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肇庆市旅游

肇庆市旅游景点介绍

  赖西畴烈士墓位于龙甫镇营脚村。始建于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1983年、1993年分别重修。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68平方米。墓碑为四方台柱体,青砖砌筑,石米批荡,通高2.75米,碑身正面镶嵌花岗岩石,阴刻“赖西畴烈士之墓”。碑座高1米,正面有墓志铭,铭文内容为赖西畴生平事迹。平台长14米,宽12米,四周有围墙。1986年,赖西畴烈士墓被公布为四会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前锋村武工队战斗旧址
  前锋村武工队战斗旧址位于江谷镇新屋前锋村一广曾公祠内,曾公祠始建于中华民国时期,2000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广三路,三间二进布局。总面阔12.8米,中路面阔4.4米,深20.1米,建筑占地面积258平方米。硬山顶,平脊,青砖墙,阶砖地面。梁架雕花,雕工精细。墙楣有彩绘人物、鸟兽等壁画20余幅,人物鸟兽描绘得栩栩如生。1947年6月19日傍晚,在五指山、江谷长坪、十二带一带活动的江金武工队突袭了地主武装自卫队的“蛇窿”粮仓,缴获五百余担稻谷,补给了部队充足的粮食。前锋村武工队战斗旧址见证了江金武工队的斗争历史,为研究解放战争时期四会革命武装斗争的历史提供实物资料。……[详细]
雷国光、唐钧毅革命烈士纪念碑
  雷国光、唐钧毅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江谷镇镇郊哈乸头山,建于1950年,2008年12月重修。坐西南向东北。建筑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碑身铺石米。碑台正面有雷国光和唐钧毅的事迹简介。碑高5米,底座宽2.1米,尖顶处以及四面镶有红色五角星,碑正面壤有1件高1.2米,宽0.6米的红大理石,刻有“雷国光、唐钧毅革命烈士纪念碑”字样。碑台分二层,前面有台阶上落,台阶两侧分别嵌1块碑石,刻有两位烈士生平简介。雷国光(1921年—1951年),四会江谷雷村人。解放初期,雷国光被党组织派到江谷从事农村土地革命,任土改队宣传员,后被土匪杀害,年仅30岁。唐钧毅(1926年—1950年),罗定罗平塘屋村人。唐钧毅考进西江公学后到四会江谷从事农村土地革命工作,后被土匪杀害。……[详细]
四会市烈士公墓园
  四会市烈士墓园位于风景秀丽的四会市江谷镇培崀联安村冬瓜岭山麓即四会聚福宝华侨陵园内,距四会城区21公里,是四会市委、四会市人民政府为缅怀革命英烈、追思革命情怀、传承革命精神决定修建的首座宏大革命纪念建筑,是四会市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四会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四会市红色旅游景点景区。聚福宝华侨陵园于2014年6月择吉动工,同年12月建成使用,占地10亩。墓园内建有牌坊、主体浮雕、绿化广场等纪念建筑物。安葬有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四会历次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115位英雄。园内纪念建筑,高大壮观、气势雄伟,园区环境恬静优雅,松柏苍翠、草坪葱郁、鲜花争妍竞秀。……[详细]
挺四儿童教养院旧址
  挺四儿童--旧址位于威整镇威整学校,建于中华民国。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一进,面阔13.1米,深9.8米,建筑占地面积128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平脊,青砖墙,地面铺阶砖。旧址原为威整镇金盘里罗氏族人分支宗祠,抗日战争期间,广州沦陷,韶关儿童收容院因不堪负荷,第七战区决定在后方创办收养院。1942年8月,威整学校创办“挺四”儿童--,收养战区难童100多人。挺四儿童--旧址现作威整史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研究抗日战争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详细]
威整七七抗战建国纪念碑
  威整七七抗战建国纪念碑位于威整镇威整学校,建于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占地面积约8平方米。坐西向东。高2.7米,花岗岩石结构。碑身呈等边三角形尖顶状,高1.9米,面宽0.33米,三面均刻有“七七抗战建国纪念碑”字样。碑座和平台呈正方形,碑座边长0.8米,高0.8米,正面刻有碑文,平台边长2.8米。……[详细]
威整史馆
