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湛江市旅游

    湛江市旅游景点介绍

      雷州青年运河建库开河纪念馆。位于湛江廉江市。展陈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湛江人民建设鹤地水库和开挖雷州青年运河的历史。广东省廉江市河唇镇河新路142号。为解决雷州半岛“苦旱”面貌,1958年5月在雷州半岛地区修筑一条主渠道长174公里的运河,定名为“雷州青年运河”。雷州青年运河工程分两大部分: 建库、开河。在廉江市河唇镇鹤地村附近,拦截九洲江,建设鹤地水库,开凿一条贯穿雷州半岛的运河。封江筑坝37座,建成了蓄水量11.44亿立方米的鹤地水库,崇山峻岭间平添了一片“海”。……[详细]
      大革命时期成立的海康县农民协会,位于现雷州市雷城城内社区柳絮东巷的遂邑宾兴祠。1924年11月,革命先驱黄杰自广州农讲所第二期毕业后,被派回家乡海康开展革命活动。他先后秘密组织农会41个。1925年12月,革命军攻克雷城后,黄杰、刘坚、苏天春3人负责海康农民协会筹备工作。1926年4月17日,正式成立海康县农民协会,会址设在雷城旧宾兴祠。……[详细]
      海头港村天后宫是海头港村誓师抗法旧址,位于湛江市霞山区海头港一横巷55号,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为四合院,有前、中、后殿,总面积280.28平方米。海头港村天后宫曾一度被破坏,后于1983年修葺前殿,1993年至1994年重建后殿、功德堂、祖师堂等,现为村民祭祀所用。……[详细]
      博赊港位于龙塘镇圩东南约8公里处,属于龙塘镇赤农村委会管辖,因傍博赊村而得名,是1950年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起渡点之一。据了解,解放海南岛战役,博赊港是其中启渡港。解放海南岛战役,开创了解放军渡海作战的先河,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用原始木帆船打败了现代化兵舰的奇迹。……[详细]
    庄艮林氏宗祠
      庄艮林氏宗祠(茂名县志记载为林氏大宗)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兰石镇庄艮村委会南端。始建于明代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经清朝道光癸未(公元1823年)及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二次重修。坐东向西,宗祠为砖木结构建筑,三门三进五开间,面宽34.33米、进深41.3米、高度7.9米,建筑面积1444.88平方米。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富有特色的庄艮林氏宗祠,门面以灰塑浮雕装饰,图案有龙凤、荷花、葵花,骑楼拱顶、排楼、墙面和柱面等饰有“二十四孝”灰雕艺术图案群。在整体布局上,庄艮林氏宗祠至今仍保存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岭南建筑风格。该祠也是岭南现存规模较大、具有明清及民国时期岭南建筑风格的宗祠建筑,对研究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详细]
    寸金桥公园革命烈士陵园
      寸金桥公园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湛江市赤坎区寸金桥公园西北角的山巅。湛江是广东南路、粤桂边区革命策源地和中心基地,有着光荣的反帝反封建革命传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南路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南路地区2多万名优秀儿女,前仆后继,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彰显他们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1992年,中共湛江市委、湛江市人民政府在赤坎区寸金桥公园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之后,以纪念碑为中心扩建成革命烈士陵园。整个园区占地面积60亩,分纪念碑和小广场两大部分。陵园主体建筑物革命烈士纪念碑,依山而建,占地面积2752.66平方米,坐西向东,碑身高18.5米,刻有广东省原省长刘田夫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座正面为碑文,叙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南路、粤桂边区人民开展……[详细]
