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旅游

    常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常州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位于天宁区老运河南岸的东下塘20号和22号,与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隔河相望,根据祠内梅桩石刻干支乙丑推算,宗祠建造年代应为清同治四年(1865),这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符合。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清军收复江南诸城,被战争破坏的江南百废待兴,刘氏宗祠在笫二年开始修复。刘氏大宗祠旧在常州府学前鸣珂巷,是清乾隆大学士刘於义以三百金买下宅地后改建,1860年太平天国军队占领常州时,刘氏宗祠被毁,1867年福建按察使刘翊宸在青果巷绣衣坊重建刘氏大宗祠。常州解放后,因青果巷拓宽,刘氏大宗祠才被拆去门屋,余屋为常州市公安局使用,东下塘20号刘氏宗祠实为西营刘氏分祠,今东下塘、青果巷、西瀛里刘姓人士仍多。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宗祠坐南朝北,面朝京杭大运河……[详细]
    晋陵白氏宗祠遗址
      晋陵白氏宗祠,号仁荣堂,位于天宁区白家桥(政成桥)西南侧,天宁区红梅街道采菱村北端,它东临采菱河,北靠京杭大运河。1985年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常文管(建)字第1号“关于建立市、区两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意见”中,郊区白康敏祠(即白氏宗祠)曾列为郊区文保单位,2006年6月15日,常州市规划局批准在原址修复晋陵白氏宗祠,占地面积775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2007年常州白氏族人在原址改建了晋陵白氏宗祠。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晋陵白氏宗祠原为明朝刑部尚书白昂专祠。白昂当年为朝廷剿匪平寇,治水功绩显赫,弘治皇帝为表彰其功绩而特建祠堂。白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由其长子镇国将军锦衣卫都指挥使白埈主持建造。500多年来,白氏宗祠历经数次修缮,其中有据可……[详细]
    道台府(将军楼)
      道台府(将军楼)位于常州市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东首,原县学街5-5(原13-1)号。2008年2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道台府最初为清顺治、康熙年间副都御使徐元珙宅邸。道光年间徐氏后裔为道台,并建造府第,故称道台府。后房屋易主,清末被售与清光绪浙江兵备道恽祖贻,民国年间其孙恽公樾(安庆知府恽毓龄之子)又将其售与蒋超雄。蒋曾任国民党浙江省军管区副司令兼浙东师管区司令,中将军衔,故又称将军楼。道台府为晚清建筑,硬山式砖木结构,主建筑坐北朝南,建在一条中轴线上,现存砖木结构清代建筑正屋三进及一些附属建筑。楼后(北向)曾建有大花园,种植名贵花木。徐元珙,字辑五,江苏武进人,清朝官吏。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典广西试,迁郎中。出为福建建宁道佥事,善于治盗。……[详细]
    东坡公园飞虹桥
      飞虹桥位于常州市东坡公园门口西首古运河与市河交汇处。桥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时称水平桥,亦称西龙桥。每当夕阳西下,桥身像彩虹一般倒影水中,故民间俗称“飞虹桥”。飞虹桥条石拱圈、条石桥台,桥长38 米,宽5 米,单孔跨径11.9米。飞虹桥呈纵联分布并列式拱形石结构,桥梁以花岗岩条石为拱,有圈无眉,墙体以大小不一的青石叠砌,桥身的栏杆由金山石、护栏板由麻石凿成,制作工艺精巧。两面各间置方头素面望柱8 根,落坡处设抱鼓。桥两边居中栏石内外各以篆体刻“飞虹桥”三字,无联柱,桥两侧桥耳各一对。桥面由平行的麻石组成,中间有一甬道,麻石之间再铺以碎石。桥面两坡平缓无阶,中间有二道车辙,桥心无案,以块石方正排列。1954 年修建东郊舣舟亭公园时,桥栏杆同时整修,1983 年因原砖砌栏杆年久失修,改……[详细]
      遥观镇白塔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塘桥村采菱港畔、塘桥老街的南端,原来竖立于塘桥(现已拆除)的北边东侧,俗称“塘桥白塔”,曾为遥观胜景。白塔由青石雕凿叠筑而成,仿木檐楼阁式砖塔式样,六面七级,现存高度3.4米。底部平面呈正六边形,每边宽0.25米,每级塔身周长1.8米。塔身每面有精工雕琢的佛龛以及形态各异的佛像,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南立面中部阳文镌刻楷书“白塔塘桥”四字,自塔身第六级起向下至第三级,每级一字,每字外饰一圆环,下部有1919年蒋宗龄所撰阴刻楷书跋文。关于白塔的始建年代,今已无法详考。塔身跋文记载“吾镇白塔不知始于何时,但考之志乘,稽之父老,皆谓有明以来即有此塔,相传谓白塔塘桥云”,认为最晚始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童馀九曾重修白塔,“后下段倾颓,合镇人等又公同捐修……[详细]
