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宿迁市旅游

宿迁市旅游景点介绍

  刘庄大墩墓群,宋代,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关庙村刘庄组,村民刘耀家北约200米处。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该墓群面积2万多平方米,墩高约1.5米,现作农业生产用地。据当地村民反映,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曾出土瓷器、铁器、铜器等。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裸露有青砖,经勘探,发现宋代砖室墓一座。该墓群地表种植旱作物,东、北侧皆为田地,西侧10米处为厂房,厂房西侧有条水泥路,南侧为刘姓村落,西侧约200米为关新路(关庙通往新庄)。……[详细]
  孙庄小墩墓群,汉代,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关庙村孙庄组(张振俊家北150米),文物保护碑正南侧。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勘探发现墩下有墓葬群,在该墓群北侧最高部分地表0.6米下有砖室墓。该墓群整体呈长方形,面积约1万平方米。2010年左右,老百姓取土垫宅基,改种水稻,使墩子遭到破坏,现墩存高约1米。据当地村民反映,在该墩东侧,生产队挖山芋窖时曾发现大量汉代青砖,并出土了少量铁器、铜器等。墓群处在农田中,西北侧有一面积约2亩方形水塘,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所挖,南150米外为孙庄村落,西北约3公里处为刘墩墓群。……[详细]
  关庙北井,又称后花园井,唐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永平村大庄组(徐业仓家东)。青石井盘,直径1.7米,圆孔,孔径0.68米,砖券井腹,径约1.2米,井深约10米。经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测定,该井盘已经裂为数段,现外径1.55米,内径0.64米。……[详细]
  关庙南井,又称前花园井,唐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大王庄南胡春生家东侧约60米处(大王庄东侧南北向土路上东侧)。西侧为水沟,东侧为农田。井圈被水泥覆盖,井圈上被罩一高约0.5米、直径0.6米的水泥管,南侧立一块砂岩材质的石条条石高0.54米,宽0.3米,厚0.12米,据说此石条为原井圈的残件,现主要起到防撞保护古井作用。此井约在20多年前村里通自来水后停用。……[详细]
  黄泥滩遗址,新石器时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长兴村泰山斗西北约500米处。该遗址整体平面呈长方形,据当地村民讲述,原墩高约4米,因取土造田墩高被降低。2009年文物普查时,该墩仅存高约1米,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5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6米。曾采集到石刀、石斧和夹砂红褐陶钵、釜、鼎等,陶片纹饰有指甲、刻划、附加堆纹等,属青莲岗文化遗存。现遗址作农田使用,上有几座现代坟墓,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等。南为村落,西、北为农田。……[详细]
66、康庄井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庄井,唐代,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安圩村康庄组一处农田里水沟旁(王家来家南200米处)。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该井盘为青石材质,现井圈已出现断裂、坍塌,井口留有打水留下的磨痕。井盘外径1.3米,井口呈圆形,直径0.5米,井壁为青砖砌垒,井深约10米。据当地村民讲述,约20年前,本村有一6-7岁的小女孩,和家人一起去挑水时,不小心掉入井内被淹死,后停用至今。现无人管理,周围杂草丛生。……[详细]
  刘陵墓群,宋代,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安圩村康庄组北首。根据相关资料和出土文物情况判断,此处多为刘氏墓群。该墓群面积1万多平方米,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80米。原墩高约2米,后因当地村民取土造田,现墩大部分已被夷平,仅西面小部分地表高约0.5米。2008年2月村民因用挖掘机取土改造农田时发现,后经市、区博物馆组织人员对被破坏的裸露部分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挖掘,共清理墓葬5座,均为砖室墓,有的墓葬为二次葬,出土文物近10件,有瓷器、钱币、陶罐等。……[详细]
  陈墩北井,唐代,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陈墩村墩北组东南侧,南与陈墩南井距离约100米。据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介绍,该井盘为花岗岩材质,呈圆形,部分已断裂,外径2.1米,井口直径50厘米,井壁为青砖砌垒,井口下1米处,井壁北侧青砖已坍塌,井盘及井壁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井深约10米,井内宽约2米。2017年8月再次调查时发现该井盘改为水泥材质,据了解,以前井圈不知去向,现存井盖为村民在9年前后用水泥新筑,呈圆形,已断裂塌陷。据当地村民讲,此井与陈墩南井合称为“龙眼井”,因两井之间曾有一南北向水渠,整体呈龙形而得名。据说此井大旱时也未曾干涸过,并留有人掉入水中不沉的传说。东南西北皆为村落,南侧约100米处为陈墩南井,西北约100米处为时济泉井,西北约200米处为陈墩遗址。该井现仍被部……[详细]
