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旅游

常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奚家弄进士厅
  奚家弄进士厅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奚家弄6号,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建造于清代,保存一般,现已无人居住,隶属天宁区郑陆镇,奚家弄进士厅主人为清乾隆三十一年进士奚日宗,曾任湖南衡山知县。现存建筑保存完整,规模较大,东西宽16.5米,南北长17.9米,是焦溪老镇上目前体量最大的建筑。在最后进北墙中心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9′20.5″,东经120°9.0′35.8″,海拔高6.6米。奚日宗现在的嫡传后人奚德椿也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老人,在《常州日报》上有专门介绍他经历的文章。奚寅(1718——1778)字曰宗,号鹤溪,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人。据《武进阳湖合志》《晋陵奚氏宗谱》载:奚曰宗生于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1734年(16岁)考取秀才,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中举……[详细]
  庄志明烈士墓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厚余烈士陵园内。墓旁,顺墓旁水泥台阶拾阶而上,是为庄志明烈士而建的一座丰碑。方形底座上树有长条形碑,上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庄志明烈士,1912年生于武进厚余满墩村的一个贫农家庭。由于家境贫困,1925年读完小学,就到嘉泽镇一家布店学徒,后到一家京广货店当店员,因难以忍受老板的--,离店在家务农自学。于31年考入南京栖霞师范,35年毕业回乡创办黄泥墩小学,并亲自任教。时逢抗日战争,庄志明出于爱国之心,毅然离开学校,千里跋涉,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参加八路军。1938年3月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抗大毕业,由组织分配到晋察冀地区担任八路军连级干部。40年1月战斗中不幸负伤被捕,在关外煤矿服苦役之际,乘抬尸他逃出虎口。回家后任……[详细]
朱真烈士墓
  朱真烈士墓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前进村烈士陵园内。陵园内为在革命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树有丰碑一座,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碑的基座上按照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将烈士之名镌刻其上,朱真女士是为数不多的女性烈士。朱真(1918-1941),女,代桥人。1936年考入常州尚德女子职业学校,开始接触到一些革命知识。抗日战争爆发后,朱真怀着一腔爱国热情,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队伍。1938年秋,朱真到扬中参加我党组织举办的干部训练班学习,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朱真受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派遣,到武南太滆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1941年任中共武南县委妇女部长,通过举办妇女识字班、民众识字班等,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并从中物色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6……[详细]
洋淀庄薛宅
  洋淀庄薛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洋淀村。村庄南部环绕一条河流,当地村民称为南头河。薛宅即位于南头河向南约十米处。洋淀庄薛宅座西朝东,一进三开间,房屋建筑面积为94平方米。薛宅为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东、西、北三面墙采用砖石混筑,下半段采用切割整齐的长方形青石块筑基,石块上用青砖筑成。青石组成的墙面高1.45米,约占整面墙的1/2。南墙结构比较特殊,采用土坯砌成。土坯是将粘黄土加水和成泥后,制成方形土坯,并用火烧硬。土坯制作方法简单,有的还在泥中添加草根等植物纤维以增加强度。由于土坯坚固度不如青砖,薛宅这样的土坯墙现在已不多见。东墙上留有两扇木质门,门下铺有青石质门槛。因房子较高,便在房顶开有一扇小天窗,以方便采光,使室内更加明亮开阔。薛宅房屋主结构保存基本完好,至今仍可居住。白色外墙由于风雨侵……[详细]
杨桥老街39号朱宅
