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珠海市旅游

珠海市旅游景点介绍

莲花山古井
  莲花山古井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乾西村莲花山南麓,建于宋末元初乾务开村后村场扩展时期,清道光辛卯年(1831)重修。井深5米,直径1.36米,重修时井上端砌青砖护井壁,另以四块花岗岩条石将圆井口改成方井口。据资料记载:重修时井台侧置有一花岗岩条石,长1.15米,宽0.45米,上阴刻“道光辛卯春阖里立石”,条石今已佚。莲花山古井是斗门区已发现的历史久远的古井之一,目前保存较好,结构完整、稳定,基本没有遭受大的破坏,水清洌,长年不竭,至今尚供村民使用。古井对研究宋末元初先民在斗门地区的繁衍生息、生产生活活动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莲花山古井于2011年7月被核定公布为斗门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山村镇南楼
  南山村镇南楼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南山村南基山上,建于民国14年(1925),由当地旅外侨胞捐资建造,建造费当时白银一万一千两,属防卫性护村岗楼。岗楼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644平方米。楼高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行楷楣额“镇南楼”,五层正面外墙行楷匾额“南乾锺瑞”,一至五层四壁分置四方形和八角形状窗口。楼顶悬挂示警用铜钟一座。该钟铸于民国十六年(1927),外壁阴刻楷书“南山旅雪梨广崇敬送民国十六年铸”等中、英文字体。镇南楼保存较好,在南山村历史上意义重大,具有很浓郁的地方特色,对当地研究当地旅外侨胞的历史具有一定价值,同时对研究民国时期地方治安防御性建筑有重要的意义,于2011年7月被核定公布为斗门区文物保护单位。为什么会在南山村修建镇南楼?原来,南山村所处位置海拔较高,且靠近崖门水道……[详细]
斗门革命烈士纪念碑
  斗门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龙西村霞山北麓,建于1980年,是斗门县(区)人民政府为纪念斗门地区在各战争时期和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斗争中牺牲的烈士而立。纪念碑坐西向东,由花岗石建成,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包括碑体、碑坪、栏杆、步级、坪道等部分。碑体分碑身和碑座两部分,通高11.50米;碑身呈四棱柱状,正面阴刻楷书泥金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研究斗门地区革命先烈的实物史料,于1988年被核定公布为斗门县(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04、财星阁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财星阁
  财星阁位于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大濠涌村,属于岗楼式建筑,建于民国11年(1922)。岗楼楼高五层,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通高14.6米,顶层南面花岗岩石匾额阴刻“财星阁”;岗楼呈四方形,夯土墙。一至五层四壁共分置25个射击孔。大濠涌财星阁作为民国时期村民抵御外部侵扰、守护家园的设施,是斗门区迄今为止已发现的保存较好的岗楼之一,一直以来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爱惜和保护,历经90多年风吹雨打仍基本保存完整。2011年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乾北石桥
  乾北石桥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乾北村,为东北西南走向石桥,建于明末(1641左右),当地人称之为“石桥头”。石桥横跨在龙漩窟(土名,山溪源头)及附近几条山溪的汇流段,由两块各长5.7米的花岗岩石板并排组成。每块石板的一侧边沿,均匀分布有50个开采石材时留下的半边方形楔孔。乾北石桥是斗门区迄今为止已发现的历史最早的古石桥,历经300多年,结构仍完整、稳定。2011年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錀古墓
  黄錀古墓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乾西村后山蛤婆岭,属重修墓,始建于明代正统六年(1441),原为明代进士黄錀的祖父黄宏道之墓。崇祯十五年(1642),宏道后人将其子黄隆及孙子黄鉴、黄錀、黄铎、黄钺,曾孙黄延珪等人的骨殖迁移至此墓合葬,称之为“五子陪葬”。1988年重修,重修墓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45平方米,为抄手墓,由墓碑、垄环、挂榜、拜台、月池等部分组成;以混凝土灰沙花岗石混合构筑。墓前两侧置立原石狮,高0.96米,两狮相距14米。1988年被核定公布为斗门县(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安码头泵站
