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旅游

常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杨氏祭祀亭
  杨氏祭祀亭,为西崦杨氏宗族祭祀始祖长茜公祭祠墓庐所在地,亭为青石建筑,高约3.5米,长宽各2米,占地6平方米,亭额上刻有“永言维则”,东西两侧亭柱刻有楹联一副:“泐孝思于不匮 宏报本以无疆”,亭中置放石碑一通,刻有“乾隆三十二年明处士始迁西崦长茜公墓祭庐,通族敬立”,杨氏祭祀亭保存基本完好,2007年进行修复,2011年1月,杨氏祭祀亭被列为常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祭祀亭周边存有部分假山遗址及树木,是1988年武进县政府公布的武进县文物保护点--杨氏园林。杨氏家族迁于西崦后,人丁繁荣兴旺,西崦村今保留有杨氏兰雪祠、西崦桥等多处相关遗迹。兰雪祠是西崦杨氏宗祠惇叙堂的一个支祠,原址在西崦村中巷,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原称兰雪府,是杨姓始迁祖十四世孙杨與丰所建的民宅,后改为祭祠。……[详细]
芳茂里方氏宗祠
  芳茂里,即今横山桥镇。横山旧名芳茂山,晋右将军散骑常侍曹横葬此而易今名。芳茂里方氏,位于武进区横山桥镇省庄村方家塘,系明初杰出思想家、文学家方孝孺后裔的一支支系。芳茂里方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坐北朝南,原有三进,每进五楹,另为左右房廊。北有半亩方塘,水清可鉴。民国年间,朝鲜爱国诗人曹玉山曾受请于方祠享堂两壁作画,即《三先生殉国血石生竹图》,并写了《题血石画帖菇》的壁书,抒发--之痛,思祖之情。后日军侵华,常州沦陷,为免遭日寇-,村人遂用石灰浆抹去了曹玉山的壁画壁书。解放前祠堂曾作私塾学堂,供本村子弟入学读书。“文革”时期先后拆毁第一进及第三进和左右房廊,仅存第二进用作生产队仓库。2008年,在原址修复了第一、三进及左右房廊,成为当地方氏一族祭拜先祖的重要场所。2011年1月5日……[详细]
李象桥李氏宗祠
  李象桥李氏宗祠位于武进区横山桥镇芙蓉村委李象桥村,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祠堂三面临水,远处群山连绵,青山绿水,景色宜人,祠堂不远处有一座李象桥,由于地处原芙蓉镇的中心地带,这里在二十多年前还是武进县芙蓉乡政府所在地。李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一开始是一进三开间,道光四年(1824)增建了-墙,直到光绪十五年(1889),在康熙年造祠堂前又建造了一进,这样终于形成了完整的二进三开间格局。1949年解放后,祠堂又作为信用社、邮电局和芙蓉乡政府大礼堂使用,后来李氏宗祠又作为芙蓉乡中心小学所在地,祠堂为芙蓉乡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进入新世纪后,欣逢盛世,国泰民安,2009年李氏族人在原地重修祠堂。重修后的李氏宗祠为二进五开间,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73平方米,广场面积1500……[详细]
余巷薛氏宗祠
  余巷薛氏宗祠,又名五牧余巷薛氏宗祠,号三凤堂,位于武进区橫林镇余巷村委薛家前20号,余巷今属横林镇,与无锡交界,历史上称“五牧之余巷”,沪宁铁路开通后曾设“五牧”站,五牧、余巷原属一地,隶属武进县,新中国成立后,区划调整,五牧归属无锡,余巷仍隶武进。余巷是薛、冯两姓的聚居地,600多年来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五牧、余巷薛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清初,由明朝著名学者薛应旂(字方山)的子孙在薛竹泉故居建方山公宗祠,祠堂有三开间三进,经300多年的风雨侵袭,祠堂早已破败不堪。2010年余巷薛氏在续修《五牧余巷薛氏宗谱》时决定修复祠堂,遂于五月动工,十月落成,旧谱没有记载堂名,于是公议决定按山西大宗“三凤堂”为堂名。薛氏宗祠为三开间三进硬山式建筑,建筑华美,结构精巧,占地面积825平方米,建筑面积530平方米……[详细]
殷家旦殷氏宗祠
  殷家旦殷氏宗祠号“崇德堂”,位于武进区雪堰镇南山村委殷家旦村。太湖之滨的雪堰镇,与无锡、宜兴交界,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是常州最宜居的地方之一。绿树环绕中的殷氏宗祠原有三进五开间,第一进现已不存,第二进和第三进分别于2012年和2009年修复,占地面积共2250平方米……[详细]
常州万福桥
  万福桥位于常州市钟楼区荷花池街道西新桥二村第二社区万福路新万福桥西,东西走向,横跨于北童子河大湾浜,是一座单孔石拱桥。万福桥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因此处原有万福庵而得名。大湾浜斗曲八湾,素有“福禄寿”三桥之名,“福”即老万福桥,“禄”即大湾桥,“寿”即寿桥,又称“前桥”。三桥统一排名,是桥文化的一种特色体现。今“禄”、“寿”桥均已无存,独寂寞万福桥尚存。万福桥长23 米,宽2.9 米,跨径6.5 米,两侧台阶拾级而上,桥坡残存花岗质石阶南北分别为13 级和14 级。万福桥为纵联分节并列式单孔石拱桥,桥身大理石质,两侧石质栏板今已改用砖砌水泥护栏,半圆形石条压沿,是典型的苏州派石拱桥。桥堍尚存原配置的云纹饰石一块,桥顶嵌砌莲花形龙门石,桥身两侧拱圈-嵌……[详细]
