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肇庆市旅游

肇庆市旅游景点介绍

西江宣传养成所遗址
  西江宣传养成所遗址位于肇庆市区宝月台原高要县中学内,今为肇庆市端州区文化馆所在地。原建筑仅存被改建的汉谋图书馆。汉谋图书馆在宝月台中部北侧,坐北向南,两层,建筑面积共400平方米,砖木结构,歇山顶,上铺绿色琉璃瓦,四周圆柱回廊。该处原是星岩书院众绿厅,民国初年又称魁星楼,因年久失修坍毁。1935年,由肇庆籍国民党高级将领余汉谋捐资改建。1925年冬,广东省省长古应芬为培养西江各县民团骨干,开办西江宣传养成所。所址设在高要县立中学内(即现在肇庆市宝月台端州区文化馆内)。国民党左派黄锡源任所长,中-员陈殿邦任副所长,黄秉勋为教导主任。学员共有110多人,来自高要、四会、广宁、新兴、云浮、罗定、郁南、德庆、封川、开建、高明、三水等12个县。1925年11月起,叶挺独立团和广东省农民协会西江办事处曾……[详细]
建国初期中共西江地委机关旧址
  建国初期中共西江地委机关旧址位于现肇庆市正西路45号“翕庐”(又称“绿瓦桁”)。“翕庐”1934年建成,坐南向北,面向正西路,原为国民党高级将领余汉谋之兄余骏谋住宅。该建筑为混凝土砖木结构,由主楼、东西附楼及后花园组成,占地面积1187平方米,建筑面积1884平方米。楼主体外墙由水磨青砖砌筑,室内双扇对开分格实木门,窗采用多扇西式上下推拉定位木窗,门厅过廊采用精雕花格实木装饰,屋面预制金字架檀条木铺土瓦,挑檐铺绿色琉璃瓦,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民国建筑。1949年10月18日,南下野战大军解放肇庆。21日,粤中纵队第六支队、第四支队各一部从西江南岸开进肇庆,开展接管工作。同日,肇庆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吴桐任主任,梁文华任副主任。随后,中共粤桂湘边区工委委员王炎光奉命率工委机关和边纵独立团、绥贺支……[详细]
中共西江特委机关及交通站旧址
  中共西江特委机关及交通站旧址在今肇庆市麒麟街54号。这是一间普通民房,建于清末民初,属砖木结构,座西向东,分为客厅、厢房和厨房三部分,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临街是一堵围墙,围墙南侧有小门口,房屋背后紧贴东门斜坡附近的古城墙。屋内头进为客堂,里面为一间木板间隔的厢房,厢房顶上有小楼阁,屋顶上有一块活动的天窗,距古城墙极近;厢房后面是厨房,厨房屋顶直接架在城墙上,开有一个烟楼,紧靠古城墙。该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目前瓦面漏水严重,木楼梯、楼板残破,厨房坍塌。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后,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中共西江党组织得到全面的恢复和发展。1939年1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的指示,西江临时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书记李守纯,组织部长梁嘉,宣传部长朱荣。工委机关设在新兴。1939年3月,中共西江临工委召开了西江各县……[详细]
中共西江特委交通站旧址(高要书店)
  中共西江特委交通站旧址(高要书店)位于现肇庆市城中路15号,坐北向南,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该建筑为骑楼式商业店铺,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体建筑基本保存完好,分上下两层,首层为店铺,二层为居室。由于年久失修,该建筑现已十分残旧,多处出现裂缝,属危房。1940年1月1日,在中共西江特委和中共高要县工委共同领导下,在此开办了书店。书店开业之前,西江特委组织部部长梁嘉亲自指派共产党员谢权到四会党组织开办的书店学习,两个月后正式开业。书店经理是谢权,店员邓锦波(来肇庆后改名邓子英)、苏带,都是共产党员。这3名党员成立中共小组,邓锦波任小组长。该书店出售进步书刊,是中共传播进步思想,宣传抗日政策,团结教育群众的一个文化宣传基点。同时,又是中共西江特委的一个联络站。初期由“牛哥”(即梁嘉)来书店联……[详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广宁县委机关旧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广宁县委机关旧址位于离县城20公里的石涧镇马坳塘仔角村。这是一间砖木瓦面结构的农村小屋,面积只有40多平方米。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中共广宁县委为保存力量,于同年8月将县委机关秘密转移到第十三区石涧塘仔角(今石涧镇马坳塘仔角村)程德修家。中共广宁县委在这间普通的民房里,继续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1928年2月25日,组织发动了螺岗武装暴-动-,成立了广宁县苏维埃政府。接着,又领导暴-动-武装与国民党广宁、高要、德庆三县联防民团为主力的-武装进行英勇的战斗。由于敌众我寡,弹药缺乏,无法打破敌人的进攻,暴-动-武装被迫向绥江下游退却,转移到罗汶山区分散坚持斗争。3月22日,县委机关被敌人围攻,遭到破坏,与各区支部失去了联系。县委机关被敌人破坏后,县委书记黄……[详细]
