东莞市旅游

东莞市旅游景点介绍

东江纵队领导机关(龙见田)遗址
  东江纵队领导机关(龙见田)遗址位于东莞市黄江镇南部的龙见田村。1944年4月间,东江纵队为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决定利用战斗间隙,集中第三大队、第五大队和东莞大队在东莞梅塘地区进行集训。由王作尧、杨康华和梁鸿钧等组成临时指挥部,领导和组织实施对部队的整训,临时指挥部设在马山脚下的龙见田村祠堂。当时的祠堂是由青砖建成,面积大约1300平方米,1991年龙见田村因扩建学校将其拆除。第三大队由大队长邬强率领驻龙见田村,分别住在达成公祠(青砖建成,面积78平方米)、敏斋公祠(青砖建成,面积95平方米)、花厅(青砖建成,面积150平方米)三处地方,现这三处地方保存完好。集训部队、民工队(宣传队)早上到村里的空地集训,白天帮助村民锄稻草,修补房屋,做家务活等;晚上回来后教村民唱歌、跳舞,在一起拉家常,鼓励……[详细]
黄猄坑战斗遗址
  黄猄坑战斗遗址位于黄江镇黄京坑(原名“黄猄坑”)村北面,东面是王猴山,南面是黄京坑村,西面是大朗打石岭,北面是大朗凤山。GPS坐标:北纬22°5301.3,东经113°5807.4,海拔高程136.01米。1944年3月31日,驻大朗的伪军第45师134团1000余人进攻驻梅塘乡黄猄坑村的东江纵队第三大队。清晨,伪军气势汹汹地直奔黄猄坑而来。第三大队以一个小队在黄猄坑西北山地敌人的来路展开麻雀战,消耗和疲惫敌人,将伪军逐步引入黄猄坑。伪军进入黄猄坑发现扑空后,慌忙向北撤退。此时,隐蔽在黄猄坑西南面山上的第三大队主力从左翼杀出,第五大队主力从右翼插上,两支劲旅对敌展开钳形攻势。指战员们在猛烈火力掩护下,猛打猛冲。梅塘乡的抗日自卫队和民兵也登上四周山头向敌人射击。伪军为了掩护撤退,派一个连抢占西……[详细]
梅塘战斗遗址
  梅塘战斗遗址位于黄江镇龙见田村南面,GPS坐标:北纬22°4946.2,东经113°5845.8,海拔高程149米。1944年5月7日,驻樟木头的日军加藤大队出动500余人,偷袭驻梅塘乡龙见田村的东江纵队领导机关和第三大队。当时,东江纵队第三、第五大队和东莞大队,集结在梅塘地区整训。纵队领导王作尧、梁鸿钧、杨康华等人在梅塘乡龙见田村组成领导机关,领导部队的整训。5月8日拂晓,日军先头部队进至龙见田村的左侧,企图占领附近高地马山,偷袭驻村里的第三大队。王作尧和第三大队大队长邬强发现敌情,当即命令正在出早操的第三大队独立中队从西面抢占马山,掩护领导机关部转移。独立中队第一小队抢占马山头制高点,第二小队占领马山尾的主峰。邬强也随部队登上马山尾指挥作战,驻长山口村的第五大队,听见龙见田村方向打响,立……[详细]
长山口战斗遗址
  长山口战斗遗址位于黄江镇长龙村南山水库周围,GPS坐标:北纬22°5015.4,东经114°0021.2,海拔高程32米。1948年5月8日,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南支队第三团副团长林文虎率领钢铁队,在长山口冲破国民党第154旅一部和林村自卫队及观澜联防队、塘厦国民党驻军一个连的三路合围,毙伤敌19人。第三团牺牲2人,负伤2人,被俘1人。1949年1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获悉驻梅塘的国民党东莞县保警大队一个排从塘厦回防。于是,第三团命令第一营营长何棠率该营第一连,从黄江的上、下流洞村急行军到敌人必经之路——长山口的伯公坳伏击这股敌军。第三团一连赶到长山口正在登山坳时,先到之敌已开始下山坳,结果伏击战变成了遭遇战。三团一--现敌人后,立即展开一轮猛冲,将敌击退。此战,……[详细]
黄江梅塘烈士公园
  黄江梅塘烈士公园位于黄江镇田心村元岗,GPS坐标:北纬22°5000.5,东经113°5820.6,海拔高程25米。这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黄京坑、梅塘等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一座小型园林式墓园。1944年3月31日,伪军第45师第134团1000余人,进攻驻黄江黄京坑村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第三大队。第三大队在驻长山口的第五大队和民兵自卫队的配合下,击溃了伪军,歼敌两个连。东江纵队第三大队牺牲一人。同年5月7日,驻广九铁路樟木头的日军加藤大队500余人,偷袭驻梅塘的东江纵队领导机关。5月8日,第三大队在第五大队、东莞大队以及民兵的配合下,击退来犯之敌,毙伤日军近百人。此战,东江纵队独立中队伤亡30余人,其中独立中队政治委员李忠(钟若潮)壮烈牺牲。1963年8月,黄江人民公社收……[详细]
东江纵队第二支队第二大队指挥部遗址
