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旅游

常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康家塘康宅位于常州市天宁区红梅街道林园村委康家塘59号,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传统民居,康宅坐北朝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现存一进三开间,房屋整体保存完好,现由康家后人使用,隶属天宁区红梅街道林园村委,康宅已有80年历史,康宅为康家太公康荣大造。康宅瓦匠曾造天宁寺,有菱形长窗,是典型的优秀民国建筑,具有较好研究和保存价值,康宅面宽11米,进深7.8米,檐高3.5米,脊高5.1米,厅屋宽3.8米。康宅所在地天宁区是常州重要的文化风景旅游区和工业区,青果巷、前后北岸、天宁寺---舣舟亭3个历史文化保护区都在其境内,红梅公园、东坡公园以其秀丽的风景闻名于世,苏东坡在这里逝世,天宁寺、清凉寺为我国名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张太雷故居在其境内,青龙外向型农业开发区、常州纺织工业园、东南经济技术产业开……[详细]
302、老弋桥
  老弋桥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天宁街道五角场社区红梅公园西南角,为古建筑的桥涵码头,现由红梅公园管理处使用,隶属常州市园林局;云影桥原为天禧桥、弋桥,始建于唐武则天如意年间、北宋天禧年间,故名天禧桥。在桥栏杆上可见刻有“老弋桥”三字,桥栏杆的另一侧有桥的重修碑记。老弋桥为南北跨向,玄武岩石质,桥中央有螺旋纹龙门石。1986年在广化街拓宽,由市政府负责,迁移至红梅公园内,并更名为云影桥,老弋桥桥面全长15.5米,宽4.9米,桥孔直径4.4米,桥距水面高2.55米,桥北阶全长6.8米,南阶全长7米。在老弋桥中心点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6′29.4″,东经119°58′12.1″,海拔高21.1米。保存较好,现为红梅公园一处景致,供游人步行往来,环境优美。红梅公园位于常州市东北面,因园内的著名古……[详细]
303、袈裟塔
  袈裟塔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天宁街道五角场社区红梅公园内,袈裟塔建造于明代,塔高3米,为五层石塔,青石质八角形。据记载,于明代时期,袈裟塔下埋有抗元牺牲之军民遗骨及破袈裟,抗击元军的入侵时,和尚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一方百姓的平安,拯救民族被外侵者战火的掳掠,为了纪念殉难的和尚,人们把找到的几件残破的袈裟偷偷的埋在护国寺内(位于省常中),这个地民取名袈裟墩,又过了二十多年,才在袈裟墩上造了一座庄严朴素的袈裟塔。后人之铭曰:“方坟峨峨,累石五层。陵谷已变,袈裟尚称。”“地傍香火,气升日星,千秋万岁,碧血长凝”。护国寺毁于抗元战火,元大德年间重建。为南宋末年常州抗元义僧万安、莫谦之的纪念塔,元书法家萨冰镇亲题忠义山房,1907年废寺建常州府中学堂时圈入,成为园中一景,后迁入天宁区林园,1989年日寇侵占……[详细]