高要鳌头村首批共产党员宣誓旧址(遗经书房)
  高要鳌头村首批共产党员宣誓旧址位于活道镇鳌头村南面的遗经书房。该建筑始建于清末年间,深9.28米,宽9.96米,座北向南。1998年重建。1946年6月,党领导的中区纵队部分干部奉命随东江纵队北撤。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广东区党委决定,北撤后党委制改为特派员制。由谢创、周天行任中区党的正副特派员。同年7月间,谢创、周天行与高要鳌头村的共产党员伍新取得联系,并指示他在该村利用办“书报阅览室”、“武术馆”、“青年学习班”等形式,向青年灌输革命思想。12月,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伍新吸收进步青年伍强、伍子绵两人入党,并成立中共敖头村支部,由伍新任支部书记。这是解放战争时期高要最早建立的党支部。-员宣誓仪式就在鳌头村遗经书房内举行。此后,要南地区党组织日益壮大,革命活动范围遍及高要。2005年8月……[详细]
中共西江特委机关驻广宁石涧旧址
  中共西江特委机关驻广宁石涧旧址座落在现广宁县石涧镇黄塘村,是一间青砖瓦面木料结构的“三间两廊”式平房,面积大约90平方米。1939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成立西江特委,王均予任西江特委书记,机关设在新兴。6月,特委机关迁至广宁县石涧,设在黄塘村共产党员王德彬家里。西江特委机关迁到广宁石涧后,改组和加强了各县的党组织,领导了各县的抗日救亡运动,以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推动本地区的团结抗战,使西江地区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达到鼎盛时期。后来,根据形势的变化,西江特委又领导了反逆流工作,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假抗日、真--、压迫进步力量的阴谋。其间,还在石涧举办了一期党员干部培训班,由特委书记王均予和广宁县委宣传部负责给到会的10多位学员授课。王均予根据中共中……[详细]
高要端源乡农民协会遗址
  高要端源乡农民协会遗址位于高要市乐城镇领村的北面。该遗址原是领村陈家祠,始建于明代末期。1923年至192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推动下,高要县乐城的端源乡(现乐城镇的领村、波河、料村、近兑、伏洞等10个自然村)掀起了一场在西江地区开展最早、影响最大的轰轰烈烈的农-动。1924年8月始,中共广东区委先后派遣周其鉴、陈殿邦、黄侠生、韦启瑞、蔡日升等一批共产党员到高要县开展农-动。1924年10月8日,端源乡农民在领村成立端源乡农民公会(又称农民工会),会址是领村陈家祠。中央农民部、中共广东区委、省港-委员会分别派出代表陈树仁、陈维康、黄侠生、郑千里等人前来参加成立仪式。端源乡农民工会成立后,第一个革命行动就是领导农民向地主开展减租抗租斗争,一律实行五折减租。1925年4月29……[详细]
广宁县苏维埃政府遗址
  广宁县苏维埃政府遗址座落在离县城南街20公里的螺岗镇的“镇安府”(即现在的螺岗中心小学)。1928年2月25日,在中共西江特委和中共广宁县委的领导下,广宁县农民赤卫队队长欧蛟率领300余名赤卫队员武装进占螺岗圩,宣布暴-动-,并没收扶溪地主设在该圩谷仓内的几百石稻谷充作赤卫队给养。中共广宁县委随即在“镇安府”召开有3000余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广宁县苏维埃政府。大会选出罗国杰、薛六、谭鸿翔、高玉山、高纪、欧蛟、伍学楠为苏维埃政府委员,罗国杰任苏维埃政府主席。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西江地区成立的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为西江地区的党史写下光辉的一页。苏维埃政府旧址“镇安府”,于1958年被拆建为螺岗中心小学,现只保存“镇安府”这块大石牌匾。……[详细]
广宁江屯农民协会旧址
  广宁江屯农民协会旧址座落在江屯镇江屯圩。该建筑原来楼高三层,砖木结构,是一间当铺,现只剩地下一层和一边大门。1924年4月10日,周其鉴率领胡超等从广州返回广宁,到达江屯,与先期回乡的罗国杰等会合。第二天,周其鉴便召开农-动筹办员会议,研究筹建农会的有关问题。会后,各筹办员分头深入山乡进行宣传发动。经过10天的工作,农民踊跃报名参加农会。周其鉴等便决定成立江屯、潭布等5个分区农会。这是广宁县成立最早的一批农会。江屯农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与地主豪绅进行斗争。但地主豪绅却视农会为眼中钉、肉中刺,极端仇视。1925年7月7日凌晨,江屯豪绅大地主冯月庭、江耀南等,串通前任县长、仍被省方通缉在案的广宁地主头子李济源,纠集民团、土匪900多人,围攻江屯农会。当地农军100多人据守在炮楼奋力抵……[详细]
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旧址