  东江纵队第二支队第二大队指挥部遗址位于樟木头镇裕丰社区坭坡居民小组11号,房屋约80平方米。GPS坐标:北纬22°5723.2,东经114°0619.9,海拔高程29米。1944年9月,东江纵队第二支队组建后,在广九铁路以东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其中第二大队活跃在樟木头一带,并进驻坭坡村,以该处作为指挥部,在坭坡村周边开展抗战活动,多次在指挥部召开重要会议,部署和策划对敌斗争。抗战胜利后,东江纵队第二支队第二大队仍旧以这个指挥部指挥部队在路东地区坚持斗争,抗击国民党军队的“清剿”,直至1946年6月东江纵队主力北撤。……[详细]
  凤岗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凤岗镇中心区东面的花果山,由革命烈士纪念碑和黄友亭组成。纪念碑GPS坐标:北纬22°4453.9,东经114°0844.2,海拔高程67.8米;黄友亭GPS坐标:北纬22°4453.7,东经114°0844.2,海拔高程67.8米。烈士陵园由花果山公园改建而成,占地面积约14000平方米,凤岗镇政府投资兴建。1994年7月22日奠基,1995年7月22日落成。1973年10月,凤岗人民公社在花果山上首建凤岗革命烈士纪念碑;1995年4月重建,耸立于山顶中央,占地面积324平方米。纪念碑坐东南面西北,花岗岩碑体,方尖形,碑座分两级,碑高13.35米,碑身立体正面刻着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座正面铭刻凤岗镇人民政府撰写的纪念……[详细]
塘厦革命烈士纪念碑
  塘厦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塘厦镇观光公园山顶,GPS坐标:北纬22°4847.7,东经114°0520.7,海拔高程91米。1996年10月,塘厦镇党委、镇政府在塘厦镇观光公园山顶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2010年3月重修。纪念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碑座正面刻有塘厦镇人民政府撰写的碑志,背面刻有52位革命烈士英名。碑体呈长方体,高10米,均由大理石砌成,主体正面和背面均竖排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苍劲有力的字。碑体前是一小看台,四周是围栏,面积约20平方米、高约1.2米,地板均铺设大理石板,四周种有松柏等绿化树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52名塘厦籍革命烈士中,有中共清塘区委书记黄万顺、东江纵队第二支队第四大队大队长黄锡良、东莞县人民政府县长赵督生等。2008年4月,塘厦革命烈……[详细]
清溪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机关遗址
  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机关遗址位于清溪镇北面的含头岭,群山环抱,GPS坐标:北纬22°5203.1,东经114°1026.3,海拔高程65米。1938年12月下旬,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机关从观澜白花洞(现属深圳宝安区)转移到清溪苦草洞村曾氏宗祠。1939年元旦,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指示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和各区地方党动员来的抗日武装,共约200人,集中到东莞县清溪苦草洞进行整训,从中挑选120人编成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1939年3月,中共东宝联合县委在苦草洞开办党员训练班,为期一个月,学习内容有党的建设、群众运动、中国革命运动史等。党员们经过训练,提高了政治觉悟。1939年4月,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机关从苦草洞迁至东莞塘厦。……[详细]
  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东宝队队部遗址位于清溪镇杨梅岗村。GPS坐标:北纬22°5045.0,东经114°1008.7,海拔高程38米。1938年10月,日军入侵东江下游。消息传到海外,旅居马来亚、印尼的惠属侨胞义愤填膺,纷纷开展救国救乡活动。1939年1月中旬,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在惠阳县淡水镇正式成立,以动员东江群众协助军队及人民武装抗战,并拯救伤兵难民及辅导民众组织各种救亡团体为宗旨,叶锋任团长。同年3月初,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根据粤东南特委指示,在东莞清溪杨梅岗村组建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东(莞)宝(安)队,队部设在杨锦志家。由王启光任队长,卢克敏、祁烽任副队长,下辖三个分队,最初30人,后来发展到60多人。这些队员大部分是华侨或归侨青年。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东宝队深入东莞、宝安两县农村,开办了数十个……[详细]
