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市旅游

保定市旅游景点介绍

  刘秀封将台遗址位于安国市区东南10公里的堼头村,台高10米,周长30多米。西汉末年,刘秀为恢复汉室,与邯郸王王郎在安国一带交战获胜,刘秀令士卒筑台,在此台大封将士。此台今已毁废,遗址尚存。……[详细]
  汉代安国城遗址位于安国市区东南7公里处的西安国城村北。现存南北向长190米,东西向长180米,高1.8米的旧城基一段,近年陆续有陶缸、陶罐、陶井圈出土,多为泥质灰陶。清光绪《祁州乡土志》载:“高帝既平项羽,六年(前201)八月甲子日,始封王陵为安国侯,置县,冬十月……筑城,城在州治东南安国城村,遗址犹存。”……[详细]
  马家庄商周遗址位于安国市区北偏西8公里处的马家庄村西,占地9万余平方米。地表暴露大量陶片多为粗绳纹夹砂红陶和灰陶,系鬲、鼎、豆等生活用具碎片。为商周村落遗址,因未大规模发掘,布局不详。……[详细]
  梨园古墓群位于安国市区西10公里的梨园村西北300米处。占地约7000平方米。地表部分为5个大土丘,南北向排列成两行,东三西二。土丘大者直径约50米,高8米,小者直径5米,高1米。197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大土丘正顶有盗墓孔,地面暴露墓室砖墙一段。因未发掘,年代无考。……[详细]
  固城汉墓群位于安国市区西南15公里处的固城村。占地约7000平方米。地表为3个5米高的土丘。1974~1976年村民取土,墓室暴露,内部结构为主墓室及左右两耳室,主墓室分前、中、后三室,中室两侧有墓道。棺椁置后室,棺下有井。主墓长4.5米,宽2.3米,高5米,墓0-土汉代铜镜1个及部分陶罐。现地表已成平地。……[详细]
  马村古墓位于安国市区东南15公里处的马村西偏北。地表部分为一高埠,1971年平整土地时夷平,出土镞矢、铜币等,为汉代遗物。清乾隆《祁州志》载:“汉丞相陈平墓在马村西北,高埠尚存。”墓中无墓志铭,是否陈平墓不能确考。……[详细]
  伍仁村古墓位于安国市区南15公里的伍仁村。1988年村民取土,挖出古墓葬4座,均为拱券墓。其中一墓平面呈乒乓球拍形,墓室长1.74米,高1.6米,北宽0.8米,南宽1.44米,腹宽1.64米,靠东侧有一砖炕,宽0.6米,炕上有男女骨骼各一具,一头南,一头北,相向侧身卧。出土有泥质灰陶两个(均碎),从标本和墓砖确定为战国墓,此类墓葬在西伯章、北七公、宋固、沙头、奉伯、东叩等村多有发现。与战国时实行“六十还甲子”、“空堂坟”的传说相吻合。……[详细]
  北七公碑楼坟位于安国市区东北北七公村北1公里处。占地约1500平方米。为元朝镇国上将军贾辅墓。地表原为一古建筑群。南至北顺序为大门、东西厢房、碑楼、坟丘,以砖墙围绕。地面建筑毁于1956年,坟丘也于1978年农田基本建设时被毁。1988年征集到一件墓室陶瓷枕,银锭形,长0.4米,高0.15米,琉璃面,绿底黄牡丹花饰,前竖面无釉处墨书“承安二年头顕”字样。……[详细]
  东伏落古墓位于安国市区北15公里的东伏落村东北1公里处。主墓为一高大土丘,占地4000余平方米。主墓东北及西南各一小墓,均占地600多平方米。1958年平整土地时两小墓被毁,出土汉代铁剑、头盔、陶猪圈等,现存河北省博物馆。两小墓均有砖砌墓道与主墓相通,小墓被毁后及时封死墓道保护了主墓,经鉴定为东汉墓群,墓主身份不详。……[详细]
  西北马古墓群位于安国市区西南15公里的西北马村。面积3万平方米。1986年群众取土时发现。经发掘,地表以下10米可分为4个文化层,10米处为古人类生活遗址,从出土石斧、陶鬲等分析,属龙山文化类型遗址;距地表8米处为战国时代墓葬,出土有战国铜剑等;4~5米处为西汉墓葬;2~3米处为东汉墓葬。出土陪葬品有陶鼎、豆、罐等多种陶器及大量陶器碎片。现有地表暴露东汉墓8处。……[详细]
  金龙大王庙于安国市区西北3.5公里的杨翟村。建于明代,原为一建筑群落,由南至北为戏台、广场、牌楼、钟鼓楼、东西配楼、正殿、饮马坑等,占地7530平方米。庙中神主为金龙四大王,姓谢名绪,是南宋末年谢太后的侄儿。宋末,元军南侵,谢绪万分沉痛,隐居于钱塘江附近的金龙山。元军攻占临安后,俘虏了小皇帝宋恭帝与谢太后,谢绪发誓“我生不能图报朝廷,死当奋勇灭敌。”然后跳入钱塘江自尽。人们将他葬在金龙山。元朝末年,朱元璋制造了金龙四大王助他败元军的神话,诏封谢绪为“金龙四大王”。因为谢绪能号令黄河之水,因此被封为黄河之神,兼管运河。清顺治二年(1645)又追封为“显祐通济金龙四大王”,建庙无数。关于这座金龙大王庙供奉的是谁,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明朝末年,杨翟村有一英俊后生,取名挡儿。他自幼在章凝外祖家住,常……[详细]
