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非洲 > 摩洛哥旅游

    摩洛哥旅游景点介绍

    21、巴迪皇
    巴迪皇
      巴迪皇宫位于马拉喀什,曾经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宫殿,但是它始终没有在时间的浪潮中生存下来,只剩下了昔日辉煌的一小部分。巴迪皇宫建立于1578年,花费了25的时间来修建,包括360个房间,长135米,宽110米的大院子和长90米,宽20米的泉池,此外,还有一个拥有四个牢房的地下监狱,用来关押当时的犯人。巴迪皇宫用意大利大理石和从苏丹进口的黄金装饰,可谓金碧辉煌。但现在呈现的游客面前的确是巨大的黄土宫墙、深邃的宫阙和广袤的泉池残骸,但同时也显示了几百年前人们的建筑工艺,用黄土修建的城墙百年不倒,开挖的泉池错综复杂而又妩媚无比,确实让人惊叹不已。观赏巴迪皇宫的最好时间应该是夕阳西下之时,看着曾经辉煌的废墟,就可以想象出其曾经的辉煌历史,怀古情怀油然而生。El Badi Palace 必去理由:摩洛哥最……[详细]
    巴伊亚宫
      巴伊亚宫建立于19世纪末期,位于马拉喀什,是当时最大的宫殿,其名字Bahia意为“宏伟、光辉”。巴伊亚宫是19世纪摩洛哥的一个-为自己建造的,并以其妻子的名字命名。巴伊亚宫是一座展现伊斯兰艺术的最好博物馆,集伊斯兰传统建筑的精美与雅致为一体,更展露了19世纪摩洛哥贵族家庭的生活面貌。一圈的屋子围绕着中心天井的喷水池,房屋的窗台设计的非常独到,可以依窗看天看水想心事,房屋的天顶、门廊、门、窗户都被装饰的美轮美奂。时不时的,柔和的光线会从极具摩洛哥风格的吊灯中投射到屋顶,温暖而舒适,所以说巴伊亚宫非常值得从不同的角度细细的品味,只有亲身品味了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El Bahia Palace 必去理由:展现伊斯兰艺术的最好博物馆 景点所在大洲: 非洲【Af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摩洛哥……[详细]
    默罕默德五世陵墓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位于拉巴特市中心,是穆罕默德五世国王的陵墓,他于1956年领导摩洛哥走向了独立,这个国王墓是在他1961年去世后,1962年开始修建,历时9年建成的,是摩洛哥历史上建筑的杰出代表,包括穆罕默德五世和他的两个儿子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亲王的陵墓。穆罕默德五世陵墓为现代阿拉维王朝建筑风格,整体为白色轮廓,但屋顶为典型的绿色瓦片屋顶,建筑庄严雄伟,风格典雅,内部由大理石装饰,地板为花岗岩,壮观的吊灯将室内装扮的更加金碧辉煌,体现了阿拉伯穆斯林优美的建筑工艺和摩洛哥特有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内中间为穆罕默德的陵墓,两侧分列为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亲王墓,并建有陈列馆,藏有阿拉维王朝历代君主画像和五世遗物及其统治时期的历史资料与文献,墓左侧建有清真寺,再左侧为讲经台。穆……[详细]
    萨阿迪王朝陵园
      萨阿迪王朝陵园位于马拉喀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艾哈迈德一世曼苏尔(1578年–1603年)时期,1917年才被发现。陵园内萨阿迪王朝时期的66具尸体就埋在简单的砖瓦和大理石墓碑下,其中包括艾哈迈德一世曼苏尔国王和他的皇室族人。萨阿迪王朝陵园展现了木雕天花板的精美、阿拉伯工匠的卓越技巧和地板瓷砖的五彩斑斓,坟墓周围是优雅的穹顶。萨阿迪王朝陵园有三个房间组成,最著名的一个房间是艾哈迈德一世曼苏尔的陵墓,由12根圆柱矗立着,像是护卫陵墓的将士。萨阿迪王朝陵园的外面是一个公园,这个公园是100多个仆人和士兵的陵园。Saadian Tombs 必去理由:摩洛哥最有看头的陵园 景点所在大洲: 非洲【Af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摩洛哥[Morocco] 景点所在省、州:马拉喀什-坦西夫特-豪兹大区 ……[详细]
