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惠州市旅游

惠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百庆楼(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红二师师部旧址)
  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东江革命委员会、红二师师部旧址位于惠东县高潭镇中洞村白洋湖百庆楼,是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后方基地中洞遗址群的主要建筑之一。1927年5月,东江第一次武装起义后,海(丰)陆(丰)惠(阳)紫(金)四县工农革命武装为保存实力,主动撤出各县城,向中洞集中。在酝酿组织东江第二次武装暴-动期间,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由海陆丰转移进入中洞,在百庆楼办公,彭湃任书记,张善铭代理书记。同年八九月间,东江革命委员会成立,由黄雍任主席,亦迁入百庆楼办公。10月中旬,南昌起义部队余部1000多人进入中洞,并在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的领导下,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后称红二师),师部亦设在百庆楼,由董朗任师长,颜昌颐任党代表,王备任参谋长。1928年3月,高潭的土地革命受到挫折后,百庆楼遭国民党军队焚毁……[详细]
  中华全国总工会惠州办事处旧址位于惠城区桥西街道都市巷9号。该建筑坐东向西,青砖瓦房,前后二进结构,中间有一个天井,共8房2厅,面积约300平方米。中华全国总工会惠州办事处旧址,也是广东省农民协会惠州办事处、中共惠州地方委员会、惠阳县农民协会旧址。近代以来,在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下,惠州工农运动成为广东工农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9年5月,惠州工人参加了五四-。1922年5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后,惠州的工会组织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1923年1月,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总农会成立。5月,海丰、陆丰、惠阳三县的农会扩大为惠州农民联合会。7月,惠州农民联合会再扩大为广东省农会,辖粤东6个县的农会,会员达到13万多人。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详细]
43、梅花馆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花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部旧址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部旧址位于惠城区桥西街道金带街3巷7号梅花馆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江地区抗日救亡运动进入高潮。8月,香港、澳门同胞和海外华侨组织的回乡服务团体开始回到东江地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10月,日军从大亚湾登陆入侵华南,东江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12月中旬,在中共东南特委的主持下,南洋惠侨救乡会、香港惠阳青年会、余闲乐社和海陆丰同乡会代表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动员和组织爱国青年回乡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1月,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在惠阳淡水正式成立,先后组建惠阳、海陆丰、博罗、紫金、河源、龙川、和平7个分团(后分团改为队)和东(莞)、宝(安)、增(城)、龙(门)、两才、文森、吉隆坡等8个队以及一个东江流动歌……[详细]
  谭公村大夫第位于惠州市惠东县平山街道谭公村。谭公大夫第的建筑物大部分保存尚好。前厅置屏风门,上方悬挂一块写着“赏穿黄马褂”牌匾,但这块牌匾不是原有的,是重修时重做的。谭公大夫第原本还存放着一块珍贵的木匾,上 书-“文魁”二字。这块牌匾是当时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刘坤一为清光绪五年(1879年)己卯科乡试第三十名举人蔡秉澄所题,而蔡秉澄正是蔡锦青的儿子,但这块牌匾早已不知去向。谭公大夫第的木雕很多,多是彩色的。屏风、斗式梁架、廊架上雕刻有麒麟、兔、狮、鹿、鸟及花草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吉祥图案。这些木雕大多蕴含着故事和寓意,如一个木雕中蝙蝠、鹿、瑞兽等造型活灵活现,表现了“福禄寿喜”吉祥主题。梅花喜鹊是传统建筑物木雕常见的图案,在谭公大夫第中也可见:喜鹊登上梅花枝头,寓意喜事不期而至,前途一……[详细]