  杨桥老街39号朱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杨桥村。杨桥村地处武进与宜兴交界处,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村内古居、古桥等历史遗存保存基本完整,渲染出浓郁的水乡村落气息,是当地社会生活、文化变迁的历史缩影,于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朱宅是一座一进的二层楼房,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面阔一间3.6米,总建筑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朱宅建造于清代晚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近代居民为了方面居住,对房屋进行部分改建,内部结构有所变动。一楼原为木质排门,后经改建,一楼砌墙,中部留有水泥门框,内装两扇木质大门。现在一楼已被辟为村上的小卖部,屋内一角有狭窄的木质楼梯可通往二楼。二楼基本保持原貌,临街开有一排木质嵌玻璃的窗子,窗框内装饰八边葵形镂空图案,造型古朴。楼房一侧还用红砖新砌一座储藏间,高度与楼……[详细]
  杨桥老街27号对面朱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杨桥村。杨桥村地处武进与宜兴交界处,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于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古居、古桥等历史遗存保存基本完整,渲染出浓郁的水乡村落气息,是当地社会生活、文化变迁的历史缩影。朱宅座西朝东,是一座一进的两层楼房。面阔二间5.4米,进深6.9米,占地面积为38平方米。朱宅属于硬山式砖木结构,一楼门面为老式店铺式木排门,门柱下还保留有清代石柱础。二楼临街开有一排窗子,共有六扇,均为木质框嵌玻璃。朱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风格建筑,一楼可自住也可辟为商铺,二楼多为自住,房间内结构紧凑,布局灵活。住宅始建于清代晚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除二楼窗框部分朽坏,房屋主结构保存基本完好,至今仍可居住。白色外墙由于风雨侵蚀多已斑驳,却如水墨晕……[详细]
  杨桥老街12号东10米蒋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杨桥村。杨桥村地处武进与宜兴交界处,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村内古居、古桥等历史遗存保存基本完整,渲染出浓郁的水乡村落气息,是当地社会生活、文化变迁的历史缩影,于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蒋宅是一座一进的二层楼房,面阔两间4.7米,进深7楹7.6米,总建筑占地面积约36平方米。房屋为硬山式砖木结构,一楼门上方搭有遮雨棚。屋内一角有狭窄古朴的楼梯,由此可通向二楼。二楼临街面开有一排窗子,便于通风,房内视野也变得明亮开阔。房间内外多用木质构造,结构显得轻盈。蒋宅始建于清代晚期,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二楼的木质嵌玻璃窗子部分木框已经朽坏,有的玻璃破后用木板临时遮挡,但整个建筑的主要结构仍保存完好,至今仍有租户居住。蒋宅属典型江南建筑,一……[详细]
  杨桥老街12号北胥氏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杨桥村。杨桥村地处武进与宜兴交界处,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于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古居、古桥等历史遗存保存基本完整,渲染出浓郁的水乡村落气息,是当地社会生活、文化变迁的历史缩影。胥宅座东朝西,是一座临街的一进两层楼房。房屋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面阔两间6.9米,进深7楹7.6米,建筑占地面积为52.5平方米。一楼门面为老式店铺式木排门,排门上方搭有遮雨棚。屋内以青砖铺地,古朴雅静。屋内一角有狭窄古朴的楼梯,由此可通向二楼。二楼临街开有一排木质嵌玻璃窗,使得二楼阳光充足,视野开阔。窗下外墙上有一排方形镂空装饰框,铁质。胥宅潘宅属晚清典型建筑,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房间内结构紧凑,布局灵活。一楼可自住也可做店铺,二楼临街面的墙壁上用……[详细]
  杨桥老街2号西5米蒋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杨桥村。杨桥村地处武进与宜兴交界处,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于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古居、古桥等历史遗存保存基本完整,渲染出浓郁的水乡村落气息,是当地社会生活、文化变迁的历史缩影。蒋宅座西朝东,是一座一进三层的临街小楼,为硬山式砖木结构。蒋宅房屋面阔一间3.3米,进深6楹6.4米,建筑占地面积为22平方米。蒋宅一楼原为木质排门,后经改建,一楼砌墙,中部留有水泥门框,内装两扇木质大门。大门一侧开有方形的小漏窗,内嵌镂空的花形图案。一楼房内以青砖铺地,有窄窄的木质楼梯通往二楼,楼梯下砌有老式灶台。二楼临街处开有几扇木质嵌玻璃窗子。房间内外多用木质构造,结构比较轻盈,色调也都都选择沉稳的褐色,与白墙、灰瓦相交映,色调雅素明净,给人以……[详细]