  太平兴国讲寺重修之碑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天宁街道五角场社区红梅公园东侧,隶属园林局红梅公园管理处,碑的底座为1.15米×0.48米×0.38米,碑高2.95米,宽0.93米,厚0.18米,碑身长1.85米。碑为明代,保存完好。叙述该寺始建于齐梁高祖,始称建元寺,俗称塔下寺,宋太平兴国时重建后称太平兴国禅寺,明洪武二十四年改称太平兴国讲寺,正统二年重修,内容十分翔实。太平寺位于延陵东路天宁寺东侧,其创建人是齐高祖萧道成,创建于南齐建元年间,为常州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据南宋咸淳《毗陵志》记载:太平寺系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创建于建元年间,初名“建元寺”;唐肃宗乾元年间,寺经僧法偁改建后,规模渐盛。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建元寺改额“太平兴国禅寺”。苏轼来常州时,曾数次游览该寺,并留下《常州太平寺观牡丹》、《常州太……[详细]
  钱名山墓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天宁街道解放村委焦家村53号东,钱名山墓建造于1944年,钱名山为江南大儒,兴办教育、热心常州公益事业等。钱名山墓存墓碑一块,碑文为“名山公、费安人之墓”,墓址表面为庄稼地,无封土,有专人守墓,钱名山墓为名人墓,现钱名山墓的棺木已深埋,墓碑保存完好,现占地面积为307平方米,墓地长14米,宽18.8米。钱名山(1875-1944)名振锽,字梦鲸、号谪星,后更号名山,并以号行,晚年又别署藏之、庸人等,世居江苏常州菱溪,人称其为江南大儒。钱氏自幼聪颖,十岁即能作诗,十六岁即中秀才,十九岁中举人,二十九岁成进士。曾授刑部主事,后因服父丁忧,而不求仕进。钱名山的书法初学欧阳询,继学颜真卿,并汲取了王右军、倪元璐的长处 。钱名山早年书法以帖学为基础,后融入了碑书。用笔及运笔皆……[详细]
  龙兴寺井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山水园龙兴岛西侧,龙兴寺初建于孙吴赤乌年间(238-251),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起用名“龙兴寺”,该寺兴盛于元、明二代,衰于清初。据《溧阳县志》记载,龙兴寺在南宋咸淳初年颁赐门额,明洪武末期并入报恩寺,清嘉庆年间改名掉淦庙。并有史徐《龙兴寺》诗一首传世:石径二三里,浮屠十二重。云深不见路,风远只闻钟。禅院秋归鹤,灵湫夜卧龙。我来寻慧远,数遍半岩松。现存古井直径60cm,井边缘15cm,口径37cm,井高15cm,井口距井下水面1.6米。古井原先所在的龙兴寺,明初洪武年间与太平庵、广法庵、万寿庵等一起并入报恩寺。同时合并的还有许多其他多座寺院,如通济庵并入圣塔寺,法慧寺、泓口寺并入法兴寺,冶山寺、明义庵、从善庵并入泰安院,等等,可知明初曾对佛教寺……[详细]
307、茭东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茭东桥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溧城镇清安村下份村西30米处。该桥建于一百余年前,桥长19.2米,宽4.6米,距水面高4米,东西向横跨在小河上,青石质,糯米石灰浇浆,桥墩完整,中间龙门石,两边台阶各7级,中间5块花岗岩石板横铺,中间有龙门石,两侧实体桥墩采用青石砖两顺一丁相间错缝砌法,桥顶两侧各有一对条石超出桥面宽度,可以视作一对方面桥耳,桥额两侧分别刻有“茭东桥”三个圆框正楷大字。从桥孔大小和桥墩上水迹看,茭东桥基本不通航,即使通航也只能是小船,桥梁造型特点符合溧阳清代乡间桥梁的建造特点。茭东桥体结构基本保持原貌,现桥下小河一侧淤塞,另一侧通往南河。几年前,桥上修建了一水泥引水渠道。2012年12月5日,茭东桥被公布为溧阳市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晋塘头桥位于上兴镇小杨村晋塘头村南50米。始建年不详。该桥原为青石粱桥,跨村南小河下巴河上,南北走向,后桥身毁,村中乡农以水泥混凝土加固桥身,长15.3米,宽3.12米,失高2.1米。桥身东西两面上部左右对称各置两对石质桥耳,呈龙首状。晋塘头桥两岸为实体桥墩,用条石两横一纵交错的方式砌成,桥面高于桥岸,两侧桥坡较长,形成八字形。