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旅游

    梅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松源镇红军标语 位于松源镇。是1929年红四军驻扎该镇时所写。书写材料主要以油漆、墨汁及石灰水等书写在民居的外墙上或居室内墙体,为三合土夯筑部分有批荡面的厅堂、房间内。字体多为楷书,间中有部分行书。现保存基本完好。 内容是: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地主阶级、打倒国民党政府是目前革命的三大任务、红军,楷书体,红灰框边白灰字。手写由左至右书写横幅,每字为30×35厘米,全长约12米。 军阀压迫下的士兵们赶快在军阀混战中拖枪出来投红军、红四2,楷书体,白灰粉手写。离地高约2.5米。由左至右书写横幅,每字为35×40厘米,全长约11米。 打倒土豪劣绅的走狗、打倒帝国主义、红军,楷书体,墨书写。离地约高2米,由左至右书写横幅。每字20×20厘米,全长约5米。 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一九二九戊、打……[详细]
    蕉岭红军标语
      蕉岭 红军标语 1929年10月23日晚,朱德率领红四军六、七千人由梅县松源出发,经蕉岭县南礤,24日早晨进入蕉岭县城。10月25日早由蕉城出发,经新铺、石扇,攻打梅县县城。红四军驻蕉岭两天中,用墨笔书写了不少墙壁标语,现存有: 一、 在城西马荠湖村有4处,均写在砂灰墙结构的屋墙外面,举目可见。标语口号内容是: 没收土豪田地归与农民 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高抬物价者杀 -者杀 二、 在蓝坊镇八仙坳傅屋有两处,写在矮砂灰墙上面,标语内容是: 东江革命民众团结起来 保护商店 三、 高思镇水口塔内用木碳书写的内容是: 为了生命而……,为争平等而走上革命,为求真理……,到处充满着贫苦……声。落款柳效书。……[详细]
      仁居镇红军标语 位于平远县仁居镇仁居圩。1929年10月红四军出击梅县,回师上杭,路过平远石正、仁居、差干等地。在仁居约驻扎一个多月,朱德总司令的指挥部设在仁居中学。随后,为了打破敌人的“三省会剿”,红四军又于1930年2月由赣州挺进平远。在仁居进驻了10多天。红四军两次到仁居,在墙上写下了大量内容丰富的革命标语。1929年至今,由于当地人民的爱护,还保留了不少,内容有: 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扩大工农武装! 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和特权! 红军是工农的军队!是穷人的军队! 男女平等! 打倒国民党政府,建立工农政府,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详细]
      郭田镇红军标语位于五华县郭田镇布美管理区四角楼,共40多条。四角楼有两座倚山而筑的四点式客家大屋,名良贵楼、体章楼,均为灰沙夯筑墙体,前设晒坪和半月形水池。1930年5月至1931年春,古大存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在粤东八乡山地区活动,所属四十六团和随团军校驻在布美山村,军指挥部和军校领导机关领导设在良贵楼,长达半个月之久。驻扎期间,红军在良贵楼和体章楼内外墙壁上用黑墨水写下许多宣传鼓动标语口号。主要内容有:全东-年群众武装起来!实行武装大暴-动!武装暴-动,消灭军阀战争!打倒国民党-军阀!割据全东江赤色政权!实行土地革命!打倒地主!推翻帝国主义海陆军!没收帝国主义在华的企业和银行!不做童工!不做夜工!不做苦工!实行婚姻自由。等等。其中,写在体章楼左侧外墙上署名为“红军二大队”的标语是……[详细]
    中共华南分局五级党委旧址(晋寿楼)
      中共华南分局五级党委旧址(晋寿楼)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桃林村大塘背,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南向北,土木结构,悬山式山墙,面宽15.1米,进深13.9米,占地面积约210平方米,为二进二廊房四合院式楼房,楼高二层,面阔五开间,共有40个房间。1949年7月,国民党胡琏兵残部被人民解放军追击,流窜南下,进犯兴、梅、埔。中共华南分局联合广东省委、闽粤赣边区党委、梅州地委、大埔县委等五级党委,在青溪桃林大塘背、按湖等地指挥部队保卫夏收,截击国民党南逃残部。当时晋寿楼作为作战指挥部,华南分局书记方方、边区党委书记魏金水,司令员刘永生等领导在此发出战斗号令,指挥消灭敌人。该旧址对研究大埔县革命斗争史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1991年4月,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7月,梅州市人……[详细]
