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 > 北碚区旅游

北碚区旅游景点介绍

  北温泉抗战遗址群位于北碚区北温泉公园,年代为1937-1946年。含馨室、数帆楼、竹楼、农庄。2009年,北温泉抗战遗址群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陈家大院,原名举人楼,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岗街道莲花村酢房沟,是一处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遗址。这座宅院原为陈介白、陈庚虞父子所有,1933年为纪念陈介白清廉为官、深得民心,其子陈庚虞耗时3年建造了这座举人楼。举人楼的设计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八字朝门、回廊环绕、翘檐如月,构筑精美,气派非凡。1937年,陈介白逝世后,举人楼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同年,战事席卷全国,各路文豪聚居于此,惊叹于蔡家竟有如此西学东渐的建筑,使举人楼声名远播。新中国成立以来,举人楼经历了多次变迁。乐一中学、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分院、208地质队及国营845厂汽车队先后入驻此楼,见证了蔡家、北碚乃至整个新中国的发展历程。目前,陈家大院仍保留着主楼、大门和部分庭院、围墙。主楼坐西向东,砖木结构,二层带阁楼,歇山顶,前后檐各出两个老虎……[详细]
北碚何氏宗祠
  何氏祠堂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屋基村。宗祠为石结构,石门框和门框上的石雕用整块石料雕就,没有一处接缝。门框题一对联,上联为“举目思祖功宗德”,下联为“存心做孝子慈孙”。门枋上方横嵌石匾,上 书-“尊祖敬宗”,左右竖题:“祖德同天地”,“宗功合古今”。石墙上方阴刻“何氏宗祠”四字。墙体用上好石料砌筑,石门左右墙体为两幅雕花装饰石墙,上刻一对门神,左边用寿字作窗、右边用福字作窗。门框用一对石象作雀替,门框石枋凸雕一龙头。2009年,北碚何氏宗祠被列为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中共中央西南局缙云山办公地旧址
  位于北碚区澄江镇缙云村杉木园西南部。为了解放和统筹经营西南,中共中央于1949年11月23日正式成立西南局,对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和重庆四省一市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实行全面领导。重庆解放后,西南局进驻重庆,此处是西南局在缙云山上设立的办公地,邓小平、贺龙、刘伯承曾在此办公。5年多来,西南局根据西南地区民族众多、地处边疆、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中央关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西南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和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详细]
峡防局旧址(卢作孚纪念馆)
  位于北碚区朝阳街道文星湾一巷1-33号。建筑呈三重殿四合院布局,具有典型的巴渝建筑特征,建筑面积为1398平方米,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1927年,卢作孚出任江巴璧合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局长,此处是当时峡防局的办公地。抗战时期,正是卢作孚指挥他的民生轮船公司,完成了“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才保住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命脉。毛泽东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曾说,有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其中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孚。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称赞卢作孚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为纪念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北碚区对峡防局旧址进行保护性修缮,辟建为卢作孚纪念馆。为弘扬优秀爱国企业家精神,2021年4月全国工商联在此授牌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详细]
吴宓旧居
  位于北碚区天生街道西南大学内。建筑为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三层楼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244平方米,占地面积748平方米。吴宓是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诗人、文学理论家。抗战时期,吴宓与文化界进步人士来往密切,通过教学和学术研究,倾注了对民族解放事业的热情和民族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在学术界和进步青年中产生了积极影响。1950年,西南师范学院成立后,吴宓在此执教长达26年,编写《世界古代史》、《法文文法》、《拉丁文文法》和《中国文学史大纲》等讲义和教材,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详细]
梁漱溟旧居
  又名“花房子”,位于北碚区北温泉街道三花石社区10号。建筑为砖木结构,一楼一底,两坡式悬山屋顶,建筑面积1137平方米,占地面积480平方米,外墙面系石头砌成,平面成不规则“L”形。梁漱溟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之一。抗战胜利后,他以民盟领导人身份,为调停国共内战、减轻人民痛苦竭力奔走。1949至1950年,梁漱溟寓居于此地,修撰《中国文化要义》,并开办勉仁书院讲学。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声望,多次参与营救被捕民盟盟员和中共地下党员的工作。1950年,应毛泽东、周恩来的邀请,梁漱溟离渝赴京,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毛泽东多次邀请他到中南海单独谈话,征询他对国是的意见。……[详细]
