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旅游

常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冯煦别墅
  冯煦别墅位于金坛区金城镇春草塘小区内(原荷花新村8-10号),南临九九宾馆。冯煦(1843-1927),字梦华,号蒿庵。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累举不第,久寓江宁,与顾云齐名。年四十五岁,如咸光绪十二年(1886年)探花,历凤阳守,四川安察使,累官安徽巡抚。民国政府命督办江淮赈务,江苏省长聘篆《江南通志》。其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作甚富,编有《宋六十家词选》。他为人耿直,不畏权贵,为官清廉,颇具政声,他独创“岁入岁出表”,严格财经纪律,凡公家之物不入私囊,使下属官吏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他对地方志的编纂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先后用10多年的时间总纂了《江苏省通志》,主编《金坛县志》、《凤阳府志》,以及溧阳、镇江、嘉兴、宝应、睢宁、宿迁等地的府、县志书。所编志书以其范围广泛而又纲目清晰,内容充……[详细]
河西庙正殿
  河西庙正殿位于金坛区金城镇西门大街行政审批中心院内。河西庙原坐落于河西庙巷(巷因庙得名),坐北朝南,原先是座小庙,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拨来专款,得以修建。修建后的河西庙,门前为大广场,正对庙门的是高大的照壁墙,左右竖着两根高高的旗杆,大门西边安放着一对雕花大抱鼓石,台阶为整块长条石,进门是又高又宽的石户槛,大门内是间廊屋,隔着一个长天井是正殿,天井两侧建有厢房,正殿后还建有不少的道士生活用房。现仅存正殿,是两进面阔三大间的房屋连成一体的建筑,双层瓦顶式,砖木结构,木柱下为明式倒蘑菇形石柱础。南面已建新房,故在北面另开大门出入。正殿面阔3间16.30米,进深12檩11.30米,高7.25米。南面第一檩为翻轩结构,西南角有石碑一通。1986年1月1日,金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河……[详细]
御碑亭遗址
  御碑亭遗址位于江苏省金坛区城南风景区顾龙山上。碑身高1.05米,宽0.60米,厚0.16米,楷书,共五行,石质为白矾石。元至正十七年(1357)冬,朱元璋率起义军东征,与高五郎作战,至金坛后登上顾龙山,观景抒杯,题乐府一阙。明开国后,金坛知县刘美奏准书此乐府勒石,立于顾龙山顶,俗称御碑,并建亭保护。此碑碑文为:“望西南,隐隐神坛。独跨征东,信步登山。烟寺迂迂,云林郁郁,风竹姗姗,尘不染浮生九还。客中有僧舍三间。他日偷闲,花鸟娱情,山水相看”。《镇江府志》中记载此碑为知县刘美所立。刘美字实甫,四川成都人,甲戌进士,万历四年(1576)任金坛知县。而御碑两侧刻有:“正德,十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刑部主事□□象,金坛知县臣任佃同游顾龙。主簿臣丁升,进士臣段藻从行,眺瞻徘徊,庄颂宸翰,薄午乃去。”碑文中……[详细]
南洲渔笛碑
  南洲渔笛是由刘尔禄写的一首诗,诗文内容为:渔舟横笛弄新晴,维向南洲老此生。闲载月归芦里去,怕竹龙到水边鸣。数声杨柳垂纶远,一曲梅花落饵轻。独有双鱼外受钓,濠梁来往亦关情。辛巳(2001年)秋,与闻毅先君去顾龙山探险胜访幽,传拓古碑。在吴季子祠后门左方寻得小草古刻一方。铁画银钩神采飞扬,书法造诣直入二王堂奥。欣喜之余,细读内容乃是“金沙八景”之一的“南洲渔笛”。 “南洲”,在县城外,九里村南,多洲渚有鱼虾芦菱之利,该村因是为名,今属城南开发区。作者刘尔禄,是长洲(今苏州)人,生平不详。从石刻风化的程度及诗中的内容来分析,他可能是万历、天启间隐逸于民间的硕儒,是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全诗的大致意思是:在清新晴朗的天气里,驾着渔舟带了横笛出去游玩,系了船,朝着南洲村走去,打算在这里寻找一个颐养天年……[详细]
金坛吕祖殿