    大成一厂老厂房
      大成一厂老厂房位于大成一厂旧址的东端,刘国钧办公楼的北面,为单层工业厂房,坐东朝西,内框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用青砖砌筑,青砖留有模印阳文“★甸”等字样,房顶盖灰瓦。大成一厂的前身是刘国钧等人在1916年集资创办的大纶机器纺布厂。1916 年3 月,刘国钧与蒋盘发等人集资9 万元创办了大纶机器织布厂,新建工厂发展顺利,并于1919 年10 月重募资金,收购土地60 余亩,兴建了现大成一厂旧址的厂房,成立了新的大纶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卷土重来,日货大量倾销中国市场,国货纱布一蹶不振,大纶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亦是销路阻老厂滞,连年亏损,至1929 年时已难以维持。当时刘国钧因已独立经营广益染织两个厂,获得成功后打算扩大生产规模,于是在1930 年接盘大纶久记纺……[详细]
      沈氏宗祠位于钟楼区南河沿10号,号“留余堂”。宗祠建于清末和民国初年,建造者沈颐朵曾是民国年间常州豆业公所“敦仁堂”堂董,建造时沈颐朵年仅20岁出头。沈氏宗祠坐北朝南,硬山式砖木结构,占地面积为819平方米。沈氏宗祠结构严谨,布局精巧,建筑富有特色,这种带有备弄形制的宗祠建筑布局形式,在常州地区较为少见,是常州乡土建筑的代表作之一。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常州的沈姓约有10万人,其源流据史籍记载,至迟在晋代已有人入籍常州。其中最早在常州为官的当推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建元年间任晋陵令的沈巑之,他的后世定居于常州。南朝梁代史学家沈约的七世孙沈迁(字文尚),于唐高宗时入籍常州。常州沈氏大宗祠原在古运河边的东下塘,当时东下塘曾是常州的祠堂一条街,街上曾有沈、刘、……[详细]
    庄氏济美堂
      庄氏济美堂现存一进五开间,坐北朝南,硬山造砖木结构。面宽17.2米,进深9.6米,高10.255米,共5开间,2层楼。2006年迁移至西瀛里文物保护区内,影壁高5.419米。原由明太仆寺少卿庄起元建造自住,后为其第五子庄应诏居宅。济每堂取名自《左传》“世济其美”,建筑气势恢宏,建筑精美,堂内由荷包月梁、精致挂落、长窗等,地面青砖采用六角形方砖拼接铺法,半墙采用八角形砖细墙裙。天井正中放置一葫芦状双龙石雕瓶,高达2.5米,采用镂雕、透雕工艺,堂西有双狮戏珠大壁照,这些都是济美堂原物,在修缮过程中发现。济美堂主人庄起元(1559-1633年),字中孺,号鹤坡,万历进士,曾任江西巡抚知府、直隶天津督粮道、山东按察使佥事、太仆寺少卿等官职。庄起元有五子,他在西门织机坊除建造自住的济美堂外,还并排建造……[详细]
    29、志王府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志王府
      志王府原位于市区南大街北段西侧新华书店内。志王府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系当年太平天国将领陈志书晋封志王后所建之府邸,1864年清军收复常州城后改为民居,解放后改为新华书店,2005年按原样迁移至西瀛里文物保护区内。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占地1246平方米,坐北朝南,原有房屋多进,现由两进组成,中间以天井相连,为一组二层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陈志书,出生年月不详,广西浔州府桂平县人,太平天国陈坤书的胞兄。清咸丰元年(1851)1月11日,他偕胞弟陈坤书参加由洪秀全等领导的在桂平县金田村举行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后随大--战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区,作战十分勇敢,屡立战功。咸丰十年(1860)5月,太平军二破清军江南大营后,他因功勋卓著,……[详细]
    安邦小学教学楼旧址
      安邦小学教学楼旧址位于常州市钟楼区新市路9号,是常州籍书法家唐驼筹款修建的一所公益性学校,原名私立安邦小学。现存教学楼旧址占地191平方米,主要包括一栋教学楼和一通“唐孝子祠校界”石碑。教学楼坐北朝南,二层楼房,硬山式砖木结构,面阔五间,宽20米,进深8.7米,高10.7米。平面呈“凸”字形,北面向外突出部分为楼梯间。大门位于南面,盖有凉亭式顶。大门东侧嵌有金山石质“唐孝子祠校界”石碑,楷书体,唐驼手书,高1.78米,宽0.36米,厚0.18米。唐驼的曾伯祖唐安邦是有名的孝子,曾为父母守墓直至终老,其孝行载于清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地方政府曾在常州西郊锁桥湾建唐孝子坊以示褒扬,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1921年,唐驼决定复建唐孝子祠,并筹建小学堂以供贫苦学生免费入学。1934年,私立安邦小学建成……[详细]