民利制革厂旧址
  位于北碚区北温泉街道金刚碑旁。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中央机关由武汉迁重庆。为取得比较稳定的经费来源,解放行动委员会提出“发展生产,自给自足”的方针,决定创办一个经济机构。1939年,得到中央赈济委员会的支持,又以救济战区难童的方式,获得盐务总局赞助,在金刚碑正式建立了“中央赈济委员会民利制革厂”,并邀请担任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济深题写厂名牌匾。民利制革厂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历史上最早创办的实业之一,章伯钧、罗任一、方荣欣等农工党中央领导人都曾先后担任过这个厂的经理、厂长或营业部主任。工厂的创办,为农工党中央机关提供日常活动经费,保证解放行动委员会基本的经费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为缓解抗战时期军需用品短缺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抗战……[详细]
清凉亭
  位于北碚区朝阳街道卢沟桥社区北碚公园内。该建筑为一楼一底,依山而建,建筑面积242平方米,占地面积168平方米。清凉亭初名慈寿阁,原为卢作孚母亲六十寿辰祝寿之意。在卢作孚母亲六十寿宴上,亲朋好友和北碚各界人士一起筹资打算为卢母修别墅,卢作孚与母亲商量,把钱用来为北碚公园建造亭阁,供人观瞻使用,1937年卢作孚请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为其题名,改为“清凉亭”。抗战期间,在卢作孚、卢子英的帮助支持下,爱国民主人士、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寓居于此,在北碚做了许多联合抗日的工作,创办晓庄研究所,研究兵役改革,在北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志愿-动,写出了八份兵役研究报告,向前线输送了470名自愿兵,并筹备创办育才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详细]
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旧址
  位于北碚区北温泉街道金刚碑街区75号-95号。该建筑为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青砖勾缝墙体,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435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原名“中央国术馆国术体育传习所”,1933年由张之江创建于南京。张之江是中国国术的奠基人和倡导人,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军事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毛泽东写信赞扬他“热忱爱国”,所创办的国立体专为弘扬我国的武术文化和发展体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于1940年辗转迁移到此地,1942年迁至北碚蔡锷路,直至抗战胜利。在此期间,学校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全体师生仍自强不息,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办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体育专门人才。……[详细]
11、数帆楼
数帆楼
  数帆楼位于北碚区北温泉街道北温泉公园内。该建筑为一楼一底,歇山顶,小青瓦屋面,青条石砌墙,木楼回廊,拱形门窗,折中式建筑,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占地面积227平方米。数帆楼是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川军将领范绍增等人出资修建,因依山临江,凭栏眺望,可见江中白帆而得名。抗战时期,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等老一辈革命家和蒋介石、蒋经国等国民党要人均曾在此下榻。1940年9月,周恩来偕邓颖超由陶行知先生陪同专访育才学校,途中在数帆楼住了一晚,并在此接见了刚从上海辗转来到北碚复旦大学的陈望道教授。随后,许多住在附近的文化界和科教界知名人士闻讯赶来, 聚集到数帆楼的会议室。周恩来在此发表了对抗战形势的分析和对策的演讲,极大振奋了与会者抗战必胜的信心。……[详细]
12、红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楼
  红楼位于北碚区朝阳街道公园村26号。该建筑为砖木结构,歇山顶,3层加阁楼,高14.2米,建筑面积为1498.5平方米。因红墙黛瓦,飞檐翘角,故称红楼。红楼是由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北碚的开拓者卢作孚先生于1932年主持修建,建设之初为中国西部科学院办公楼。1932年至1939年,兼善中学在此办学。在此期间,外籍教师戴大卫、留美教授徐桂英、留美著名学者刘若雨和刘世民、国内大学教授周光舞等都曾在红楼任教,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沈钧儒、黄炎培等也曾在这栋楼中演讲。1946年由原峡区图书馆、西部科学院图书馆、民生公司图书馆合并组建的“北碚图书馆”搬迁至此,后为北碚图书馆历史资料部。2001年,北碚图书馆新馆成立后,古籍藏书陆续迁往新馆特藏书库。2013年,北碚美术馆在红楼挂牌成立。至此,红楼成为北碚……[详细]
13、竹楼
竹楼
  竹楼位于北碚区北温泉街道北温泉公园内。该建筑主楼为一楼一底,竹墙、竹柱、小青瓦屋面、悬山顶,设有过道、回廊,建筑平面呈“L”形,建筑面积476平方米,占地面积240平方米。竹楼是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36年由卢作孚募捐修建,修建时因全部采用竹构件,故名竹楼。彼时,依山傍水的竹楼吸引了许多文艺界人士,催生了许多有名的民国巨作。如剧作家、电影艺术家夏衍于1942年4月赴重庆,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办事处文化组副组长,负责文化界统战工作,居住在竹楼时创作了话剧《水乡吟》,构思改编了《复活》同名话剧的一部分;作家郭沫若旅居在此时改写了五幕剧《棠棣之花》;剧作家杨翰笙在此将《塞山风云》和《日本-》改编为电影剧本等。他们开展的文艺抗日工作,在宣传动员群众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等方面起到了积……[详细]