  宾兴馆位于惠城区桥西金带南街3巷10号,始建于清道光8年(1828年),坐北向南,进深三座,面阔三间,封闭式的四合院布局,占地约160平方米。是清代惠州乡绅为资助本地生员参加乡试、会试而建的会馆,宾兴馆是了解科举制度难得实物。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宾兴馆坐北朝南,采用三堂四横屋的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1070平方米,局部两层,总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较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建筑风貌,是反映古代科举制度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因抗战期间遭日机轰炸,解放后又几经拆建,至今该馆仅剩中座及左右厢房较为完好,其余的都是后来新建的。门楣上“宾兴馆”三个字虽已了无痕迹,但遗留的青砖、灰瓦和飞檐仍可辨出清朝建筑的风貌。走进中座院内,记者发现在中座房间的外墙上镶有两块青色石刻……[详细]
横岭山墓地
  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由广东省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于2000年2月,出土了大量方格纹、夔纹等印纹硬陶碎片,同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玉石器、铁器等,据此不仅证实了岭南历史上确曾存在过文明程度相当高的青铜时代,同时也提供了古缚娄国存在的可能性,从而使经过考古认证的岭南文明史得以上溯至3000年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博罗横岭山8000平方米范围内发掘出古墓葬300多座,少量属于商时期,大多数属于两周时期其中首次在广东两周时期的墓葬中发掘出土了铜甬钟。这是广东迄今所发现和发掘的同类墓葬中数量最多、出土物最精美、品种最丰富的青铜时代墓葬群。据《吕氏春秋》记载,百越之地曾经存在过古缚娄国,谭其骧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册》的战国地图上也详细标明在博罗县境内有缚娄国,但从来没有实物证据……[详细]
惠东白马窑址
  白马窑址位于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村田心村民小组,地处莲花山脉东支白马山西侧白盆珠水库南侧,主要分布在白马河两岸的小山包上。白马窑址的瓷窑结构多在“馒头窑”之列。该窑址是研究广东地区陶瓷史和明朝时期粤东瓷器外销史较为重要的实物资料。目前,在白马山一带可见大量窑砖、窑渣、匣砵和各类瓷片及少量的窑壁。白马窑主要生产日用陶瓷,规模宏大,产量较高,远销东南亚各国。据他们介绍,在过去以水路运输为主的年代,像瓷器这么重的物件要运往外地,也要选择走水路,而白马窑址地处白盆珠镇莲花山脉东支白马山西侧,白马山下的白马河等河流纵横交错,水位落差较大,白马河则直接汇入西枝江,为白马窑产品的海上运输通道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此,当地人推测,当时白马窑生产的瓷器可能从西枝江水道运抵东江,再从东江运到广州,然后通过沿海港口通往……[详细]
东平窑址
  惠州东平窑始烧于北宋年间,是北宋广东三大民窑之一。至于东平窑为何经历160余年的兴衰发展,最后熄火,专家认为有待考证。惠州东平窑始烧於北宋年间(公元960~1127年),是北宋广东四大民间窑场之一。东平窑所在的东平半岛素有“九龙、三象、二古窑”的美誉。二古窑就是指东平窑和窑头山了。北宋年间,东平乡窑头村是北宋瓷窑。据惠州市文物志记载:它由三处推满瓷片的废窑而成品刑的山岗,群众习称窑头山,山高8.4至8.8米,范围600×700米。朱屋村北宋瓷窑,位于窑头山西南面,东平乡朱屋村,距市区约3公里,窑址在村口右侧的一座小山丘,山丘高4米,地表杂草丛生,残破瓷片府拾皆是,在山丘断面露出的瓷片堆积厚达3米。从表土挖出的标本看,器形有瓷碗,瓷碟、匣钵;釉色为青釉,青黄釉;花纹装饰采用刻花,划花,并程冰裂……[详细]
博罗通奉第
  通奉第,又称通奉大夫第,位于惠州市博罗县杨村镇井水龙村。是明清时文官贵族的住宅:宅第、府第。正从二品通奉大夫或者正从通奉大夫级别的贵族住宅。据传朱熹后人朱时瑛(第九世)明朝嘉靖年间(约公元1522年)自惠州水北迁入博罗县杨村镇井水龙村。井水龙村通奉第又称云记大宅,为任从二品京官的井水龙村朱氏后人朱萃瑛(号云记)所建住宅。1829年,朱萃瑛从京城回井水龙兴建云记大宅。云记大宅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每日近千人开工,花了8年时间才落成,工程之巨在宅居建筑史上是罕见的。朱氏祖屋分前中后三栋,两旁都有衬屋。前中后厅之间均有个大天井,共有大厅、闲厅、横屋共62间。屋内地面平整,下水道铺设顺畅有序。其中仅大门栋梁上的两个木狮子就用了3年时间才雕刻而成。据称,该屋所用坤甸等名贵木材全是由东南亚国家进口,……[详细]
