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肇庆市旅游

肇庆市旅游景点介绍

槎塘古村
  槎塘古村位于回龙镇北的香炉岗东北麓,全村共有83户,总人数303人,是远近闻名的华侨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村民全是由“九里一坊”儒家文化古村落黎槎村移居于此的苏、蔡族人后裔。槎塘村是一座典型的广府村落,规划布局实用美观、井然有序,文化底蕴厚重,2012年获“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称号。……[详细]
  蚬岗八卦村开村已有650多年历史,蕴藏着丰富的道家文化,是一个较典型的道家文化古村落。从空中俯瞰,该村像一只巨大的蚬盘在水中,岗顶环村古榕参天,村落的一幢幢房子构成一个个圆圈,结构整齐、地势天成、图案优美。该村依据“八卦”原理兴建,传说为诸葛亮的弟子设计建造,又被当地人称为“诸葛八卦村”。该村祠堂多且密集,沿3千米环村路分布,有“八卦十六祠”之称,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广东省古村落”。……[详细]
143、西流洚
  神符岩的千姿百态可以引人入胜,西流洚的悬崖飞瀑则使你留连忘返。西流洚位于活道镇迳心村凰岗坪之北。源于与新兴县交界的老香山系大端山麓的大端水,流经洞心、松坑、沙岗,汇合姚村、官塘之水,沿洞尾、迳心、岗坪、上环等村庄,从水口注入新兴江。大端水流至凰岗坪,由于地势急剧下降,分别以20米和50米的落差分成两级直泻洚底,形成近70米高,30—40米宽的巨型瀑布,浓雾腾空,蔚为壮观。在丰水期,水流湍急,飞溅的水花如云雾翻腾,隆隆的水声数里之外可闻,气势磅礴。由于长年累月的冲刷,急流中的花岗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高低错落,雪白闪烁,光滑可人。瀑布两岸的青山,是大片茂密的混合林,灌木、乔木相掺,阔叶、针叶相间,品种繁多。所以奇、险、美构成了西流洚独特的自然景色,观其瀑、探其险、赏其景、求其知,皆得兴趣。西流……[详细]
花石峰摩崖石刻
  花石峰摩崖石刻 位于怀集县怀城镇西25公里梁村和岗坪交界地方,分别镌在“望岳岩”(又称玉山)、“四门岩”(又称丹山)、“道士岩”(又称大沙石)三座石峰上,以望岳岩为最多。现存明至民国的石刻10多题,除两题为中楷诗文外,其余题刻字径均在0.3米以上,最大的达1米,以楷书占多,全是阴刻。在望岳岩,有明景泰四年(1453年)怀集教谕黄昭书刻的“玉山三洞”四个楷书大字;字径1米;有县内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中举的林凤来书刻的“南岩”二个楷书大字;有明隆庆年间当地秀才梁玧环题“通心岩”三字的石刻及其兄梁玧玳在明万历三十四年(1607年)描绘望岳岩风光的诗刻;有明万历二十三年到怀集当县令的夏获秋(四川举人)所题刻的“天地分时元有此,乾坤佳处更无双”的石刻,在其旁有2米见方的大楷“寿”字石刻;有民国……[详细]
石牛界摩崖石刻
  石牛界摩崖石刻 位于封开县封川镇台洞村石牛界近山溪水边的石壁上。刻于清乾隆年间。石刻两题,阴刻直书楷体。其一高0.46米、宽0.42米,刻文:“时大清乾隆四十九年五月下旬西江水泛涨,至六月初四日止,其水淹至大庙天池石滩外,红瓦庙后座水深一尺五寸”;“甲辰年于大暑后十日下秧有收好”。其二高0.75米、宽0.18米,刻文:“时丙午、丁未,天旱饥荒,每升米价五十二文。”其中丙午、丁未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五十二年。石刻记述当年水旱自然灾害。……[详细]
清风阁摩崖石刻