  吕祖殿位于金坛区金城镇城南风景区顾龙山之南,为吕祖庙主殿。1986年1月1日,金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5月,吕祖行宫经金坛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开放,建筑面积400 平方米,为茅山乾元观下院。吕祖庙系道教观,相传是道教仙人吕洞宾的行宫。吕祖庙建于明朝,清朝曾经重建,咸丰十年(1860)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只剩残垣断壁。为了纪念纯阳真人吕洞宾,后人对吕祖庙进行了复建。现屋为20世纪90年代参照地处茅山东麓青龙山郁岗峰的茅山乾元殿重新修建,史载该址原为三间季(札)子祠遗址。吕祖殿为砖木结构,木柱下为明代石基础。硬山式,坐北朝南,一进三间。面阔12.5米,进深12.85米,高9.1米;近年来在主殿的东西两侧又各建3间平房,砖木结构。为研究金坛清代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艺术提供了珍……[详细]
346、圆通庵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圆通庵
  圆通庵,坐落于金坛区金城镇城南村委城南风景区顾龙山西北侧,紧依玉皇阁,为尼姑庵堂。与宝塔禅寺一墙之隔,是顾龙山上最为古老的建筑。千百年间,几经变迁,直到20世纪80年代,政府保留宗教场所,1985年金坛县文物普查时发现并登记。1986年1月1日,金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经金坛市人民政府批准,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现寺占地4.1亩,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庵内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韦驮殿、圆通殿、地藏殿、西归堂、斋堂、僧房等30余间。圆通庵砖木结构,坐东朝西,现存建筑两进。据金坛县志记载:梁武帝大同年间始建,旧名为新兴院,历经战乱几经荒废,至宋末元初,由禅宗泰斗妙高禅师(1218—1293)再度兴建(一说此寺曾改名为“新兴寺”,金坛刘宰徙茅山书院于顾龙山新兴寺之……[详细]
金坛龙山塔
  龙山塔巍巍耸立,坐落于金坛市金城镇城南风景区顾龙山东侧的宝塔禅寺殿宇之后,有石阶进入。沿山竹翠林茂,山下河荡纵横,水光山色,交相映辉。1986年1月1日,金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山塔,原名大圣塔。此塔何时而建,传说不一。据圆通庵住持悟圣法师于1998年浇铸“铁鼎”记载:“横山寺”(圆通庵)前身已有2500多年。同时横山诗入册多篇,如《横山返照》,“前山佳气搏葱茏,一片霞光落照浓;横岭尚需天记忆,环流更需水朝宗”。金坛县志记载:宝塔建于南宋年间,无具体年月。清康熙十九年(1680)夏因淫雨崩塌,康熙四十年(1701),县令胡天授倡议,邑人许培荣、许培直首捐千金予以重建,乾隆年间复加修葺,基本完好,素有“乌龙叠翠”——金沙八景之一的美称。此后,历经战乱与风雨侵蚀,檐毁廊损,……[详细]
348、西禅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禅寺
  西禅寺位于金坛市金城镇西门大街88 号今樱花大酒店(原金坛县第二招待所)内,为清代建筑,现存房屋两进,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第一进八檩三间,面阔13 米,进深8.90 米,高6.97 米。第二进八檩三间,面阔13 米,进深10 米,高7.90 米。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庭院相隔,进深15.4 米。一进室内梁枋绘有彩画。西禅寺周边绿树成荫,草坪植被,风景宜人。两进房屋中间为庭院,院内设有正六棱形石方桌。房屋外部及屋顶经维修后保存较好,为研究金坛清代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史料。西禅寺于1985年在金坛县文物普查时发现并登记。1986年1月1日,金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10月竖立文物标志牌。1996年坛政发[1996]第7号文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详细]
