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湛江市旅游

湛江市旅游景点介绍

雷州吴氏宗祠
  雷州吴氏宗祠位于雷州市英利镇青桐村。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坐西北向东南,原是两座前后排列的四合院砖木结构硬山顶祠宇,1925年为防匪侵扰,砌砖石围墙把两座祠堂连成一体,成为占地面积202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四进五厅七天井一亭三楼的建筑群体。20多间厅、房的顶脊、檐下、墙壁上,有彩绘、灰塑、石雕、木雕的人物、山水、花鸟,刻工颇精。1992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乾塘陈氏大宗祠
  湛江陈氏大宗祠位于湛江市坡头区乾塘村。始建于明代,清至民国历有修葺。祠为三进四合院布局,总面宽22.30米、三进总深48.25米,大小建筑物19间。占地总面积约1076平方米。祠宇建筑为石、木柱相间抬梁式,硬山顶,风火山墙,地铺长方形明代大砖,脊置鳌鱼、宝珠、火焰瓷雕。前座开三门,正门悬木匾“陈氏大宗祠”,左门石匾“文章衍绪”,西门石匾“忠烈遗风”,左右石狮、抱鼓石各一,檐下灰塑浮雕人物、花卉、动物,形象生动。后厅置花木屏风,刻“富贵宜侯王”五个髹金篆字。祠内石、木柱20根,柱础形式多样,有花篮式、覆莲式、覆盆式、覆鼓式。右厢壁有清代《禁伐加丁树碑》1通。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氏小宗祠
  陈氏小宗祠 位于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田头村。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陈上川“奉金归本”始建。坐北向南,砖木结构,面宽三开间18.5米、进深共42.9米,总面积约为793平方米。琉璃瓦剪边,悬山顶。正门廊石柱4条,石材传系陈上川派船自越南南方运回。祠内仍存“陈氏小宗祠”木匾1块,长2.43米、高0.68米,朱色髹面,阳刻楷体髹金,右上角篆体阳刻印“追远报本”,左下角刻方形印二,上印阴刻“光前”、下印阳刻“裕后”,均篆体。匾无年款,亦无署名。另有陈上川画像和其母其妻画像各1幅,均按清代服式绘制,系族人年节祭祀时悬挂的“祖像”。陈上川(1626年-1715年),号义略,今湛江市南三镇田头村人,是明末清初移居越南的早期华侨。陈上川青年时任明末清初台湾郑氏政权高廉雷总兵,巡航南海,保护商旅。康熙十八……[详细]
廉江庞氏宗祠
  廉江庞氏宗祠位于廉江市石城镇那良村。始建于清初。坐东向西,四合院布局,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三进,各进之间以天井相隔。厅房共23间,均属砖木结构,硬山顶。梁架、斗栱装饰美观。门前照壁正中有砖阶梯五级。左右门额:“源衍风井”、“流远廉江”。门联“祠对青山三台献瑞,门环绿水万派朝宗”,“朝建巍峨泽贻元宋,地钟灵秀榜发东西”。……[详细]
  洪周氏节孝牌坊 位于遂溪县建新镇库竹渡北岸。清道光三年(1823年)为旌表本县潭畔村洪维屏妻周氏孀守不嫁,抚子成才而建。系四柱三间三楼硬山顶石牌坊。通面宽6.7米、高4.8米。装饰图案雕工精致。明间顶层正背两面均刻有“奉旨恩荣”四字,四周浮雕龙纹。顶脊端刻鱼吻圆雕。明间枋额阴刻“洪周氏节孝坊”等字。右次间枋额刻周氏事迹,左次间有联名报请朝廷旌表者的任职及姓名。背面分别刻“玉壶冰清”、“清标彤管”、“瑶池雪白”。整座建筑基本保持完好。 1985年遂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姑媳同贞牌坊 位于雷州市英利镇竹园村。清同治五年(1866年)为旌表海康县潮溪村监生陈式程妻莫氏及其长子陈卜世妻梁氏而建。坊坐北向南,四柱三间三楼全石结构。硬山顶,通面宽8米、通高6米。脊端置石刻鳌鱼,石雕狮子托枋,枋下石雕如意斗栱。明间正面石额浮雕“圣旨”二字及“奉旨旌表”,左右浮雕“加官”人像。其下刻“姑媳同贞”,左款“潮溪村陈莫氏偕梁氏节孝坊”,右款“同治五年岁次丙寅兰日彀旦仝立”。背面明间额文与正面同,右次间额刻“清风两代”,左次间额刻“冰洁一门”。坊现保存完好。 1992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宫保牌坊位于湛江市郊区硇洲镇上街村前。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奉旨为福建水师提督窦振彪建。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通高4米、通面宽5.48米,明间宽2.8米、次间宽0.7米。方柱宽0.32米,平琢浑磨,无纹饰。坊檐下栱板浮雕二龙争珠图案。明间顶部镶“圣旨”石牌。四柱正面镶对联2副,内柱对联字迹已漫漶,外柱对联清楚可读:“麟阁勋崇万里鲸鲵皆摄魄”;“羊碑思永八闽貔虎尽铭恩”,落款为“道光三十年小春旦园继会题”。背面亦镶对联2副,内容与正面联相同。1991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海康学宫