  高碑店市烈士陵园 位于高碑店市张六庄乡永安村东北,主体建筑是烈士碑亭。1940年3月,晋察冀边区三十二团为粉碎日伪军“扫荡”,迂回作战,在新城(今高碑店)张六庄一带与敌相遇,击毙日伪军300余人,粉碎了日伪军的围剿。为纪念在与日伪军英勇作战中壮烈牺牲的先烈,1952年建陵园和碑亭,1957年进行了维修。陵园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四周建有围墙。园中心是纪念碑亭水泥台基,亭呈六角形,纪念碑居中,上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四周刻花边,碑额刻交叉的两面国旗,两旁刻挽联:“英勇奋斗精神不死,革命先烈含笑九泉”。亭外松柏杨柳郁郁葱葱。每逢清明节,都有各界人士到陵园扫墓祭奠。1988年2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高碑店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详细]
  陶瓦井遗址位于博野镇西王墓村中部,为汉代水井,井口直径1.5米,井壁由厚0.03米、高0.5米、长7.8米的弧形灰陶瓦围成。1987年10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程国遗址周成王四年(约为1060年)周公旦广封亲戚,以为周王屏藩,大司马乔伯国于程(今西程委),其后子孙遂以程为姓,一直延续至今。是为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之远祖,《博野县志》和《程氏家谱》均有记载。这里不仅有以程为村的西程委、大程委,还有程什伍、程六市、西程召、东程召。……[详细]
二程夫子祠
  二程夫子祠二程夫子即程颢、程颐,世居博野县程委村,二程夫子祖茔在村北,茔前有二程夫子立的石碑。程委人怀念先贤,元朝初年,集资在程委建祠办学,祭祀程颢、程颐。明正统年间,当地士绅陈瓒为二程夫子塑像,地方官予以祭祀。成化十九年(1483),太师刘吉又命知县裴泰奏请重建二程夫子祠,拓地100余亩,重新规划,建正殿3间,左有宰牲所,右有望燎坎,东西斋房,中门。门左右建有神厨、神库,前有大门。每年春秋仲月丁祭后,教官前往致祭。1942年日军侵占博野后,拆二程夫子祠在程委村建炮楼。现存遗址存“理学源头”碑一通。……[详细]
  博野县二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亭位于小店村北北祝路路南,小店中学操场西南角,始建于1946年1月,1998年迁移于此。碑亭为红砖混凝土结构,高6米,宽2.5米,长4.5米,亭内立有纪念碑2通,碑文主要记述了在抗日战争中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的事迹,并刻有80位烈士的姓名、籍贯、职务。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博野县一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亭位于民兵训练基地东南角,始建于1945年3月,2001年迁移于此。碑亭为红砖混凝土结构,高5.8米,宽2.3米,长4.2米,纪念碑高2.6米,宽0.75米,亭内立有纪念碑2通,碑文主要记载了在抗日战争中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的事迹,刻有146位烈士的姓名、籍贯、职务。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博野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楼位于程委村西北隅的烈士陵园内。陵园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始建于1945年7月7日,重建于1982年10月,2008年4月重修。纪念碑楼坐落在陵园东南,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305平方米,高8米,长10.75米,宽3.5米。碑楼前上方镌刻“烈士碑楼”,楼内立有纪念碑6通,碑高2.37米,宽0.87米。碑文主要记述了抗日战争中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的事迹,刻有270位烈士的姓名、籍贯、职务。烈士碑楼前左右各立有小碑楼一个,左边为中国共产党博野县委员会题词的“烈士英名,万古流芳”纪念碑,右边为博野县人民政府题词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定兴县平罡烈士陵园 位于定兴县城西15公里的高里乡平罡村西,建于1947年,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陵园内安葬着在1947年11月平罡村阻击战中牺牲的解放军官兵30名。1978年,该村军人李保东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也葬于此地。1984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定兴县南店烈士陵园 位于定兴县闫台乡南店村西,建于1947年。陵园占地面积1330平方米。陵园内安葬着1946年解放固城时牺牲的解放军官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拨款对陵园进行修建。1984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