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腹三翰院”百侯通议大夫第通议大夫第位于大埔县百侯镇政府侧,距县城12公里,约建于清乾隆1750年,距今250多年,座南向北,砖土木结构,为标准三堂四横九厅十八井客家府第式建筑,屋内有9个厅,18个天井,建筑工艺精致,雕梁画栋,正门顶灰塑“通议大夫第”白底黑字。[一腹三翰院]“通议大夫第”,俗称“一腹三翰院”,是指该屋主人杨缵绪与其弟杨黼时、杨演时,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先后考取了进士,而且都进入了翰林院。因为这是一件罕见的事,所以在民间传说里,就有“什么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进士,还不及我一腹三翰院”的故事。相传,江西有个县,隔河出两个宰相,横直五里出了三个状元,十里之内出了九个进士,乾隆钦赐:“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石碑立于路旁。杨缵绪在陕西任按察使时,有一天,其母饶氏前往探……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