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旅游

徐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161、魏氏宅
魏氏宅
  魏氏宅建于民国初年,建筑坐北向南,西邻崔焘宅,原有四进院落,后为花园。该院的门窗采用了拱券技术,玻璃窗,反映了民国时期建筑的特点,精巧典雅。现存有大门及主房,两进院落。占地面积294 平方米,建筑面积192 平方米,有房屋16间。2000 年进行维修。魏氏在徐以经营绸缎生意起家,为当时徐州仅有的富商大贾。当时魏宅也被称为魏家园。……[详细]
162、刘氏宅
刘氏宅
  刘家大院建于清末民初,位于户部山北侧,北邻状元街、郑家院,南靠戏马台。建筑坐南向北,共有东中西并排三进院落,院后的后花园于1985年改建为戏马台的一部分。现存主房、厢房等房屋14间,堂号“天禄阁”。占地面积575.75 平方米,建筑面积231.24平方米,2000年进行维修。刘氏先祖是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西汉著名目录学家刘向的后人。刘氏宅是刘向第七十三代后裔从一尚氏人手中购得,并于1924年进行改建。刘氏当时在户部山重建门庭,经商开杂货店,商途顺遂,逐渐走向殷富。当时的刘家大院与崔家大院、郑家大院、翟家大院、余家大院、张家大院、李家大楼、阎家大院等并称为户部山八大家。……[详细]
163、翟氏宅
翟氏宅
  翟氏宅始建于清代,宅院坐西向东,由东向西顺山而建,有二进院落,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1平方米,有房屋38间。该宅院最有特色的建筑为鸳鸯楼,面阔三间9.7米、进深5.1米、檐高7.5 米。宅后的伴云亭为翟宅的后花园,因地势高爽故云“伴云亭”,是当时文人雅士聚会之所。2000年进行维修。在户部山古民居中崔家、翟家都建有鸳鸯楼,其中以翟宅的鸳鸯楼最具代表性。徐州鸳鸯楼的建筑类型历史上遗留极少。由于户部山古民居多依山而建,为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减少工程量,在落差较大的地方,建造了这种独特的鸳鸯楼。鸳鸯楼上下两层,利用山坡的落差建造,底层后墙体部分利用了原有山体,楼内不设楼梯,楼上楼下朝向相背,前后各自开门,通往前后高低不同的院内地面。这种形式建筑被称为鸳鸯楼。鸳鸯楼巧妙地解决了山体建筑地……[详细]
164、余氏宅
余氏宅
  余氏宅坐北向南,有左(西)、中、右(东)三路三进院落,近10个小四合院,共有房屋105间。占地面积4222.9 平方米,建筑面积1478平方米。建筑以中院为中心,中院东西各有一个花园。中院的大客厅面阔三间11.7 米,进深七檩8.5 米,前廊抱柱,檐高3.55 米,硬山顶。客厅后为起居室,正堂屋为整座大院的正房,通过东偏房门前的小路可通往主人的小书楼。东路院除居室、花园外还设有大伙房。西路院地势狭小,前院有影壁墙,后有西花厅及居室。西路院和东路院以一条狭长的小道及过邸相连,设有茶房、盐房、仓库、磨房等。随着时代的变迁余家大院也历经沧桑几近损毁。2000年开始进行保护维修,基本恢复原貌。余家祖上为安徽歙县人,清雍正年间贩运、经营茶叶,往来于江浙之间。后到徐州开设茶行,经营渐盛。清乾隆年间中叶,……[详细]
  李华甫宅,也被称作李家大楼,建在清末民初时期。坐南向北,为中西合璧建筑,由廊院和主楼组成,整个院落东西长33 米,南北宽32 米,占地面积1056平方米。拱券门廊,有山花,仿罗马式双柱,柱头塑草叶纹,大门两侧是花厅。主楼二层,东西长15 米,南北宽8.8米,檐高7.2 米,二楼的四周为阳台,并有三个楼梯,建筑面积540平方米。木质地板,内有壁炉,阳台与门、窗相通。李华甫是清朝末期一位有名的商人,家储甚丰,后弃商从政,有了一官半职。定居户部山后,买了王天元的竹园建起了徐州第一座楼房。当时,徐州还没有会盖楼房的工匠,李华甫便差人到建筑业发达的青岛请了一位工程师来指挥。大楼和临街房的用料均选上等石砖。那时还没用上水泥,粘砖用的浆剂便使用糯米汤与石灰的混合物,建成后的墙体坚固丝毫不逊于现代建筑。新中……[详细]
166、崔焘宅
崔焘宅
  崔焘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历经嘉庆、道光年间扩建,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大院即下院、上院和客屋院三部分组成,占地1万多平方米(近20亩)。每座大院计有房屋100余间,共有房屋320多间。院内有牌坊、祠堂、大厅、花厅、鸳鸯楼、后花园、厢房等,第二进堂楼为明代建筑,因年久失修有些房屋已湮废。2003年经重建维修后,现存的崔家上、下两院,有房屋160余间,占地面积约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00平方米。下院为崔岫乾隆十一年(1746)任宿州训导前后兴建,院落依山坡顺势分布,院门南向,是崔家大院的主院。上院在下院东侧地势高爽处,是崔焘奉旨于道光年间在旧居上扩建的,院落呈南北向分布,院门南向。历经崔氏200多年的经营,崔宅形成了东西长约112米、南北宽约44米,占地约4928平方米的……[详细]