  清风阁摩崖石刻 位于肇庆市东郊羚羊峡内西江北岸边的清风阁石壁上。该处存有清人石刻4题,均为楷书,书法俊逸清秀,内容为赞誉山川的秀美及在峡岸修桥事。其中有刻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闽中吴联书的“江上清风”石刻。石刻高3.60米、宽6.50米,“江上清风”4个大字从右至左横一行,每字高宽2米。吴联,清康熙三十年为端江都尉,康熙三十四年钦命协镇广东肇庆,任左都督管副总兵事,在七星岩及梅庵等处有他的石刻。有刻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清人题“裴公十九桥”石刻。石刻高5.10米、宽2.49米,“裴公十九桥”5个大字竖一行,每字高宽0.75米。西江羚羊峡北岸的“峡山旱路”是古代船只逆水而上时,纤夫挽船入峡必经之路,清嘉庆年间,栈道及桥梁已破烂不堪,当时高要县知县裴盛清重修,并筑桥十九座。有刻于清道……[详细]
高要巽峰塔
  高要巽峰塔俗称乌榕塔。位于高要市南岸街道乌榕村乌榕山。明天启四至七年(1624~1627年)建。该塔位于旧府衙东南方,为“巽”位,故名巽峰塔。为穿壁绕平座楼阁式砖木塔,平面八角形,外观七级,内13层,高39.2米。塔身各层腰檐与平座均以菱角牙子砖与线砖叠涩挑出。塔腔内设有神龛。底层对边距10.25米,开7个假门和1个登上二层的真门。每面门楣,按八卦方位分别用砖砌出八卦符号。塔身和菱角牙子砖抹白灰,角柱、门枋、阑额、线砖-灰。1997年维修。1989年肇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广宁 公正会馆 位于广宁县石涧镇旧街。坐东向西,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道光二十年(1840年)重修。会馆为金字瓦顶,有0的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穿斗式梁架。门口上方嵌有阴刻楷书“会馆”二字石匾。有关公正会馆规条及记载创建、重修事项碑共五通,原嵌在天井两旁的墙壁上,现保存于该县博物馆。石涧镇是当时绥江中游重要贸易集散地,有大小商号近百间。公正会馆是民间商务机构,起着维护当地正常贸易、协调市价、贸易监督作用。……[详细]
149、大造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造宫
  大造宫 位于封开县平凤镇平岗村马埌,始建于唐,明重建。大造宫原为两进院落式布局,前座及左右两边廊道被拆除,现仅存门楼、后殿和两侧围墙。后殿为单檐硬山顶。面宽三间12.64米,进深五间11.68米。梁架为穿斗与抬梁相结合形式。梁枋砍杀成月梁。驼墩造型风格不一。月梁下皮雕有卷草花纹。柱头隐刻成圆盘形枦斗承托屋檩。柱础形制简朴,为覆盆式,在柱础上再立一短柱,高0.49米,短柱置一厚为15.5厘米的木櫍。民国15年(1926年)封川县第二区农民协会和区农民自卫军总部设在此处。 1979年封开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乡贤牌坊 位于封开县南丰镇侯氏宗祠前面。是清初侯村族人为纪念乡贤侯应遴而建。为八柱三门三楼木石牌坊,高约5.6米、通面宽7米、深2.08米,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脊饰鸱吻。如意斗拱挑檐。柱为方形花岗岩石质。明间两柱阴刻对联:“鸢喜天飞,杨翊清芬荣绰楔;鱼欣渊跃,昭彰雅化耀灵祠”,坊额为“鸢飞鱼跃”。背面对联:“乡非阿好覃恩赐;贤有-也泽垂”,坊额为“光前裕后”。正门两侧边柱脚各镶嵌一块水波纹大理石抱鼓。牌坊左右围墙下部各镶嵌4幅石质动物花卉浮雕。该牌坊造型美观,工艺精细。侯应遴,开建二都(今侯村)人,生于明代。由选贡任广西容县知县,为官廉正,逢荒年,集资济贫。又藤县、北流两邻邑缺官,当地父老赴道请求应遴兼摄政事,侯允之。晚年辞官归田后,热心修庙、筑路、架桥等,深得乡人敬仰,被誉为乡贤。198……[详细]
牛围山墓
  牛围山墓位于封开县杏花镇岭脚村牛围山西南坡。1982年以来发现7件单个埋葬的陶瓮,相距12米左右,也有个别相距仅2.5米,排列于山坡上,整然有序。瓮的基本器形为宽沿、垂腹、圆底,饰云雷与方格组合纹或夔纹与云雷、方格组合纹,纹样规整、美观,富有浮雕感。其中1号瓮高达39.5厘米,饰菱格凸块与方格组合纹,内置1件铜斧,近底部有白色的骨殖碎块。说明这些陶瓮属瓮棺葬具。……[详细]
