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市旅游

绍兴市旅游景点介绍

新昌大悲院
  大悲院(观音阁)建自1998年,1999年告竣。由大悲阁、华藏世界、明心楼、祖师堂、念佛堂组成。主殿大悲阁,建筑巍峨精美,其造型体现了观音庄严中带秀气,亲切中蕴稳重,达到庄严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二层五开间,通面宽18.87米,通进深16.83米,高20.84米,建筑面积961平方米。下层殿中供奉自在观音像,立于覆莲座之上,高7.5米;上层供奉千手千眼观音及其32应身像。千手观音,实为42手,中央两手合掌致意,其余40手各执一法器,手心绘一眼,每手据说有25种功用,合千手千眼,寓言观世音悲愿宏深,接物利生,随机应观,历来为善男信女所喜爱。大悲阁前南首有“华藏世界”,供毗卢观音,四壁装镜,能映出无穷佛像,成三千诸佛世界。华藏世界,开创于唐代高僧法藏(634—712),根据《华严经&#……[详细]
绍兴新昌重阳宫
  重阳宫距新昌城西20公里,地处穿岩十九峰风景名胜区,深藏于山峦环抱、碧水流淇的桂竹谷中,素为浙东之道教胜地。这一带,六朝有高道葛洪、顾欢、魏伯阳、褚伯玉、许迈、王羲之、谢灵运韬晦栖游,盛唐有高道司马承祯、吴筠、李白求仙隐逸。道教以上为阳,下为阴,清为阳,浊为阴,“上”、“清”皆阳,故谓“重阳”。唐·开元(713-741)初,上清派第十二代传人、我国著名道教学者吴筠曾结重阳草庐于桂竹谷中,并和上清派第十五代传人、诗仙李白诗酒相酬,共同栖隐。被道教奉为第十洞天,因其地属会稽山脉,被命之为会稽山洞。开元九年,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奉召晋京,枉道探访吴筠,至此顿生悔意,留下悔山、悔桥遗迹,亦被道教奉为第六十福地。由于岁月沧桑,重阳草庐早已湮没荒莱,古之道观亦倾圯无存。新世纪初,为挖掘和传承道教文……[详细]
323、真君殿
真君殿
  真君殿明时称石真人庙,位于沃洲山之阳,前临明湖。祀抗金名将宗泽。清光绪三十年(1904)捐资重建,耗资三万余金,历四年竣工,殿堂五十余楹,构筑精致,气度恢宏,是一座佛道合揉的庙宇建筑。近几年,对真君殿内的戏台、中殿等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修复,又建成六十甲子殿、财神殿、千佛殿、夫人殿、观音殿,更加丰富了真君殿的内涵。殿内有赤面严颜的真君石像,每年农历十月十五举行庙会。届时民间文艺、会班、娱神、旗、炮、仪仗、布龙、舞狮、抬阁、翻船、十番、鼓亭、回头拜、莲子行、三十六行、高跷、方旗等应有尽有,热闹非凡。迎神赛会每五年一大赛,邻县天台、奉化、义乌也有“会班”前来参加,与会者常达数万人,为浙东罕见。大殿:真君殿历经沧桑,保存最为完好的大殿为风火山式,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檐有一对西坑石悬雕的蟠龙石住,……[详细]
新大雄宝殿
  新大雄宝殿,是原寺院方丈悟道和香港黄根祥居士共同发起建造,于1994年完工。大殿坐北朝南,七开间,面宽29.7米,进深19.8米,高23.32米,总建筑面积785平方米。混凝土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龙吻正脊,中置宝镜。四面回廊,西坑石围栏。恢宏壮丽,气势不凡,为寺院最大的佛殿。殿内居中供奉三世佛,须弥座高1.9米,佛像坐莲台之上(台高2.2米),佛身高5米,结跏趺坐,作禅定印,中为释迦牟尼佛,中土娑婆世界教主,救度无数众生;东侧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东方净土琉璃世界教主;西侧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主。背面有千手观音立像。两侧张挂观音84“大悲法相”化身图。殿内五副楹联,均出自名家手笔,如程思远,上海明旸法师、乳山姜东舒等。其中一联高10多米,为绍兴市最长的楹联,悟道撰联,鲍贤伦敬书。“大雄宝殿……[详细]