  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旧址位于高要市活道镇鳌头村立本楼(又名朝客伍公祠)。其建筑特色为砖木瓦结构,硬山顶,三开间,宽16.62米,三进深,长26.9米,坐北向南偏西。始建年代不祥。鳌头村地处高要、高明、新兴三县交界,山峦重叠,道路迂回曲折,地势险要,是进行游击战的好地方。1944年10月间,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1945年1月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三团)大队长黄仕聪派伍真、伍子高回家乡高要活道横江乡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先在鳌头村建立交通联络站,任务是为第三游击大队收集情报、传送情报、接送来往人员等。随后,开展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活动,成为要南抗日革命根据地。抗战胜利后,高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派展开英勇的斗争,党组织和人民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西江南北建立起大片游击根……[详细]
高要鳌头村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
  高要鳌头村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位于活道镇鳌头村西面鳌头学校内的德刚伍公祠(又名世德堂)。该建筑建于1938年,一进深,长15.13米,宽13.3米,坐北向南。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败。为挽救其南洋的孤军,日军企图经高明、高要西进,配合由湖南南下的日军打通粤桂线。为了阻击日军西进,高明人民抗日游击队于同年7月在高要活道鳌头村德刚伍公祠成立了抗日自卫队,伍鉴衡任队长,有队员30多人。1944年7月27日,自卫队在大田令(土名)进行了第一次抗击日寇的战斗,打死打伤日寇各1人。这支队伍后来发展成为高要人民武装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要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8月,德刚伍公祠被高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宁排沙抗日武装起义遗址
  广宁排沙抗日武装起义遗址座落在排沙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内的“江家仓”。这是一间青砖石条瓦面结构,墙体坚固、易守难攻的高大建筑物,面积大约300多平方米。1945年2月16日,西江临委书记欧新在排沙三角村小学召集广宁、四会两县党组织负责人和部分党员骨干举行武装起义会议,决定2月20日(即农历正月初八)为起义日期。大家一致认为,敌人营部“江家仓”,易守难攻,要强行夺取,困难很大,可能要付出较大的牺牲。为此,他们拟定了智取的办法。2月20日下午4时左右,时任荆绥乡副乡长的共产党员陈瑞琮率领吴三火、吴昌秀、陆奀等人,以“春节慰问”为名,直入国民党顽军肇清师管区补充营营部“江家仓”,以迅雷不及掩耳动作制服了敌营长,控制了营部;另一路由高松,张国梁、陈安等人率领,进入圩内“广福堂”药店,以奉乡长之命缉,-为……[详细]
鼎湖沙浦农民自卫军总部遗址
  鼎湖沙浦农民自卫军总部遗址位于现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沙浦村基围外的沙溪书院,今已无存。1926年4月,广东省农民协会西江办事处主任周其鉴和高要县农民协会主席谢大德等人到沙浦组织开展农-动。沙浦乡农民协会成立后,为了武装农会,打击-势力,同时组建了有120多人的沙浦乡农民自卫军,队长陈福昌,副队长陈友。农民自卫军的总部设在沙溪书院内。农民自卫军经常在沙溪书院里研究和部署如何打击-地主豪绅,保卫农民协会问题,并经历了多次战斗洗礼。1926年8月初,沙浦地主豪绅准备武装摧毁沙浦乡农会。为了挫败敌人的阴谋,沙浦乡农会和农军取得了省农工厅的大力支持,联合了苏坑乡的100多名农军,于8月14日晚攻打了区长梁印渠领导的何老八民团,农军首战胜利,扫除了农-动的一个障碍。1927年初,沙浦乡农军又联合苏坑乡的农……[详细]
鼎湖沙浦农民协会旧址
  鼎湖沙浦农民协会旧址位于现鼎湖区沙浦镇沙二村陈氏“长房祠”东斋。该建筑始建于明代末期,为四合院式砖木结构,两进深,三开间,分东西斋,均为硬山顶,面积约200平方米。1926年4月,广东省农民协会西江办事处主任周其鉴和高要县农民协会主席谢大德等人到沙浦开展农-动,周常住在熟人陈益芝家里,召集村中最贫苦的农民骨干陈进、冯三娣、陈福昌、陈友等人开会,研究开展沙浦农-动之事。不久,成立了沙浦乡农民协会,其办事处(又称联络站)就设在陈氏“长房祠”的东斋内。沙浦乡农会主席陈进,副主席冯三娣,农民自卫军队长陈福昌、副队长陈友,他们经常在办事处研究开展农-动工作和部署反击-地主豪绅的武装进攻。沙浦乡农会及农民自卫军多次反击地主豪绅武装及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926年8月14日,沙浦乡农会组织农民自卫军攻打区……[详细]
广宁带洞农民协会旧址