  桥南新村22号北对面潘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杨桥村南杨桥南堍。杨桥村地处武进与宜兴交界处,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村内古居、古桥等历史遗存保存基本完整,渲染出浓郁的水乡村落气息,是当地社会生活、文化变迁的历史缩影,于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潘宅是临街的一进两层楼房,硬山式砖木结构。面阔两间6.5米,进深3.5米,占地面积为60平方米。一楼门面是木质排门,二楼临街面开有三扇木质嵌玻璃窗子。潘宅紧邻一座石拱桥,宅子外墙与石桥桥堍石栏紧贴,仿佛漫长的岁月已将它们融合为一体。潘宅属晚清典型江南建筑,房屋临街而建,一般开间较大,有利于通风换气,也便于防潮。房间内结构紧凑,布局灵活。一楼可自住也可做店铺,二楼临街面的墙壁上用褐色木板贴外墙作为装饰,与一楼木质排门融为一体;与白墙、灰瓦相……[详细]
  桥南新村21号朱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杨桥村南杨桥南堍。杨桥村地处武进与宜兴交界处,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于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古居、古桥等历史遗存保存基本完整,渲染出浓郁的水乡村落气息,是当地社会生活、文化变迁的历史缩影。朱宅座东朝西,为硬山式砖木结构。朱宅是临街而建的一进二层楼房,面阔一间3.6米,总占地面积为35平方米。一楼门面是木质排门,二楼临街面开有三扇木质嵌玻璃窗子。朱宅始建于晚清,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朱宅具有当时江南民居的典型特色,既具实用性,又美观大方。房屋临街而建,楼下可做店铺,楼上为自住房。一般开间较大,有利于通风换气,也便于防潮。房间内结构紧凑,布局灵活。临街面的二楼墙壁上褐色木板与一楼木质排门融为一体,与房屋的白墙、灰瓦相交映,色调雅素……[详细]
  前墩遗址位于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华渡行政村夏庄自然村西约50米处。前墩遗址地处村外的平原田间,中部是一直径约为60米的圆形土墩,高出地面约3.5米。上世纪八十年代,武进区第二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前墩遗址,在土墩及周边田间采集到灰陶、红陶碎片等历史遗物,初步判断为周代遗址。土墩中央原建有前墩小学,仅房屋数间。从2007年开始的武进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对前墩遗址进行复查,发现前墩遗址存在遗址面积不断缩小的情况。前墩小学已经搬离,墩南部已被铲平,新建一座工厂,工厂占地东西长50米,南北宽30米,对土墩破坏较大。武进在周代先后属于吴、越、楚三国,境内发现有淹城、阖闾城、胥城、太湖湾石室土墩墓等大量周代遗址,说明武进在这一时期人类活动频繁,具有重要地位。武进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仍有许多未解之……[详细]
  洛阳镇桥西秦氏宅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桥西老街114—119号。秦宅座北朝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现存一进二层楼房,面阔六间17米,进深7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19平方米。屋内为青砖铺地,有木质楼梯可通向二楼。二楼临街的镂空菱格木窗保存较好,每开间6扇木窗,一共36扇。一楼门面是木质排门,除117号门面有所变动外,其余的都保存较好。秦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既具实用性,又美观大方。房屋临街而建,楼下可做店铺,楼上为自住房。一般开间较大,有利于通风换气,也便于防潮。房间内结构紧凑,布局灵活。临街面的二楼墙壁上用褐色木板贴外墙作为装饰,与一楼木质排门融为一体;与白墙、灰瓦相交映,色调雅素明净,给人以视觉上的清新享受。洛阳镇西的老街历史悠久,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座座水泥楼房拔地而起,两旁的传统……[详细]
  东岳庙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安北村东干里。东岳庙座北朝南,整庙建筑占地面积为83平方米。进入庙中小院,迎面看看到的是院中矗立的一人多高的香炉。香炉底座用水泥砌成,四面留有拱洞,由于常年香火不断,洞门处已被熏黑。香炉为攒顶,最上装饰一只铁质宝葫芦。东岳庙主建筑形制为硬山砖木式,现存建筑面阔3间,通宽10.5米,进深7檩7.9米,脊高4.2米,檐高2.6米。斑驳的白色墙壁饱经风霜,两扇木制大门漆成红褐色,简单质朴。前侧侧房顶斜坡上开有方形玻璃天窗,将自然光引入其中,以增加开阔感。东岳庙原是供奉东岳大帝的庙宇。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泰山君、五岳君,排于玉清元宫之第二位,冠五岳之首。他被尊为万物之始的神灵,可保国安民、太平长寿。全国各地都建有规模不等的东岳庙,常武地区就有横林镇顺庄村东岳庙、孟河镇万……[详细]