    福瑞欧都洞穴
      福瑞欧都洞穴位于塔扎的南部,距离塔扎30公里,目前所探测到的洞深为272米,但其实际的深度仍然是一个谜。福瑞欧都洞穴是北非最大的天然洞穴系统,最早于1930年被人发现。科学家预言说洞里有一条地下河,附近的村民说好多科学家都到洞里去探测,但是大部分没有再次出过福瑞欧都洞穴。福瑞欧都洞穴现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很多人都希望进到洞穴里一探究竟,进入福瑞欧都洞穴的路非常的陡峭,但是被涂以焦油,防止滑倒。游客需要自己携带手电筒,因为洞内异常0。想进入洞穴需要有专业的导游带领,需要穿上保暖夹克,由于洞穴比较深,里面还是比较冷的。在探索洞穴的过程中,需要攀爬或者从高处直下,因此探险洞穴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刺激性,给游客一个探索地下0世界的尝试,洞内的奇异的地质景观也是令人赞叹的。Friouato Cav……[详细]
    莫纳哈花园
      莫纳哈花园(Menara Gardens)位于马拉喀什的西部,阿特拉斯山脚下,由穆瓦希德王朝的阿卜杜勒•慕敏建于12世纪,是为来自城市的消夏者而专门设计的。莫纳哈花园的名字Menara源于花园中凉亭的小绿色屋顶,亭子建于16世纪,在1869年被修复,作为夏季乘凉避暑的地方。莫纳哈花园为游客提供一个躲避城市喧嚣,欣赏落日美景的宁静之地,花园里的棕榈树和橄榄树繁茂,依靠园内的人工湖汲取水源,清澈的湖水中鱼儿畅游,凉亭娇小的身姿倒影在碧绿的湖水中。这个花园被马拉喀什的年轻人评为“摩洛哥最浪漫的地方”,年轻人喜欢在这里谈情说爱,喜欢和心爱的人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品味浪漫的气息,喜欢乘着小船一起观赏远处白雪皑皑的雪山风景。Menara Gardens 必去理由:摩洛哥最浪漫的地方 景点所在……[详细]
    瓦卢比利斯考古遗址
      瓦卢比利斯考古遗址位于梅克内斯以北约30公里处,这里留有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和剧场的白色石圆柱,甚至连古城的街道、居民住房、油磨房、公共浴室、市场等都依然清晰可见,这里还有许多镶嵌式的壁画,还从废墟中还挖掘出大批制作精巧的青铜人像和大理石人头像。瓦卢比利斯是年代久远的古罗马废墟,公元1世纪,古罗马人在可能是迦太基城市的地方建立了定居点,即瓦卢比利斯,并逐渐发展成为古罗马帝国在非洲当地的中心行政城市之一。瓦卢比利斯的主要部分,也是唯一吸引摩洛哥和外国参观者的地方,只是一块方圆800×600平方米的区域,许多最好的出土文物都送到了拉巴特王宫附近的考古博物馆。不过瓦卢比利斯的废墟依旧很有价值,目前,大约30块镶嵌砖依旧矗立在原来的位置上。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Volub……[详细]
    索维拉城
      索维拉是摩洛哥沿大西洋沿岸最有魅力的一个城市,这里终年气候宜人,居民天性淳朴善良,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众多的古老建筑。索维拉的街道和小巷都洋溢着小城独特的舒适气氛,处处可见来来往往的渔夫、商人、手工匠,还有神气闲定的游人,以及一群群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索维拉是一个典型的18世纪晚期发展起来的北非防御港口城市,城中的很多建筑是依照同时期欧洲防御城堡修建的。自从城市存在开始,索维拉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海港,连接着摩洛哥以及撒哈拉内陆地区同欧洲和世界其它国家的贸易往来。港口是索维拉最有生机、最繁忙的地方之一,古老的船坞上熙熙攘攘,蓝色的渔船来往穿梭。每天早晨,码头都有繁忙的渔市,向游人展示了索维拉日常生活的真实景象。至今港口还有几尊17到18世纪从西班牙运来的青铜大炮。Medina of E……[详细]
    马拉柯什的阿拉伯人聚居区
