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市旅游

绍兴市旅游景点介绍

越中名士苑
  景区背倚青山,南濒鉴湖,东接镜水湾,依托柯岩风景区特有的石文化,在奇石陡壁和绿荫清流之中,以石雕的形式,尽展绍兴历代名人风采。名士苑入口处为人字形通道,五根线条分明的石柱托起三个等边三角形,中间雕刻着源于河姆渡出土的远古越族人行于波涛的图案。正下方一个四方抹角的石柱上面,放置连株斗和古朴的曲线石拱,寓意山、水、人和谐统一,象征绍兴的人杰地灵。苑门刻毛泽东七绝诗“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人诗囊。”苑名借其意,将名人的石雕安置在园林中,巨石上-题写的“我是绍兴人”的手迹,成了名士苑最好的印证。越中名士苑中心区以日月同辉台为核心,高达五米的主体建筑是中华立国之祖、治水英雄大禹的塑像,布衣装束,手持大锸,站在一只巨龟上,气势非凡。池中的新月形图案与夏铸九鼎石柱,象征大……[详细]
242、羊山石佛寺 AA
羊山石佛寺
  地处绍兴县北郊齐贤镇境内,离市区12公里,前临104国道329国道复线背靠杭甬高速公路道口均有公路连通景区景区东部为石佛景区,西部为石城景区,总面积88.5公顷。据(吴越备史)和寺碑记载,隋开宝年间(公元581年至600年)越国公杨素为防御越国豪强起事,集民工采羊山之石筑越州(今绍兴)罗城,于是留下众多残山剩水、悬崖孤峰。唐时有僧人择峰凿石,筑建石佛禅寺,历30载而竣工,为绍兴著名石佛之一。经千年沧桑,风貌依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佛在石中,石在水中,水在山中”寓佛门胜地于旅游胜地之中的一个80多万平方米“大盆景”。石佛寺前后列三殿,头殿为天王殿,二殿为大雄宝殿,拾石级而上为三殿,并列城隍殿、大佛殿(即灵鹫殿)在一高28.5米石峰中。此山石外形奇诡,内辟为屋,石佛中坐,依石建寺,玲珑精巧,得……[详细]
243、小舜江
小舜江
  为曹娥江下游最大支流,因其流域内有舜王庙,故称小舜江,又名小江或东小江。其源有二:南溪自嵊县竹溪赤藤冈;北溪自绍兴县稽东。两溪会合,流入上虞,在上浦小江口汇入曹娥江。绍兴两溪乡至上虞上浦段称小舜江。小舜江风景区,地跨绍兴、嵊州、上虞3县市。区内除了秀丽的自然景色,不少景点还与古代圣人虞舜有关,也记录着南宋时代的不少轶事。小舜江源头新建有汤浦水库。根据汤浦水库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生态保护的需要,这里将成为绍兴市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汤浦水库自2002年4月开始蓄水,目前库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达13平方公里,有5万余亩的山林及茶、竹等经济作物。现在这里白鹭飞翔、野鸭成群,一群群迁徙到这里“安居乐业”的野生鸟类已成为水库里的第一代“新移民”。库区除了放养的150万尾鲢鱼、鳊鱼外,还有不少野生的……[详细]
印山越国王陵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印山山顶,凿岩而成,墓向朝东。是一座由墓道、墓坑组成的平面呈甲字形的竖穴土坑墓。墓坑为长方形竖穴,坑口长46米,宽14米,深12.4米,四壁陡峭,不设台阶。墓室由加工规整的巨大枋木构筑,呈两面坡状。木棺置于中室,由一个巨型圆木制成的独木棺。坑底铺木炭,木椁外包140层树皮,树皮外夯木炭,墓坑内填青膏泥。山脚四周挖掘有防御保护的围沟。