  焦溪奚家弄20-23号奚宅位于天宁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奚宅座北朝南,一进三开间,砖木结构硬山式的二层楼房,楼房前是一小院,占地面积共为195.5平方米。奚宅的地方性特征鲜明,建筑材料因地制宜独具特色,房子的东西山墙,前后包檐,自墙根以上一半用当地山上开采的黄石砌就,称为“黄石半墙”。墙体厚实,外加一个个铁质的墙搭紧固,更让焦溪古村呈现出其他江南水乡不具备的历史厚重感。屋内现已无人居住,环境很差,但是房屋的结构保存较好。焦溪村现有十四弄及街道五条,现存的街巷、弄堂多建造于清朝、民国时期,街弄纵横交织,形成宜人的步行网络。街巷构成焦溪村内部道路的主体框架。弄堂垂直于街,呈丁字形相交,枝状展开分布,与街巷共同构成纵横交错的骨架体系。2010年武进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把奚宅列为普查点。2012年……[详细]
  焦溪南街68-69号陈宅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南街。陈宅坐东朝西,一进,3开间12米门面,砖木结构,硬山式二层小楼,晚清建筑,建筑占地面积约为73平方米。此宅临街而建、临河而筑。房屋门面和后包檐墙壁已经后人略微改造,但其内部结构框架基本保持原样。 陈宅的地方性特征鲜明,建筑材料因地制宜独具特色,房子的东西山墙,前后包檐,自墙根以上一半用当地山上开采的黄石砌就,称为“黄石半墙”。墙体厚实,外加一个个铁质的墙搭紧固,更让焦溪古村呈现出其他江南水乡不具备的历史厚重感。屋后是穿境而过的龙溪河(据《越绝书?吴地》记载该河为江南运河原始段落之一),此河是焦溪村的主要公共空间和景观载体。村庄南北部保留了部分田地,成为村庄内部与周边生态格局的景观廊道,更与龙溪河共同构成“山-河-田-村”内外联通的自然生……[详细]
  焦溪强家弄24—25号时氏宅位于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是宅座西朝东,一进,三开间9.4米门面,硬山式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晚清建筑,建筑占地面积约为94平方米。是宅的地方性特征鲜明,建筑材料因地制宜独具特色,房子的东西山墙,前后包檐,自墙根以上一半用当地山上开采的黄石砌就,称为“黄石半墙”。墙体厚实,外加一个个铁质的墙搭紧固,更让焦溪古村呈现出其他江南水乡不具备的历史厚重感。焦溪村原有十八弄现有十四弄:消失六条弄堂,新增两条弄堂。现存街道五条:东街、中街、南街、老新街、北新街。现存的街巷、弄堂多建造于清朝、民国时期,街弄纵横交织,形成宜人的步行网络。街巷构成焦溪村内部道路的主体框架。弄堂垂直于街,呈丁字形相交,枝状展开分布,与街巷共同构成纵横交错的骨架体系。2010年武进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详细]
138、饮马桥
  饮马桥,又名印马桥,位于横林镇古运河南岸的杨歧村。杨歧村村北即为印马河,饮马桥东西横跨在印马河上。饮马桥南约10米南即为杨歧排涝站。饮马桥是一座独孔平板石桥,桥全长13.8米,宽1.8米。桥面用三块金山石质条石铺设而成,桥基为青砖、条石混筑。两侧桥堍原为阶梯,现在已用水泥铺平。桥侧镌刻“饮马桥”三个楷体大字,字体结体严整,骨力道健,每字外加圆框装饰。据当地史料记载,饮马桥始建于宋代,元至正年间(1325—1368)重建,清嘉庆十四年(1809)再次重建。饮马桥传说与北宋时期抗金名将岳飞有关。南宋绍兴十年(1140),岳飞带领岳家军在与金人作战中屡战屡胜,收复大片失地。宋高宗却被奸臣所惑,连发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召回朝中。岳飞回临安途中,经过常州东门外的横林镇,并在此驻扎修整。岳家军在杨岐村外河边……[详细]
139、西成桥
  西成桥位于郑陆镇焦溪胡家村胡家场。胡家场外有河道名为“胡家河”,西成桥就横跨于胡家河上。西成桥是一座独孔平板桥,桥全长20米,宽3.2米,高3.5米,桥孔跨径6.7米。桥面中部和左右两侧铺设细长麻石条,三条石条中间对称横向平铺长方形麻石板。桥面一侧以浅浮雕“西成桥”三字,均为楷书,每个字外加圆框装饰。桥基由形状规整的石块、石条堆砌而成,两端桥堍各有石阶16级。据当地村民胡兆明老人回忆,西城桥原为木梁桥。1945年春天,当地居民重建西成桥,将原来的木梁拆去,建成现在的石梁桥,并延用至今。现在由于交通发展,胡家场村民进出村子已经有了宽阔便捷的水泥村道,西成桥不适合机动车辆经过,已经逐渐没落,偶有行人经过。由于年久失修,西成桥桥面石条裂缝增宽,桥基也有松动。近年来村民将桥面石条裂缝处用混凝土填充,……[详细]
140、沙石桥
  沙石桥位于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降头村沙石桥自然村村外,是沙石桥村与夏溪镇满墩村朱家自然村交界处。据村民称,因为建桥石材在当地被称为“沙石条”,因此石桥名为“沙石桥”,边上的村子也从桥名称为“沙石村”。沙石桥南北方向横跨在沙石村外的祥里浜上,因此在当地又称“祥里桥”。沙石桥是一座三孔平板石桥,桥全长12.4米,宽1.4米,中间桥孔宽5米。每段桥面用三块长石条铺设而成,桥墩采用三块竖条石作为桥脚,上面有一根横向条石架在桥脚和桥面之间作为枕石。石桥造型质朴,保存基本完好。沙石桥建于清代中晚期,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在过去交通不便的年代,沙石桥是村民出村去厚余街的必经之路。随着新中国交通的迅速发展,村中都已通上水泥村道。而且沙石桥由于过于窄小,不便通过机动车辆,被逐渐废弃了。如今沙石桥周边绿树成荫,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