北岭松山墓
  北岭松山墓位于肇庆市北岭松山。1972年清理。为长方形土坑木椁墓,方向95°,坑长8米,宽约4.7米,深6米,棺椁已朽,仅存七条垫木,依朽木痕迹测量,椁长7米,宽4.5米,高1.3米。椁底设一个圆形腰坑,内置一件陶器。椁上和椁下有一层碎炭,以便防潮。随葬器物139件,大部分是青铜器,其他有陶、金、玉、石、琉璃等器。此外,还有一些漆器,均已朽烂。这些器物中,青铜器有锅、鼎、错银铜罍、三足盘、提梁壶、附耳筩、甬编钟、剑、矛、镞、斧、锛、铲、刮刀、人首柱形器、环等,其中鼎、罍、三足盘、提梁壶,造型美观,所铸饰飞鸟纹、云气纹、羽状纹、蟠螭纹、窃曲纹等,线条优美,纹样丰富,铸工精细,其形制、花纹都颇具楚器风格。原始瓷器有瓿、钵、盒,其中瓿饰篦点、弦纹和栅纹,钵、盒有刻划符号。陶器有罐、瓮、珠等,纹饰有……[详细]
高地园墓
  高地园墓位于四会市龙湾镇江明村小土岗的北端。1974年因当地农民开挖耕地排水沟时发现,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发掘,清理墓葬2座,均为土坑木椁墓,木椁已腐朽。一号墓出土有青铜鼎、半球形器、鉴、斧、洗、环、削刀、人首柱形器等14件,硬陶鼎、匏壶、盏、钵、盂和彩陶罐、碗、盒等14件,砺石2件。二号墓出土有青铜鼎、短剑等4件,彩陶碗和陶瓮、瓿、盒、碗等5件。年代均为战国早中期。两墓出土器物虽不多,但发现了彩陶,青铜器多了半球形器、环、鉴、洗等器种,陶器也较为丰富。尤其是人首柱形器,通高40厘米,颅顶大,颌小,两眼眶深陷,柱体中空,比鸟蛋山墓出土的高出一倍,体积大三倍,为至今出土同类器中最大。……[详细]
鸟旦山墓
  鸟旦山墓位于四会市大旺农场文德岗鸟蛋山坡脚。该墓于1973年7月发现,同年8月发掘清理,为一座土坑木椁墓,木椁已朽。墓分前后室,前室无器物,后室出土有青铜鼎、盉、铎、戈、矛、镦、凿、铲、镞、斧、鐏、篾刀、削、人首柱形器等共59件,陶罐1件、砺石3件。年代为战国早期或略晚。这批青铜器保存较好,表面有青绿或墨绿色的氧化层,甚光滑。3件鼎外部均布满烟炱。盉有兽头形鎏及鋬,有盖,盖与鋬之间有链条相连,周身有綯纹、绳纹和雷纹等纹饰,造型精美。其他青铜器也多有类似纹饰。矛、斧还有“王”字形图案。按种类用途区分,可分炊煮器、容器、乐器、兵器、工具和人首柱形器等六类。其中4件人首柱形器皆分人首和器体两段,上段如人的胸以上部分,下段为长方形柱体。人头颅顶较宽,两圆耳,眼眶深陷有睛,缩腮,吻部凸出……[详细]
庆云寺祖师墓塔群
  庆云寺祖师墓塔群位于肇庆市鼎湖山,分布于天溪和云溪两风景区内。庆云寺初代祖塔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二代祖塔建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历代住持普同塔建于康熙三十年。当时,庆云寺立碑,合山僧众相约:“今后历代住持,不宜再在庆云寺周围建骨灰塔。另建一历代住持普同塔,今凡继本山席者,佥奉灵骨入内”(所指即是此塔)。但其后,一些住持和地位显赫的尊宿长老和尚圆寂后,不遵碑约,另行建墓(塔)。如:常朗和尚墓,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德霞和尚墓,建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六代住持墓以及四十代住持墓,建于同治十年(1871年)、作云和尚墓以及正辉祖明老和尚墓,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五十六代住持墓,建于民国4年(1915年)、六十一代住持墓,建于民国16年(1927年)、六十八……[详细]
卢宅仁墓