陈元公祠
  陈元公祠位于惠东县稔山镇长排村,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坐北向南偏东10度。建筑为三开间二进深,中轴对称式布局,石、木、三合土结构,布瓦硬山顶,绿琉璃瓦剪边。墙体裙部用长方规格条石彻筑,上部用三合土夯筑。大门设置为四柱三间牌坊式,建筑前后依次分别是,影壁、大门、门厅、天井、拜廊、上厅,明次间均不设墙。门廊、门厅、拜廊、上厅分别用圆花岗岩石柱承托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左、右廊则用倒方角石柱支承梁架,柱础简朴大气。拜廊与左右廊之间置月牙石门过度。拜廊与上厅梁架之间置两个相向的拱门,上部则承托石槽将瓦檐水导出山墙外。门廊山墙上有精美的人物花鸟浮雕,大门上首嵌一方石匾,上阳刻“陈元公祠”四个大字及“时乙亥乾隆四十四年季春吉旦”等字样,大门对出约5米处置一与房屋阔度相同的影壁,正屋前端与影壁……[详细]
51、榴兆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榴兆楼
  榴兆楼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茶园村老屋村小组。建于清光绪年间。坐西北朝东南,总面阔50.4米,总进深29.4米,占地面积1482平方米。由堂屋、横屋、角楼等组成的客家围屋。一进置三门,中间为门楼,门上嵌一青石匾,阳刻“榴兆楼”三字,步入大门为门厅,后置两柱木屏门,左右耳房;二进中厅,后置两柱活动开启木屏门,梁架上雕刻有精美的图案;三进为供奉祖先灵牌的祖堂,明间置神龛,两侧次间为房。三进厅堂之间由天井相隔,天井左右设横巷,通往两横居室,四周墙上有壁画,封檐板上的雕刻栩栩如生。堂屋与横屋之间,以天阶相隔。围屋四角筑三层高的角楼,角楼顶饰镬耳山墙。榴兆楼是重要的红色革命史迹。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6月历时半年多的抢救香港文化人行动中,榴兆楼作为接转站,接待过数百文化名人。1941年……[详细]
52、跃鲤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跃鲤桥
  跃鲤桥位于惠州市惠阳区永湖镇元岭村。该桥建于清光绪17年(即1891年)位于麻溪河元岭大队河段,现在元岭大队部东南方向耀鲤山的西端,此桥原是永湖至惠州的主要通道,属单拱行人桥,桥墩及拱部均由规格一律的方形和长扁形的白麻石切成,桥内跨径30米,桥面宽1.8米,桥拱顶部至水面高25米,拱部顶端的厚度仅38公分,桥的承受压力三吨以下,桥的两边建有石栏杆,东西二桥头建有避雨亭和石雕人头像为桥伯公。此桥是永湖境内的一座优秀的古建筑作品,九十年来,经无数次洪水冲击,地震等自然灾害冲击,桥身仍完好无损,造型美观、雄伟壮丽,安安稳稳地跨在麻溪河上。自元岭大桥建好通车后,再没有人行的桥成了三朝元老的展览品,因桥东端避雨亭被毁掉,碑文也被毁了,因此此桥的设计师是谁也无从查考了。跃鲤桥属于典型的单孔砖石拱桥。据《……[详细]
惠州永福寺
  惠州永福寺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载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是惠州第一座寺庙,也是一座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古寺。二000年十二月经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惠州永福寺易地重建。重建的永福寺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为正统的仿唐精品建筑,主要建筑包括大雄宝殿、无量寿殿、钟楼、鼓楼、正殿广场、山门等。该寺设计方案构思源于敦煌石窟中的第十七窟《无量寿经变》图,总体表现了佛国极乐世界的场景。方案设计的永福寺为仿唐式建筑结构,是一座依山而建、呈轴对称、略显长形湛的建筑物,面积二万多平方米,广场等设施建筑面积七千多平方米。永福寺的建筑群,将形成一座能在人间看得到的“天上极乐世界”的建筑群。他表示,建成后的永福寺将是一个“惠州第一,全省、全国有名”的佛教场所。……[详细]
旭日古村
  旭日古村位于惠州博罗县龙华镇,面临东江,左牵沙河,右依太平山,背靠罗浮山,现存古民居建筑600多处,多为砖瓦房结构,是明清时期的岭南古村落建筑群。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被誉为岭南古民居建筑之典范.罗浮第一古村.还有一条“嫁女路”很闻名.古村具有400多年的历史,被专家学者誉为“岭南古民居建筑之典范”,旭日村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势恢宏,是岭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反映了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貌及民俗风情。全村一族一姓,皆为陈氏族人。村落以山-水-村-田聚落格局。村内保留着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群,极具岭南特色。村内现存古民居建筑600多处,都是砖瓦房结构,是明清时期的岭南古村落建筑群,包括有古祠堂、古民居、民国时期的碉楼等部分。村里有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建筑——四间祠堂和一处陈……[详细]
