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旅游

忻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341、元明楼
元明楼
  元明楼,位于代县枣林镇鹿蹄涧村东。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99平方米。三层重檐楼阁式建筑,高约14米。转砌台基,基宽21.5米、深9.9米、高0.55米。底层砖砌,中设券洞,南北贯通。面宽三间,进深四椽,重檐悬山顶,五檩前后廊式构架。底层前檐明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二、三层前后檐明、次间施有四扇六抹格扇门。二层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楼前设有旗杆1对。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鹿蹄涧村位于忻州市代县县城城东18公里,08公路路北属枣林镇,原名联庄。地处平川,耕地3271亩,人口978人,多为杨家后裔。杨业开始,至今已延绵51代。现在仍保持武术传统,喜练武艺,此地盛产水果。元朝初年,杨业的十三世孙杨友和他的弟弟杨山,……[详细]
张家堡观音寺
  张家堡观音寺,又称龙王庙,位于代县新高乡张家堡村北。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清光绪三十年(1904)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022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和龙王殿,两侧为财神殿和老爷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龙王殿石砌台基,基宽8.7米、深7.3米、高0.25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殿内两山及后墙施有彩绘壁画34.2平方米。寺内现存清重修碑2通。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343、赵杲观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杲观
  赵杲观,位于代县新高乡洪寺村北约3000米的天台山沟。相传春秋末,赵襄子灭代,代君夫人自杀,其余姬妾由丞相赵杲引护外逃,隐居天台山,后人纪念其功德,建祠祀奉,称此为赵杲观。据观内碑载,创建于北魏,明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1573—1620)曾予重修,清康熙年间(1662—1722)增修。观分南北两洞,占地面积2220平方米。现存北洞正殿为明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南洞名“自在庵”,内为天然石洞,外壁设木构窟檐。北洞依山势而建,共有三进院落,院落朝向各不相同。第三进院落坐北向南,中轴线上建有韦驮殿和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耳殿和朝元洞。正殿石砌台基,基宽9米、深6.9米、高0.65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四扇六抹格扇门。观外北洞北及……[详细]
赵武灵王祠
  赵武灵王祠,又称凤灵寺,位于代县新高乡赵村村南。创建年代不详。据祠内碑载,明万历十四年(1586)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237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照壁、戏台和正殿。正殿为明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正殿砖砌台基,基宽12.5米、深10.6米、高0.37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斗栱三踩单昂,明间平身科一攒,出45度斜栱,次间平身科二攒,后檐斗栱为一斗二升交麻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殿内两山及后墙施有彩绘壁画51.24平方米。祠内现存明重修碑1通。1981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正下社财神庙
  正下社财神庙,位于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财神殿题记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 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85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有戏台、财神殿,东西两侧为耳殿。财神殿石砌台基,基宽9.2米、深7.2米、高0.45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346、证空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证空寺
  证空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下高陵村北。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题记载,明弘治十六年(1503)重修,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嘉庆七年(1802)修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142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过殿、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配殿。现存过殿和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2.6米、深11.85米、高0.1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斗栱三踩单昂,明间平身科一攒,出45度斜栱,次间平身科二攒,前檐明、次间施六扇六抹格扇门。寺内现存清维修及功德碑2通。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周流关帝庙
  周流关帝庙,位于代县新高乡周流村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6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正殿,石砌台基,基宽7米、深5.8米、高0.15米。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四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装修改为板门。199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总部旧址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总部旧址,位于代县雁门关乡太和岭口村东。1937年,侵华日军进入山西前夕,阎锡山在该村设第二战区司令官行营总部。9月上旬,周恩来在此与阎锡山谈判八路军入晋后的活动地域、指挥关系、补充兵员、武器装备和动员群众等问题;并商定成立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扭转了山西局势。旧址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34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现存木结构正房三间及西耳房两间,土窑洞两孔。内设陈列。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代县人民政府立纪念碑1通。(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郝庆隆旧居