      黄平民烈士纪念学校位于廉江市石岭镇合江村,东经110°11′46″,北纬21°38′15″。黄平民,男,1900年生于廉江县塘蓬镇八元塘村,1911年随父迁居石岭镇合江村。1920年底赴法国巴黎勤工俭学,192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初从苏联回国,在周恩来任部长的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工作,曾参加省港大-和广州起义。1928年4月任中共南路特委委员,同年8月任中共南路特委书记,同年11月,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常委。1928年12月,由于叛徒出卖,在广州湾(今湛江市区)被捕,后在高州就义。黄平民故居是农村四合院式砖瓦房。1953年,廉江县人民政府把黄平民故居改建为合江小学。1990年合江小学更名为黄平民烈士纪念学校,校名由时任广东省省长刘田夫题写,校园内立有黄平民烈士镀铜像。2001年学……[详细]
    广州湾抗日赈灾会旧址
      广州湾抗日赈灾会旧址位于湛江市赤坎区中山街道民主路107号,东经110°21′28″,北纬21°16′44″。1933年春,中共党员许乃超通过广州湾商会会长陈澄甫的关系到广州湾接办面临停办的广侨小学。1935年春,许乃超在陈澄甫和社会知名人士冯凌云等人的支持下,在广侨小学的基础上创办晨光小学,以学校为阵地,传播革命思想,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抗战爆发后,1937年9月,许乃超动员陈澄甫以广州湾商会的名义成立广州湾抗日赈灾会。广州湾抗日赈灾会发动爱国资本家和广大群众-日货,捐款援助抗日,救济伤兵、难民,办理地方灾难善后。抗日赈灾会还出版《赈灾周刊》,宣传广州湾抗日救亡和赈灾活动。副会长、晨光小学校董冯凌云曾陪同许乃超带领晨光小学抗日救亡宣传队上街宣传,亲自登台拨琴独唱抗日粤曲,到商店、豪宅发动商贾……[详细]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交通线广州湾中转站旧址
      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交通线广州湾中转站旧址位于湛江市赤坎区中山街道民主路165号,东经110°21′25″,北纬21°16′50″。1935年春,晨光小学校长许乃超等共产党员和进步教师,以学校为阵地,传播革命思想,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并以家访的形式开展统战工作。1938年8月,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派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组织部部长潘云波到广州湾恢复许乃超党籍,建立晨光小学党小组,并确定在赤坎晨光小学建立八路军香港办事处至重庆办事处地下交通线中转站(香港经广州湾到桂林、长沙到重庆)。11月,香港办事处交通员李沛群持连贯介绍信到晨光小学与许乃超接头,此后,李沛群经常经广州湾来往于香港、桂林、重庆之间。来往于桂林、重庆、香港之间的人员皆由许乃超负责接待。1940年5月,中共晨光小学支部成立,……[详细]
    太邱小学——特呈岛革命活动据点遗址
      太邱小学——特呈岛革命活动据点遗址位于湛江市霞山区爱国街道特呈村委会里村陈氏宗祠,东经110°24′26″,北纬21°11′15″。1939年秋,特呈岛以乡绅陈振业为董事长,陈振瑞、陈振新、陈受应、陈希廉、陈安鼎、陈庆仁等人组成学校董事会,聘请参加张炎抗日学生军的进步青年吴礼泰(又名吴里泰)为校长,陈生、王邦才、黄萝兰等为教师,在里村陈氏宗祠创办太邱小学。随后,中共党组织先后通过校董会安排林韬剑、岑绵彭、陈少卿、陈华镇、江田、陈耀等一批党员和进步青年到太邱小学,以教书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陈克、吴福田、吴礼泰、陈生、陈志明等先后在特呈岛陈氏宗祠和里村冼太庙开办抗日民众夜校,安排进步青年陈光、陈奇夫、陈淑祯等人任教,以遂溪青抗会编印的课本为教材,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宣传中共团结抗日主张……[详细]
    黎氏宗祠——陈铁交通联络站遗址
      黎氏宗祠——陈铁交通联络站遗址位于湛江市霞山区海头街道陈铁村三巷89号,东经110°21′13″,北纬21°13′49″。1940年8月,陈铁村进步青年黎江、黎梅清、黎光、黎爵等人争取村中开明乡绅黎振辉(黎光之父)、黎汝文(黎江之父)等人的资助,黎氏宗祠创办黎明小学,中共党员赵世尧任校长,主编中共南路特委刊物《青年导报》,宣传抗日救亡。学校组织读书会,指导学生阅读进步书刊;组织宣传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教育;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雷歌(剧)和话剧《国破家何在》《大义灭亲》《两伪登台》《祭烈》《可怜的王嫂》《药》等,教唱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及“流亡三部曲”等。兴办民众夜校,组织男女老少学习文化,通过教学宣传抗日,提高群众觉悟。夜校还扩展到邻近的楼下村设点。由于夜校教学点多,所需教师……[详细]