范和古村
  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范和古称“饭箩冈”,相传地理地貌酷似饭箩而得名,亦有取“富饶之地”之意。早在明洪武元年,朝廷已在范和设置巡检司,派驻官员进行管理。枕山面海的地理优势,造就了范和这个富甲一方的村落。范和村所处位置,是个自古丰饶的地方,状似饭箩的风水布局,枕山面海的地理优势,造就了登山可樵,出洋能渔,垦地农耕,拦潮晒盐,富甲一方的村落,也因此吸引了从福建莆田、泉州一带辗转迁徙而来的各姓氏人口,另一部分则从粤东兴梅山区一带迁入落户于此,安居乐业。民丰物阜,海陆便捷促进商贸兴旺、古港千帆竞发的盛况,造就了当代范和人敢为人先的致富风貌。回顾范和村的历史,更有当时朝廷的内外管巡检司、协标右营守备、平政司巡检官等官备兵营先后选择驻守于此,扼山海之险、聚丁财两旺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详细]
56、会水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水楼
  惠州会水楼是叶挺将军的祖屋,该楼是叶特盛玄孙叶成发建于清朝道光5年。建筑风格为三堂两横客家围屋。会水楼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周田村,由周田叶氏五世祖叶成发于清朝道光5年(1825年)修建,是叶挺将军的祖屋,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楼外有腾云学堂旧址、叶挺将军故居、育英楼等历史文物。会水楼由周田叶氏五世祖叶成发于清朝道光5年(1825年)修建,建筑风格为三堂两横客家围龙屋,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95.6平方米,坐西向东,单间进深19.09米,面阔9.6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83.3平方米。整座建筑呈现长方形,外墙夯土结构,正面开一门,窗口上有西式的灰塑。会水楼适合居住一百多人,随社会发展,已全部外迁。现楼内已无人居住,天灾水患,且年久失修,造成部分房屋现成危房现象。革命旧址共青……[详细]
惠州准提寺
  准提寺,位于惠州市西湖西山北支山麓.始建于明代,气势宏伟.空隐,澹归,雪槱,准提等高僧曾相继在此布道传法.曾是明清时期,岭南最负盛名的禅林之一.1999年在原址复建.(免费参观)在惠州西湖西岸绿树丛中的准提禅院,明未清初时为瑞开阁,因阁中供奉准提菩萨,后称准提阁。阁中有玉佛,高瞰全湖,是岭南佛教著名禅院,很多高僧大德曾驻锡于此。其中空隐和尚道独、澹归和尚今释、雪樵和尚真璞、准提和尚元桴这四大高僧相继在此布道传法,佛教文化非常丰富,是明末清初成为东江最负盛名的禅林之一。……[详细]
葛洪博物馆
  葛洪博物馆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罗浮山朱明洞景区,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牌匾由屠呦呦亲笔题字。以葛洪文化、罗浮山中医药文化为基础,该馆主要以动画、VR、4D电影等声光电技术手段以及500余件历史文物,主要展示葛洪夫妇生平事迹、著作、医学的贡献。以实物或体验的方式将葛洪养生文化呈现在广大游客的面前,让游客亲身体验,为广大游客直观科普中医文化知识提供平台,并用手绘的方式充分展示葛洪中医药文化。……[详细]
港口大星山炮台
  港口大星山炮台位于惠东县港口镇大星山,稔平半岛最南端,海拔约150米,东、南、西三面临海。筑在山顶,故又以炮台名山。又因炮台形似猪兜,故称猪兜城。炮台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由广东、广西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杨临勘捐银建造。炮台用四方长条麻石砌成,周围全长295米,平均高3.5米,有一东北向石门,门高1.96米、宽1.63米,门右侧有一石碑。据碑文记载,炮台内设连环炮2座,营房22间,火药局1间,1250公斤炮2尊,500斤炮2位,300斤炮1位,250斤炮3位,安兵60名,把总1员驻守。炮台内设施已散失,60年代曾在炮台内搬出炮二门,现一置县博物馆,一置平海镇文化站。1984年惠东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详细]
李源故居
  李源故居 位于博罗县园洲镇禾山李屋村。建于清代,为两间砖木结构硬山顶平房,面积82多平方米。 李源(1904~1928年),1904年诞生于此,在此生活了15年。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5月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等职。6月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1928年秋,往粤东指导工作时被杀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