  海康学宫 位于雷州市雷城镇中西街北侧。又名县圣宫。元至顺三年(1332年)始建,原址在雷城镇迎恩坊,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迁今址,现为雷城镇第一小学使用。学宫建筑原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为棂星门、泮池、泮桥、戟门、东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现仅存大成殿及东、西庑。大成殿面宽、进深均五间,建筑面积372平方米,重檐歇山顶。穿斗与抬梁式梁架,回廊用石檐挑出,将拜亭与重檐殿身组成为一体,丰富的屋顶变化,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殿前为祭台,三面绕以石栏。建筑格局和部分用料,仍存明代遗构。1983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徐闻学宫大成殿
  徐闻学宫大成殿 位于徐闻县第一中学校园内。宣统《徐闻县志》载学宫创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成化三年(1467年)迁至海安所城,弘治十四年(1501年)迁回现址。学宫原占地约1万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棂星门、启圣祠、戟门、泮池、敬一箴亭、谢圃亭、大成殿、魁星阁、尊经阁、文武阁、燕居亭、明伦堂、乡贤名宦祠、文明坊等。现仅存大成殿,1990年重修。坐北向南,面宽三间24米,进深三间13米,重檐歇山顶,四周柱廊,殿前月台。同时修复泮池。现还存有抱鼓石1对、“魁星”和“司寇真像”石刻。1983年徐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乌岭墓群
  大乌岭墓群位于吴川市王村港镇碌西村北大乌岭上。1986年已露地面的瓮棺墓24处。属二次葬墓,葬具为陶瓮。清理两墓。一座为两瓮式墓:两瓮对口相接,总长82厘米。大瓮长41.6厘米、口径31厘米、腹径29.5厘米、底径20厘米。阔口,平唇,口沿外翻,溜肩、四耳;口沿有水波纹或弦纹组合。小瓮略小,器形纹饰相同。另一座为四瓮式墓,四瓮相套接,中间两瓮对口相接,凿穿瓮底,套接两头瓮口,总长75厘米。器型与两瓮墓所出相同,大小也相仿。骸骨均已朽无存,无随葬物。……[详细]
黄充夫妇墓
  黄充夫妇墓 位于廉江市石城镇上县村北,俗称蚁仔坟。清光绪《高州府志》、道光《石城县志》记载:“明御史黄充墓,在上县村后高峰左蚁仔岭。”原配杨氏,续配谢氏,俱合葬蚁仔坟。墓地坐西北向东南,面积约5000平方米。墓碑碑额刻:“名登天府”,左“名官政德千秋颂”,右“御史英风万古扬”,中“敕授山西巡察御史廉明忠介黄公墓”。墓道还有“御史黄公路碑”。墓属砖、石、灰、沙构筑,5级踏跺,3个祭台,两边4层栏杆围护,墓前左右有华表,高8米。1989年重修。黄充(1357~1428年),字仁则,号象先,石城镇上县村人。明洪武间,由岁贡生膺荐特授山西道巡察御史。所至肃宪度、纠官邪、锄豪强、恤民隐。……[详细]
黄唯一墓
  黄唯一墓 位于雷州市松竹镇东园村乡贤岭。墓有封土堆,坐东向西,墓前10余米有其侄黄本固墓。 黄唯一,字诚斋,海康县附城乡大埔村人。明洪武年间,任河南道御史,为政清廉。殁后入乡贤祠。侄黄本固,字宁臣,明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任马平县知县,亦以清廉著称,殁后列祀乡贤祠。……[详细]
陈昌齐墓
  陈昌齐墓 位于雷州市英利镇金星农场。土丘墓,四周围以石栏杆,墓后原有碑亭,墓前原有石狮,已失,墓尚完好。 陈昌齐(1743~1820年),号观楼,海康县调风镇南田村人。清乾隆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浙江温处兵备道。曾参与《四库全书》篡校。辞官后,先后任雷阳书院、粤秀书院主讲。晚年编篡《广东通志》、《雷州府志》、《海康县志》。 1992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瑸夫妇墓