该王陵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葬俗充分显示了越国王陵制度的特点。印山越国王陵是迄今为止经正式发掘并被确认的第一座越王陵,是越文化考古的重大发现,对推动越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北有秦宫,南有印山”(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沉睡地下2500年之久的印山越国王陵重见天日,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兰亭镇木栅村和绍兴县林场交界处,有一……[详细]
会稽刻石
  是秦始皇巡游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时,为了祭奠大禹,宣扬功德,而命丞相李斯手书铭文,刻石记功的石碑。李斯所写的这篇铭文即题为《会稽刻石》,后来被司马迁载入《史记》。浙江绍兴文化积淀深厚,遗存大量历代刻石与碑版,成为今人研究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情况的珍贵史料。其中存世最早的首推秦始皇东巡时所立的会稽刻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帝三十七年),秦王嬴政巡游江南时,曾在会稽祭大禹,他登上秦望山(原名天柱峰),以望东海。为了宣扬他统一中国的公德,于是命丞相李斯手书铭文,刻石记功,立碑石于秦望山(一说鹅鼻山、-)之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会稽刻石”。由于系由李斯撰并书,故俗称“李斯碑”。碑文三句一韵,每字四寸见方,以小篆书写,共289字,其内容主要称颂秦王统一中国的业绩及秦王朝奉行的大政方针。后来司马迁……[详细]
冰川火山谷
  冰川火山谷位于绍兴嵊州,曾是距今140万年前古火山喷发通道,为目前我国地质界发现火山弹最多、最集中、最奇特的区域,景区内有大量第四季冰川遗迹,具有珍贵的研究、观赏价值。此地曾是古火山喷发通道,火山喷发年代是晚侏罗世,距今约140百万年。景区内有无以计数的火山弹,是目前我国地质界发现火山弹最多、最集中、最奇特的区域。火山弹内含有水晶晶簇及琉璜,此类火山弹实属罕见,是地质界的奇迹。景区内怪石随处可见。最形像的有相思石、石和尚、石将军、石狮、石佛、石龟等等。有的形随步移,如石和尚正面酷似含经礼佛的高僧,背面却面了令人遐思的想思石。……[详细]
中翔绍兴温泉城
  中翔绍兴温泉城位于浙江省嵊州市,由中翔集团投资建设。占地面积5.9平方公里,总投资22亿元。距嵊州市区约11公里,交通便利,景色宜人,空气清新。旅游区内建设有温泉中心、会议中心、娱乐中心、康疗中心、企业会所等项目。是一家集温泉度假、特色观光、商务会议、文化体验、户外运动、生态休闲、健康养生为一体的国际性度假旅游区,也是长三角地区龙头旅游品牌之一。温泉城位于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镇西北部的会稽山丘陵地带,关于崇仁沸水温泉的记载,最早可见于嵊州第一部县志《剡录》的石门山:“县西,山有龙潭,下有沸水在溪穴间,周二三尺如汤沸,滚滚四时不休。”在沸水水库,山如屏,水如镜,温泉为湖底火山温泉,有两处温泉出水口,水温常年保持在32-35℃,水质纯净,无臭无味,呈弱碱性,富含游离二氧化碳、锶、锂、氟等多种微量元素……[详细]
248、瞻山庙
瞻山庙