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遗址
  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遗址位于清溪镇北面的含头岭,群山环抱,GPS坐标:北纬22°5158.4,东经114°1035.3,海拔高程58米。1938年12月下旬,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机关从观澜白花洞(现属深圳宝安区)转移到清溪苦草洞村曾氏宗祠。1939年元旦,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指示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和各区地方党动员来的抗日武装,共约200人,集中到东莞县清溪苦草洞进行整训,从中挑选120人编成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经过整训后,挺进到东江河畔的桥头、石排、东坑、茶山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9年4月,为利于游击队的生存和发展,取得了国民革命军的合法番号,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改编为第……[详细]
广缘庵——路东干部训练班遗址
  广缘庵——路东干部训练班遗址位于清溪镇铁场村,GPS坐标:北纬22°5136.0,东经114°1237.8,海拔高程87米。遗址原为一座岭南风格的传统佛教寺院建筑,名广缘庵,始建于明朝。原建筑现已全部垮塌,仅剩残墙。1997年10月,村民集资在原址上修复了“广缘庵”的一部分,为三间二进二廊合院式布局,建筑坐北向南,砖墙内外灰砂批荡,总面阔11.94米,总进深16.63米,硬山顶,绿琉璃瓦,该建筑两侧及前方保存原建筑残墙及围墙。1944年11月,中共路东县委成立,随即在清溪铁场举办开辟山区政权训练班和党员骨干训练班。学员毕业后,组成两个工作队,称为铁流工作队和洪流工作队,分赴清塘区和常平区,发展党组织以及民兵和农会组织,建立民主政权,发动群众参军,开展减租减息,发展生产。20世纪50年代,遗址……[详细]
杨培故居
  杨培故居位于清溪镇重河杨梅岗村。GPS坐标:北纬22°5043.8,东经114°1013.0,海拔高程38米。杨培故居为两间并排的泥砖瓦房,朝向坐北向南,四周都是民居。……[详细]
周氏宗祠——中共东莞县委机关遗址
  周氏宗祠——中共东莞县委机关遗址位于常平镇桥梓村(桥梓村原名为屋厦),整座宗祠占地300平方米。GPS坐标:北纬22°5845.3,东经113°5810.8,海拔高程8米。1925年秋,在中共党员、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蔡如平的组织发动下,屋厦农民协会在周氏宗祠成立。农会的主要负责人是周达墀(周时泰)、周一夔,会员约300人。农民协会组织农会会员和农民自卫军,与土豪劣绅进行斗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共产党转入地下活动。是年秋,中共东莞县委成立,县委书记蔡如平化装成猪肉贩子,带领部分县委成员秘密转移到屋厦,继续坚持斗争。在周达墀的商店里设立县委机关,该商店为周氏宗祠的附属建筑(现已拆毁)。县委将全县农民武装编成三个大队,其中以屋厦农民协会会员为基础组成常平大队,叶汉庭任大……[详细]
  李任之生平事迹陈列馆位于常平镇文化中心一楼,GPS坐标:北纬22°5810.3,东经113°5921.1,海拔高程13米。李任之生平事迹陈列馆场馆面积200平方米,于2008年5月正式开馆。该馆主要负责收集、存放、保管、展示常平镇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任之的学习、工作、生活等物品及有关资料。该陈列馆拥有关于李任之的各类展品近200件,录音录像资料15件。2008年4月,李任之生平事迹陈列馆被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5月,被命名为东莞历史人文传承基地;2010年4月,经中共东莞市委审定同意,确定为东莞市第二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详细]