徐州老盐店
  老盐店为清末民国时期徐州盐务管理处设立的食盐发售处。原有盐库、煮盐坊、盐务官员办公房以及武装护盐队驻守房屋等100余间。1949年以后大部分改作民房。现存盐库及盐务官员办公房13 处,整体格局保存较完好。清政府为了加强盐运的管理在徐州设置了盐运司,负责盐业的发放,还有缉拿私商盐贩。当时整批买盐者先在“老盐店”审核条件,给予票证,经盐务管理处审批签章后再到盐库提货,零售者即到“老盐店”就地提货。外县批运,须向盐务管理处领取路引,以备途中检查。当时徐州盐务管理的范围包括宿迁、安徽宿州、萧县、砀山等地。清政府在徐州设立盐运司更主要的原因为徐州是大运河漕运一个重要枢纽,所以当时这里也是盐运的一个交通要道。……[详细]
168、李蟠宅
  李蟠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状元。原状元府有四进院落,占地面积近六、七千平方米,坐北朝南。大门上立有“状元及第”匾,正厅悬挂“鳌头独步”匾。宅内厅、堂、楼、阁、厢房、后花园一应具有,房屋300余间。现存中路三进,占地面积456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0平方米。主建筑“静庐”,面阔三间10 米,进深七檩6.2 米,硬山顶。李蟠(1655—1728),字仙李,号根庵,徐州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赴京会试、殿试。所涉策论之题,李潘皆“条对剀切”,尤其治河策“深得康熙皇帝满意,因而擢为一甲第一名。授官翰林院修撰,入国史馆纂修《大清一统志》,当年李蟠40余岁。康熙三十八年(1699)因顺天府乡试案被罢官,充军沈阳。三年后被赐还,从此隐居家乡徐洲以著述自娱。李潘精通古文,书法学元代赵孟頫,文章……[详细]
  徐州城南门称迎恩门,后改称奎光门,俗称南门。外有半圆形瓮城,瓮城门亦南向,留有一个门洞,城门上有箭楼。城墙内外包砖,为单门道,门道铺青石。遗址埋于地下。南门,历代作为徐州的正门,它与彭城路北端的原市府机关大院(即徐州府衙门原址)处在同一条中轴线上。上世纪30年代,该处的商店在挖防空洞时,曾在地下四五米深处发现两个相对的城门,考古人员认为该处商店应该是南门的所在地。历史资料记载,南门唐代称为“白门”。明初洪武时重建徐州城,南门称为“迎恩门”。万历42年(公元1614年),重修四门,并重新命名,南门称为“奎光门”,因为此时奎山塔已经落成,为崇尚奎文故取此名。清朝也曾重修,仍袭用旧称。徐州南门一个门洞上有门楼,门外护城河上有吊桥,有城门官看守,每晚定时关闭城门。南门内有半圆形的宽广地,那就是瓮城,……[详细]
  翠屏山窑址位于翠屏山西南山坡下,似台地,大致呈圆形,直径50-60 米,包括上下两个台阶,上边的高台偏北,直径25-30 米,为遗址的中心区,文化层厚约3米;下边的台文化层较薄,约1.5-2 米。地表的田边发现有许多支钉、支柱等窑具,(原始)瓷器、釉陶碎片,另外还发现大量大块的红烧土块、炉渣等。为魏晋时期的青瓷窑址,同时兼顾烧制陶器。在翠屏山东南脚下的荒草和灌木丛中,残存几处古窑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路旁、沟底,随地可以看到废弃的窑具。窑具以支座为多,棕色,有喇叭状、束腰喇叭状和覆盆状的,有的支座带有底面,支座腹部留有一两厘米大小的气孔。支座均是中空,直径达到15厘米,其高矮不一,可见是用来支承大小轻重不同器物的。不同支座的出现表明烧造器物多样、烧造水平的提高。从陶器残片可以发现,这里烧造的……[详细]
  远东旅社及日本国银行始建于1937—1942年,为日本在徐州设立的日本国银行和远东旅社,长80米,宽20米,由北向南分为一、二、三、四组建筑。一、二组为远东旅社,三、四组为日本国银行。远东旅社三层楼房,砖石结构。日本国银行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围楼,有走廊相连,二层,院中心各有一天井,周围是木柱檐廊,回廊外均为单间。建筑面积914平方米。银行的大门为铸铁门。1937年—1942年日本在徐州设立的金融机构和远东旅社,日本曾在徐州开设过日本正金银行、华兴银行、三菱洋行及远东旅社。上世纪60年代,在文化路12号发现了一处日伪时期一家日本银行的地下室或金库,为内外两间套房,室内总面积约50平方米。日本投降后,据说远东旅社及日本国银行旧址成了国民党的一个重要机关,后曾作为民宅。2011年公布为徐州市文物保……[详细]