  威整史馆座落威整小学,始建于1877年的四会市威整学校。2011年10月25日,正式更为百年威整学校。全国政协原常委、农业部原部长陈耀邦,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肇庆市领导梁志强、李天等出席该校命名揭幕仪式。威整学校前身是罗家私塾学堂,建于1877年,距今已有134多年历史。2010年,威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目前,学校就读学生1200多人,教职工90多人,陈耀邦是威整学校的校友。抗日战争时期,曾在威整读书生活的陈耀邦说:“威整建校百年,致力提升一方科学文化水平,它不仅历史悠久,还是一所革命学校,在抗日的战火蔓延至广东的艰难岁月里,这里的老师经常召开抗日形势报告会,对学生进行抗日爱义教育,这里还有地下共产党员,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的威整学校承载了义务教育的责任,要继续办好义务教……[详细]
  陈伯忠烈士墓位于黄田镇江头虾公塘山,建于1982年,1993年12月重修。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墓为砖石砌筑,石米批荡,墓冢铺红色石米,墓碑镶嵌白色云石,阴刻“陈伯忠烈士之墓”字样。护岭呈半月形,高2.5米,半径5米。墓前有牌坊,依山坡往下砌梯级至环山渠边,有小桥通往对岸环山小路。该烈士墓是四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伯忠(1900年—1926年),黄田江头上寨村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广宁县农民协会副委员长、中共四会支部书记,曾在江头乡成立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组织领导江头乡农-动。1926年10月,在迳口龙撞口被暗杀,后被追认为烈士。1986年,陈伯忠烈士墓被公布为四会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子贤烈士墓位于黄田镇江头虾公塘山,建于1947年,1984年重修。坐东向西。建筑占地面积约13平方米。墓碑为四方台柱体,红砖垒筑,水泥批荡,高2.8米,宽1米。碑顶有五角星装饰,碑身正面有“革命烈士陈子贤之墓”字样,落款“一九八四年四月立”。墓台长4.16米,宽3米,四周有水泥围栏。陈子贤(生卒不详),黄田江头村人。1926年,参加革命,曾任东江纵队中队长。1947年,在战斗中受伤,后于香港牺牲。……[详细]
陈伯忠故居
  陈伯忠故居位于黄田镇江头上寨村,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三间两廊,面阔11.6米,长10.4米,建筑占地面积121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灰塑龙舟脊,镬耳封火山墙,素胎瓦当,青砖墙,花岗岩墙脚。檐板雕花,雕刻精美。外墙楣灰塑,塑花鸟吉祥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陈伯忠故居整体保存较好,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陈伯忠(1900年—1926年),黄田镇江头村委上寨村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广宁县农民协会副委员长、中共四会支部书记,曾在江头乡成立农民协会,建立农民自卫军,组织领导江头乡农-动。1926年10月,在迳口龙撞口被暗杀,后被追认为烈士。2008年,陈伯忠故居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寨革命烈士纪念碑
  新寨革命烈士纪念碑座落在石狗镇带下村委会合龙村村背半山腰上,碑文刻着“李班长”和“个人简介”字样。座西向东,离合龙村约60米左右。解放后,经当地有关部门反复调查认为,此烈士无法查找其真实姓名,生前所属部队不详,具体出生和其他事项不明,只知道叫“李班长”,男性,是东北人,属于在解放战争攻打当地“新寨村”时而牺牲的。现在在新寨村“炮楼”外墙都可见-痕迹。2009年,四会市民政局下拨维修款,对公墓进行了小修。随后,被石狗镇列为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至今。……[详细]
大坳革命烈士纪念碑
  大坳革命烈士纪念碑座落在石狗镇石桥村委会大坳村虾公㙟(土名)半山腰上,碑文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简介”字样。座西北向东南。离石桥村委会上迳村约500米左右,属无名烈士纪念碑。解放后,经当地有关部门调查认为,不知牺牲者的真实姓名、籍贯、出生年月日和当前所属部队,只知道在解放前的一天晚上,红军队伍经过当地时与当地-武装发生激战,战斗时间打至到差不多天亮,红军队伍中牺牲了一名男、一名女、一名随红军队伍走的小孩共三人,红军队伍撒离现场后,当地组织将他们三人的遗体三合一埋在一起,属合葬墓,方便日后人们怀念他们。2009年,四会市民政局下拨公墓修缮款进行维修,石狗镇列为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至今。……[详细]