  位于崇仁镇廿八都村。庙始建于南宋乾道间。明万历年间加建戏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里人集资重建。民国17年(1928年)重修。大殿两进,建有仪门、古戏台(万年台),大殿两侧置有配殿,戏台两侧置有廊屋。古戏台坐西朝东,与仪门相连,面朝大殿台高约10米,宽5.1米、深4.8米、台板高1.8米。系单檐歇山顶建筑,屋脊塑有龙吻、三星高照,瓦将军为四大天王,象征风调雨顺,左右两侧还塑有哪吒、杨戬,桁枋间饰木雕《群英会》、《卖草囤》等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石柱雀替为深浮雕《封神榜》,歇山顶下置有八角藻井,雕有线条流畅、工艺精湛的八仙。台前后石柱上镌刻着两副楹联:此曲只应天上有,其人都是月中来、凡事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总有下台时。前柱的联对说的是优美动听的乐曲,似是天上的仙乐,赞美演……[详细]
249、清风庙
清风庙
  原名王烈妇祠,位于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姚岙村东。庙南一里许为清风岭,庙为宋末临海王姓烈妇而修。据民国《嵊县志》:“王烈妇祠,-(乾隆李以炎《嵊县志》),在清风岭。烈妇临海人,宋末为元师所劫,啮指血题诗岭石上。”“写毕,投岭下死。”“元至治元年,县丞徐瑞凿石为屋,树碑表之;后五年,佥浙东廉访桂秉彝为木屋四楹于石屋之南。至正中,旌曰‘贞妇’。十八年,屋毁,守帅周绍祖重建。”明正统初、成化十五年(1479年)、弘治十二年(1499年)、万历五年(1577年),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同治四年(1865年),均行修葺。民国25年(1936年)翻修。庙坐北朝南,单进。面宽三间。抬梁穿斗混合结构,前槽筑轩。单檐硬山顶。正中设台,上供烈妇塑像。侧壁有烈妇被掳、跳崖自尽等彩绘壁……[详细]
嵊州瞻山风景区
  被《大清一统制》誉为“挺然秀峙”,位于嵊州市西北十五公里的廿八部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辟有瞻仰轩、洞天福地、洞天阁、灵峰台、瞻山亭等景点。古松掩映左右,怪石矗立山尖,一条清且涟漪的涤巾古涧环绕山脚,蜿蜒流过。真是仙家境地,人间福地!瞻山素称剡西第一山,位于崇仁镇廿八都东面,山势奇峻,削尖有山峰直刺云天,故亦称尖山。瞻山山清水秀,古松参天,一片苍翠。瞻山脚下,清清的溪水自北向南环山潺潺流过涤巾桥往笔架山汇入剡溪。横跨东西两岸的涤巾桥是进入瞻山风景区的唯一通衢,桥两侧的横栏板上有著名书法家顾庭龙书写的涤巾桥、涤巾古涧的题字,涤巾古涧的溪水发源在五龙潭白水坑瀑布。相传,东晋诗僧帛道猷曾在溪中洗涤衣巾,故名涤巾。跨过涤巾古涧桥,信步来到瞻山入口处,昂首瞻望,一座古朴的石牌坊朝南而立,牌坊-有……[详细]
251、小天竺
小天竺
  在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紫薇山西麓,为市级文保单位,系著名旅游景点。小天竺始建于1534年,原为处士骆骖别墅,其子骆问礼(湖广按察使副使)重修。整座建筑凿磐石为基,依山势而建,极林泉之胜。中以“见大亭”为最,亭前有碑廊,壁嵌有陈洪绶、祝枝山、文征明、董其昌、王守仁等撰写的贴面,水池岩壁上,镌“海眼”、“忱流漱石”,为海瑞亲笔,“枫水名贤坊”内,陈列枫桥名人王冕、杨维桢、陈洪绶、何文庆、何颂华、何燮侯等人的传略史迹。传说骆子,出生后昼夜啼哭,无论横抱,还是直抱,都无济于事,一日枫桥江发大水,从会稽山脉倾泻下来的黄泥大水滚滚而来,许多人跑到桥上去看壮观,其中一个,就是那个啼哭不止的小孩,由他的老祖母抱着,为讨孙子的喜欢,拿出一个马蹄银,一种古银钱让他戏,不料他“咚”扔进水里,溅起浪花的同时“咯咯咯”……[详细]