  位于徐州市青年路天主教耶稣圣心堂的对面,1936年由加拿大人沙修士主持建造。是一幢面东、南北向的西式建筑,主体楼是一处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上有阁楼、下有地下室,立面门窗用拱券,统一美观,其入口处,加以过廊,结构简单;屋顶檐口部分线角丰富,装饰虽然简单,但很是精美。,建筑面积352.67 平方米。修女院建成后,一直有修女在次居住,直至文革迁出,修女院也遭到一定破坏,2011年重新整修。圣母无染原罪,又称圣母无原罪始胎、圣母始胎无染原罪,是天主教有关圣母玛利亚的教义之一,正式确立于1854年12月8日。……[详细]
  南关基督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美籍律师华特曼投资,传教士白秀生、安士东、海牟登创建,教堂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单檐挑角,木梁架,四坡水,金属瓦陇屋面,拱形门窗,外有台柱装饰,建筑面积415.5 平方米。南关基督教堂是目前徐州市区唯一现存的由西方传教士所建的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基督教堂。1959年,徐州市区八处基督教堂实行联合礼拜,南关教堂停止聚会活动,后交徐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使用。1994年4月28日,南关教堂复堂。……[详细]
  子房山海拔127米,是控制徐州火车站和徐州市区的重要制高点,该碉堡群以山巅的观察指挥所为中心,山周围修5座钢筋混凝土碉堡,射孔面对山下火车站和市区,观察指挥所为石砌拱顶建筑,面积约20平方米,高3米,东、西、北三面设有观察孔。碉堡现存4 座,2座完整,2 座残损,圆形,钢筋混凝土浇筑。……[详细]
  黄河故道碉堡群在庆云桥至和平桥3公里的靠城河岸共有碉堡6座,作为城防军事设施。现存3 处,圆形,钢筋混凝土浇筑,直径近4 米,高约1.5~2米,间隔1-2里。碉堡一侧布枪孔,呈扇状朝向东方,每个洞的尺寸、大小均不相同,可使用不同型号的枪支,形成远近高低相互交错的密集火力,射孔面向对岸。解放前的徐州城区不大,黄河故道穿城而过,曾是徐州的天然屏障。尤其是城东被古黄河围抱,当时黄河东岸一马平川,寥无人烟。徐州境内的这条古黄河,由于长年泥沙堆积,高出周围地面数米,正是防范来敌的天然护圩。所以根据地型,碉堡都建在内城一侧的古黄河西岸。目前故黄河西岸市区一段遗留的碉堡,由于时过境迁,堤岸升高,原先修筑在黄河堤岸上的碉堡,现在都在堤岸之下了,有的还半浸在水中。和平桥南的碉堡一半埋在岸下的土里,上部露出不到……[详细]
  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徐州分行为中西合璧式建筑,砖混结构,四层围楼局部五层。建筑面积1520 平方米。中央银行是国民政府的国家银行,1928年11月1日在上海成立,主要业务是发行钞票、代理国库、调剂金融、管理外汇等。以后陆续在各地设立分行,1944年在徐州设分行。……[详细]
  中央银行徐州分行收兑处于1942年由日本人兴建。为中西合璧式建筑,砖混结构,主体二层,内侧走廊相连。有地下室和金库,金库防盗铁门保存完好,建筑面积857平方米。1935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规定中央银行与交通银行(1936年又加上中国农民银行)所发钞票为法币,流通全国,将市面银圆收归国有,限期收回其他纸币。所有金银和其他纸币一律兑换法币。1937年8月,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规定以金圆券1元兑换法币300万元,停止使用法币与关金券。1948年5月国民政府进行了另一次货币改革,大量发行金圆券,以金圆券取代法币。币制的不断改革需要大量新旧币的兑换,因此在各地的银行都设立了收兑处。……[详细]
杨维周先生创办女学校记碑
  杨维周(1857—1919),徐州新学奠基人之一。碑汉白玉石质,方首,方座,高2.2米,宽1米,额篆“杨维周先生创办女学校碑记”,碑文记述了杨维周创办“敬仪女学堂”的经过,碑阴刻杨维周全身立像,碑身两侧刻有对联,落款“中华民国九年”(1920)。杨维周先生(1857—1919),铜山人,清朝贡生,终生从事地方教育事业,于宣统元年(1909年)创办四维小学堂,自任堂长。后任铜山县视学,并兼任铜山县劝学所总董。筹办铜山县通俗教育图书馆,他常说:“国家兴亡,首重教育。”民国2年,他又与杨懋卿等合力创办铜山县乙种师范讲习所,亲任所长。十九世纪末,随着“男女平等”“女性教育”等文明观念的传入,中国人自办的女子学堂在民间逐渐兴办起来。杨维周先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创办铜山县敬仪女子小学(后扩建为铜山……[详细]
  奎东巷白氏宅……[详细]
  奎东巷南张氏宅坐北朝南,保存较好,由正房、西厢房、过道房组成一个完整的小院,正房3 间,墙体完好,屋面被改造成红瓦,西厢房为客厅,原有花棂隔扇,现用砖墙垒砌,过道房隔扇上木挡板保存较好,过道为上下两层结构,二层为木隔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