高要烈士陵园
  乐城镇是高要著名的革命老区,镇内领村村是大革命时期西江地区较早开展农民革命运动的地方。高要烈士陵园位于高要区乐城镇领村西南的长岗山山顶(北纬23°2240.8,东经112°1954.1),占地22亩,安葬着高要区各地106位英烈,陵园内竖有一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海拔高度80.1米,占地总面积3343平方米(含烈士陵园)。该纪念碑于1958年建成,在1980年和1994年又分别进行维修扩建。坐西向东,纪念碑分碑座和碑身两部分,碑座占地面积158平方米,碑座高2.68米,整支碑高11.1米,正面嵌有“领村革命烈士纪念碑”云石碑刻1块。纪念碑周围筑砌了石栏杆,并栽种有30棵柏树,使纪念碑显得格外庄严。满山青松翠柏与绿树既表达了对先烈们的敬仰之意,又歌颂了先烈们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详细]
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
  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位于肇庆市高要区活道镇鳌头村。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以“抗日烽火”为主题,通过图文、实物等展示高要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顽强的抗日武装斗争的事迹。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原名“世德堂”(又叫德刚伍公祠),建于1938年,建筑面积260平方米,二进三开间加一条青云巷和厢房。1944年,日寇在西太平洋军事失利后,企图通过高明、高要西进,打通粤桂战线。为了阻击日军的西进,根据中共党组织的安排,活动在要南地区的人民抗日游击队于同年7月在高要活道鳌头村世德堂成立了抗日自卫队,并任命鳌头村的游击队员伍鉴衡担任队长,队员有30多人。2005年8月9日,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被列为高要区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高要区政府对“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原址”进……[详细]
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原址
  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原址位于高要区活道镇鳌头村,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原址以“解放战争时期高要武装革命斗争和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的成立历程”为主题,通过图文、实物等展示了在解放战争时期,高要人民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以及人民政府成立之初,开展借粮渡荒、救灾解困、接管肇庆等工作,谱写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原址,原名“朝客伍公祠”。始建年代不祥,为砖木瓦结构,硬山顶,三开间三进深、建筑面积355平方米。三进为2层楼房。1949年5月25日,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在此成立,并召开了“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任命冯光同志为高要县人民政府县长,任命高要县工委委员陈普初同志为副县长。2005年8月9日,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原址被高要区列为高要区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高要区政府对“鳌头……[详细]