桥面由5块条石并列组成,两侧桥面石未被水泥覆盖,其中一块青石上有浅雕图案,基本清晰可见。从晋塘头桥的宽度来看,应该是当地村民来往的主要通道,现仍有村民通过此桥来往于两地。2012年12月5日,晋塘头桥被公布为溧阳市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309、王渚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渚桥位于溧阳市竹箦镇王渚村村南100米处,桥始建年代不详,东西走向,跨溧竹河,桥面总长5.8米,宽2.7米,厚0.29米,失高约3米。该桥无桥耳、栏杆、桥联等桥梁辅助构件。王渚桥的桥面由5块花岗岩条石(当地俗称天子石)并列组成,中间条石较宽,两边条石较窄,两岸为实体桥墩,桥面与两侧桥坡基本齐平。主体结构基本保持原貌。桥身石缝里长满荆棘藤蔓,一到春夏几乎整个石桥被藤蔓掩盖,容易引起桥石的松动王渚桥所跨河流河面较宽,王渚桥没有修建成多孔石梁桥,应该是考虑到河流流速不快,不需要快速排水和通航。因此就建成桥面与岸齐平的单孔石梁桥。该桥原是王渚至竹箦的主要道路,后村中修路,现桥弃用。该桥所在的王渚村位于溧阳市竹箦镇域东南部,原名竹溪村,后改王赘村,1958年改今名。2012年12月5日,王渚桥被公布……[详细]
310、水东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东桥
  水东桥位于溧阳市天目湖镇茶亭水东村88号王根富家东边约50米。该桥为单孔石拱桥,始建年代不详。桥面为青石质,东西走向,跨古县河。桥长16.3米,宽3.5米,矢高3米,有券眉,无桥耳、栏杆、桥联等桥梁辅助构件。古县河是溧阳市的主要支河之一,从茶亭起,流经古县、罗庄,到溧戴河结束,共8.8公里,现河水干涸,桥身破旧不堪,石构件均用作塘坝口。水东桥的建造主要为乡间方便通行。此处建造拱桥,说明跨越的河流在当时也是属于主要的水上交通要道。只是现在桥面受到比较严重的破坏,桥面石被移做它用,急需得到修缮。水东桥位于天目湖镇境中部,村域面积达4.75平方公里,耕地3692亩。有罗家桥、安全里、水东、王家、施家村、芳基头、施家坝等14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茶亭集镇,村以镇名。2009年5月5日,在溧阳市第三次全……[详细]
311、竹箦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竹箦桥位于溧阳市竹箦镇东街竹节河上。明初用竹子架建小桥,故名“竹节桥”。明万历年间(1573-1620),溧阳知县夏炜发起疏浚河道,改竹桥为木桥。崇祯十六年(1643),改木桥为石拱桥。到了清代乾隆年间,由于河道日渐被河水冲刷,原先较狭窄的石拱桥已不能满足日渐繁重的交通要求,于是又在乡绅捐献集资的基础上重建“竹节桥”。竹箦桥为南北走向,跨竹节河。青石质,单孔石拱桥。桥面通长19米,宽4.5米,净跨10米,矢高5.8米,桥面平缓,两侧扶拦为正方形青石柱各六根,高0.85米,边长0.23米。桥的两侧有2对龙首状桥耳。1987年在拱桥西侧以水泥混凝土加宽。2012年12月5日,竹箦桥被公布为溧阳市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千华寺遗址位于溧阳市戴埠镇山口村委崔岕村西南约300米处。千华寺,坐东朝西,西靠青龙山,原有山门、大殿、荷花池。南北长41米,东西长46米,面积约1800平方米。“文革”期间,拆毁大殿,今仅存部分原建围墙、青石雕刻户对(长121厘米,宽121厘米,厚26厘米/另一户对长153厘米,宽121厘米,厚26厘米,均侧面浮雕麒麟和卷云图案)一对、清代碑刻一块(长135厘米,宽96厘米,)、白玉兰大树一棵。四周山上竹林茂密。据清嘉庆《溧阳县志》记载,顺治时期,贯师智顼建寺。清康熙五年(1666),本县人彭旭撰写碑记。1662年,马世俊中了状元之后,为千华寺题写了“冰莲精舍”的匾额。千华寺逐渐兴旺,庙宇佛像庄严,清泉碧池掩映,异草奇花怒放,有寒冰赤莲祥瑞,有猛虎守护寺院,有神灵虚待降福。据清光绪《溧阳县……[详细]
