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东莞市旅游

东莞市旅游景点介绍

邝氏宗祠——抗战期间开展军事训练活动地遗址
  邝氏宗祠——抗战期间开展军事训练活动地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太公岭村旧围,GPS坐标:北纬22°5509.3,东经113°4842.1,海拔高程34米。该遗址始建于明末清初,坐北向南,是三间二进合院布置,面阔10.4米,进深17.5米,砖木石结构。1938年1月,中共东莞中心支部派张英到大岭山开展工作。张英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以太公岭村为中心,向四周的乡村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训练壮丁,在各村组建自卫队,同时建立中共支部,发展党员,在太公岭村建立一个交通接待站,打下了群众基础。1938年初,张英在邝氏宗祠以办学为掩护,开展宣传、组织抗日救亡工作。同年12月,以宗祠前地堂作操场进行军事训练。邝氏宗祠于1962年和2007年分别进行过两次重修,现在旧址保存良好,并基本恢复了原貌。2004年1月,被东莞……[详细]
绍同祖家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军械修理厂遗址
  绍同祖家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军械修理厂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太公岭村新围,GPS坐标:北纬22°5522.9,东经113°4841.9,海拔高程32米。该祠堂始建于明代,总占地面积242平方米。1940年底至1941年,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东莞大岭山太公岭绍同祖家祠开设军械修理厂,翻装-、-及修理失效的-支等军械武器。当时军械修理厂仅靠几部破旧车床,修理战斗中损坏的武器,并制造简陋的土手-,人员和设备常随部队转移活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军械修理厂于1958年因年久失修成危房而拆除,现仅存遗址。2004年1月,被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殷氏宗祠——大沙乡农民协会遗址
  殷氏宗祠——大沙乡农民协会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大沙村旧围,GPS坐标:北纬22°5550.9,东经113°5007.1,海拔高程22米。整座宗祠坐东北向西南,建筑三开间三进合院式布局,进深29.86米,面阔11.84米,高7米。两侧设两廊,围合中间设有一天井。砖木结构,硬山顶,首进博古脊,二进龙舟脊,抬梁与穿斗结合式梁架。1925年秋,广东农-动领袖彭湃在此开展农运串联。随后,在中共东莞地方组织的发动下,成立了大沙乡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会址设在殷氏宗祠,开展农-动。1927年12月17日,中共东莞县委领导人蔡如平等在此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布置响应、支援广州起义的工作。1938年初至1941年,中共地下党员张英受东莞县党组织的委派来到大沙乡开展抗日游击基地建设,以殷氏宗祠为据点,建立了党支部,发展……[详细]
  浮竹山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寮步镇浮竹山村辘头岭巅。为纪念1949年在浮竹山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寮步镇政府于1974年8月建造了这座烈士纪念碑。1997年,由市民政局拨款,寮步镇政府对纪念碑进行了重修。1949年6月21日,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新一营军事特派员李桂平、教导员刘辉率第二连(黄龙队)从大岭山到莞樟公路破桥、剪电话线,以迷惑敌人。当晚驻浮竹山村。寮步驻敌保十四团和县警大队约600余人,于22日凌晨包围浮竹山村。拂晓前,敌军发动猛烈攻击。黄龙队仓猝应战。李、刘率两个排突围,副连长龙若冰则率两个班从打鼓岭突围,伤亡较大。少年班被困在村里,苦战3小时。这场突围战,张祥、祝国良、吴生、李祥等13人牺牲,6人被俘,排长王文等数人负伤。纪念碑占地面积25平方米,灰沙水泥砖结构。主体是呈……[详细]
  上屯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寮步镇上屯村地牛岭山巅。为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钟水、钟初等革命烈士,由东莞县人民政府拨款,寮步公社于1970年夏建造。1992年,由市民政局拨款,寮步镇政府重修纪念碑。纪念碑的底层为6.25平方米。碑高6米,宽1.6米,呈梯形,为砖石水泥结构。碑身正面刻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钟初(1925—1943),又名钟赞初,寮步镇上屯村人。1941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抗日游击队,任小队长。1943年2月初,国民党顽军偷袭游击队三屺税站。钟初为牵制敌人,保卫税站,与敌人展开战斗,不幸中弹牺牲。钟水(1924—1947),寮步镇上屯村人。1943年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组织的莞樟线武工队任队长。他常带队伍突袭日伪军铁路线上的据点。1947年2……[详细]