胡锦昌宅
  胡锦昌宅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小河街北村委后街,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所建房屋院落保存规整,小巧精致,是常州优秀乡土建筑代表之一。2011年1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胡锦昌宅现存房屋二进,均为三开间,坐北朝南,均一层,为硬山造砖木结构,总进深24.7米,面宽11.2米。大门斜开,有取风水之意。第一进清式方格长门窗保存完好,青砖铺地,清式八仙桌在房屋中间,长条几按原样摆放,墙上挂着先人的遗像。天井后是一座精美绝伦的砖雕门楼,上面有砖刻楷书“竹苞松茂”4个大字,门楼上还有砖雕花卉图案。门楼两侧栽种的百年枇杷树,可谓枝繁叶茂,初夏时节树上果实累累,煞是好看。枇杷象征着子孙兴旺,也是许多常州私宅喜欢选择种植的树种。在私宅天井建门楼,这种住宅布局在常州也少见。胡宅的西南角还有……[详细]
邹区兴隆桥
  兴隆桥位于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老镇西街,兴隆西街西首,东西向横跨在鹤溪河上,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兴隆桥是目前邹区镇内发现的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石拱桥,并且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石桥旁设置了钢架人行便桥,用于平时的交通之用,而石桥成为当地的人文景观。兴隆桥始建年代不详,据地方志记载:“兴隆桥原名平石桥。明代已建有平石桥,使东西两街相接,清初改建为石拱桥。乾隆五十一年(1786)重修。咸丰十一年(1861),河东桥背上建桥楼后,桥的金刚碑座被压断。经三乡合谋估算,此桥重修,需要资金贰仟多银元。有识人士王琴轩首解义囊,捐资较多,民众踊跃出资成数。光绪三十一年(1905)仲冬兴工,次岁丙午九月落成;民皆喜悦,同贺共庆。”现存桥梁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建,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桥长22米,宽4.55米,……[详细]
孟城北街民宅
  孟河本名河庄,因唐代常州刺史孟简在此疏浚运河而改名,河庄镇也就称之孟河城,简称孟城。孟城老街民宅位于新北区孟河镇孟城北街30、31号,现存二进,硬山造砖木结构,坐东朝西,房屋形制中西合璧,屋内梁架有描金木雕,非常精美,保存完好,为常武地区目前仅见。孟城北街民宅又叫白家民宅,由白宝善修建于1936 年,该屋为青砖、灰瓦、木结构。屋内地面全部铺设“罗地砖”,房内外有精致的木雕、砖雕和石雕,非常精美。原为标准的平房,民国初年白家经商积累了一些钱财后,为经营的需要进行了彻底的翻修。据说用去了白银一万五千五百两,把这座民宅建成了体现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白宝善民宅建成后,曾经营服务性行业,生意兴隆。新中国成立后,先被孟河镇商会征用,作商会办公会所,后改为由个体医生--成立的孟河联合诊所使用,这里成为“孟……[详细]
常州镇龙桥
  镇龙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迈步村委湾头村15 号东南30米孟津河上,南北向跨孟津河,是一座单孔石拱桥。目前仍在使用,方便两岸居民来往。镇龙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民国九年(1920)重建。桥南原有一座关帝庙,故又称关帝庙桥。镇龙桥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全长17.7米,宽2.5米,桥拱跨径4.5米,南侧有石阶17级,北侧13级。镇龙桥无桥栏和桥联,也无望柱和抱鼓石,有两对素面桥耳。镇龙桥整桥以青石(石灰岩)基枕石,拱券内部分券石有花岗岩外,其他均为青石。一般来说,常州的石桥用青石的大多建于明代或清初,但这里靠近宜兴,宜兴盛产青石,即使是民国新建的石桥,在宜兴也多用全青石的。因为拱券是同时使用了青石和花岗石,从这一点推断,应是在老桥基础上进行的修建。镇龙桥桥名取“镇龙”之意,即为……[详细]
朱家埭3号民宅