325、谢公道
谢公道
  在新昌县境内,有一条早先为南朝诗人谢灵连开拓的古驿道--后人称为谢公道,它现今为拔茅镇的桃源村,穿越天姥到达关领头。在这漫漫的古驿道上,有许多千古的遗迹,如天姥寺遗址,天姥山(寺)史料记志残碑和动人的传说(故事):刘阮遇仙刘门坞,唐道士司马承桢由诏出山至班竹一石桥时深为后悔而下马止步,从此后人称该桥为落马桥(司马悔桥)。谢灵连开山场路作诗曰: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人云霓,还期那可寻。更是李-游的去处和历代许多文人墨客吟诗作词的桃源仙境,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许多传世之作。这使得天姥山更成为人们仰慕向往的地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这首名诗歌颂了天姥山的横空气势。天姥山是新是一邑之主山。在县东南围30公里,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属道……[详细]
五百罗汉洞
  “罗汉洞”三字为金庸先生所题。这是一个天然的山洞,因洞口山崖很像一只卧着的老虎得名叫“蟠虎洞”。为了继承和弘扬新昌大佛寺的石窟艺术,将这个天然的洞窟进行了加工、扩展,依据地势构建了1.1米至1.3米不等的五百罗汉,现称“罗汉洞”。罗汉洞内有五百罗汉加上滴水观音、善才童子、龙女、悟道法师,一共504尊塑像,取自佛经五百罗汉拜观音的典故,表达的主题是祥和、平等、民主、自由。五百罗汉其神形夸张而幽默,赋予动感和变化,不管人物手势、眼神、衣着、道具,无不精细逼真,不再是正襟危坐的呆板形象,也不是高高在上、不可即近的庄严宝相,而成为可亲可爱、可近可敬的凡人世相了,让人感觉好象是面对真实的、活生生的人。洞内还有大佛寺原方丈悟道的塑像。悟道法师出生于1920年,14岁皈依佛门,博览释典,精通佛法,多次到国……[详细]
新昌天烛仙境景区
  是新昌县的一个新景点,在十里潜溪的天烛岭脚,离县城7公里。1998年9月竣工,新昌县银城房地产公司肇开我县企业办旅游的先河,在天烛岭脚的蚱蜢头山和孝天龙山的峡谷上,建造了长73米,高26米的水库大坝,将山涧小溪之水汇成了一个湖泊—天烛湖。天烛湖集雨面积32万平方公里,蓄水量达305万立方,湖长3公里之多,时宽时窄,宽至几百米,窄至几米,弯弯曲曲,向幽谷延伸,湖水清纯,碧波荡漾。乘龙船、快艇,游客可饱览古朴的电站和雄伟的大坝,欣赏沿湖风光。这里山不高,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树茂盛,高高低低,林涛阵阵。树林中时而冒出一片石林,峻峭峥嵘怪样;时而探出一、二尊巨岩,似神似兽,维纱维肖,令人叫绝。天烛湖游览区的浅水湾还有垂钓区、烧烤区等一些参与性项目,风味独特。此外,一些山间低坡处还建有10多间精巧玲珑……[详细]
十里潜溪景区
  距县城西5公里。全境10多华里,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环境幽雅,涧流飞泻,怪石林立,融峰、谷、洞、瀑、岩、湖等景致。潜溪,原名前溪,源出马鞍山,经杨坑、元岙至三溪合流纳入新昌江。潜溪一带,元岙至丁村一段风景最佳,溪水潜入磊石之下,在缝隙中奔涌,一滩巨石,两壁悬崖,风声水声,訇然共鸣。沿岸石景星罗棋布,境界奇幻,融峰、谷、洞、瀑于一体,野趣天成。更有“万松天烛”、“七盘坑”、“屏风岩”、“面壁岩”、“玉兔岩”、“九龟上岸”、“狸猫听音”、“骆驼背猴”等沿途景观,均是水石交战的矛盾统一体,让人叹为观止。主要景点介绍:在“玉兔岩”和“群龟出海”两岩间公路上,一侧为峰峦岩林,在岩林中有一块万吨巨石,如“狮子大开口”,站在此狮子岩下静听,耳旁便传来清晰的潮水声,但只要一离开地面,潮面便嘎然而止,甚为惊奇……[详细]