  郝庆隆旧居,位于代县峨口镇郝街村中。郝庆隆(1891-1938),代县峨口镇郝街村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四团团长,1938年在对日作战中阵亡。旧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46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南房、正房,两侧为门楼和东西配房。正房石砌台基,基宽16.5米、深6.65米、高0.5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装修已改。(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代县毛泽东路居
  毛泽东路居,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北街村东大街北侧县政府后院。1948年4月6日,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等率中央机关由陕北赴河北西柏坡时途径住宿。路居坐北向南,一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654平方米。现存正房6间,西厢房7间,均为硬山顶木结构建筑。现室内陈设有毛泽东当年使用过的物品。2007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雁门关伏击战遗址
  雁门关伏击战遗址,位于代县雁门关乡太和岭村西北约5000米的石墙沟南。1937年10月18日,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团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率部在雁门关以南的石墙沟至城上之间伏击日军,毙敌200余人,烧毁汽车数十辆,一度切断了日军的交通命脉,有力地配合了忻口战役。遗址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20万平方米。2005年代县人民政府立纪念碑1通。(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枣林镇供销合作社旧址
  枣林镇供销合作社旧址,位于代县枣林镇枣林西村村中。1956年,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社合营后兴建。旧址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6平方米。砖木结构,单坡硬山顶。正面为仿苏式建筑风格,正中额题“枣林镇供销合作社”几个大字。时代特征鲜明。(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周玳官邸
  周玳官邸,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南街村周家巷11号。据《代县志》载,周玳(1887-1972),字子梁,代县马站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太原陆军小学,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被保送到北京清河镇陆军第一中学,清宣统三年(1911),回太原与山西新军86标标统阎锡山商议起义。1927年任阎锡山部炮兵司令,1928 年任晋军总参议,1949年在北平投诚,1952年任林业部专员,1956年任山西省政协委员,1972年病故。官邸建于1930年。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996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南房、过厅和正房(二层为藏书楼),两侧为门楼、东西配房及耳房,均为硬山顶砖木结构。院西设花园,建六角亭1座。2007年,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殿头文殊寺遗址
  殿头文殊寺遗址,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殿头村北侧。文殊寺始创年代不详,明朝重建,毁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寺内佛像部分被居士保存,后居士又搬出放在文殊殿遗址上的一个废旧土窑内。现存有木雕像5尊,文殊袒胸,身披璎珞,两手作印,左手残,结钾跌端坐于仰莲之上,残高0.8米。木雕侍从像5尊。1号像头戴管帽,圆形领,身穿圆领长袍,双腿下垂端坐,右手残,残高0.9米,2号像身穿高领长袍,两腿垂下,双手抄袖交于腹部,头已残,残高0.8米。3号像同2号像,亦是身穿高领长袍,两腿垂下,双手抄袖交于腹部,头已残,残高0.8米。4号像仅显头部轮廓,余皆残,一只眼圆睁,残高0.8米。5号像头残,侍立,身穿高领长袍,余残,残高0.70米。另外有另个泥塑头像,不详。遗址处存有石碑1通,上题“重修文殊寺记,大明正德十三年戊寅年(1……[详细]
五台山墩台遗址
  墩台遗址,位于五台县阳白乡阳白村西北1000米的墩台梁、小银河西岸的二级台地上。分布面积约25万平方米。地表采集有泥质篮纹和绳纹灰陶片,属新石器时代遗存。1987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古城城址
  古城城址,位于五台县台城镇古城村东1000米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460米,东西宽约1150米,分布面积约19万平方米。 东、南、北城垣保存较好,西城垣已毁。现存城垣南北420米,东西451米,基宽16米,顶宽3米,残高7米,墙体夯筑0,夯层厚0.1米。据清光绪九年(1883)《五台新志》载,此处为汉代滤泗县城所在地。1987年7月1日,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郭家寨遗址
  郭家寨遗址,位于五台县阳白乡郭家寨村西北约50米、小艮河二级台地底部。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断崖暴露有文化层,文化层下半部分有水锈,上部土多,下部含砂较多,其中夹杂有较大颗粒,石制品主要为石片、石核,石料主要为石英岩、石英砂岩等,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花圈遗址
  花圈遗址,位于五台县东冶镇北大兴一村西约1000米的花圈地、小银河西岸台地上。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地表采集有泥质灰陶片,其纹饰有绳纹、篮纹和附加堆纹。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白燕类型遗存。1987年7月,五台山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刘家庄冶铁遗址
  刘家庄冶铁遗址,位于五台县沟南乡刘家庄村西北约1000米的王侯岗坡底。分布面积约4000平方米。经现场调查,土炉已毁掉,遗迹不存。时代为汉代。1987年7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落宝沟银洞遗址
  落宝沟银洞遗址,位于五台县台怀镇落宝沟村东北约500米。坐东向西,东西长20米,南北宽30米,分布面积600平方米。所处位置为土石山区,相传该银矿为五代时北汉皇帝刘旻,命五台山高僧继顒所开,所得银两北汉政权收取40%,寺庙留存60%,缓解了北汉政权的财政危机,被北汉政权封为“大汉国都僧统检验”、“太师兼中书令”,开创了寺庙经营工商业的先河。 遗址内分布有4孔银洞,最大的1孔银洞高1.6米,宽1.5米,最小的1孔银洞高1.3米,宽1.3米。各银洞内散落有银粉、银粉矿石遗迹。(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