  朱家埭3 号民居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树新村委朱家埭3 号,是常州优秀乡土建筑代表之一。2011 年1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朱家埭 3 号民居为朱一凡先生祖居,建于 1935 年,是当时苏南地区具有典型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高档次厅式民宅。该建筑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宽19.5 米,进深15.4 米,占地面积300 平方米,正厅五间一庭院,门楼高5.199 米,厢房高5.184 米,正厅高6.719 米。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居民建筑群,由院墙、门楼、二边侧厢及大厅主房构成,主房雕梁画栋,整幢建筑为清一色的青砖、灰瓦、木结构。现存一进院落,正厅五开间,东西各有厢房一间,庭院有石库门楼,朝北有石刻匾额,匾额上镶着“和气致祥”阳文贴金大字,朝南有“厚德载物”砖刻字,门楼后是……[详细]
顺来园茶店
  顺来园茶店位于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孟城北街46 号,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翻建,为沿街的五间店面,砖木结构,坐东向西,面宽15.3米,进深7.1 米,高4.4 米,原为邱氏祖宅的第一进。邱氏祖宅共五进,每进之间有天井,前至街心,后至原老孟河河边,总进深约54.3 米,每进五间,前后面宽一致,宽约15.3 米。顺来园茶店后的正厅为第二进,进深9.6 米,高5.4 米;第三进为二层回字楼,两边有楼梯,进深9.1 米,高7.2 米;第四进为副房,进深7.1 米,高5.0米;第五进为柴屋,现已不存。第二三进之间有一口古井。顺来园茶店所在的孟城北街位于孟城北门外,是常州地区保存较好的一条明清至民国时期历史古街,总长约500 米。明朝嘉靖年间,由于倭寇骚扰不断,常州巡抚向朝廷奏请修筑孟河城以加强江防,嘉靖……[详细]
西夏墅西河沿35号民宅
  西夏墅西河沿35号民宅坐落在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孟河西岸,南、西、北老街交汇处。2011 年1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夏墅西河沿35 号民宅为刘礼荣先生故居,坐西朝东,为砖木结构。现存一进两开间,二层房屋,有转角阁楼,是常州乡土建筑代表之一。民国时期,刘礼荣在此建造了最初的小阁楼,后毁于日本侵略者的一把大火。抗日战争结束后,刘礼荣于1948 年在原先小阁楼遗址的基础上重新修缮建造为一座极具当地乡土特色的两层楼建筑。时为西夏墅街面上最高的建筑,三里外便能清晰看到它的雄姿。前厢为店面,西北角由一个粗大杉木立柱支撑,店面西房分设排门,楼上两面玻璃排窗,新颖别致,后厢是厨房和居室,中间有过道通往后厢。建筑工艺别具匠心。从外部看,这座民宅青砖加瓦,石灰抹墙,底座采用水泥加固,墙上钉……[详细]
  樟村50-2 号民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丁堰街道樟村,2011年1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樟村50-2 号民宅坐北朝南,现存二进,四开间,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其花格长窗保存较好,木雕精美,是常州优秀的乡土建筑代表。樟村全村大多数都姓陆,宋先祖陆元光选定剑井寺后樟林丛杂处为落籍安居之地,名曰“樟村”。后人著文赞曰:“樟村一境,樟木丛杂,郁郁葱葱,望之俨如山中幽谷。泉甘而土肥,民淳而物茂。南临驿道,车马之往来,樯帆之掩映,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芳茂名山壮观于东北,采菱丽水接脉于西南。左绕永安河,而去芙蓉湖于咫尺;右环丁浦港,而通扬子江于百程。重重包裹,后护前迎,斯诚大势大形格局,君子所乐乎攸居者也。陆氏世家于此,书香科第,代不乏人。或不干仕进,专事农业,而养高林下;或年高德劭,……[详细]
南河沿15号民宅
  汪宅坐西朝东,造于1950年,民宅主人原是木行老板,存屋两进。第一进面宽9.6米,进深6.6米,檐高4.2米;天井进深6.9米,面宽6.1米;第二进进深8.4米,面宽8.8米,檐高9.9米。 北厢房进深2.7米,面宽6.9米,二层高7.2米。保护范围:本体部分。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外延伸:东至现状弄堂东边界,南至南运河现状北边界,西至规划道路东边界,北至现状1层建筑北边界,如图蓝色虚线所示范围。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清末民初的常州经济,豆、木、钱、典乃四大支柱。木业中,“三丰一泰”是领头羊,其中西仓街的永丰盛,又以绝对优势挂头牌。1916 年常州木材营业额300 万银元,永丰盛三占其一达到100 万,之后才轮到祥丰、乾丰和开泰。汪桂森(1916—1974),江苏常州人,幼失……[详细]
胡发坚烈士墓