北渚荡遗址
  北渚荡遗址位于金坛区城东经济开发区东村南400米处,处于宁镇地区东段,向西靠近茅山。20世纪50年代,省文物工作队在这里进行考古勘察,发现了该遗址。1973年10月15日至20日,镇江博物馆与金坛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了联合发掘。遗址原来面积较大,有数万平方米,后因土地平整及取土烧砖,遗址堆积毁坏比较严重。发掘时,遗址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南面略高,距地面约2—3米,北面稍低,几乎与地面相平。发掘地点位于遗址南部,布探方一座,南北长5米,东西宽3米,地层分为耕土层、黑土层、砂土层、淤土层、生土层共五层,出土器物多位于淤土层,距地表约210厘米至130厘米。清理出器物39件,分为石器、陶器两大类,其中石器25件、陶器14件。石器器型有石犁、石锛、石凿、石箭头等,以弧刃穿孔石斧、长方形石锛及长条形石……[详细]
350、察院碑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察院碑
  察院碑位于金坛华罗庚公园西侧碑亭中,碑亭坐西向东,两块石碑南北并列立于亭中,南面为观风题名记碑,北面为重建察院记碑。两碑原埋于县城东门大街县分析仪器厂区内,1982年在基建工程建设中发现。此处旧为正学书院,金坛原有西察院,重建察院碑是在西察院拆除后,新建东察院时所刻碑记。二碑原分别立于东察院门首之西亭、东亭内,重建察院碑立于东亭内,观风题名记碑立于西亭内。后移至今址,原为露天安置,未见碑亭。21世纪初,华罗庚公园及过多次修缮与改造,在此处建了碑亭。二碑碑文为清右都御史、邑人于湛撰,吏部都给事中、丹徒钱亮书。二碑尺寸相同,碑额高0.81米,宽1.25米,厚0.32米,碑身高2.38米,宽1.05米,厚0.27米,座高0.47米,长2.37米,宽1.05米。两碑底部皆以赑屃为碑座,碑阴刻楷书,字……[详细]
五七农场排灌东站
  五七农场排灌东站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延政西路北侧,横亘于十字河南北两岸,建于1971年,为一座水泥砖砌建筑,集排灌、通航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约 500 平方米。下层为水闸,上层为排灌站,楼顶中部有水泥质桥拱形匾额,楷书“武进县五七农场排灌东站”十一个繁体大字,左右各有一根立柱,柱顶塑成红旗招展形状,柱体有楹联一副:“天翻地覆慨而慷,虎踞龙盘今胜昔”。武进滆湖北端的沿湖圩区围垦耕地面积近两万亩,每年排涝压力较大。自民国时期开始,圩区逐渐开始尝试以机电灌溉农田,但应用较少,大部分还是潮水自留灌溉,或者依赖人力、畜力的龙骨水车,这种原始的灌溉方式扬程低、排水量小,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1954年农业合作化后,武进县开始大力发展机电灌溉事业,圩区也建设了大量机电排灌站,灌溉效率有所改善。1964 ……[详细]
352、虎臣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臣桥
  虎臣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西南部虎臣村,南北向跨虎臣河,是一座单孔石拱桥。虎臣桥原属戴溪乡虎臣村,1999年11月,戴溪镇和洛阳镇合并成立新的洛阳镇。虎臣桥是洛阳地区有着标志性意义的文化桥梁。虎臣桥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建,现存桥梁系民国三十五年(1946)所修建。虎臣桥金山石质,桥长22.6米,宽3米,跨度5.7米,梁底高为7.8米。桥南有15个石阶,桥北有18个石阶。条石拱圈,条石桥台,拱圈上方两侧各置一对桥耳,两侧桥额均凿雕“重建虎臣桥”。无桥栏、望柱、桥联柱等桥梁辅助和装饰物。虎臣村薛姓人家保存着《重修虎臣桥碑记》石碑一通,立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孟夏,武进仲正沈显敬书,沈仲正是当地的一位教师。《碑记》记述了众人捐米助建的情况:捐米者有239人,以及寿……[详细]