  蔡邕读书台位于溧阳市天目湖畔的观山、前山之间,一片水田和水塘之中,是一座高不过20米的小山。此山不称山,当地人称呼它为“读书台”。据史料记载,蔡邕(公元132--192年)字伯喈,河南杞县人。东汉时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是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文化巨匠。该人一生经历坎坷,多灾多难。他曾在吴地有长达12年的逃难生活,隐居在今天目湖镇观山、南渡镇黄山一带。关于溧阳的蔡邕读书台遗址,清康熙《溧阳县志》载:“读书台堂在县西四十里读书台上,在泰虚观东北,今蔡氏堂独存。”2008年4月,溧阳市人民政府把“蔡邕读书台”公布为“溧阳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点”,并竖立石质保护标志牌。2009年9月26日,中国民族器乐学会据此正式命名溧阳为焦尾琴故里,不仅填补了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项空白,并且为“蔡邕读书台”增添了……[详细]
  菡子故居位于溧阳市天目湖镇茶亭村委汕头村57号。该建筑坐北朝南,面阔四间二层硬山砖木结构,外脊高约9米,西面三间整体木结构保存完好,东面一间和灶间残破不堪。西面三间为五木落地,前三后四架,面阔12米,进深8.3米;东面一间面阔4米,进深8.3米,东面向前外接一灶间,面阔4米,进深5米。菡子就出生在东面一间楼上。菡子,原名罗涵之,著名女作家。1921年3月生于茶亭。少年时就读溧阳第一女子小学,1934年考入苏州女子师范学校,后进无锡竞志女子中学,参加共产党领导的读书会和无锡学社。1938年8月正式入伍并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夏任中国作协创委会副主任。“文革”后,被选为中国作协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上海市作协副主席。2003年6月去世。菡子从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已……[详细]
  井头村土墩墓群位于薛埠镇连山村委井头村,1号土墩墓位于井头村村西200米,直径16米、高3.2米。2号土墩墓位于井头村村西200米,直径18米、高3米。3号土墩墓位于井头村村西200米,直径15米、高2米。4号土墩墓位于井头村村西200米,直径20米、高4米。5号土墩墓位于井头村村西250米,直径21米、高3.5米。6号土墩墓位于井头村村西280米,直径18米、高1.5米。7号土墩墓位于井头村村西280米,直径13米、高1.5米。8号土墩墓位于井头村村西280米,直径20米、高2米。9号土墩墓位于井头村53号房屋北侧60米,直径20米、高4米。10号土墩墓位于井头村53号房屋北侧100米,直径18米、高4米。11号土墩墓位于井头村53号房屋北侧80米,直径10米、高1.5米。12号土墩墓位于……[详细]
  上阮村土墩墓群位于薛埠镇上阮村,共16座。1号土墩墓位于上阮村委西北侧350米,直径25米、高3.5米。2号土墩墓位于上阮村委西北侧300米,直径22米、高3.2米。3号土墩墓位于上阮村委上阮村村南约200米,直径16米,高2.5米。4号土墩墓位于上阮村委上阮村村南约200米,直径17米、高2.5米。5号土墩墓位于上阮村村南约200米,直径18米,高2.5米。6号土墩墓位于上阮村村南约200米,直径15米、高2.5米。7号土墩墓位于上阮村委西北侧1000米(原上阮茶场)向阳水库东北侧300米,直径15米、高2米。8号土墩墓位于上阮村委涧西沟村8号房屋东侧200米,直径10米、高2米。9号土墩墓位于上阮村委涧西沟村8号房屋东侧200米,直径10米、高2米。10号土墩墓位于上阮村委涧西沟村8号房……[详细]