      中共太滆地委新四军南杨桥地下交通站旧址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南杨桥南堍西街今桥南新村 24 号。地下交通站旧址基本保持旧观,为两间相连的硬山式样砖木结构普通民居,前后两进,第一进面宽 6 米,第二进东侧一间为阁楼,西侧一间已改为平屋。抗日战争时期,杨桥作为新四军在太滆的根据地,是一处对敌斗争的重要地区,中共太滆地委就设在杨桥南四里处的邵家祠堂。杨桥镇从元末明初时就是常州府的重镇,东西分别通达太湖和滆湖,水路交通十分便利,是新四军、游击队出入于宜兴、武进之间的重要通道,也是武南共产党地下组织的主要联络跳板。上世纪 40 年代,侵华日军和汪伪军队为切断新四军太滆根据地南北交通线,在苏南地区实行“清乡”政策,在东至太湖西至滆湖一线构筑了一条篱笆封锁墙,在杨桥南修建碉堡,并加紧对来往行人的盘问搜查。……[详细]
    常州天主堂
      天主堂,位于常州东北约6公里的天宁区郑陆镇东青和平村委陈家自然村,是武进建堂最早,规模最大的教堂。1988年11月7日,武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点。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天主堂初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清宣统三年(1911)征地24亩,时黄辉烈神甫扩建教堂用房40余间。民国二年(1913)又新建圣堂6间,民国二十年(1931),翻建圣堂和钟楼,并进行大修。随着宗教界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东青天主堂根据“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排除外来干扰,教徒宗教活动正常。“文革-”期间,天主教活动被迫停止。1980年12月12日,中共江苏省委批准东青天主堂恢复开放。翌年2月,县人民政府拨款2.38万元资助修复教堂。同年12月25日举行开堂仪式……[详细]
    丁家塘丁宅
      丁家塘丁宅坐落在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漕桥杨桥村。2008 年2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各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老式灶台保存完好,地面多为青石和方砖,古朴雅静。丁家塘丁宅地处杨桥浜南岸,地理环境优越,门前绿树掩映,屋后溪水长流,鸟语花香,一幅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景象。它是常州保存较好的江南民居之一,体现了常州先民的居住理念和生活轨迹,是常州乡土建筑的代表,是南杨桥古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武进区前黄镇漕桥杨桥村,原为武进南部宜兴北部的一个小镇。500 多年前,由于这里的水道北通郡城,南贯宜兴,西至金坛,东抵雪堰,杨桥自然就成为商贾云集之地,人们纷纷造园筑第,开店兴市。到宋末,已形成街市,清代为武南、宜北的重要商埠。渔行木行、酒楼茶肆、饭馆肉庄、药……[详细]
    34、牧斋院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牧斋院
      牧斋院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漕桥杨桥村老街(北街)38号。牧斋院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后裔朱牧斋的宅院。今有清代建筑砖木结构硬山式3进房屋,占地面积525平方米。头进坐东朝西6楹平房1间,大门为老式店铺排门,由北山墙中间开门进入天井、第二进等,山墙上筑门楼,门楼砖雕已毁,但门框下尚存浮雕有菱形方胜的青石阶沿石,天井东南角尚存一口古井;第二进7楹3间高敞大厅平屋,较破败,但月牙穿枋留有晚明风格;第三进6楹3间二层小楼,雕花窗格保存较好。自第二进至第三进建筑,房屋坐向不同于第一进,转向为坐北朝南。牧斋院建筑规模、形制保存较为完整,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宅院落风格,是常州乡土建筑的代表作。牧斋院主人朱牧斋为晚清秀才、地方乡绅名士。其子孙朱彦彬于1927年师从孟河名医巢渭芳学习中医,深得孟河中医学精粹,特别是……[详细]
    红星新村杜宅
      杜宅位于市区勤工路147号,建造者杜桂生原为浙江绍兴人,精于机械加工,为厚生制造机器厂总机械师,并培养出常州最早的一批机械工人,解放后他们成为常州柴油机厂的技术骨干。杜宅为二进五开间民国早期建筑,第一进正门为石库门,门上有雕花图案,窗上有各种图案,罗砖铺地;第二进为二层楼,民国式长窗和门保存完好,是常州民国时期优秀建筑代表之一,二进之间为一大天井,青石铺地,每进东西各有厢房一间。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杜桂生原为浙江绍兴人,从一无所知的贫寒少年到技术高超的车间领班,从大字不识的“门外汉”到熟识英文专有名词的“假洋鬼子”,他依靠的便是勤奋与学习。看图、翻样,车、钳、铸、锻,无一不晓,无一不通。“身从微凉寒薄气,名震犹有厚生魂。”他精于机械加工,为厚生制造机器厂……[详细]