    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
      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新村仓下,一正二间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24平方米。“皖南事变”后,全国革命斗争形势急剧变化。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公元1941年9月,南方局党委书记方方(化名王子华)与黄维礼同志接上关系。南委机关由恭州转移到大埔角仓下,设在一间小屋子里。在离仓下不到500米远的大埔角圩开办“天成”商号,作为南方分局党委地下组织联系指挥部。“天成”商号位于大埔角圩(原永和街),现门牌为5104号,店铺占地面积52平方米,为砖石灰粉瓦顶结构,上下二层,楼下店面经营文具日用百货,楼上为店员住房兼仓库。“天成”商号起到了联络和掩护的重要作用。1942年5月,由于叛徒郭潜(原南方局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等出卖,南方局活动地点暴露,“天成”号受到敌人的严重破坏。1985年,上级拨款把……[详细]
    丰顺红四军军部旧址
      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丰顺县龙岗乡马图村见龙居。原是饶姓住宅。建于清末。为三进二横四合院式布局的围屋,砖木构筑,占地面积714平方米。1929年10月28日,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一、二、三纵队6000多人,从闽西经梅县进入丰顺,开辟革命根据地。军部设在马图村,朱德军长住在见龙居,政治部设在行震楼。红军在此驻札了三天两夜。离开该村时,留下战士110多名,长枪100支,机关枪2挺,追击炮1门,军马20头,帮助当地发展工农武装。后东江特委把这些人员补充了30多名政治干部编成一个特务连,归当地红军领导。现旧址墙壁上仍留有红四军写下的标语。1983年丰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东江特委党代会旧址
      中共东江特委党代会旧址位于丰顺县隍镇黄猄半坑胡村。原是村人胡忠文住宅,坐南向北,二进二横土木构筑,有15间房,门埕宽阔,占地面积621平方米。 1929 年6月18-25日,中共东江特委在黄猄半坑胡村召开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东江11县代表23名参加。大会改选了东江特委的领导机构,选出了卢济为特委书记,杜式哲为副书记,古大存为审查委员会书记。常委有卢济(兼)、杜式哲(兼)、林国英和后补委员贺遵道、颜汉章、李明光等9人。并成立了东江革命委员会。会议贯彻了中共“六大”及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精神,检阅了东江各县党组织的战斗力。8月1日,中共东江特委向各级党组织通报了东江第二次党代表大会的精神。9月初,委任古大存为特委常委兼东江特委军委书记。 1989年 月丰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征军政治部旧址
      东征军政治部旧址位于五华县华城镇十字街石柱塘边的曾氏宗祠。祠建于清末,为面阔五间、深三进、四合院式建筑,灰沙夯筑墙体,灰沙或石砖地面,悬山顶,建筑面积420平方米。门墙和厅墙上,嵌有人物故事的石浮雕工艺,技艺精巧,构图独特。 1925年2月,东征军第一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进驻五华县城华城镇时,军政治部设此。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住在离此不远的县政府职工宿舍。东征军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动员五华中学师生起来革命,揭发-污吏,打击土豪劣绅,推举民主人士温其藩出任县长,组建了五华县民主革命政府。 现建筑保存尚好。 1994年五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东岩摩崖石刻