戴叔伦纪念馆及墓
  戴叔伦纪念馆及墓位于金坛区城南风景区文化主题公园內,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馆舍由戴氏后裔戴炳元先生捐建,2008年9月28日建成并对外开放,馆名由戴氏后裔著名美术家戴敦邦先生题写。纪念馆坐落于愚池公园徽派古建筑群的南面,与华罗庚纪念馆及金坛博物馆向邻近,正门开向愚池湾西侧的长廊,可与邻近馆舍相通。后门可通往愚池公园及徽派古民居群。纪念馆采用仿古建筑设计,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呈现出江南庭院的风格布局,分为左、中、右个院落,院落内分布有厅堂,院落与厅堂间以长廊相连接。左侧院落原为一个狭长的院子,西侧开有后门,现在为工作用房。中部院落分为二进厅堂,为别“明经堂”及“望戴轩”。右边院落为“诗伯祠”及戴叔伦墓墓园——栖贤园,戴叔伦纪念馆收藏有部分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以及研究资料……[详细]
倪巷村人民大会堂
  倪巷村人民大会堂位于金坛区薛埠镇倪巷村委倪巷村127号西侧。该会堂建于20世纪50年代,坐南朝北,面阔10间,宽28米,进深10米,建筑面积总计280平方米。与兆岐村人民大会堂结构相似而略有差异,亦为砖木结构,屋顶为人字形架梁,铺有灰瓦,墙壁以青砖砌成。屋体前端正面为风火山墙,中间大门呈拱形,两扇门对开,大门两侧墙体上各开窗户一扇,窗户原为木制方框式玻璃扇窗,现已毁失,内部用砖堆砌封挡。会堂每间两侧墙体中部均开有玻璃扇窗,东西相互对应。第5间两边对称各开有侧门一扇,上有门檐外挑。会堂南端为观礼台,可供开会讲话及文艺表演使用。人民会堂最初用于召开一些规模较大的会议,举办一些文艺活动等。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文化革命”被定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基本点之一,人民会堂便成为政治生活的重要场……[详细]
兆岐村人民大会堂
  兆岐村人民大会堂位于金坛区金城镇联丰村委兆岐村108号住宅东侧。该会堂建于20世纪50年代,源于对“人民自主”理念的实践,在建国初期及“文革-”时期,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坐东北朝西南,面阔8间,宽30米,进深12米,建筑面积总计360平方米。砖木结构,屋顶为人字形架梁,铺有灰瓦,墙壁以青砖砌成。屋体前端正面为风火山墙,中间为两扇对开的大门,门前有两层青石铺成的台阶,门檐沿水泥柱向外挑出,大门两侧墙体上各开窗户一扇,窗为木制方框式玻璃扇窗。大门左侧窗户外侧设有布告栏。风火山墙上部正中有五角星水泥雕塑,顶部树有旗杆,以供悬挂红旗。会堂每间两侧墙体中部均有玻璃扇窗,东西相互对应,扇窗下各有通气口一个。第5间两边对称各开有侧门一扇,上有门檐外挑,右墙第8间开有侧门一扇。会堂的讲台设于东北……[详细]
  潘家墩兵工厂旧址位于江苏省金坛区直溪镇蔡甲大队潘家墩村6号南侧。房屋为砖木间架式结构,原有6间,西面4间因火灾被毁,现仅存东面2间。屋后搭建有两间小屋,与主房相连接,西隔墙采用现代黄砖重新修建。1938年4月28日,新四军部分支队在粟裕的率领下挺进苏南。在新四军的扶持与帮助下,原有的地方抗日武装进行了重组与扩大。由于抗日游击战的持续,武器装备有极大的需求。1941年5月,为扩大战略物资的提供,新四军六师组建了军实科,以便筹建兵工厂,正副科长分别由王新民、李中担任,政治指导员由费介人担任。1941年底至1942年初,在新四军第六师师长谭震林及苏南行政公署的指示下,王新民、程铿率20余人来到建昌圩开办兵工厂。1942年夏,军工厂已达到一百二三十人的生产规模。1942年底,抗战形式急剧恶化,建昌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