  浮竹山战斗遗址位于寮步镇浮竹山村辘头岭,GPS坐标:北纬22°5841.1,东经113°5038.5,海拔高程22米。1949年6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第三团新一营军事特派员李桂平、教导员刘辉率第二连(黄龙队)从大岭山沿莞樟公路破桥梁、剪电话线,以迷惑敌人,当晚驻扎浮竹山村。驻寮步的国民党广东省保安第14团和县警大队约600余人,于22日凌晨包围浮竹山村。拂晓前,国民党军发动猛烈攻击,黄龙队仓促应战。李桂平、刘辉率两个排突围,副连长龙若冰则率两个班从打鼓岭突围,伤亡较大。少年班被困在村里,苦战3小时。这场突围战,第二连牺牲张祥、祝国良、吴生、李祥等13人,被俘6人,排长王文等数人负伤,丢失轻机-1挺、-10余支。1974年8月,寮步公社在浮竹山战斗遗址上修建了浮竹山……[详细]
富竹山伏击战遗址
  富竹山伏击战遗址位于寮步镇富竹山村盆岭,GPS坐标:北纬23°0025.2,东经113°5208.6,海拔高程45米。1945年4月下旬,东江纵队第一支队三龙大队和猛豹大队撤出东莞水乡。在支队长黄布、政治委员陈达明的领导下,在莞樟路沿线继续活动,使寮步成为抗日战争后期一个活跃的游击区,莞樟线从黄江至主山一带都几乎为三龙大队所控制,给敌人的军事运输和通讯造成极大的打击。日军为保莞樟线畅通,曾先后向大朗、寮步进行多次“扫荡”,都遭到抗日游击队的迎头痛击。5月19日,横坑、两头塘的伪军共600多人,分两路进攻陈家埔和良平。三龙大队和猛豹大队出动5个中队及一个民兵常备队总共280余人阻击由良平而来之敌。早上八九点钟,伪军一路进入三龙大队伏击圈时,遭到伏击,向富竹山新围撤退。不久敌人重整兵力,再次直迫……[详细]
兼六公祠——东莞新三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兼六公祠——东莞新三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位于寮步镇泉塘村泉新街5号,GPS坐标:北纬22°5857.5,东经113°5213.4,海拔高程17米。兼六公祠始建年代不详,现保存清代建筑风格,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两进合院式布局,面阔9.47米,进深13.08米。砖木石结构,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硬山顶,一进博古脊,二井龙舟脊,凹门廊,碌灰筒瓦,滴水剪边,青砖墙,红砂岩门框、勒脚。1944年12月,东(莞)宝(安)行政督导处下辖的新三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龙洸任区长,辖寮步、桑园、两头塘、温塘、横坑、浮竹山、余屋、周屋、增埗、良平等乡。区府设在寮步泉塘兼六公祠,在村里设立农会、妇救会、卫生站等组织。黄锦培任农会长,黄棠任民兵大队长,韩可见任妇救会主办干事,还有袁卫民、曾玲所领导的政工队常在寮步乡四出活动……[详细]
  将军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长安镇霄边村西面的将军山顶部,为纪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建国后抗美援朝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献身的长安籍烈士而建。最初建于1976年,当时占地面积80平方米,后因雷击损坏,1981年集资重修,1997年再次重建,现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周围绿树葱郁,环境幽静。纪念碑坐北朝南,四面砌石栏,石栏呈方形合围,在南面中间的豁口处有数十级阶梯往下延伸至山麓公园正门。碑体上下共分三层。下层为方形碑座,四面各砌黑色岩石一块,分别刻有碑志及各个革命时期的英烈名录。中间为方形层座,四面均砌有花纹石雕。上面为方形碑柱,外沿用灰色花岗石砌面,在碑柱正面和背面的中间各用汉白玉砌成,上面分别刻有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和国画大师关山月题写的“浩气长存”。……[详细]
蔡如平故居
  蔡如平故居位于长安镇霄边社区正大街南社五巷3号,GPS坐标:北纬22°4819.1,东经113°4838.9,海拔高程10米。该建筑始建于清末,后被国民党烧毁,1974年在原址上重建,为一座二层楼房和单间两进建筑围成的小院。蔡如平(1888-1948),原名祖荫,字锡蕃,号葛民,1888年生于长安霄边村。1923年到广州当工人。1924年初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回乡开展农-动。1924年秋由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成为东莞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1925年5月任东莞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1926年1月任中共广东区委农委委员,分管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农运工作。同年5月被选为广东省第二届农民协会常务委员。同年冬任中共北江地委委员兼广东省农民协会北江办事处主任。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详细]