天府煤矿孙越崎办公室旧址
  天府煤矿孙越崎办公室旧址位于北碚区天府镇后峰岩。该建筑为凹字形建筑结构平房,建筑面积182平方米,占地面积244.3平方米。此处曾是抗战时期孙越崎任天府煤矿总经理时的办公室。孙越崎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工矿泰斗”,历任民革河北省主委、中央常委、中央副主席、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中央名誉主席。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越崎力排中外董事众议,冒生命危险组织中福煤矿员工将大部分设备从河南拆除抢运至重庆北碚。1938年5月,中福公司与天府煤矿、北川铁路合股成立天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从1938年到1945年的八年时间里,在孙越崎的主持下,天府煤矿以其巨大的储煤量和先进的开采技术,发展成为大后方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为保障战时重庆生……[详细]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旧址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旧址位于北碚区朝阳街道文星湾新房子社区。该建筑为一楼一底砖木结构,青砖勾缝,瓦屋面,具有川东建筑特色,建筑面积339平方米,占地面积350平方米。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于1922年在南京成立,是一个民间科学研究机构。该所致力于生物标本采集与研究,在物种调查及动植物实验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为中国生物学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被誉为“中国生物学家的摇篮”。抗战爆发后,在卢作孚的帮助下,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所长钱崇澍率领一部分科技人员,迁往重庆北碚,借用中国西部科学院的惠宇楼办公。1940年2月,文星湾办公楼建成后移驻于此,继续从事战时科学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为我国后续的生物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详细]
滩口牌坊
  滩口牌坊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水土镇,距北碚城区15公里,经北碚城区至金刀峡公路可达。属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景区。滩口牌坊是一座集贞节、孝道于一体的节孝坊。始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夏,因其建造精美,造型独特,被誉为“川东第一牌坊”。牌坊坐南朝北,占地60平方米,高15米,宽11.45米,厚4.8米。中门,又称明门,高3.5米,宽2.6米;两边门,又称次门,高2.5米,宽1.48米。仿木结构楼阁,以青石雕造而成。远远望去,青山绿野间浅褐色的石坊拔地而起,歇山式三重檐顶以大胆夸张手法起翘、举折、似展翅欲飞的蛟龙,最上层屋脊中端还饰以葫芦宝瓶。那飞动凌空的屋檐,流畅自然的曲线,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上苍,体现出热烈、高亢的建筑节奏。牌坊细部的设计更为引人入胜。整个牌坊为四柱三间五层,底层立柱前后均用夹板石固定柱基……[详细]
滨江休闲区
  北碚滨江休闲带位于北碚组团嘉陵江沿线,起于朝阳桥,止于金刚碑南侧,全长约4.5公里,涉及范围约2平方公里。这里旨在发展观光游憩、文体娱乐、特色餐饮等产业,充分保护和利用河、滩、谷等生态要素,构建绿色滨江休闲慢生活空间。现在是北碚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2021年11月5日,重庆市北碚区滨江休闲区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详细]
北碚博物馆
  北碚博物馆是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下属6处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分别为卢作孚纪念馆、四世同堂纪念馆、梁实秋纪念馆、晏阳初纪念馆、抗战时期荣誉军人自治实验区陈列馆、国立复旦大学重庆旧址。占地面积8832平方米,展厅面积1962.5平方米,藏品总量1.5万件(套),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北碚博物馆以“保护传承服务教育”八字方针为新的发展理念,努力打造陈列的阵地、文博的长廊、研究的平台、学习的课堂,为广大市民创造优良的公共文化社会服务环境。……[详细]
  塔坪寺塔位于北碚区静观镇塔坪村。包括石塔、铁塔及塔坪寺,时代为宋、清。寺建于宋,原名小昆仑古藏寺,明代万历年重建后更名塔坪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修。木结构四合院布局,存正殿、藏经楼、后殿、左右厢房。石塔建于宋绍兴十六年(1146),七级楼阁空心方塔。通高十四点四米,底边长六点二米。底层门上有浮雕造像五尊,以上各层均存造像、窗龛。塔内有石梯供人上下,并有浮雕造像七尊。铁塔铸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六角七级密檐式铁塔。高六点三八米,底层边长零点八七米。每层铸佛像若干尊。塔坪寺始建于宋代(1146),耗时二十二年,于一一六八年终告完成。塔坪寺原名小昆仑古藏寺,在明代万历年时重建后更名为塔坪寺,一九八六年被列入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占地五千平方米,为整体四合院建筑,是集寺……[详细]
西南俄文专科学校旧址
  西南俄文专科学校旧址位于北碚区北温泉街道松林坡65号,时代为1953年。含专家楼、礼堂、舞厅。2019年,西南俄文专科学校旧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