353、张塘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塘桥
  张塘桥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梧岗村委后庄村,横跨五子浜夹泾河,是一座三孔石柱石梁桥。张塘桥,又名张荡桥,建于清末,桥体保存完好,给人以古朴、稳重之感。全桥长30米,宽1.8米。张塘桥是一座典型的乡村三孔石梁桥,桥面由9条花岗石条石搭成,河中两个桥柱各用3条长约5米花岗石条石并排做立柱和一道枕梁条石组成。中间两个桥墩比两边的桥墩稍高,间距也较宽,一方面是有利于通航,另一方面也是增加了视觉的美观和稳定性。张塘桥桥墩的横梁条石宽度大于桥墩的长度,形成类似四对桥耳,增加了古桥的造型美观度。桥面花岗岩条石底部两端凿去一部分,形成与横梁条石之间一定的交合状,增加了桥面纵向的稳定性。两边的桥墩只用两条立式花岗岩条石和一条横梁条石组成,其余用不规则乱石和石灰浆砌成厚重的桥基。张塘桥是乡间的石梁桥,主要用……[详细]
常州北洋桥
  北洋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街道纪墅洋桥村,现南河花苑社区旁,南北向,跨吴王浜,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它是武进地区单孔石拱桥代表之一。吴王浜流向自西北向东南贯穿武进高新区南区,北与武南河相连、南与永安河交汇。北洋桥现仍具有通行功能,连接居民区与菜园之间,石阶高度差较小,便于人们行走,桥北面二百米处建有钢筋混凝土平桥,供机动车辆通过。北洋桥始建于清代,拱劵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桥全长17米,宽2.7米,桥孔直径5.2米。桥堍石阶南侧17级,北侧20级。桥额两侧分别刻有 “北洋桥”三个圆框正楷大字。北洋桥桥基及桥孔系青石砌筑,桥面及桥堍石阶用金山石砌成,保存较好。青石具有很多优点,使之成为众多桥梁建筑等使用的材料。青石到摄氏零下20度时,会发生冻结,孔隙内水份膨胀比原有体积大1/10,但是江南的温……[详细]
  丁堰唐氏即十五世孙唐济世脉系后人,源流分明,有据可考。据《毗陵唐氏家谱》(慎修堂)记载,迁常第十五世孙世英在顺治年间从花墅迁到上垫(今马杭上店),济仕迁到巢墅,济世迁到丁堰。世居常州的唐姓大族,从现有的谱牒资料能查找的迁常始祖,是宋末元初的高邮人唐华甫,常州唐姓著名人士唐顺之、唐执玉、唐驼、唐英年、唐骏等均是其后裔。据明代唐顺之子唐鹤征所撰《唐氏族谱序》载:“祖讳华甫,为高邮人,仕宋为翰林院检讨。其姑适于武进白鹤溪夏家,检讨公渡江依其姑居焉,遂为武进人。”唐华甫依居姑妈夏家,其地名称“白鹤溪垂虹克修厥德记祖训 既富方毂留遗风丁堰唐氏宅第191里,距滆仅里许”,据考证,其地即今武进厚余大桥垂虹村。华甫生二子,长子汝文,次子汝章。后世分为二派,遂有东唐、西唐之分。而汝章之子俊民,明初举人,官河南……[详细]
东坡书院旧址
  东坡书院旧址位于常州市天宁区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西为前北岸明代楠木厅(藤花旧馆)。旧址现存清代建筑一进,占地162.24平方米,为2007—2008年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时修缮,原有门楼、东西厢房及庭院。建筑坐北朝南,二层,硬山式砖木结构,面阔七间,宽20.8米,进深7.8米。前有廊、青石阶沿、踏步,东西两侧设有楼梯。小青瓦屋面,一瓦条筑脊,飞檐。墙体外粉纸筋灰浆面,门窗栏杆均采用“万寿”格式。常州的东坡书院始建于元代。明永乐《常州府志》引明洪武《毗陵续志》载“东坡书院,元至大间建立,在郡城顾塘桥北。至正庚寅(1350)郡守也速台重修,今不存”。明成化《重修毗陵志》载“东坡先生苏文忠公祠”条及万历《武进县志》“东坡先生祠”条记载,“元至大间改建(祠为)东坡书院,至正末废为民居”。海南儋……[详细]