  西安码头泵站位于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西安码头北侧,占地总面积22320平方米。泵站于1977年1月动工,1978年12月定型试制卧式轴流水泵,1979年5月安装调试,197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按10年一遇两天排干标准设计,排涝面积3.8万亩,排水流量36.7m3/s(扬程3m),是全国唯一仍可使用的最大口径卧式轴流泵站,是广东省最大单台装机电排站之一,也是珠海市最大的电力排涝工程。泵站建成后至2003年12月20日止,共运行1457.7小时,30多年来为当地排涝减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被当地群众称为“救命泵站”。2011年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崑山赵公祠
  逸峰赵公祠位于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南门村。崑山赵公祠又称世德堂,在逸峰赵公祠南侧,祀南门村赵氏九世祖赵崑山。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坐东向西,三间三进,南侧有副祠三进。硬山顶,博古脊,绿釉瓦当、滴水;石脚青砖墙,花岗石门框,行书阴刻楣额:“崑山赵公祠”。祠内外有石雕、木雕、灰塑、壁画等饰物;主体建筑与副祠间设巷道,花岗石行书阴刻巷道楣额“云衢”。……[详细]
黄氏名贤祠
  荔山村黄氏名贤祠位于乾务镇荔山村,祀黄姓历代贤人,迁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坐北向南,三间三进,祠前置石狮一对,占地面积1255平方米。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顶,博古脊,石脚青砖墙,绿釉瓦当、滴水,雕花封檐板,祠内外饰石雕、木雕、灰塑、壁画等。祠堂右侧有夯土墙附祠,前半部已毁,后重建,后座及石刻隶书联尚存。2011年5月13日作为古建筑群之一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荔山村黄氏名贤祠祀黄姓历代贤人而建,迁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三间三进,祠前置石狮一对。抬梁与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顶,博古脊,石脚青砖墙,绿釉瓦当、滴水,雕花封檐板;虾公梁上置石狮子,石雀替、石包台,祠内外有石雕、木雕、灰塑、壁画等饰物;祠堂右侧有夯土墙附祠。……[详细]
月轩黄公祠
  月轩黄公祠位于乾务镇荔山村,始建于清光绪丙子(1876)。坐北向南,三间三进,祠前置石狮一对,后有水井及夯土墙1堵,占地面积348平方米。硬山顶,石脚青砖墙,后堂锅耳山墙,抬梁木架构,绿釉瓦当滴水,花岗岩石门框。石匾额阴刻“月轩黄公祠”,匾额由同治壬戌状元徐郙书题,祠内外饰木雕、石雕、灰塑。该祠堂属典型的晚清岭南建筑,2011年5月13日作为古建筑群之一被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月轩黄公祠比黄氏大宗祠规格略小,可立于门前那对石狮子,与大宗祠和名贤祠略有不同。立于大宗祠和名贤祠门前的石狮是侧头的,而立于月轩祠门口前这一对却是直头的,在斗门区仅此一对。传统中,门前的石狮应该是侧头相互回望,而这一对石狮却昂胸挺首直视前方。按照清朝礼制,设立直头石狮子有严格的规定,非二品以上官员的家祠不能设立直头……[详细]
荔山村黄氏宗祠建筑群
  荔山村黄氏宗祠建筑群(含黄氏大宗祠、月轩黄公祠、黄氏名贤祠)位于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荔山村,坐北向南三祠并列,由东至西依次为:月轩黄公祠、黄氏大宗祠、黄氏名贤祠,均属清代大式建筑,总面积1667平方米,分别由该村黄氏族裔、同治进士黄槐森及其兄德森倡议,于同治至光绪丙子年间(约于1862-1876)陆续建成。建筑格局均为三进连庑廊夹天井布局,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石础青砖墙,硬山式顶,抬梁木架构;绿釉瓦当滴水。建筑群气势雄壮,祠内外保存有石刻、木刻、砖雕、灰雕等多种饰物,其中以放置祠前的6只神态各异的石雕狮子最为精美。黄氏大宗祠基本保存原来的建筑格局,具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同时又是带有浓烈的地方色彩的人文景观,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黄氏大宗祠、黄氏名贤祠建筑群始建于明朝中期,至今已有……[详细]
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
  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位于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桅夹村。石刻凿刻在一块花岗岩上,立面宽2.15米、高2.7米,凿刻部份呈T字形,正面阳刻文字“大王宫”、“工丈”以及带刻度的竖长条棱共1.94米,刻度清晰可见;每刻度0.38米。该石刻约刻于清代中晚期,是当时丈量土地的标准长度比照物,即地亩尺。“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的发现,为研究岭南清代度量衡标准提供了实物资料。2011年被核定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核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大王宫工丈摩崖石刻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同类石刻的首次发现,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邻近“两粤广仁税”摩崖石刻,周围多古树,环境优美。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门赵家庄