      马拉喀什老城建立于1071-1072年,这个充满生气的阿拉伯人聚居区有着给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如墙壁、纪念门和一个有着七十七米高尖塔的库图比亚(Kutubiya)清真寺,以及萨第安墓(Saadian)和有特色的老房子。马拉喀什城区周围有长度为10公里的城墙,这个中世纪阿拉伯人聚居区的特点是将群众-的场所聚集在一起,包括清真寺、回教学校和一个大广场,并用矩形栅栏将这些地方围起。城墙周围种植着绿色植物。马拉喀什拥有大量的建筑和艺术杰作,莫哈底斯人和马里尼兹人的都城在中世纪城市规划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马拉喀什是西方世界穆斯林城市的教科书,这一古代居民区,由于居民民族的更替而难以稳定,但它是人类历史曾有辉煌历史的古城的杰出典范。Medina of Marrakesh 必去理由:穆斯林城市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详细]
    非斯的阿拉伯人聚居区
      非斯建于9世纪,并先后于14世纪和17世纪达到鼎盛时期。1912年,当法国统治者把首都改建到拉巴特后,它的政治地位逐渐衰落。但是由于在麦地那的核心地区有两座著名的清真寺,卡拉维因大清真寺和安达路斯大清真寺,所以它至今在宗教信仰和文化交流方面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当今世界这类街区中最美丽的街区之一。灰褐色和淡黄色的房屋鳞次栉比,从费兹河两岸向上伸展到平缓的山坡上,并有300多座清真塔点缀其间。这里除了自然的造化,还融会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和令人瞠目的财富。非斯的神秘在于它的老城即麦地那区(Medina),位于非斯的麦地那是一座建于公元9世纪的老城,狭窄的街道、曲折的小路、优雅庭园中的愤泉、传统的房屋、喧闹的集市,所有这一切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不同的世界。非斯麦地那是阿拉伯世界里,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古代城区……[详细]
    梅克内斯
      梅克内斯城建于11世纪,是摩洛哥王国皇城之一,在中阿特拉斯山脉的北坡。1672年由阿拉维王朝的第一位君主穆拉伊•伊斯梅尔定为国都。传说这位君主爱马,王宫里养了500匹骏马,他每天去马厩里巡视,并精心设计和建造了大型的马厩。在王宫附近还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粮仓。马厩和粮仓至今保存完好。现在每年九月在马厩附近的广场上举行摩洛哥全国骑术表演,吸引大批外国游客和骑术爱好者前来观看。直到公元4世纪,梅克内斯一直是繁荣的定居点。至今还留存有当时的细腻马赛克,雕塑和厨房用具。辉煌的建筑为其悠久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证据。尽管古城的历史引来了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历经多少世纪沧桑之后,梅克内斯和周围的环境依然不变。日落时分,西天的余晖在城墙反照下映得皇城彤红一片。游客可在水草丰茂的花园间小憩,也可……[详细]
    马扎甘葡萄牙城
      卡萨布兰卡西南90公里处的马扎甘军事要塞是葡萄牙人16世纪早期在大西洋海岸修筑的殖民地,现在为贾迪达市的一个部分。防御工事及其城墙和堡垒具有文艺复兴军事设计的早期风格。保留下来的葡萄牙式建筑包括水塔和圣母升天教堂,带有晚期哥特式建筑的曼奴埃尔风格。葡萄牙城是葡萄牙探险者通往印度途中在西部非洲建立的早期殖民地之一,这里是欧洲与摩洛哥文化相互影响交流和融会的例证,这一点在建筑、技术和城镇规划方面均得到完美的体现。葡萄牙城周围环绕着厚厚的城墙,城墙上建有4个堡垒,城墙外的护城河只剩下第一个堡垒到第四个堡垒之间的距离。保存至今的葡萄牙城的建筑还有16世纪曼奴埃尔建筑风格的圣母升天教堂,城堡、了望台等防御工事。……[详细]