淹城骆驼墩
  淹城内部及周边有大量土墩分布。据 1986 年统计,淹城城内及城外一公里范围内,共分布有干家墩、头墩、屠家墩、骆驼墩、龙墩等 86 座土墩,近几十年来土墩已大量消失,目前不足 10 座。位于武进区烈士陵园内的骆驼墩,东距淹城护城河 450 米,是保存情况最为完好的一个。骆驼墩呈馒头状,底部截面约呈长方形,东西长 28 米,南北宽 44 米,墩高5.5米。周边干家墩、头墩、屠家墩、龙墩等四座土墩曾进行考古发掘,均为一墩多墓或一墩一墓的土墩墓,出土原始青瓷、印纹硬陶等器物,证明这些土墩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与淹城遗址同期存在,是淹城的组成部分。2013 年 4 月 15 日,淹城骆驼墩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孟河东山烈士墓群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孟城村委东山东麓,东山海军基地南侧。墓地坐西向东,墓前为砖砌台阶,总长25米,宽0.6米,墓地占地约50平方米,四周用汉白玉护栏环绕,中心平台上有并列的七座烈士墓及墓碑。从南向北依次为陈桂生烈士墓、徐敏烈士墓、孙春度烈士墓、周川法烈士墓、恽剑英烈士墓、徐巧德烈士墓、郑建范烈士墓。陈桂生烈士墓,墓碑为汉白玉质,大理石贴边,宽0.84米,高1.5米,厚0.16米,正面刻“陈桂生烈士之碑 孟河镇人民政府 一九九八十月敬立”,背面为陈桂生烈士简介;徐敏烈士墓,墓碑为水泥质,宽0.8米,高0.74米,厚0.6米,正面刻“徐敏烈士墓 一九七三年四月立”,背面为徐敏烈士简介;孙春度烈士墓碑为水泥质,宽0.83米,高1.55米,厚0.12米,正面刻“孙春度烈士之墓 孟城……[详细]
  洛阳镇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胡发坚烈士墓的西侧,底座为长方形,红色瓷砖铺砌,纪念碑横置于底座之上,正面红色较大字体写着“洛阳镇革命烈士纪念碑”,下面小字体写着“洛阳人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无数革命志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奋起同内外敌人作斗争前仆后继英勇献身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特立碑以誌纪念 中共洛阳镇委员会 洛阳镇人民政府 敬立 公元一九九零年清明”。背面为洛阳镇烈士英名录,有“陈金标、姜志伟、谈葆文、朱志敬、吴绍元、谈深、秦锡初、谈焕培、吴登叶、陈林泉、陆振法、陈产荣、吴锡棠、苏福根、包阿大、钱全庆、陆东生、张全振、周惠林、周志剑、高何祥、陈仁兴、苏文秀、章祥兴、陈友庆、吴福清、吴永清“。在英烈姓名的下面标注有他们的生卒年代及籍贯。……[详细]
  张鹏云烈士墓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康西村委西河巷村16号东,南临S122省道。墓地坐北朝南,四周有四级阶梯,顶部为边长1.7米的方形平台,墓碑位于方台正中。墓碑水泥质,正面用瓷片贴边。高2.15米,宽0.85米,厚0.87米。正面刻“一九一九—一九四七年 张鹏云烈士墓 中共武进县西夏墅镇委员会,武进县西夏墅镇人民政府 一九九四年三月”,背面为张鹏云烈士简介。张鹏云,原名张朝元,化名常劳鹏,1919年出生于西夏墅西河巷村,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调到武进二区任抗日民主政府区行政助理、区长,发动和领导孟河以东。德胜河以西、铁路以北、长江以南地区的群众抗日斗争。1942年1月,因日军扫荡,被派往上海暂居。1943年春返回家乡,任二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坚持反清乡斗争,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发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