  南门赵家庄位于斗门区北部,现有户籍人口84人,该庄始建于嘉庆初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由南门赵氏十世祖意乡八传维茂携家眷从南门乡南边里迁居于此而建,因处霞山的北麓,故始称接霞庄。这里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如春,河涌纵横交错,宜耕宜渔,是一处难得的人居之地。庄村人杰地灵,历代名人众多。清光绪中期,接霞庄已是颇具规模、装饰华丽、非常繁荣的村庄了,由于庄内全是赵氏一族,人们称它为“赵家庄”。房屋的设计均仿照广州西关模式,聘请当时佛山的著名建筑师建造,科学规整。一条长132米、宽4.3米的石板街横贯全庄。村中有一座三进、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赵氏家塾”崇基堂(祠堂)。南边被一条护庄河、绿竹及四米高的围墙围住。庄外林中建有霞山祖庙。全庄5个闸门,均有专人看管,整个庄园在青山绿水、翠竹与……[详细]
淇澳抗英遗址
  淇澳抗英遗址位于唐家湾镇淇澳岛淇澳村,含天后宫、古炮台、白石街。鸦片战争前夕,英、美鸦片趸船泊踞淇澳岛金星角,以此地为0鸦片驿站,并常涉淇澳村骚扰村民。1833年10月13日英国鸦片贩子与村民发生武装冲突。l5日,英国人率其他外国人向村内开枪开炮,愤怒的村民聚集在天后宫前,用火炮还击,鸦片船队以失败告终。据传,战后英国人赔偿白银3000两,淇澳村民用赔款修缮被炮火损坏的天后宫,并供奉阵亡的神炮手蔡义,铺筑“白石街”,以铭其事。淇澳抗英遗址见证了中国人民自发地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一次胜利。天后宫重修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建筑面积292.75平方米,正殿供奉天后娘娘,左右次间分别供奉金花夫人、“蔡义将军”;古炮台位于天后宫前,北向淇澳古海湾,残墙有五个石砌炮眼,外壁残留当与年战斗弹痕;白石街……[详细]
淇澳祖庙
  淇澳祖庙位于唐家湾镇淇澳岛淇澳村,是村民祭祀、议事的地方,始建于宋代。清康熙十三年毁于大火,乾隆、同治年间曾作过重修。里面供奉着雷公、电母、风伯、雨师、水潮爷爷和开村之祖的偶像,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力和祖先的崇拜。……[详细]
三灶千人坟
  三灶千人坟位于珠海市三灶岛余弄村村西。1949年该村华侨和港澳同胞集资修建,葬1938年被日本侵略军杀害的鱼弄村民。有墓、纪念碑、栏杆、祭台,1982年又修建了凉亭2座,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纪念碑为方形、砖石混凝土结构,高5米,上有阳文楷书,正面写“三灶抗敌殉难人民之墓”,两侧写“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落款“民国三十八年季夏”。墓前有4根柱,分别铭文“精神不死”、“浩气长存”、“舍生取义,永垂不朽”、“鞠躬尽瘁,视死如归”。在纪念碑下方嵌一块端州石碑,碑文由当年鱼弄乡乡长廖玉池撰写。198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淇澳村天后宫
  淇澳村天后宫和白石街位于珠海市唐家湾镇淇澳村。村内的南直街与北直街以及从北面祖庙到南面村口,均用花岗岩石板铺砌,3行石并排,宽约1米,全长1000多米。当地人称之为白石街。1833年至1836年,英、美商人占据金星门为0鸦片驿站,还经常入村抢掠,调戏妇女。1836年7月2日,英、美商人纠集十五、六艘船驶入淇澳湾,炮轰淇澳村。淇澳村16岁以上村民齐集在天后宫前,用土炮、铜炮奋勇还击,打死美国波士顿轮船局威廉柯尔舰长和3个英国人,迫使侵略者举白旗投降,据传赔白银3000两。淇澳村民用这笔赔款修缮了天后宫,还修筑了这条白石街。1994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竹仙洞摩崖石刻
  竹仙洞摩崖石刻 位于珠海市湾仔镇竹仙洞水库。镌刻在岩石上的有“鸿翔鹤聚”、“登高望远”、“洞天福地”等14题题诗、题字、题记。“鸿翔鹤聚”4字,阴刻楷书,每字约1.60×1.30米,杨兰皋刊、张之翰书。“登高望远”4字,阴刻楷书,横写,每字0.95×0.74米,无款。“洞天福地”4字,两行直书,阴刻楷体,每字1.50平方米,杨兰皋刊,张之翰书。还有乩文:“观音大士乩示,到此游玩,均勿食猫犬鱼龟蛇鼠各污秽之物,至禁、至嘱!”这些题刻大都是杨云骧及其子杨镇海(1828~1903年,字祖泰,官至副将)、杨镇波,侄杨兰皋等人在竹仙洞修桥补路,邀请文人前来相聚,泼墨挥毫的遗迹。杨云骧(1801~1872年),字贻騋,号楚田,今珠海市北山村人,参加过鸦片战争,官至江苏和平营都司。清同治三年(1864年)……[详细]
连湾山摩崖石刻
  连湾山摩崖石刻 位于珠海市平沙镇连湾山。在该山东麓的一块巨石上,镌刻着“氛息”两个大字每字宽0.5米、高0.7米,阴刻行书。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香山知县田明曜所撰的一题纪功石刻,石刻宽2.2米、高0.9米,阴刻楷书,共213字。这两题石刻同属一组,内容叙述了当时的地理环境和征剿海盗的历史事件。前为标题,后为文字说明。1994年《珠海市文物志》收录该处石刻。1994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澳岛铳城
  东澳岛铳城位于珠海市万山镇东澳岛澳口的山脊上。三面临海,一面靠山。据《香山县志》记载,此铳城建于雍正七年(1729年),驻兵50人。铳城平面布局呈长方形,长48米、宽20.5米,石砌城墙残高2.5米、上厚1.5米。城门设在东南面,炮台设在西北角。城外东北面约40米处建烽火台1座。烽火台呈立锥形,有火膛、烟道,高1.7米、腰径0.9米。-战争前后铳城曾被英国人占据,在此一带海面停泊船只。1987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