      大东岩摩崖石刻 位于梅州市梅江区东郊乡东岩寺(俗称大东岩)岩洞前端岩壁上。石刻“石釜灵响”4字,横书,字体笔划圆润,结构严谨,每字约0.30米见方,为宋代辅佐司马光实现元祐之治、累立殊勋的蓝奎青年时在此读书时凿刻。岩左有石,击之有声,人称石鼓。明代文人李以贞曾以《东岩石鼓》题诗:“顽石都堪作警人,唤回尘梦一场春,风波道路豺狼恶,合向名山老此身。”1987年梅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枫树岗太平天国摩崖石刻
      枫树岗太平天国摩崖石刻 位于平远县中行镇仲石村以东,枫树岗石壁上。刻“太平天国平天王左排”七字,分3行竖书,中为“太平天国”,左为“平天王”,右为“左排”。石刻字迹书写平常,刻工粗糙,呈行书体,略有残缺,不像名家手笔,更不像是能工巧匠所作,长0.8米,每字约0.15×0.6米。史书记载,太平军曾两次入粤作战:一次为咸丰九年(1859年)石达开远征时,其部将石镇吉一度率军入粤,转战粤东;一次为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军余部在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率领下转战粤、闽、赣三省。1985年平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风围水口碑”摩崖石刻
      “风围水口碑”摩崖石刻位于五华县双华镇军营村碑石门。全名为《廉明太爷丁奉道审详给风围水口碑》,刻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孟春,高2.58、宽1.05米,全文共566字,字体古劲,笔划清晰,除题名横排阴刻外,余皆直排阴刻。上下两端还刻有别致的花草飘带装饰图案。石刻主要内容记述清代乾隆年间,“武生冯武元藉前朝废契,影占官山,盗卖荷树凹风围树木”,与丰顺县奸商勾结,“越境取木烧炭,得银分肥”,经长乐县(今五华)县令丁履仁“当堂查讯”明白后,下令严禁丰顺、长乐两县交界处的“军营、荷树凹、崩塘、禾田水、上下磜及该乡等处风围水口树木”,任何人都不得“擅卖擅买,强砍烧炭”,“借采废碑滋事”。石刻明示:“如敢故违蔑视碑石,立即指名禀赴本县以凭差拿,严惩详究”,“倘地甲容隐不报,一并究处不贷”。通乡据长乐……[详细]
    小歇石摩崖石刻
      小歇石摩崖石刻 位于梅县雁洋镇阴那山灵光寺山门外的粲花馆门前。石高约1.5米、宽约2.5米,石上凿刻李士淳题写的诗。阴刻,楷书,每字约0.12平方米。文曰:“铁桥过去便桃源,石上桃花不记年,寄语中原车马客,风尘暂此一停鞭”。李士淳,号二何,嘉应州(今梅县)人,明崇祯年间曾任翰林院编修,为明代遗老,对清有不臣之心,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潜归隐居阴那山灵光寺。石刻后侧有李士淳募建的“铁桥”。……[详细]
    354、迎薰门
    迎薰门
      迎薰门位于兴宁市兴城镇内。俗称南门,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为保障城内安全,建城时,在城之周围,用青砖垒砌坚固的城墙。高6米、长200米,开一条10米宽的环城沟。在城之东建朝阳门,设保障关;西建观澜门,设永泰关;北建拱辰门,设天枢关;南建迎薰门,设御暴关。现存南门迎薰门、北门拱辰门和西门的永泰关。门楼为歇山顶,保存尚好。1985年兴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丰顺 荥阳堂 位于丰顺丰良镇西厢郑屋角。为郑大进故里。建于明,面积约7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二横式布局,均为硬山顶。坐北向南,颇具特色。经多次修整,初具原貌。 大门左右侧,挂着二个灯笼,上 书“郑府”、“荥禄大夫”。大门有联曰:“九卿世德”,“十相家风”;中堂联为“家传孝友千秋政华国文章百进书”,“家传诗礼心存德堂茂椿萱砌茂阑”。堂之中厅摆有神案曰“始祖榕斋郑公妣闺嘱周氏大宜人神位”。中厅正中挂着2块大匾额,一为“乾隆丙辰科(1736年)会试中试第三十四名进士郑大进立”的“进士”木匾额(1.75米×0.66米),另一块系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郑大进题“熙朝特选”匾额。郑氏19世后裔还保存3尊祖传进品水石雕的观音像及金童玉女图像。雕刻精致,神态逼真。 郑大进(1709~1782年),十……[详细]