  李恩烈士墓位于常平镇横江厦村长埔山头,GPS坐标:北纬22°5946.5,东经114°0106.2,海拔高程24米。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各村干部及其家属在常平谷亭召开追悼大会,亲属将李恩的骨灰移至横江厦村长埔山头的墓地安放。该墓用水泥青砖建成,用麻石作墓碑,墓地占地面积54平方米。……[详细]
桥头中共东莞县委交通情报站遗址
  中共东莞县委交通情报站遗址位于桥头镇石水口村中和圩旧街223号,GPS坐标:北纬23°0020.6,东经114°0408.7,海拔高程12米。1942年,中共东莞县委选择石水口中和圩广仁堂药材铺作为地下交通情报站。主要负责人是石水口党员莫伦、莫瑞等。县委交通情报站成立后,一些地下党员以石溪小学教师的身份来到石水口村,秘密开展情报搜集和传送活动。同时,秘密发动、组织青年入党、参军,为游击队送情报、送药品和粮食,掩护抗日游击队员宣传抗日。这个时期,石水口村许多进步青年在这个交通情报站的发动下,参加地下党活动和游击队,积极投身抗日斗争。他们当中,有莫俏丽(女)、莫卓辉、莫林仔、莫黄苗、莫群森、莫础颂、莫同照、莫洪茂、莫全德、莫任庆、莫家禾、莫满头、莫满乐、莫汉森、莫金成、李休(女)等进步青年,其中……[详细]
云和莫公祠——东江纵队铁东大队大队部遗址
  东江纵队铁东大队大队部遗址位于桥头镇石水口村云和莫公祠,GPS坐标:北纬23°0007.9,东经114°0418.8,海拔高程7米。1944年2月,东江纵队铁东大队成立,在云和莫公祠设立大队部。铁东大队活动范围为:东江以南,广九铁路以东,两线交于石龙,沿江上溯至桥头,沿铁路南迄石马这三角形地带。铁东大队成立后,由政治委员何清率一个中队向大洲、石水口、谢岗、桥头、企石、石排等铁路以东地区挺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大队长谢阳光则带领-队和数十名新战士在横沥、东坑、大朗一带活动。同年2月4日,铁东大队首先袭击广九横沥车站的伪联防队,全歼伪联队30多人。随后,他们在当地党组织的配合下,动员一批青年农民、学生参军,扩编了一个中队。同年春节后,谢阳光、何清率领的两个中队汇合,跨过铁路插入铁东地区开展活动,……[详细]
桥头革命烈士纪念碑
  桥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桥头镇中心鸡心岭西北面,GPS坐标:北纬23°0142.8,东经114°0551.9,海拔高程7米。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在桥头牺牲的13位革命烈士,1963年4月,桥头公社在鸡心岭西北面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1995年和2000年,桥头镇政府对革命烈士墓进行了两次修复。重修后的烈士墓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纪念碑坐东南向西北,碑边长5米,高3.4米,占地25平方米,采用花岗石砌成,上刻“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墓身全部用黑色大理石镶贴,石上雕刻13名烈士性别、年龄、籍贯、职务、牺牲时间和地点。这13位烈士是:邱剑洪、邓生、尹汝森、尹创志、蔡辉、黄六成、李汝平、李光、罗珠、罗月佳、罗灿、莫润贵、钟景布。墓地四周用方形条石围砌,墓园用麻石铺设,周围树木郁葱。……[详细]
田饶步革命烈士纪念碑
  田饶步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东莞市横沥镇田饶步村打摩岭,GPS坐标:北纬23°0236.6,东经114°0047.0,海拔高程19米。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铁东大队在田饶步开展抗日活动,在田饶步旧围、九王陈一带地方建立游击据点和医疗站。1945年夏,日军包围东江纵队设在田饶步长园的交通联络站。战斗中,3名游击队员壮烈牺牲。1948年3月,设在田饶步村新围的交通联络站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张云清等3名游击队员在突围中英勇牺牲。东莞解放后,当地村民为纪念烈士的英勇事迹,自发在安葬张云清、陈雪英、何林等6位烈士的墓地处立碑。1988年,田饶步村在该村建造革命烈士纪念碑。2001年8月,田饶步村党支部出资重建。墓园占地1200平方米,背靠山岭、环境幽静。纪念碑周围种植了翠柏,四季常青。纪念碑-镶嵌花岗岩,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