  陈墩南井,唐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陈墩村南水泥路中间略偏北处。该井井盘为米黄色花岗岩材质,呈不规则圆形,开裂为三段,外径1.1米,内径32厘米,井圈厚约11-13厘米,井栏高出路面约50厘米,井深约10米,井壁为扁砖圈砌。井内水面离井沿约2米,井底直径约2米。该井南、北侧皆为村落,其中北侧约100处为陈墩北井。据当地村民讲述,此井与陈墩北井合称为龙眼井。西北距离陈墩遗址约500米。……[详细]
  陈墩遗址,时代为新石器、西周,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陈墩村墩北组(村民陈法力、赵永广家后约50米),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因区划调整,资料记录上与来龙镇的陈墩遗址实属一处。该遗址整体呈圆形,高出地表约3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3米,下层曾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泥质红陶钵、鼎、夹砂红陶釜,深腹圜底罐等残片,纹饰有仿编织纹、斜方格纹等,属青莲岗文化遗存。上层为周代文化的堆积,暴露夹砂或泥质灰、红陶残片、器形有鬲、鬹、盉、簋、罐等,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还发现有红烧土、灰坑等。2016年3月曾在墩顶部发现一处盗洞,后经当地派出所立案调查无果。遗址上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旱作物。2009年12月,被宿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坡墩遗址,又名双墩遗址,汉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保安乡黄泥村双墩组。墩残高约2米,文化层厚约0.8米。根据资料记载,该遗址处曾发现过陶井、泥质灰陶罐等,面积约1万平方米,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100米。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根据地形地貌及文化层分布情况,测定该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200米。现遗址几乎全部被双墩组约20户人家院落覆盖,东为田地,南为村落,西侧有一条小路,路西为村落和农田,路北为小路、农田地和村落,西侧为南北乡村小路。因村民建造房屋,深挖地基,该遗址造成文化层不同程度破坏。……[详细]
  后场遗址,又称南墩,新石器时代、西周时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保安乡张圩村后场庄张长远家南100米处。该遗址原高出地表约1米,南北宽250米、东西长150米,面积约3.75万平方米。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根据其地形和文化层分布情况,测定该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南北宽约250米、东西长约200米。根据原来文物普查资料,该遗址表层为1米厚左右的黄泥土,下层约有1米左右的文化层。曾采集到夹砂红陶、泥质灰陶片,可辩器型有鬲、甗、罐、豆等。遗址被村民取土造田,2009年3月被当地村民开挖了数条相交壕沟,作养泥鳅用,文化层遭到不同程度大面积破坏。现遗址作农田使用,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东部为保安乡公墓地,南有水渠和水泥路,直通保安镇街道,西为田地,北100处为后场庄村落……[详细]
  陆圩岛遗址,原为陆圩乡政府所在地和集市场所,位于宿迁市湖滨新区区骆马湖皂河段南侧(离南岸约4公里),四周皆为水域,西侧有养殖域,西侧有皂河船闸、皂河抽水站、黄墩湖泄洪闸。该岛南侧约3公里处为骆马湖防洪大堤和骆马湖环湖大道(通往湖滨新区、宿迁等地)。该遗址为明清时期的遗址,因50年代骆马湖季节性湖泊改为常年蓄水,岛上村民移民,岛屿面积大范围被水长期淹没,岛屿的文化层被破坏。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该岛屿整体成椭圆形,面积仅存约1万多平方米,岛上树木林立,有约5户渔民居住,现存岛墩高于周边水面约1-4米,据反映,岛屿四周水内存留部分石雕、石刻、石碑等建筑构件,岛上散落有青砖、石质等建筑材料。……[详细]
曹四圩岛遗址
  曹四圩岛遗址,位于皂河古镇中心地带,四面环水,南侧、东侧皆为皂河主街道,四周都为居民,南侧约200米为皂河医院,东侧为电信局、自来水厂,东南约500米为龙王庙行宫,北侧约400米为柯家井,约500米为财神庙、陈家大院,东南侧约500米为合善堂,南约500米处为宿皂路,约3.5公里处为宿邳路(宿迁通往邳州)。曹四圩岛,近代重要史迹一处,2009年宿豫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该岛面积约3002平方米,南北长约60米,东西宽约50米,周围水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据史料记载,清末,皂河举人卢瀚荫卖掉骆马湖6000亩田产,在曹四圩岛原址,兴建崇本学堂,收学生200人,并首开女生班,招收睢宁、邳县、宿迁和皂河周边乡镇学生。1940年日本占领皂河。日军维持会第四任团长(分别为刘金元、韩凤岐、李茂元、……[详细]