  陈瑸夫妇墓 位于雷州市附城乡南田村。墓占地2025平方米。土堆墓2座并列,陈瑸墓在东,其夫人吴氏墓在西,坐北向南,墓碑高1.8米、宽0.6米,上款“时岁次康熙辛丑孟夏吉旦”,碑文“皇清赐进士出身敕授礼部尚书原任湖南福建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谥清端陈瑸公之墓”,下款“男丁酉科举人居隆辛卯科举人居诚”。墓旁有康熙诰封碑1通,高4米、宽1.5米,碑文为汉、满两种文字。陈瑸(1656~1718年),海康县附城乡南田村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进士,康熙五十四年任福建巡抚,是年冬兼理闽浙总督。在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政绩被誉“海疆治行第一”,台湾人民建祠立碑纪念他。殁后追授礼部尚书,赐谥清端。《清史稿》、《清代七百名人传》有他的传记,《台湾府志》详载其行迹。1992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详细]
  唐菽林家族墓群位于雷州市唐家镇柯山岭。有宋元明清历代唐氏家族墓葬52座,大多数为方坛形石墓,其中宋代石墓6座、元代石墓17座、明代石墓6座、明清土丘墓23座,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最早为唐氏入雷始祖唐菽林墓,全墓以青石条砌成,长2.28米、宽1.26米、高1.17米,呈6级方坛形。墓碑文为“宋故十三上舍唐公之墓咸淳五年乙巳”。《唐氏族谱》载,唐菽林,字宜民,号深山,原籍广西桂林,南宋咸淳间任雷州推官,卒于官,赠光禄大夫,葬柯山岭。1999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茅氏家族墓地
  茅氏家族墓地位于湛江市郊湖光镇旧县村铁杷溪。有墓3座,自西至东排列:宋咸淳六年(1270年)十二月初一日吴氏二孺人墓;宋咸淳六年第十三公墓;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茅梅溪墓。三墓均以大石块叠砌成轿形作坟丘,俗称石轿墓。形制与碑志以茅梅溪墓较特殊。该墓平面圆形,直径9米,前置石望柱4根,柱高仅1.2米。墓丘(石轿)砌于墓堂圆心处,底平面长2.1米、宽1.55米,以5层石条叠砌作轿形,通高1米。四面均刻字:前刻“知县茅梅溪”,后刻“考梅溪公墓”,左刻“讳添舆任广西平乐府荔浦县主祭田十二石价银百两租钱六千文”,右刻“大明国朝洪武甲子年己未月丁未日孝男茅慈轻茅玉山茅举堂立”。茅梅溪,名添舆,遂溪县桥西村人,元末任广西荔浦县知县,卒于明初,行迹载道光《遂溪县志》卷八·仕籍,名作“添与”,误,应以墓石……[详细]
  淡水元墓 位于雷州市东里镇北边村水鬼岭。1976年清理。墓长3.5米、宽1.4米,墓室用青灰色砖砌成,青石板盖顶。出土陶俑1个,刻像砖32块(仅存29块)。俑高25厘米,戴圆平冠,长衣宽袖,瞠目张口,双手交叉胸前持笏。刻像砖青灰色,长23厘米、宽12.5厘米、厚2厘米,上方有一小圆孔,供悬挂。刻像分人物与动物二类,刻线流畅,各有题名,计有十二时辰各1件,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各1件,勾陈、地轴、金鸡、玉犬各1件,墓门判官、张坚固、篙里父老、覆听、左屈客、右屈客、东叫、西应、唤婢、川山、伏尸等人物各1件,还有1件持笏人物坐像,题名残。据《大汉原陵秘葬经》,动物刻像反映时间、方位观念并有压胜之意。人物服饰各异,有官服官帽人物、常服折巾人物、平民服饰包头包髻男女。这批明器反映了元代南方葬俗……[详细]
红坎墓群
  红坎墓群位于徐闻县海安镇红坎村北。墓群分布在高坡上,断续相连约1公里,为东汉晚期墓葬。1972年冬至1973年春选择12座进行清理,均为长方形单室平底券顶,多已被破坏。用小薄红砖构筑,砖长22厘米~24厘米,宽11厘米~12厘米,厚2厘米。随葬品有铁凿、铁刀、铁斧、残铁器、鱼钩;铜箭镞、五铢钱;铁指环、铁发钗、银指环、银手镯、玛瑙珠饰。陶器有各式罐、釜、钵等。陶器多饰水波纹和篦点纹,其中施青绿色釉小陶钵,为东汉晚期常见之器物。……[详细]
茂胆窑群
  茂胆窑群位于雷州市沈塘镇茂胆村,靠近通明河。年代为唐代。共有窑址堆积物5处,分布于茂胆村旁、余下村东坡及附近小村。均属龙窑,但未作清理。出土器物有瓷器碗、盘、碟、豆、罐、小马等,均施青黄釉,有垫烧痕迹。用平底圆筒形匣钵装烧。1992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山井窑群位于遂溪县杨柑镇下山井村西。年代为宋元时期。沿海岸线尚存10余座窑。产品以青釉瓷为主,褐色釉次之。器类有碗、盏、杯、盆、钵、盘、碟、炉、瓶、壶、罐、砚等。盘、碟的形制较多,有花瓣口、折沿、扭花唇、平唇等多种。纹样有刻花、印花、褐色彩绘等。一件碗范有元代“大德九年”的铭文。部分瓷器采用大小相叠垫烧方法,并置于匣钵内烧制。1991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