      丰顺 永庆楼位于丰顺县潭山区官溪村。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当地张氏十一世祖客公所建。为圆形客家土围楼,周长120米。仅一大门出入。门高2.43米、宽1.49米、厚1.8米。石刻“永庆楼”3字嵌在大门顶上。围内有12个门楼,均是二层楼,上盖大屋顶砌灰瓦,屋内的梁架、楼板和拦杆均用木料,楼内各层房间前后宽度不一,呈梯形,共有26个房间,供大家族聚居。楼内设有厅堂、庭院、天井、水井、厕所、碓等。现仍有部份为民居外,另一小部份已残破。类似这样的圆形客家土围楼,在官溪乡有三座。……[详细]
      丰顺 笃庆堂位于丰顺县东留乡口舖村。又名朱厝。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为朱三爷公创建,属客家围龙屋。坐东向西,三进四横屋两包围,内有11厅、16个天井、65间房间,建筑面积5472平方米。内外檐用斗栱承托。外檐封檐板彩绘人物、花鸟图案。硬山顶,绿琉璃剪边,正脊、垂脊、围脊、角脊都镶上琉璃的彩龙艳凤。梁枋构架饰以通花木雕龙、凤、狮、蟹、花、草、人物等精美图案。檐缀垂莲,风格独特。柱子也有多种款式:上厅圆石柱,中厅扁体石柱,下厅方形石柱,门外八角形石柱,横屋、厨房方型石柱。大门两旁竖黑色石鼓。正面墙壁两边嵌彩陶壁画和“麻雀戏梅”通花石雕,艺术价值较高。门坪7米外有半圆形池塘一口,并以二座门角楼与左右两厢连通。全屋用贝灰三合土夯墙,批墙。厅堂、侧廊施10幅对称的花鸟通雕屏凤,装饰精美。整座建……[详细]
      大埔维新楼位于大埔县枫朗镇。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楼的外形似一个大园柱,直径48米。中间是一直径24米的圆形天井。楼高三层12米。每层楼24间房舍,共计72间,组成一座高大壮观的环形楼,酷似一座堡垒。墙身厚而坚实,有收分。楼底层墙厚1.5米,是糯米糊混石灰沙土打夯而成的,第二层稍薄,第三层墙厚0.75米。楼顶用木构架,上盖灰瓦。整座楼仅有一大门出入,门框为花岗岩石,高2.55米、宽1.75米。门石厚0.32米。门板厚0.09米,外钉铁皮。门楼顶端设一蓄水池,有孔通至门顶。二、三层楼墙体遍设枪眼。天井内有饮水井一口,大门的正面设一大厅,这是供族人议事、婚丧喜庆及其它活动用的。……[详细]
      大埔 土围楼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管理区大丘田村。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约有400多年的历史。迄今坚固完整,内住20多户。整座围楼占地面积2300多平方米。环形建筑,内外三重连成一体,中间空地283.4平方米,为围内公用大院。该围属土木结构,墙身用土石夯实墙体。底层外墙厚3米,顶层墙厚1.3米,楼顶木梁灰瓦,中间天井用鹅蛋石拼砌成古钱币形状图案,天井内置一口10多米深的饮水井。楼高略呈梯形,内矮外高:内围一层计30间;中层二层楼计60间;外层高11米,三层楼计120间;全楼共210间。围楼带有防卫性的设施:只设一大门供众人出入,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门顶有一蓄水池,底层外墙不设窗户,二、三楼墙上设有内小外大呈三角形的枪眼。……[详细]
      丰顺建桥围位于丰顺县建桥乡西北面。原属嘉应州的建桥堡。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都乡佥军事张乾福以御盗建围。占地面积15780平方米。正屋以砌砖瓦盖,各厅堂斗栱、梁架雕刻精致,古朴大方。整座房屋均以白麻石作墙基,沙、石、灰夯筑。四面围门墙厚0.3米。上镶嵌石凿的枪眼,门内架设木楼棚,以便御敌。楼门均嵌有石刻门匾:东门“东兴巩固”,嘉庆癸亥年(1803年)刻;西门“西铭是式”林森题,民国29年(1940年)铨叙简任櫨官张鉴初捐资重建;南门“薰风自南”;北门“众星拱北”。整座围的建筑,保留了客家传统建筑的古朴风格,外圆内方。围外有回环的池塘、沟壑,远眺似浮水大船,民房围绕櫨墙内而建,均为硬山顶构筑,有3街12巷21幢,现住居民1300多人。祠堂9座,按“东壁图书库,西园翰林”9字建祠。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