李长胜烈士墓
  李长胜烈士墓位于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谢庄村北约200米、宿邳路东约100米处,周围皆为田地,东侧约500米处为皂河镇区,西侧紧连王营村落,北侧约500米处为皂河镇赵埝村落。李长胜烈士墓,近代(1948年),为革命烈士李长胜墓地,占地面积约205平方米。由于风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烈士墓长期受风雨侵蚀,墓体逐渐缩小。2010年,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烈士墓,经宿豫区人民政府批准树立了保护标志碑。目前,烈士墓整体保护状况良好。李长胜(1923-1948),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王营村(原睢宁县高作区王营乡牌坊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后抗日战争爆发,参加了敌后武工队,1942年任民兵队长,1943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到西北军事干校学习,毕业后到独立旅37团一营负责卫生队工作,1948年春牺牲于淮海战役中,葬……[详细]
  皂河老船闸,近代,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北侧大运河北侧约100米,周边有几户人家,南紧邻环湖大道直通湖滨新区,南约2公里以外为皂河镇区,东、北侧为骆马湖。西侧有新建三道皂河船闸、皂河节制闸、黄墩湖闸、北侧约2公里处为皂河抽水站和黄墩泄洪闸南侧紧邻环湖路,三面环湖,面积2万多平方米。该建筑建于1962年,1963年通行,为当时原苏联人设计,原完整船闸宽10公尺,长100公尺。由于异地重建新船闸,老船闸长期废弃,年久失修,皂河老船闸大部分已毁坏并被填埋,船闸主体结构已经损坏,仅剩南、北两部分残余闸体,且残体上有不同程度损裂,闸室大部分被填埋。2010年,为了更好地保护皂河老船闸,经宿豫区人民政府批准为皂河老船闸树立保护标志碑。目前,闸体和周边环境与之前发现时无明显变化。……[详细]
77、柯家井
  柯家井,清代,位于皂河街西居委会3组村民柯瑞民家院内,四周皆为民宅,地处皂河镇通圣街北约100多米,东北约100米处为财神庙、约130米处为陈家大院,东南约1公里处为合善堂、龙王庙行宫,南约2公里处为宿皂路(宿迁通往皂河),南约3.5公里处为宿邳路(宿迁通往邳州)。该井为2009年2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根据现状,井盘为近代更换,地基加高约0.5米,现为青石井盘,整体呈正方形,边长0.75米,1米以下有原始井盘,井口为圆形,直径0.46厘米,厚度0.26厘米,井壁为青砖砌垒,据说井下直径约3米,现井深10余米。据当地村民反映,柯家井为柯姓家族盖房时所凿。目前,井壁完好,整体保存状况较好。……[详细]
宿迁龙王庙井
  龙王庙井,清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皂河镇街东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王庙行宫东侧250米处,四周皆为民宅,北约300米为京行大运河,西北约600米处为合善堂,南约200米处为宿皂路、约3公里处为宿邳路(宿迁通往邳州)。该井占地面积约7平方米,青石井盘,外径1.7米,内径0.5米。竖砖券砌,腹径1.0米,深约10米,常年不涸,水面距井口0.2米。该井原为龙王庙僧人饮用水井,解放后为附近村民使用。70年代停用,因年久失修,现已干枯废弃。民间传说该井是乾龙皇帝南巡经此地而打出的水井,是一眼御井,连皇帝都喝过这井中的水。这眼井又称“龙眼”,其中还有一个传说。一次乾隆与一位宫女在井边伸头看井水,乾隆帝被水中的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陶醉了,那就是他身边宫女的眼睛。他情不自禁地对宫女说:“你看,井中那女孩……[详细]
  尖墩墓群,汉代,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侍岭镇变电所南侧约500米,遗址北距侍岭中心小学约400米。墩高约3米,面积2万多平方米。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2008年10月因当地老百姓为了将墩土取平改成水稻田,无偿让窑厂取土,施工中挖机挖坏了一石室墓,导致墓葬裸露,挖机陆姓老板立即联系宿迁市文物部门,后经南京大学、宿迁市博物馆市和宿豫区博物馆租车联合考古队遂对裸露部份和墩子东半部分进行抢救性考古挖掘,共发现两汉时期墓葬54座,其中2座石室墓,其余为木棺墓,出土文物百余件,多为陶罐、陶鼎、陶碗,有灰陶、红陶、青铜镜、铁器等。考古挖掘部分面积占总面积约40%。根据实地踏查和考古发掘得知,周代时期该墩应为一处聚落遗址,时间跨度较短,文化层较薄,废弃后到了汉代,该墩成为一处……[详细]
  侍岭北井,唐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陆宋村三组北(邵兴路西约100米处)农田中,西北据邱墩遗址约2公里。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记录,该井盘为两块红砂石组合而成,整体呈长方形,厚0.22米,东西长1.86米,南北宽1.3米,井口直径0.56米,据当地村民介绍,该井底直径4米左右,井内青砖券井腹,水面至井口约0.5米,井深约10米。因该井现远离当地村庄,现已无人使用,两块井圈向外倾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