虎尾峡漂流
  虎尾峡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沙溪境内,虎尾峡漂流全程4.3公里,落差近百米,其中3.3公里为峡谷漂流,时光隧道、悬空漂道、短道速降等项目惊险刺激;后半段坡度缓和,鱼舟共行,游客可尽享田园乐趣。虎尾峡漂流以生态峡谷,历史文化,娱乐闯关为主题,音乐漂流(全国第一个)贯穿始末,是都市人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详细]
新昌南岩寺
  南岩寺为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的正式开放寺,在县城西5公里的西山村,旧志载:“山岩陡险,皆沙石积成,如筑墙壮,以物触之,纷纷而落,时或有崩堕者,世传大禹治水,东注积沙成岩。”“人掘其地,有螺蚌壳,云岩下乃海门也。”唐李绅《龙宫寺碑》载:“南岩海迹,高下犹存。”宋范仲淹诗:“伯禹水既治,一峰留此也。”宋王十朋〈会嵇赋〉:“南岩嵯峨,海迹古兮。”南岩山景区延绵十多里,胜迹有南岩寺、任公子古钓台、化云洞、大洞、铁佛寺、蝙蝠洞等。 南岩寺:这里没有香火庄严、禅房幽深的气氛,没有游人如织、熙熙攘攘的景象,更没有达官贵人光临的显赫场面,寺院宁静得象一口青苔封衍的古潭,几位象清泉一样朴实而透明的看门老人告诉我们:南岩寺是最早的石窟古寺之一,距今已有1600多年,唐宋时有八百僧众,唐明皇闻其名,曾在此映水……[详细]
254、平阳寺 AA
平阳寺
  位于浙江省绍兴县稽若耶溪源头(今会稽风景旅游区)的若耶山下,寺名“平阳”,因其在会稽之南,地势文阔平坦,又是群山环抱,春秋时越国始祖允常居此立都城。据《嘉泰会稽》记载∶东晋著名道士葛玄(号仙翁)曾居若耶山修道,相传所隐桐儿化白鹿,故山又名为“化鹿山”。又据清《康熙会稽县》记载∶平阳寺前身为“平阳道观”,此地群山错黛,环涧碧流,羽士兴焉,道观毁于明初兵燹。又据《中国佛教史》记载∶清顺治十七年(一六六○年),高僧道师奉帝命离京还山建平阳寺,作住持,赐号“弘觉禅师”;康熙五年(一六六○年)时规模六井,楼建七楹,檐高八尺;康熙四十四年(一七○五年),帝南巡,赐额“传灯寺”,并题“名香清梵”一匾;康熙五十二年(一七一三年)又御赐《金刚经》一部;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年),帝颁《大云》、《轮褥》两经各一……[详细]
杨太尉殿古戏台
  杨太尉殿位于罗村自然村中罗村东面,系上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太尉殿是宋朝百姓为纪念杨八姐智破强盗保一方平安而建造,嘉庆19年扩大,在乾隆、道光、民国曾多次修葺。它坐北朝南,由门厅、戏台、正殿及两边的看楼组成。门厅及正殿为三开间抬梁式木结构建筑,殿内供奉着一尊杨太尉的塑像。门厅南为古戏台,即有名的万年台,基高135厘米,台面宽496厘米,进深474厘米,单檐歇山式屋顶,有藻井,飞檐陡翘;台前的两根石望柱柱头分别雕成狮子托绣球和母狮抚小狮,栩栩如生;雀替精雕细刻,玲珑剔透。戏台东西两旁辅以两层楼的看楼各5间,其前半部分为观戏赏景的看台,后半部分为宾客休息室。杨太尉殿的出名就在于戏台上的藻井,长塘人皆称之为“鸡笼顶”。它由16组斗拱层层迭出,盘旋而上,每根梁方上都刻有缠枝花卉,藻井处为一枝香轩,四角……[详细]
上虞长安桥
