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市旅游

保定市旅游景点介绍

  涞源县登梯寺碑刻 位于涞源县水堡镇井之会村西南登梯寺中。碑质为青石材料,碑高2.85米,宽0.8米,厚0.2米。碑刻记载了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修登梯寺的情况,并记载了登梯寺始建时间。1988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涞源县九龙山月牙洞碑刻 位于涞源县水堡镇井之会村西南3公里九龙山月牙洞左侧,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六月初四日立。碑刻质料为砂石,高1.15米,宽0.58米,厚0.19米,碑文记载太原住持僧人镇宝独身在此洞修行20余年,以善感其四方,后恐其德行泯忘,特刻此碑。1988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涞源县云盘洞义和团活动地 云盘洞是位于涞源白石山前阳面天然形成的一洞窟,明嘉靖年间始建殿宇,清朝光绪年间,井之会道人修行于此,增建道观。1901~1903年,广昌义和团首领郭逢春带领义和团40余人、红灯照10余人抗击八国侵略联军,失败后退据此洞,被联军攻破,团员大部分牺牲,郭逢春被押解至保定杀害。留“直隶督办广昌县团练”旗一面,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涞源县曲村戏台 位于涞源县涞源镇曲村村内,建筑形式为卷棚顶,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建筑面积为103.04平方米。戏台南为三官庙,北为观音庙,每年农历正月、二月庙会期间都要唱戏,故将戏台建成能为两庙唱戏的戏台,两庙可共用,可谓别出心裁。抗日战争初期曾进行过维修,1995年省文物局拨款重修。1988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涞源县小西庄地主庄园 位于涞源镇金家井乡小西庄村原王家胡同。建于清代,庄园由两个四合院组成,有门三道,前院为仓房、库房、碾房、过厅;后院为主宅院,有东西配房,现已不存;院后有清代庙宇,并有壁画。南北长78米,东西宽30米,占地面积2340平方米。现有保存较好的三道门和主宅院五间正房,大门高4.1米,砖石结构,砖券门。二门高4.6米,砖木结构,建筑形式为硬山顶,抬梁5架,鼓石一对。三门高4.8米,砖木结构,建筑形式为悬山顶,抬梁5架,两侧有山柱6根,大理石石狮一对。主宅院台基东西长15米,面积108.6平方米,建筑高5米,砖木结构,建筑形式为卷棚顶。现存建筑面积680平方米。1988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涞源县明代长城 涞源县境内的明长城始建于明万历元年至十三年(1573~1585年),北起乌龙沟大庄苦壮石,西至南马庄上黄土台,全长150公里,共设敌楼296座,城堡6座,烽火台33座,战台42座。是明王朝为加强京城和十三陵的防御而增设的,历史上把这段长城称做内长城。保存较好的地段为隋家庄至天桥,曹家庄大台至湖海岭,白石口至森林公园,独山城河西至狼牙口。保存较差的地段为高家庄羊栏至浮图峪,大湾梁至插箭岭等墙体和敌楼大部分被破坏,或自然残毁。1982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涞源县侯家坟墓群 位于涞源县金家井乡土巷口村东南500米,天齐庙坡北山脚下,墓地呈南高北低的地形,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墓地封土有100多座,北部发现一通已残的辽乾统十年(1111年)辽代经幢,在其南30米有石券墓3座,根据其中一座墓门题记可知,墓修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墓地北部边缘有清光绪年间碑4通,内容是侯门祖先之位。墓地有被盗挖痕迹。1988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甲村墓群 位于涞源县涞源镇三甲村西南100米的拒马河流域二级台地上,呈长方形,墓群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约为4.5万平方米。出土器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等。陶器多为泥质灰陶;铜器有连弧纹铜镜,镶嵌绿松石带钩等;铁器有长约1米的铁剑。根据对采集的文物分析,鉴定为战国至西汉时期墓群,遗址破坏比较严重。1988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涞源县三甲村城址 位于涞源县涞源镇三甲村西,拒马河西岸二级台地的山洼处,城址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城址以山为墙体,东为豁口,在山坡上构筑有夯土墙,西北高处有烽火台一座,通过采集的文物标本鉴定分析,此城为战国至西汉时期古城址。保存较好,1988年1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潴龙河桥:潴龙河是蠡县境内最大河流,过去,人们过河靠摆渡。随着定县至河间公路的建成,1968年6月在仉村、滑岗之间建成蠡县境内第一座钢筋水泥永久性大桥,全长705米,50孔,孔跨14.1米。1998年4月至10月,又一座跨潴龙河大桥建成通车,桥长1224米,桥面净宽11.4米,全桥61孔,孔跨20米。2000年,朔黄铁路大桥也在此桥西侧100多米处建起,3座大桥横跨潴龙河,汽车、火车不时的飞渡河上,与河底面的麦海,形成又一景观。加上2005年在此桥下游建起的何蠡路漫水大桥,使流经蠡县的这条古河更加增色。倘若站在潴龙河大桥放眼望去,顿感心旷神怡,极为壮观。……[详细]