  三打霄边战斗遗址位于长安镇霄边社区将军山山腰伏波将军庙,GPS坐标:北纬22°4816.3,东经113°4829.3,海拔高程22米。该遗址建于清康熙年间(1680年前后),乾隆六十年(1795年)、咸丰二年(1852年)、光绪五年(1879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及1987年重修。庙内供奉西汉大将路博德、东汉大将马援,由此得名。霄边地处东莞与宝安交界处,是宝(安)太(平)线上的交通要道,并凭借将军山居高临下的险要地势而成为抗日战争时期敌我争夺的一个军事要地。日伪军以将军山山腰的伏波将军庙为据点,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日伪军的这个据点,一方面严重威胁着大岭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安全,另一方面就像一颗钉子卡在宝太线上,严重阻碍了大岭山与阳台山两个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联系。因此,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详细]
爱兰祖祠堂——厦岗农会惨案遗址
  爱兰祖祠堂——厦岗农会惨案遗址位于长安镇厦岗社区盘福北街三巷18号对面,GPS坐标:北纬22°4754.4,东经113°4411.0,海拔高程5米。1925年4月22日,厦岗农民协会成立。当晚,该乡地主恶霸麦廷阶与其子麦平勾结驻虎门的桂系军阀刘震寰一部,指挥其控制的民团,悍然包围厦岗,攻入农民协会会址爱兰祖祠堂,杀害农民协会干部麦福绍、麦锡南、麦耀堂3人。东莞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蔡如平立即派遣农民自卫军,配合驻大岭山大塘的黄埔军校学生军,迅速前往救援,将桂军和民团逐出厦岗。为了对付太平莲溪局民团,东莞农民协会以拥有100多人的北栅农民自卫军为主力,成立虎门农民自卫军团,以北栅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陈桂为负责人,形成与民团对峙局面。1925年冬,厦岗农民协会恢复活动,麦定唐任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麦德……[详细]
蔡氏宗祠——东莞新五区联乡办事处遗址
  蔡氏宗祠——东莞新五区联乡办事处遗址位于长安镇霄边社区正大街南社八巷10号右侧,GPS坐标:北纬22°4818.0,东经113°4834.4,海拔高程10米。蔡氏宗祠始建于1850年前后,是霄边蔡氏十九世祖所建,2006年重修。该宗祠坐西向东,三间三进四廊二天井合院式布局,面阔14.1米,进深38.2米。砖木石结构,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舟脊,青砖墙体,碌灰筒瓦,麻石、红石立柱,有塾台。1941年初,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霄边秘密成立霄边联乡办事处,刘荫任办事处主任,办公地点设于蔡氏宗祠内,办事处归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管辖。1944年9月,东莞新五区联乡办事处成立,辖怀德、沙头、赤岗、锦厦、乌沙、厦岗、北栅、霄边等9个乡。办公地点依旧设于此处。联乡办事处成立后,立即发起……[详细]
霄边农民协会遗址
  霄边农民协会遗址位于东莞市长安镇霄边村,由芑诒堂蔡氏宗祠、将军山神庙、德馨堂蔡氏祠堂三处建筑组成。这三处建筑分别始建于1580年、1680年、1850年前后。其中,芑诒堂蔡氏宗祠于1937年重修,将军山神庙于1984年重修。芑诒堂蔡氏宗祠褐石平台,青砖白瓦,屋脊有石雕祥云,堂前顶柱左右上方各有一具活灵活现的瑞狮,堂内梁下多有巧夺天工的木雕,栩栩如生的壁画,高轩敞井,采光通风皆好,为岭南农村宗族祠堂建筑的典型代表。芑诒堂占地面积525平方米,将军山神庙占地面积522平方米,德馨堂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大革命时期,霄边农-动在蔡如平、蔡日新等人领导下开展得如火如荼。1924年10月霄边农民协会成立,负责人蔡庭谦、蔡满福。同年11月,东莞县第一区农民协会成立,农民协会委员长蔡如平,副委员长李海东,……[详细]
东江纵队碑廊
  东江纵队碑廊位于厚街镇厚街大道松山公园内,GPS坐标:北纬22°5641.9,东经113°3943,海拔高程29米。碑廊总长81米,由21块题字石碑、4座浮雕以及2块题字黄腊石组成。碑廊收集了叶剑英、廖承志、聂荣臻、徐向前、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东江纵队领导人为东江纵队所作的书法题词。2006年,革命前辈王永祥夫妇建议在松山公园修建东江纵队碑廊,厚街镇人民政府接纳这一建议,制定具体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在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积极协助下,碑廊于2009年5月落成使用。该碑廊和王作尧雕像、厚街革命烈士纪念碑一起,展现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光辉历史,进一步丰富了厚街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内涵。2008年4月,东江纵队碑廊所在的松山公园,被东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为东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详细]