  长安桥位于上大江和横江交汇处的康家湖湖面上,系石做的桥梁。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一开始是渡船摆渡,后为木板桥,历称“仆脚桥”、“闸桥”、“太平桥”。民国25年,长塘大旱,康家湖干涸见底,有热心公益的人士牵头发起,广在百姓中进行募捐,建造了目前的石桥,因位处长安村,故名为“长安桥”。桥呈南北走向,由八孔水平梁桥与一孔带踏步梁桥组成,全长42米,宽2米,其中南面的水平梁桥长34米,两边各设立了9个柱子,每一根柱子上均雕刻了图案。正桥长4.5米,两边各有3个柱子;北面的踏步梁桥很短,只有3米。桥建好后,适逢马一浮回乡祭祖,便请马一浮题写了桥名,现在桥上两边“长安桥”三字仍历历在目。长安桥用料讲究,制作精良,造型起伏有致,别具一格,既利于排洪,又便于通航,是建筑史上的奇迹。2003年公布为上虞市级文……[详细]
马一浮故居
  马一浮故居位于长塘镇后庄村(现为长塘村)中心,原系赵宅大院,当地人称为赵家台门。始建于清朝嘉庆乙丑年十一月(公元1805年),由赵藕璋之子所建。分为前、中、后三个院落,四周砌有石板围墙(围墙的青砖尺寸为27※37cm),前面是大园里,后面有内河埠头。马一浮就居住在中院的西侧,即赵家的座楼边一、二、三间,座楼与中厅间的连房作为灶间,地上均铺着青砖。后因长毛造反,且历经沧桑,马一浮故居现仅存卧室和书房。虽物是人非,但故居就像穿透黑夜的灯光永远闪亮在长塘的上空。……[详细]
258、松门寺
松门寺
  松门寺,长塘人皆称为“松门头”,建于明朝年间,位于原塘里村和长塘村交界处,是通向罗村、篁村等里山的必经之路。原先有很多房屋,现尚存高约七尺、宽丈余的石砌山洞,门楣上刻着“松门”两字,下面两边有石刻草书楹联,上联是“屋从青峰云径出”,下联是“门傍苍松树底开”,系乾隆戊辰科状元梁国治(上虞梁巷人)撰并书。洞深百余米,习习凉风,在洞内东西对流。上面建有房屋,供奉关圣帝君。1940年,日军进犯长塘时,烧掉了松门头众多房屋,松门头变得破败不堪。八十年代,有热心人依照原先的样子在松门头原址上建造了大雄宝殿及房子若干,香火开始又旺了起来,并于2004年初获市民宗局批准保留,是长塘一处合法的佛教场地。……[详细]
259、龙会山
龙会山
  龙会山位于长塘东面,层峦起伏,巍峨壮丽,宛如一堵硕大的屏障。这座山上有十三个坑,九条楞背,一口终年不干、澄清碧绿的水池,号称“龙池”。这九条楞背,状如不同姿态的九条龙,或说是有九支龙各据一楞汇集于此,故有龙会山之称。山上有一龙王神庙,建筑宏敞,大殿里正襟危坐着一尊龙王塑像。稍前,另有同样一尊木雕像,法身略小于坐像,名曰行宫像,每年供乡民迎赛求雨时之用。遇到天旱久晴无雨,农民们便将龙王行宫像抬到外面太阳地上,群众跪地求龙王降雨救灾。如果喜降甘霖,灾情豁免,还要举行盛大的迎神赛会。当然未见灾情风调雨顺的话,同样也要举行迎神赛会,以示庆贺。所以龙会山在长塘先民心中有着神圣的位置。……[详细]
260、康家湖
康家湖
  康家湖位于湖田村,东西长,南北短,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水域面积315亩,蓄水量51万立方米。因淤泥积聚,湖内有许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悬涂(岛屿),有木北极涂、百寿亭涂、美女涂和金钱涂,涂北还有小康家湖,人们美其名曰“小西湖”。湖的四面各有一条河流象四只手臂伸向远方,多年来水运繁忙,曾是方圆几百里的客货运输黄金水道。湖中产青壳螺蛳、白条can、鱼头,味道都很鲜美。康家湖风景优美,沿湖环植杨柳、乌桕。特别是“康湖秋霞”之景,让人叹为观止。东晋谢安曾来此游玩乐而不肯归。湖上还有造型独特的康家桥,青翠碧绿的秀竹,“矣乃”声中摇来的乌篷船,使人顿感大自然的清新秀美,此处现为绍兴市摄影采风的拍摄基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