    仙姑庙——石头村交通联络站遗址
      仙姑庙——石头村交通联络站遗址位于湛江市霞山区石头村内,东经110°23′10″,北纬21°9′29″。仙姑庙是1898年7月12日(农历五月二十四日)石头村200多名抗法义勇歃血宣誓,参加抗法斗争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遂溪组织负责人黄其江、沈斌、沈汉英等人先后到石头村以仙姑庙为据点开展抗日活动。1942年5月,中共遂溪东区委书记唐克敏到石头村以仙姑庙为联络点,秘密培养该村进步青年20多名先后参加革命,有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骨干。仙姑庙交通联络站掩护接送大批来往革命人员和文件、情报。解放战争期间,茂电信党组织交通员周明,广州湾支部负责人林其材、陈以大、林熙保,菉塘支部林显荣、林一株,朝满区冯青、林挺、林永、唐文、林静、陈干英(女)、林明(女)、庄萍(女)、梁基、梁德初等革命人员先后……[详细]
    梁氏宗祠——甘霖抗日民众夜校旧址
      梁氏宗祠——甘霖抗日民众夜校旧址位于湛江市麻章区麻章镇甘霖村,东经110°17′40″,北纬21°18′17″。1939年,中共遂溪七小党支部的支仁山、招离、王国强等人按照遂溪青抗会的部署,通过梁子端(遂溪七小教师、甘霖村文人梁墨斋之子),到甘霖村开办抗日民众夜校,校址设在甘霖村梁氏宗祠(原永宁乡初级国民小学)。支仁山等人依靠村中贫苦农民梁甫、梁汝宏、梁汝新、黄南保、黄桂(黄良桂)、梁有以及妇女积极分子吴森(又称吴婶)、梁玉英等人,广泛动员群众参加夜校。夜校老师主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群众建立深厚感情。夜校采用自编的宣传抗日和革命道理的教材,教群众识字、唱抗日歌曲,讲抗日故事等,寓政治教育于文化教育中,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夜校还成立遂溪青抗会甘霖通讯站。不久,夜校和陈村仔夜校合办,……[详细]
    许氏大、小宗祠——博立村联络站旧址
      许氏大、小宗祠——博立村联络站旧址位于湛江市坡头区坡头镇博立村大宗岭,东经110°31′43″,北纬21°13′37″。1944年,博立村驻有国民党顽固派一个自卫中队,他们经常下乡封村捉人,清赤剿共,反动气焰十分嚣张。革命人士李侠雄奉命到滨海区开展工作,在博立功夫馆当师傅(武术教练)。吴川中共党组织负责人杨子儒派许华秋、许焕文、许贵、许日瑞4人以习武为名,到功夫馆直接联系李侠雄,在博立许氏大、小宗祠建立革命联络站。博立许氏大、小宗革命联络站建立后,先后接待和掩护了杨子儒、李时清、李一鸣、蔡华元、蔡华秋、李土轩等一大批革命人员。联络站组织严密,在敌人“围剿清乡”的情况下,仍能安全地保留下来,并在解放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许氏大、小宗祠并排而建,坐北向南。大宗面宽15.15米,进深45米;小宗面宽……[详细]
    三窝天后宫——中共吴川县工委滨海区税站旧址
      三窝天后宫——中共吴川县工委滨海区税站旧址位于湛江市坡头区乾塘镇三合窝村,东经110°36′36″,北纬21°16′43″。1946年至1949年,中共吴川县工委书记(兼县长)杨子儒与滨海区区长李时清、副区长韦成荣、南二乡乡长骆实林、武工队队长李华池等人先后在天后宫设立滨海区税站。解放海南岛前夕,天后宫滨海区税站和三窝农会派出帆船3艘,舵手3人,筹集钱粮一批,支援解放海南岛。三窝天后宫始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乃三窝渔港民众为纪念天后圣母林默而建。1993年按原样重修,保持清代建筑风格,坐东向西,三间两进,檩架式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50.1平方米。于2008年1月被湛江市政府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遗风小学——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地旧址
      遗风小学——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成立地旧址位于湛江市坡头区官渡镇泮北村内,东经110°25′16″,北纬21°25′25.46″。全面抗战爆发后,原中共南路特委委员陈信材回祖籍泮北村,动员泮北村群众,以祖尝作为办学经费、以祖祠作校舍,创办遗风小学。1939年春,遗风小学正式开学。中共高雷工委派党员梁红到遗风小学任教,建立工委联络站。1940年春,中共南路特委派中共党员、香港学生赈济会(简称“香港学赈会”)青年回国服务团卫生员袁惠慈(化名张越)和党员梁惠章(梁伟勋)、苏娟(苏坚)到遗风小学任教,成立党支部,袁惠慈任书记。从1939年到l944年底,高雷、南路党组织先后派出黄景文、陈婉文、陈汉雄、何彬、陈阮英、谢森、李学英、梁涛明等19人到遗风小学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工作,黄景文任校长;先后……[详细]