329、射雕村
射雕村
  新昌是中央电视台影视拍摄基地,射雕村即是在拍摄《射雕英雄传》的基础上,把大佛寺景区内一个山湾扩展成为供游客参观游览、娱乐休闲的旅游地。“射雕村”三字,这是金庸先生的手笔。牛家村;从入口进走过一段石板路,就是“牛家村”。村口有一射雕英雄青铜像;村内设有曲三酒店、街面店铺等;过小石桥还有一大水车,这是江南曾经常见、现已消失的水碓、磨房,年糕就是在这里加工而成,游客可掺一包酥糖或榨菜做馅,慢慢品尝这一民间美食-糕花;村子的空地还时常有坐花轿、拉大片、斗鸡等民间杂耍表演;村内还有郭啸天和杨铁心的家院,青瓦屋是主屋,墙中有一门相通。现在这里已成为农家餐馆,可品尝到新昌风味的农家饭。转过牛家村,还有归云庄八卦书屋(这里是被选为《天龙八部》的场景,拍摄少林和尚的生活戏。)、东邪黄药师领地(有东邪八卦厅、八……[详细]
龛外大殿
  原建于唐开元年间,唐会昌五年(845)建立楼阁,五代重修,名“瑞像寺”、大中祥符元年(1008)赐名为“宝相寺”、至明永乐九年(1411)重建佛阁三层五楹,取名“毗卢阁”,万历廿九年(1601)建无梁桥,现在的五层五楹为光绪十九年(1893)重建。大殿1981年大修,增塑文殊、普贤,重塑十八罗汉,主体建筑改为五层七楹,依崖而建,歇山顶,飞檐翘角,逐层退进成塔形,外观雄伟壮丽而又精巧稳重。“逍遥楼”匾额为唐颜真卿手书;“大雄宝殿”为清俞樾书,殿内楹联“理哲家言同源西圣、华严法界现象南明”为蔡元培书。……[详细]
硅化木地质遗迹
  安溪-王家坪硅化木群地质遗迹具有分布广、赋存地层层位多、数量大、保存完好,径杆粗大,外形各异,树根形态优美、木质结构清楚等特点,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硅化木群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景区沿山坡小路可观赏不同姿态的硅化木群,同时又可暸望穿岩十九峰之宏伟壮观的山水风光,集游娱观赏、科普考察于一体。硅化木群出-已发现有85处,主要分布在回山镇的下山村;镜屏乡的坟山脚;镜岭镇的大用、佛头、安溪;澄潭镇的王家坪;梅渚镇的苏秦等地区,其中以安溪—王家坪地区和苏秦地区硅化木群地质遗迹景点最多最好。相关知识:硅化木,又称木化石、树化石,就是变成石头的树木。它是古代树木因地质作用(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掩埋或洪水爆发的泥沙掩埋)而被埋入地下,由于处于封闭环境而与空气隔绝,木质不易腐烂,在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中木质中的碳被二氧……[详细]
佛心广场
  大佛寺山门前有一个广阔场地,近年来加以平整,培植花草,建起了5000多平方米的佛心广场,主要由峭壁上镌凿出放大了的弘一大师手迹“佛”字,与岩壁下平地上巨大的“心”字组成。大红的“佛”字高20米,顶天立地,蔚为壮观,广场前方有一椭圆形的大照壁,紧靠照壁为一座直径10米的莲花池,池中瓣瓣莲花都用汉白玉雕成,在莲蓬里喷涌着流转不息的泉水,意蕴新昌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广场中间巧妙地点缀着一些景物,一块大照壁上有著名书法家朱关田书写的孟浩然诗《石城题咏》。广场中还有一“古井亭”,是一座四角檐平顶亭,顶部藻井开天窗,构造奇巧。亭内一方形黑石井栏圈,原是县城的陈家井旧物因县城拆迁移建于此。井亭有一联为书法家郭仲选所书:“弥勒宏姿石城现宝相,南朝瑞像古井涌地址:绍兴市新昌县大佛寺山门前类型:寺庙电话:057……[详细]
东仰山水帘洞