  蠡县中心广场:位于县城中心,分范蠡路和蠡吾大街十字路北两侧东西两个广场,统称“中心广场”。广场总面积11259平方米,表面由4种颜色的花岗岩组成大方格图案。西广场面积7896平方米,广场中央设一600平方米的声控彩色旱泉,西侧是一直径26米的凸起舞台,舞台正中有高10米的“世纪光柱”,西北角为一转角凉亭,凉亭以南、以东建有长廊,四周为异形高池草坪,主入口草坪内设一高25米高杆灯,四周草坪内水晶灯、变色灯相间布置,与广场融为一体;东广场面积为3363平方米,四周为草坪,表面由黑白点花岗岩铺成,草坪内有椰树灯4盏,水晶灯、平湖秋色灯、变色灯共12盏。西广场南侧、东广场东侧都建有体育健身设施。中心广场南有商业步行街,东有超市、西有商厦,一些大型的社会活动,如正月的花会进城、部门上街宣传、部分商品交……[详细]
  北大留遗址:位于北大留村东北400米处,蠡温公路东侧,保存良好。遗址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采集标本有陶罐、陶豆等器物残片及石铲、铁铲各一个,根据残片标本断定,为商周时期文化遗址。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陈遗址:位于小陈村东北50米处,当地村民称为“小石桥”。遗址总面积2.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6米,1986年采集典型器物残片标本有红陶、夹砂红陶,黑褐陶和石器工具残片32件。根据器物残片标本断定,为商周时期文化遗址。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34、齐公祠
齐公祠
  齐公祠位于大曲堤村南头。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道光十年(1860)重修,1936年再修。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有正殿5间,正门上方有民国时期曾任大总统徐世昌题的匾额“齐氏家祠”四个大字,硬山瓦顶,东西厢房各三间,大门口为三顶一门,大门外立有石碑,大门上方挂一横匾,上 书-“汉贤齐公祠”五个大字,大门里侧屏风遮挡,上有垂花门与屏风相互对映,显得十分庄重古朴。齐氏后裔一直派专人管理。“文革-”后,曲堤大队收该祠堂作为织布厂,屋内所有器物被毁。1990年后,由其家族捐资整建。齐公祠是为西汉齐盖所建的祠堂,祠堂内所供奉的主神像即齐盖雕像。盖死后葬于屯里村西北,齐氏后裔于宋末迁居大曲堤村定居。……[详细]
  永安桥位于万安镇古灵山村西,初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共9孔。清咸丰元年(1851)重修,潴龙河以北各村均捐款资助。全桥用条石及柱石构成,桥面共5段,每段用5条长石铺成,每条石长2.5米,宽0.8米,中间一孔长3米。桥柱现改为5孔,每孔由4根柱石顶拱,每根柱石下二段有拱石横拉。此桥解放前是沟通高阳、蠡县、安国的交通要道。1958年改建,桥加高、缩短。……[详细]
  蠡吾重修城池碑立于明正德九年(1514),邑人冉继志撰文并书丹,石匠陈举隽刻。冉为进士出身,历任余杭知县、奉议大夫、顺天府治中、前都察院经历。碑高280厘米,宽80厘米,厚30厘米,青石质。碑额呈半圆形,雕刻有卷云纹,中间是篆字“蠡吾重修城池碑记”,碑身正面叙述重修城池的原因、规模,捐赠银两的人名等。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碑已断为两截,移存于县文体教育局南院。……[详细]
137、汝南碑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汝南碑位于洪善堡乡五坊村东面,立于金承安五年(1200)九月二十八日。碑身高200厘米,宽80厘米,厚18厘米,碑首呈半圆形,碑额有篆刻“汝南齐公聿修之碑”,篆字四周刻有卷云花纹,全碑以带状花纹圈围,碑阳记有齐公义行,碑阴是汝南“本支庆源之图”。齐汝南,蠡县五坊村人,世业为农,为人古朴,矜恤孤穷,深受乡里爱戴,其长子齐圭为教育后代,永记祖先德行而立此石。碑文由进士赵知章撰,曲阳匠人刘正刻石。今碑文有三分之一字迹不清。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宋洛曙故居
  宋洛曙故居位于林堡乡宋庄村内。故居原建砖房两间,1951年倒塌,后修为坯房,1980年坯房又倒塌,经蠡县县委批准,于1981年5月动工修建,改坯为三间前出厦砖房。宋洛曙故居为高蠡暴-动-指挥部,已成为蠡县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每年都有大批群众和中小学生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1986年8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征集了大量文物资料进行展览,有专人管理。……[详细]
  张村营烈士陵园位于小陈乡张村营村西北50米处,小学校前面。陵园坐北朝南,南北长63米,东西宽53米,总占地面积3339平方米。四周砖墙围绕,陵园门楼中间书写“烈士陵园”四个大字,大门两侧为吕正操将军的题词“冀中‘三五’烈士纪念馆”和“这是冀中人民坚贞不屈英勇抗敌的史话,它将激励着我们世世代代为人类幸福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烈士碑坐落在56平方米的平台上,平台中央为白色大理石碑座,方型。高1.1米,方型汉白玉石质碑高3.5米,宽0.58米,顶部为歇山式仿古建筑石刻,碑阳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阴刻烈士们战斗的经过。烈士碑后为烈士墓。烈士墓下半截呈八角形,上面呈半球形水泥顶组合而成,高约1.8米。烈士墓东西两侧建有储藏室、展览室,展览室内有大量的图片、烈士遗像、凭吊者留言和--题词等,供凭吊者参……[详细]
  神星“星星石”:位于满城县城西北9.3公里神星村西南,有两座,一在满(城)易(县)公路西侧,一在河中。两石相距约300米,大小相似,又称“姐妹石”。传说是古代陨落的两颗流星,神星村由此得名。当地有很多关于星星石的神话传说。还有些古代文人留下的诗句,“文革-”破“四旧”时将其上半部炸掉,诗句无存。清代纪晓岚曾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予以记述:“……其峰上哆下敛,如云朵之出地,险峻无路。好事者攀踏其孔穴,可至山腰。多有旧人题名,最古者有北魏人、五代人,皆手迹宛然可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