王作尧雕像
  王作尧雕像坐落在东莞市厚街镇松山公园内。1996年7月3日由厚街镇人民政府修建。纪念石像用花岗岩雕琢而成,石像右手插腰,左手平放在一张作战方略图上,昂首挺胸,用充满自信的目光直视前方,展现了王作尧将军运筹帷幄、英姿勃勃的英雄形象。……[详细]
厚街革命烈士纪念碑
  厚街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厚街镇厚街大道松山公园内。厚街镇人民政府出资修建,于1995年8月23日落成,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碑体呈柱状形,高约10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厚街镇有许多革命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光荣牺牲,被市、镇民政部门认定的烈士有140多名。其中著名的烈士有:被誉为“黄田十七勇士”之一的于1942年12月在宝安县黄田战斗中牺牲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宝安大队副指导员王天锡;1943年2月在厚街大迳反“扫荡”斗争中牺牲的石马村民兵中队长李成章;1945年秋在宝安县与日军作战中牺牲的东江纵队中队长林耀;1945年初在香港大屿山游击区进行反“扫荡”斗争中牺牲的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政训室干事王月娥;1945年4月在开辟东莞水乡抗日根据地的战斗中牺牲的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独立中队……[详细]
大迳革命烈士纪念碑
  大迳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厚街镇大迳村汪潭小组旁,占地约500平方米,碑身呈方形柱状,高约10米,外用大理石砌成,正面镶嵌的黑色大理石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泊金大字,字体刚劲有力。底座正面刻有碑文,背面刻有烈士英名。原碑于1983年12月建于大迳的对面山(山名)上,1995年因修建高尔夫球场迁至现址。1926年初,中共广东党组织派李成章从广州返回大迳石马圩进行革命活动,建立中共石马支部,李成章任书记。同时,成立石马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开展农-动。日军入侵华南后,李成章在家乡组织农民抗日武装,抗击日军。1940年11月初,驻东莞厚街、桥头日军一个加强中队和一个炮兵分队共200多人,奔袭驻汪潭村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第三大队与敌激战4小时。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游击队占据汪潭后面……[详细]
  方炯贤烈士墓位于厚街镇河田村神仙水入口处,GPS坐标:北纬22°5455.5,东经113°4124.2,海拔高程69米。墓碑坐南朝北,四周绿树成荫。高1.16米,宽0.56米,占地16.8平方米。方形梯状碑座分三级,水泥结构。青麻石墓碑阴刻“保卫桑梓方炯贤烈士之墓民国三十四年三月二十九日河田乡公所立”。方炯贤是河田东头人,出生于香港,幼年父母双亡,稍长便回到家乡务农。1941年,在东头村中共地下党员方结力引导下,方炯贤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在大岭山一带打游击,后任游击队中队长。1945年春节刚过,一大队日伪军从桥头向河田“扫荡”,在浪桥(地名)附近,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部队遭遇。战斗开始,日伪军占据了有利地形,机关-架在浪桥桥头,兵力沿陂坝散开,密集的火力压向游……[详细]
  梁德明起义遗址位于厚街镇环冈村雅淡祖祠(已于20世纪70年代拆毁,改建为环冈村文化室),GPS坐标:北纬22°5543.2,东经113°4246,海拔高程37米。1942年1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后,广东敌后游击战争有了较大发展,为后来东江纵队的成立奠定了基础。1942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为了加强莞太公路两侧的敌后工作,打通与珠江三角洲兄弟部队的联系,成立中共莞太线敌后工作委员会,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副总队长王作尧兼任书记,领导机关设在厚街,领导莞太线、宝太线一带的敌后工作。1943年11月8日,经过中共莞太线敌后工委和中共东莞地方组织的耐心争取教育,驻莞太线厚街的伪军第30师89团代理团长兼第一营长梁德明率领伪军第1营和一个机炮连,开到环岗村与抗日游击队会合,正式宣布起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