  胡发坚烈士墓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谈家头村。墓前树有纪念碑,正方柱形,正面镌刻原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题写“胡发坚烈士纪念碑”八个苍劲大字。胡发坚,1906年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县富田乡陂下村。1927年加入共青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游击队。胡发坚在赣西南地区战斗中屡建战功,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和团政治委员。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时,调任先遣团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任参谋长,协助团长杨得志指挥战斗。在长征途中历尽艰险,身经百战,几度负伤。1935年红军抵达陕北后,升任红一军团一师副参谋长,协助师长陈赓歼灭宁夏军阀马鸿逵两个骑兵团,消灭胡宗南主力。1937年1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2月,胡发坚奉命提前离开抗大,调任新四军一支队参谋长,协助支队……[详细]
  圩塘革命烈士墓位于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前圩村委桃园前巷后500米,北靠S338省道。墓地包括一座烈士纪念碑和六座烈士墓。纪念碑立于方形台基之上,碑身为四棱方尖锥形,水泥质,高约5米,边长1.1米,四面镶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圩塘人民公社一九七五年三月立”字样。下有基座,基座用瓷砖贴砌。纪念碑南北两侧原来各有烈士墓3座。南侧自东向西分别是陈礼根烈士之墓、渡江战役烈士之墓和革命烈士钟克、陈中墓,北侧自东向西为张小平同志之墓、高新法同志之墓和周权大烈士之墓。除张小平同志之墓、高新法同志之墓外,其他烈士墓都已经迁往新北区烈士陵园。张小平,生于1967年,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人,1985年11月入伍,1987年元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6354部队执行任务时因公牺牲,年仅20岁。高新法,生于1963年,常州市……[详细]
崔桥舍头村朱氏宗祠
  崔桥舍头村朱氏宗祠,号敦睦堂,位于武进区橫林镇蓉丰村委舍头朱家村,距横山桥镇原芙蓉湖近在咫尺,景色秀丽,一祠夺目。朱氏宗祠坐北朝南,三进五楹,总面积515平方米,建筑面积395平方米,祠堂壮丽巍峨。2013年4月1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崔桥舍头村朱氏始迁祖朱敬溪,是宋朝著名理学家、徽国公朱熹的第十七世孙。为避明时战乱,从浙江竹墩迁到常州府武进县崔桥,他见这里土地肥沃,民风纯朴,于是筑室而居,渐渐形成了朱氏村落,距今已有四百余年了。崔桥舍头村朱氏宗祠始建于清朝鼎盛时期,在乾隆时已建有祠堂,实际建祠年代可能还要早些。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规模不大。当时祠堂是靠着“公堂田”的微薄收入,加上朱氏后人的义务劳动,勉力而为。祠堂建成后成为朱氏后人祭拜先祖、寄托哀思的地方,也是族……[详细]
大陆饭店旧址
  大陆饭店坐北朝南,上下两层,西侧为楼房,东侧为厢房,建于1916年,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建筑面积1094平方米,墙角有“慎俭堂金宅”界桩。大陆饭店是中西风格结合的民国时期建筑,保留有天井、小青瓦屋面、骑马楼等江南传统建筑特征,也有弧形拱券门窗、水泥平顶、欧式回廊、罗马壁柱、浮雕线条装饰、彩色玻璃等西方建筑元素,尤其是南立面的欧式风格雕塑,在常州地区仅见于此。大陆饭店的选址在城中心的乌龙庵,聘请国外设计师设计,总体结构为中国古典建筑风格,主楼、厢房、天井、回廊的布局井然有序,保留有青瓦白墙、木格窗棱、坡顶重檐的江南水乡建筑风格,同时又加入了大量西方建筑元素,中西结合,相当美观。 19世纪末,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后,西式旅馆开始出现,接待对象主要是来华的外国人。其中上海的西式旅馆数量最多,如大东饭……[详细]
金坛玉皇阁
  玉皇阁位于金坛区金城镇城南村委城南风景区顾龙山西北侧圆通庵内。1985年,金坛县文物普查时发现并登记。1986年1月1日,金坛县人民政府公布玉皇阁及附属建筑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8月12日,金坛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7月,玉皇阁主体建筑重新修缮工作完成。顾龙山(又名乌龙山),在金坛城南的金溧漕河之滨,距城二公里左右,山形如拳隆起,海拔21.2米,周长近1公里,面积约10公顷。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苍苍。解放前,山上有寺、观、庙、庵等多处,其山之东有宝塔寺及龙山塔,山之南有吕祖庙,山之西有圆通庵,山之高坡更有季子殿(祭季札的专祠)。玉皇阁系清代建筑,砖木结构,现存房屋两进及附属建筑,坐东朝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