  卢宅仁墓 位于四会市龙甫镇龙头村大奥山,在其父母卢福夫妇墓前左边。据光绪《四会县志》等史志记载,该墓为灰沙夯筑,有晕首石墓碑和墓表以及石雕等。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墓碑及石雕均失。 卢宅仁(约1470~1540年),又名卢銮志,四会龙头村大寨人,明弘治进士,曾任云南右布政使、广西总宪、福建按察使等职,为官三十载,颇有政绩。父去世即辞官归里,以讲学著书度过晚年。 1986年四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吴廷举墓
  吴廷举墓 位于封开县江川镇界首大园村虎山。墓向南,墓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依山而上,墓壁用红砂岩砌筑成太师椅形,坟为灰沙夯筑,墓碑已失。该墓两次被盗掘,地面构筑已毁,仅存残缺红砂岩石人、石虎、石羊、石华表各一对。石雕像古朴精美,石人头部已毁,残高1.82米,身披袍甲,双手横胸而抱;石兽头部均毁。吴廷举,字献臣,苍梧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进士,知顺德县。正德初,擢兵备佥事,治兵清远,进广东右布政使。正德十年(1515年),抚治广、肇诸府。后官至工部尚书,享年66岁。……[详细]
  莫宣卿墓位于封开县渔涝镇锣鼓岗,墓始建于唐朝,历代有重修。墓向西南,墓为太师椅形,正中墓碑高86厘米、宽40厘米,刻有“唐朝状元讳宣卿莫公大人之墓”,碑前有拜台,墓台前后占地约100平方米。1988年,其后裔及各方人士捐资重修。建有砖石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两边设耳房。牌坊上横书“岭南首魁状元莫宣卿墓园”。莫宣卿,字仲节,文德乡人,幼年丧父,随母梁氏改嫁到开建(今南丰镇金楼村),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中状元,年十七岁,为两广第一个状元。莫宣卿初留京入翰林院,后迁台州(今浙江省)别驾(四品)。惜未到任即死。著有“莫宣卿诗集”,惜已散失。仅10多首见于《全唐诗》、《粤诗蒐逸》、《封川县志》、《开建县志》等。1993年封开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铜鼓岗墓群
  铜鼓岗墓群位于广宁县南街镇首约村,西面濒临绥江,东面紧靠广宁至广州公路干线,是一座孤立山岗,周围丘陵起伏。墓分布在长约200米、高60米的岗顶北侧。1977年发现并进行清理。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长2.6 米~3.4米、宽0.6米 ~0.9米、深2米~3米。墓坑上大下小,尺寸相近,无棺椁痕迹,尸骨无存。有的墓坑底部铺一层河卵石。随葬器物多少不等,多置于墓坑两端,中部只有少量器物。出土随葬器物共357件,最多是青铜器,计有295件,其余为米字纹、划纹罐等陶器,并有23件青灰或土黄色沉积岩磨制的大小不一的砺石。青铜器中有鼎、盘、剑、矛、鐏、钺、镞、斧、凿、锄、锸、篾刀、削等,最多是兵器和工具。根据墓的形制和出土的器物推断,其年代应属战国晚期,有些也可能早期或中期。铜鼓岗战国墓的墓葬和……[详细]
  龙嘴岗墓群位于广宁县南街镇巷口村。年代为战国晚期。 1995年~1996年在龙嘴岗西南山脊清理15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规模较小,但墓向较为一致,在8°~45°之间。最大的一座(14号墓),长4.15米,宽2.56米;最小的一座(10号墓),长1.62米,宽1.2米,似为小孩墓。墓坑的长宽比,多数是3:1,少数是2:1。8号墓底部有较浅的腰坑,内无器物,是腰坑作用退化的表现。7号墓与14号墓有棺椁痕迹,可惜早期已被盗。因施工破坏,这些墓残深0.3米~1.1米,随葬品最多的有45件。除2座墓仅见陶器外,其余各墓均有铜器,其中8座墓随葬有兵器。本墓群出土随葬品共230件,其中铜器166件,陶器42件,砺石22件。器种有铜器鼎、盘、铎、戈、长剑、短剑、矛、镞、钺、斧、锛、削、刻刀、刮刀、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