    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casablanca)得名于西班牙语,意即为“白色的房子”。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好莱坞电影《卡萨布兰卡》更是让这座白色之城闻名世界。由于“卡萨布兰卡”实在响亮,知道城市原名“达尔贝达”(DarelBeida) 的人反倒不多了。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最大港口城市,濒临大西洋,东北距首都拉巴特88公里。 从海上眺望这座城市,上下是碧蓝无垠的天空和海水,中间夹着一条高高低低的白色轮廓线。 500多年前,这里原是安发故城,15世纪中叶遭葡萄牙人破坏。1575年又被葡萄牙人占领,改名“卡萨布朗卡”。1755年葡萄牙人撤退后,改称达尔贝达。18世纪末,西班牙人得到在这个港口贸易的特权,称它为卡萨布兰卡,卡萨布兰卡是西班牙文“白色宫殿”的意思。20世纪初遭法国占领,摩洛哥独立后恢复了……[详细]
    撒哈拉沙漠
       我举目望去,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的吹过,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壮而安静的。   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   近乎初冬的气候,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转为一片诗意的苍凉。   ——三毛 《白手起家》   说到撒哈拉,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女人和一本书。   自古以来,撒哈拉这个枯寂的大自然,一直固执地拒绝着人们的打扰。酷热干燥,是它的性情;风声沙动,是它的语言。   三毛,一个长发中分、身材高挑、一笑露出一口不太整齐的牙齿的小女子,不美丽,却灵动,带着她小小的行囊,一个人径直奔着黄沙满天的撒哈拉而去。从此,那一片茫茫的沙漠海,在她笔下如一幅轻巧的画卷,有声有色地展开。把粉丝叫做“雨”的中国饭店,用指甲油补牙齿的江湖郎中,棺材板做成的长沙发居然明朗美丽,旧……[详细]
    35、摩洛哥
    摩洛哥
       国名:摩洛哥王国(the Kingdom of Morocco)。 国名释义:“摩洛哥”在阿拉伯文中为“遥远西文”之意。古代阿拉伯人征服北非,西至今摩洛哥 时受阻于大西洋,以为此地便是西文的最遥远的办界,故称之。另一说法是亚洲醅的腓尼基人在此登陆,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所吸引,谓之摩洛哥,意为“休养胜地”。 别称:磷酸盐之国。 国歌:〈摩洛哥颂〉。 国树:栓皮栎。 面积:458730平方千米。 人口:2600万(1993年)。 民族:阿拉伯人约占80%,其余为柏柏尔人等。 宗教: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语言: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 首都:拉巴特。 主要城市:达尔贝达(卡萨布兰卡)、非斯、马拉喀什。 货币:迪拉姆。 历史:早期居民为柏柏尔人。公元前15世纪受腓尼基人支配。……[详细]
    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
       最靓古旧村落 踏足撒哈拉就如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般满足,不过要完全体验摩洛哥的红色魅力,就必定要去摩洛哥另一角落的Ait Ben Haddou。这个在摩洛哥南部的古城,曾经是古代的重要关口,虽然现在已差不多完全荒废,不过就保留得相当完整,甚至还赢得了“摩洛哥最美村落”之称号。 这个古城利用了摩洛哥特有的赤土泥砖建成,虽然城堡就如在沙滩玩泥沙砌堡垒般砌出来,而且手工还精雕细琢,不过整座城极之巨大稳固,难怪在古时足以抵御外敌。这座已被列为历史文化遗迹的宏伟古城,不但城堡建筑够吸引,内也甚具特色,骑驴仔横渡护城河,更可探访内里居住的土著。摩洛哥拉巴特……[详细]