  广宁带洞农民协会旧址锦亭谭公祠座落在宾亨镇带洞村。该建筑是一间青砖瓦面杉木结构,设有上下厅房的祠堂,建筑面积大约300平方米。大革命时期,广宁县纸业工人工会的发起人、广宁农-动的领导人罗国杰,就在这里组织发动农民,成立了带洞农民协会。1924年8月11日至13日,周其鉴、陈伯忠、罗国杰、王世禄、谭鸿机等在这里举行了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总结了前段广宁县农-动的经验教训,制订了开展农运工作的两个大纲和四条细则,研究了农会的策略和步骤。带洞会议,是一次重要的带有战略性转折的会议。会议作出了比较符合当时广宁革命斗争实际情况的纲领性决策,为后来广宁农运的深入开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25年5月,广宁县第十四区农民协会成立,会所设在现旧址处。1926年5月,地主纠集民团股匪500余人围攻农会会所及附近农军驻……[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在赤坑镇交赞村,原是当地谢姓居民祖祠“肖梅谢公祠”。三进三开间,深29.67米,宽11.36米,面积37平方米,砖木结构,金字瓦顶,瓦脊上彩塑装饰吉祥图案。左右两侧外为走廊与附属侧房,门口为广场。民国35年(1946),西江人民抗日义勇队进驻交赞村,在该祠设立司令部。主要领导人梁嘉、钱兴、陈禹(陈奇略)、冯石生等在此办公。部队还在此举办干部培训班。民国36年7月,为适应全国新形势的需要,统一整个西江地区党的领导,建立和发展粤桂湘边区革命根据地,中共南方临工委决定成立中共粤桂边区工作委员会(习惯称西江区工委),梁嘉为书记,钱兴为副书记。区工委成立后,在交赞村召开了工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传达、讨论了分局的指示和决定,宣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梁嘉为……[详细]
石洞古庙
  石洞古庙位于肇庆七星岩东北石洞岩,始建于唐初,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修,清嘉庆三年(1798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重修。与石洞岩为一体,岩中有庙、庙在岩洞中,古庙建于0.5米高的台基上,木结构,小型单间殿式,坐北向南,长3米,宽3米。庙内四柱高各为2.1米;前二柱为八角形,石质;后二柱为方形砖柱,重檐,四面斗拱三跳。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石洞岩口增建山门,面积48平方米,无斗拱铺作。1983年重修,部分改为钢筋混凝土梁架。大门上花岗岩石匾额阴刻“石洞古庙”四字。檐柱两根,花岗岩石质,刻有楹联;石柱础为花篮形。庙中所祀为县人周氏塑像,已毁,1983年立玉石浮雕“祥风甘雨图”。2002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江头乡农会旧址
  四会江头乡农会旧址位于现四会市黄田镇江头村委会上寨村南端(民国时期,黄田属广宁县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划归四会县)。该建筑建于清代,砖木结构,深两进。主体建筑为四合院式布局,面积375平方米。左侧有厨房等附属建筑,面积。1993年12月进行了维修,次年2月18日修葺竣工。四会市人民政府在祠门右侧嵌设云石阴刻碑文志之,并以旧址建筑外墙边为起点,正门由门口至晒场空地30米,左侧至村道10米,右侧和后面各延3米为该旧址保护范围,再向外各延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1924年8月21日,陈伯忠在第一届农-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被委任为中央农民部驻广宁特派员,回广宁开展农-动。经过陈伯忠的深入宣传发动,江头乡农民觉醒了,纷纷要求组织农会。报名加入农会的占全乡农民总数的80%以上。9月12日,江头乡农会举行成立庆……[详细]
怀城文阁
  怀城文阁位于怀集县怀城镇沿江东路,由文昌书院和文昌阁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576平方米。文昌阁又称文昌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八月,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竣工,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同治四年(1865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民国15年(1926年)作过多次修缮。塔高25米,分五层,塔体为六角形。门正上方书有“梯云”二字,每层窗口由下至上依次书“得禄”“桂籍”“参天”“文阁”等字体,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意。塔体每层檐下描有花纹图案,顶端铁杆上串有一瓷瓷葫芦,六角均装有翘首,工艺精巧。文昌阁前建有书院,称文昌书院,为县令谢君惠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所建。书院占地面积430平方米,有山门、庭院、正堂、厢房等。面阔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