      蔡旭故居位于市区大观路32号,故居坐南朝北,院门朝东,存二进,为江南院落式建筑,建于清末民初。故居大门还保持清代驿站风格,进门是一天井,在天井四周有清式房屋多间,清式屋脊、屋架依然保存,新中国成立后,蔡旭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副校长等职,同时继续领导小麦育种的科研,选育出20 多个优良品种。他撰写了教学理论研究论文数十篇,主编了作为大学教材和参考书的《植物育种与良种繁育学》、《植物遗传育种学》等,并任《中国小麦栽培学》、《中国小麦品种志》等著作的编审和《作物学报》主编,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农牧渔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兼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1980 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他还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5 年1……[详细]
      夏家大院坐北朝南,夏家大院是前后六进的大宅院,乃常州实业家夏秉钧所建,前四进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东侧后两进续建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均为三开间。第一进为店面,大门上方有垂花木雕,北面有砖雕门楼和石制门闩洞;第二进是大厅,西首有陪弄,约长25米,大厅上方曾挂有“玉树堂”描金大匾,大厅东西山墙上有独特精致的马头墙,虽经百年风雨的冲刷,今仍岿然屹立,风采依旧,令人肃然起敬。第二、三进是用青砖围成的独立院落,围墙上有常州特色绿色琉璃窗,显得气质高雅,院内天井里有花坛,种有腊梅、天竺等花卉,琉璃窗下有清代八角古井圈一个,井圈上刻有“夏玉树堂丁未(1907)年立”字样。第二、三进的方格长窗雕工精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第三、四进均为二层,其西侧二层有通道将两进房相连,雅称“绣楼”。第五……[详细]
    钱一本墓园
      钱一本墓园位于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城湾山梅园岭西侧,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部为平地,可眺望太湖。1958 年,因当地修建水库,墓道部分石构件被损坏垒砌水闸,墓园大部分被淹没在水库中。近年水库废弃后,墓园重新从水底暴露出来。2011 年至 2012 年,为配合基本建设,南京博物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武进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墓园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墓园坐北朝南,中轴线方向为北偏东30°。平面呈侧“凸”字形,南北长 160 米,东西最宽 70 米,总占地面积 8042 平方米。结构清晰,建造时经过精心规划。墓园因地势而建,从前往后逐步升高,高低有别,层次分明。清理出望柱、牌坊、神道、泮池、圆形台阶、祭台、墓葬、围墙等遗迹20余处,从望柱、牌坊经神道、石桥直达墓葬,一线相贯,疏密有致。墓园布局……[详细]
    潞城王氏宗祠
      潞城王氏宗祠位于武进区潞城街道大树下村,堂号“三槐”,与礼嘉周陈王氏同属“三沙王氏”,为北宋初年宋太祖、太宗时任兵部侍郎王祜的后裔。大树下王氏始迁祖为西沙支后裔安三公于元末明初(1370年前后)徙居江阴君山之麓,再迁居到大树下村。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坐北朝南,第二进始建于明,清道光五年(1826)和道光二十八年(1848)先后扩建前后二进,2004年王氏族人集资20余万元修家谱及祠堂。建筑形制严整古朴,为三进九间格局,门楼、封火墙及梁架均为常州本土建筑风格,是常州祠堂建筑中保存较好的祠堂之一。祠堂大门前场地绿化带内种植三棵槐树,作为“三槐堂”的象征。文物保护标志碑掩映在绿树花丛中,南面临河,环境宜人。……[详细]
    大明厂民国建筑群
      大明厂民国建筑群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延陵东路388号常州天虹纺织有限公司内,南临大运河,是中国现代杰出实业家、著名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刘国钧家族在常州的纺织工业遗存。现存有老厂房、水塔、实验室、会议室、疗养院等建筑,占地面积5832 平方米。老厂房东西长78.5 米,南北宽60.37 米,高7.5 米。水塔位于老厂房内部西北侧,红砖砌筑,高18 米,底部外径5 米,塔顶有“大明厂”三字。实验室位于老厂房东侧,相距约8 米,坐北朝南,造于1947 年,面阔20.1 米,进深13.7 米,左厢房宽4.15 米,进深4.10 米,脊高5.5 米,前后走廊宽1.8 米。会议室位于老厂房东北,相距130 米,分为东、房两座,东会议室宽8.15 米,进深14.64 米,脊高6.98 米;西会议室宽8.8 米,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