鳌头革命烈士纪念碑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活道镇鳌头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方12公里,东与佛山市高明区更合镇相邻。鳌头工业园坐落于本村内。鳌头村面积约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9亩,山地9958亩,下辖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23人。鳌头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44年7月,我党在此成立抗日自卫队;1945年,该村崇德楼创办了鳌头村“青年学习社”;随后,军事情报联络站和鳌头江仰交通总站相继成立;1949年5月25日,高要县第一届人民政府在鳌头村的立本楼成立。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鳌头村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堡垒”村。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鳌头村民用鲜血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鳌头革命烈士纪念碑耸立在鳌头村东边的273省道旁,纪念碑上记载了抗日自卫队和解放战争的烈士事迹。不少干部群众也时时前来,缅怀这些革……[详细]
水南花果山英雄纪念碑
  随着百万雄师过长江,解放广州,国民党残余部队撤离,1949年10月25日,其中一支国民党部队经四会走下坪,过狮岭出水南,准备从广西撤离,在水南圩镇炮楼驻扎一晚。10月26日凌晨,解放军部队追至水南,分别占领青湾山顶、水南村山顶、坑告山顶、坑花山山顶,挖战壕、布兵力,迅速对国民党残余部队形成包围。清晨,战斗打响,激战中,一解放军战士从旱呀经青湾出河口,准备直扑炮楼,结果中-牺牲在河滩上,坑花山山顶一战士在战壕中中流弹牺牲。天亮,国民党残部无心恋战,突围向禄步撤退,双方在食品站前推倒猪肉台掩护,激战中有三名解放军战士牺牲了。国民党残部突围,姜秀山连长负伤带队追击,小肠流出一米多,用手塞回去,继续追击,最后因失血过多,牺牲在塘顶河滩处。战斗结束,水南居民打扫战场,发现还有六名解放军战士牺牲了:水南……[详细]
分界革命烈士纪念碑
  分界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今水南区分界乡村以北的豆坪岗(也称头坪岗)上,坐向255度。该碑是分界大队党支部、管委会、分协委员会、四清工作队于1966年9月为纪念在1947年5月8日的激烈战斗中光荣牺牲的游击队战士而建立的。全碑用砖砌叠,处批荡水坭,通高456厘米,分三层。第一层(底层)高48厘米,横截面约134×105(平方厘米);第二层高72厘米,横截面约127×91(平方厘米);第三层成梯形,高300厘米,底部横截面约124×88(平方厘米),该层正面阴雕勾边隶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第二层的正面用同样手法阴雕形体细小的碑文。1947年,国民党-派面临全面崩溃,一股国民党残匪窜入广宁、高要交界境地,于农历五月八日,被我游击队河西大队瑞江支队截击,在激烈的战斗中,我游击队员李火妹同志……[详细]
反霸英雄纪念碑
  沿着白诸镇157乡道,上孔至杨梅水库路段时,就会看到一座座落在小山腰的墓园,园中树木青翠、松柏坚挺,墓碑肃穆庄严,高约三米余的墓碑,这就是反霸英雄纪念碑,它也是白诸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基地。1950年5月29日清晨,-地主恶霸冼蔚周勾结土匪狗虱仔,孖烟通等匪徒二十余人在上孔村农协会阴谋武装暴-动-,结果在战斗中两名民兵受伤,其中一民兵钟念纯受重伤在去肇庆医治抢救的途中死亡,又有农会主席冼德祥组织委员钟永佳,武装委员兼民兵队长冼其昌、冼祖元四人等,被匪徒劫持到东村大队云河村观音山顶,遭严刑拷打,他们英勇不屈,恶霸土匪把他们用绳子捆紧夹住大石,从山顶直滚下悬崖山谷中,就这样壮烈牺牲了。为了纪念这五位坚贞英勇光荣牺牲的烈士,特立此反霸英雄纪念碑,以志后人永不忘此仇恨,更珍惜和平。五位烈士的……[详细]
沙浦革命烈士纪念碑
  1959年,高要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54位革命烈士,在沙浦镇建设革命烈士纪念碑。沙浦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沙浦镇沙三村西江河堤围外则(今沙浦镇文化广场西侧)。1980年,高要县人民政府对纪念碑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缮;2005年,鼎湖区人民政府对纪念碑进行重修并对纪念碑保护范围进行扩展,建成了占地3800平方米的沙浦革命烈士陵园。并被公布为肇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几年均有陆续进行扩建,并于2017年维修改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沙浦革命烈士纪念广场。它是鼎湖区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鼎湖人民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的革命纪念圣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