    大王公宫(中共粤桂边区委北港税站旧址)
      中共粤桂边区委北港税站旧址位于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硇洲镇黄屋村大王公宫,东经110°35′18″、北纬20°56′27″。黄屋村大王公宫三面环海,比较安全,当地群众基础好。故,1948年下半年,中共粤桂边区委选择在此建立税站,何持(何天颂)、谢荣信为站长,余永信管理票证和税款,工作人员还有唐觉、许妹、梁基来、吴九葵、黄妃四(负责撑小渡船)等人。每人配备手枪一支,手-一至二颗。税站、武工队和地方工作人员联成一体,既为革命筹集经费,又参加党组织领导的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他们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民兵,清除土匪,得到广大群众拥护。为确保安全,税站工作人员转移到附近村庄的宫庙过夜,或在港头、梁屋村,或在庄屋、大浪、后角等村,有时露宿海边沙滩。税站在斗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自建站至新中国成立前……[详细]
    天后宫——渡海先锋营驻地旧址
      天后宫——渡海先锋营驻地旧址位于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硇洲镇津前居委会,东经110°33′00″,北纬20°54′01″。1949年12月至1950年3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一二八师三八三团及九十二步兵炮连进驻硇洲岛,设指挥部于津前天后宫内,做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前准备。发动群众征集船只,招募船夫,津前村共征招到80多艘船及其船主。渔民、船工主动指导解放军战士熟悉水性,掌握拉帆、掌舵、驾船、泅水、抗浪等知识和技能。宫前临海广场是当年解放军进行海战训练、扬帆渡海解放海南岛的始发地。1950年3月10日,驻硇洲解放军1007名官兵组成第一渡海先遣营,分乘由当地渔民80多人操作的21艘木船,在津前村前海道启航,于第二天(3月11日)9时许,在琼东北地区的赤水港至铜鼓岭一带成功登陆。硇洲岛有数……[详细]
    中国庙——海康县西区交通联络点旧址
      中国庙——海康县西区联络点旧址位于雷州市白沙镇黎郭村委会东村,分东、西两庙,东庙:东经110°0′30″,北纬20°54′12″,西庙:东经110°0′11″,北纬20°54′3″。在大革命时期,南路共产党人黄学增、黄广渊、杨枝水等在黎郭村进行革命活动,培养了莫进民、莫鸿汉、莫鸿烈等10多人在中国庙宣誓加入农会,莫进民任第二区农民自卫队队长。抗战时期,中国庙是麻含桥东、溪头至北村交通线之间的交通联络点,由溪头交通联络站站长林荣干设立,黎郭村共产党员莫介眉、莫秀英等负责联络点具体工作,并在此向群众传播革命思想。林荣干经常往中国庙以拜神为名等形式,与莫介眉、莫秀英碰头研究工作。1945年,支仁山、唐多慧、王文劭等雷州地方部队领导在陈意的带领下,常找莫介眉、莫秀英、何佩徨、何学塾等在中国庙秘密商议……[详细]
    黄氏宗祠——大革命时期北营乡农会成立地旧址
      黄氏宗祠——大革命时期北营乡农会成立地旧址位于雷州市附城镇北营村,东经110°9′32″,北纬20°53′28″。1924年11月,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农运特派员、海康县农民运动先驱黄杰在北营村黄氏宗祠成立北营乡农民协会,会长黄杰,副会长兼秘书谢庆宏,会员宋国章、黄子侯、宋国承、黄子川、崔作山等50多人。黄杰在黄氏宗祠举办学习班,宣讲革命道理。北营乡农会是广东南路地区第一个乡农会,它点燃了南路农民运动的星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黄氏宗祠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康县城区和东洋片革命斗争活动的重要联络站。黄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七年,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因年久失修,房瓦破烂失掉,木材虫蛀腐蚀损坏严重,整体结构陈旧损坏严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