  东仰山水帘洞,在新昌县城东20公里处,东仰山下,一洞天开,门悬飞瀑,瀑高35米,喷薄而出,若垂帘随风飘荡,光彩夺目。水帘洞顶有潜公台,片石凌云,传为竺道说法处。水帘洞周围有夕阳河、锁翠桥等景点。山间产奇石,俗称石馒头,祖传为摩可祖师煮石为粮圣迹,其馅有荤有素,一日禹余粮。水帘洞高13米、深7米、宽5米,洞口有一挂瀑布,从山顶一块巨石岩凌空飞下,俨似珠帘,落入洞口的潭中,溅起碧玉般的浪花。山风吹来,珠帘飘飘,水声哗哗,壮美之极。朱熹写了赞叹诗“水帘幽谷我来时,拂面飞泉最醒眸;一片水帘遮洞口,何人卷得上帘钩。”……[详细]
334、般若谷
般若谷
  般若谷始建于2001年2月,原为明代采石场。景点布局绝妙,喻意深刻,是当代新景点的典范之作,有“江南敦煌”、“地下佛国”之美誉。般若(bore),系梵文音译,即大智大慧,景名“般若谷”为贺敬之所题。汉白玉经幢高9米,柱上镌刻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正前方一飞瀑从天而降,落差约为50米,共分七级,“七级”之数正好与佛语“七级浮屠”相合。景点内有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像。脚踩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寓意“天地之间,唯我独尊”。释迦牟尼出生像象征了佛教的起源。右边是释迦牟尼在菩堤树下成道的线雕图案,成道像象征了佛教在印度的发展。沿台阶往上走,岩壑陡壁,喻意佛教文化传到我国传布者经历的拔山涉水之艰苦。经过第二级瀑布,拾级而下,正前方是一幅12米、高25米宽的石壁浮雕像,画面场景为南朝时期大批高僧名士云集剡中……[详细]
335、沃洲湖景区 AAA
沃洲湖景区
  沃洲湖风景名胜区位于城东12公里处,面积81.8平方公里,由沃洲湖、沃洲山、天姥山、东山和溪山一碧、三十六渡等景区组成,以风光秀丽和文化内涵深厚著称。白居易称誉:“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介绍沃洲湖:也称长诏水库,它北倚沃洲山,南临天姥岭,集雨面积276平方公里,湖面面积8.18平方公里,水库容量1.8亿立方米。沃洲湖是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水产养殖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这里群山环抱,碧波浩渺,景色幽静秀美。历代文人相继往来,络绎不绝,尤其是唐代,这里成了全国旅游热区,留下了数百首诗文,从而成为“唐诗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湖中有一岛,名“大月角”,弃舟登岛,站在“双缘亭”上眺望,湖光山色气象万千。沃洲湖是峡谷藏明珠,汀渚变乐园。景区以湖光山色为主要特色。……[详细]
双林石窟
  正殿有一卧佛,是当代洞窟卧佛中最大的一座,与1500年前的江南第一大佛(石弥勒佛)、佛山圣境的露天大佛交相辉映,让人们在欣赏精美的石窟艺术的同时,受到佛教的感化,净化心灵,感悟人生的真谛。介绍双林石窟是大佛寺风景名胜区继露天弥勒、般若谷、恐龙园之后新建的景点,这个景点在明清时期曾经是采石场,后修栈道、凿隧洞、依山造佛,于山中开凿出当今最大空间的洞窟,最大体量的卧佛。卧佛殿现已成为“江南第一大佛”之后的又一处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胜地,为“越国敦煌”大佛寺增光添彩。从大佛寺入口300米处左侧,首先看到的是双林石窟石碑。走过石碑,是明镜湖。从左边拾级而上,走过200级台阶,穿过曲折生幽的岩洞,便到了殿前。殿门分七间,巍峨庄严,单檐双挑,斗拱细致,比例恰当,为唐代建筑风格。左右崖壁采用浮雕手法,雕……[详细]
新昌千丈幽谷