    37、撒哈拉
    撒哈拉
       最火红撒哈拉 数摩洛哥最红的地方,当然非举世知名的撒哈拉沙漠莫属。事实上,撒哈拉沙漠浩瀚辽阔,面积甚至跨越了非洲数国,能够踏足这个世界最大、最知名的沙漠,绝对是不少人的梦想,而在跨越多国的撒哈拉沙漠中,位处摩洛哥境内的沙漠地带特别有名,因为其他国家的沙漠大都只会呈现黄土颜色,惟独是摩洛哥得天独厚,拥有特别赤红的沙漠,身处在红土飞扬的沙漠之中,感觉也会变得特别炽热。 虽然踏足这样广阔酷热的沙漠并不轻松自在,不过就算如何艰辛,仍然有人愿意一尝个中滋味,全因这个浩瀚神秘的沙漠魅力十足,无论是骑着骆驼夜闯沙漠看满天繁星,抑或是在万里无垠的沙漠静待黎明,同样美丽得像图画一样,令人心动。摩洛哥拉巴特……[详细]
    38、拉巴特
    拉巴特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Rabat)位于西北部的布雷格雷格河口,濒大西洋。12世纪穆瓦希德王朝创业者阿卜杜勒·穆明为了出海远征,在河口左岸的海角建立军事要塞,取名里巴特—法特赫,简称里巴特。在阿拉伯语中,里巴特是“营地”的意思,法特赫意为“出征、开拓”的意思,里巴特—法特赫有“出征之地”的含意。12世纪90年代,是这一王朝的鼎盛时期,君主雅各布·曼苏尔下令在此建城,后又多次扩建,逐渐把这个军事要塞改建成城池。今称“拉巴特”,就是从 “里巴特”演变而来的。有人口65.9万(2000年)。 拉巴特成为摩洛哥首都只有60年的历史。1912年法国殖民者侵占古都非斯后,为了殖民统治的需要和割断摩洛哥人民对祖国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联系,把首都从非斯迁至拉巴特。1956年摩洛哥独立,正式定都于此。 拉巴特由两个……[详细]
    39、非斯
    非斯
       摩洛哥历史名都非斯,位于国境北部,座落在中阿特拉斯山北麓海拔410米的高地上,西距首都拉巴特190公里,居东、西、北部地区交通要冲,为摩洛哥国土上最早建立的阿拉伯城市,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被视为伊斯兰教圣地之一。 非斯城始建于公元前808年,据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曾孙、摩洛哥第一个王朝国王伊德里斯二世于公元8世纪在汪达尔人毁坏的城址上重新修建。非斯这个名称是由“法斯”演变来的。在阿拉伯语里,“法斯”意为“金色的斧子”,据说伊德里斯二世当年主持该城破土奠基时,在面向麦加圣城的方向发现一把金色的巨斧,伊德里斯二世感到这是吉祥的征兆,当即给城市定名为“法斯”,后来“法斯”变成了“非斯”,并一直沿用到今天。当城市建成后,伊德里斯二世将它定为摩洛哥第一个伊斯兰王朝——伊德里斯王朝的都城。在……[详细]
    瓦卢比利斯遗址
       毛里塔尼亚首都于公元前三世纪建立,是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前哨,有着许多优雅的建筑物。那里大量的考古遗址坐落在一个富饶的农业地区里。此地后来曾有一段时期成了伊德里斯王朝的首都,王朝的奠基人伊德里斯一世就葬在穆莱伊德里斯附近。 瓦卢比利斯遗址位于梅克内斯以北约30公里处,据记载,公元1世纪时,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整个城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现在这里留有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和剧场的白色石圆柱。甚至连古城的街道、居民住房、油磨房、公共浴室、市场等都依然清晰可见,这里还有许多镶嵌式的壁画。从废墟中还挖掘出大批制作精巧的青铜人像和大理石人头像。 瓦卢比利斯是年代久远的古罗马废墟。公元1世纪,古罗马人在可能是迦太基城市的地方建立了定居点,即瓦卢比利斯,并逐渐发展成为古罗马帝国在非洲当地的中心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