  千丈幽谷位于十九峰东面,逶迤五里,是一峡谷,由十九峰、台头山两组丹霞地貌相峙而成。这里作为央视《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的外景地而名闻全国。从小木桥过韩妃江,一片名茶田园风光,有双象峰分列两旁迎宾。一路翠竹向幽谷延伸,两旁耸立着陡崖峭壁,谷内怪石峥嵘,流泉飞溅,竹径通幽。过町步、穿岩洞、登栈道、攀石径,沿途有“生命之父”、“生命之母”、石室听琴、铁壁、龙床、飞龙在天、骆驼献宝、金猴献桃、三象入浴、鸳鸯池、卧龙洞等诸多景观。为便于游客游览,幽谷尾部600米的千丈幽谷隧道贯通连接新镜公路,实现了十九峰通千丈幽谷旅游环线,成为游客探险、掠奇、科普考察、休闲等游乐活动的绝佳去处。重要景点:小木桥:千丈幽谷口有几户农家,四周奇峰林立,韩妃江从群峰夹缝而出,沿村而下,一座小木桥跨江而过,……[详细]
338、千佛院
千佛院
  千佛院的前身是元化寺,为高僧于法兰、于法开师徒所建立,是与江南第一大佛同时代修筑的又一处石窟。元化寺到齐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开始开石窟,造千佛。比僧护到石城还早一年。石窟成后改寺为千佛院,会昌年间毁。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重建。宋大中祥符改七宝院,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复名千佛院。千佛院处于半山茂林修竹之中,南向临崖,内有相通的大小两窟。大窟石壁东四西六分为10区,每区10×11格,每格一佛,中间九格合为一大格,雕一较大佛像。每区104尊佛像,10区共1040尊。两旁有护卫菩萨两尊,立于覆莲座上,虽曾作外敷改形,但今已剥落,原形重现。宝缯垂肩,披帛交于胸复之际,也有褒衣博带的,仍存南朝造像风格,南朝石窟造像在南方较为罕见,千佛院的文物价值就非常高了,可与云冈、龙门石窟造像媲……[详细]
江南第一大佛
  “江南第一大佛”是大佛寺内人文景观中的精华,镌造于南朝齐梁年间(486—516),僧护、僧俶、僧祐三代僧人相继雕凿,历时三十年建成。“江南第一大佛”石弥勒像佛座高1.91米,佛身高13.74米,头高4.87米,耳长2.8米,口宽1.28米,两膝相距10.6米。佛像秀骨清相,额部宽广,鼻梁高隆,眉眼细长,方颐薄唇,两耳垂肩,雕刻精细,线条飘逸流畅,气度娴雅,表达了佛陀沉静、智慧、坚定、超脱的内心世界,仔细观瞻,可使人悚心静虑,意境深沉。佛像各部份的比例运用了-原理,头部特意放大,使观瞻者仰望佛陀面容时能接受启示,进行洗礼,但又要把握好放大的分寸,毫无比例失调之感,这在1500年前就处理得这么好是一个惊人的创造。大佛是当时艺术和宗教上的伟大创造,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工艺最高水平,造像年代与价值可与云……[详细]
佛山圣境(露天弥勒)
  经绿竹掩映、黄墙黛瓦的华严庵,远远能看到盘虎岩对面有一座小山,山似一尊佛,佛似一座山。山体宛如大佛的身躯,两膝端坐,袒胸露腹,右手扶膝,左手扶袋。自然形态唯妙唯肖。即为景区之佛山圣境。设计者巧妙地用人工略加装点,配上10米高的头像,这一来,一尊通高30米,头顶蓝天,笑口常开、憨态可掬的露天弥勒就呈现在游客面前,石碑上刻有一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露天弥勒一侧,还置有6尊小石雕弥勒,既具有自然造化之奇,更具人工点缀之妙。看到这尊露天弥勒,人们就会自然地想到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实有其人,即是五代贞明三年(917)圆寂于奉化岳林寺的和尚契此,此和尚在临卒时说过一句“弥勒真弥勒,世人皆不识”的偈语。后人大约为证明自己并非“不识”,就认定他的形相为弥勒,并把他“腆着大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