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蚌埠市旅游

蚌埠市旅游景点介绍

  西尤遗址位于五河县城北11公里天井湖西岸的双忠庙镇西尤村窑厂西侧,1998年3月发掘,揭露面积378平方米,除古菱齿象化石外,还有麋鹿、梅花鹿、水牛、龟、鳖、鱼、蚌、螺等食草动物和水生动物骨骼化石333件,石片、石核和石质刮削器等石制品8件。其中,86件古菱齿象化石属于同一个体,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完整的象类骨骼化石;8件石器属于小型石器,所用石料为白色石英岩,年代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是远古人类生存的标志。遗址没有发现人类狩猎的大型工具及具有杀伤力的工具,8件小石器应是古人类食用象肉等所使用的切割工具。遗址年代上限距今约六七万年,下限距今3万年。西尤遗址填补了淮北地区旧石器考古的空白,为今后在淮北平原寻找旧石器提供了重要线索。西尤遗址旧石器的发现,将蚌埠有人类生活的历史提前到最迟在3万年以前。……[详细]
  垓下史前古城遗址位于固镇县濠城镇垓下居委会境内,是在秦汉垓下古城之下的又一座城址,属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早期,距今4600~4300年。遗址主体地貌为一台地。根据勘探,遗址为不太规整的长方形,东西南北城墙分别长410米、480米、280米、340米,城墙内圈面积约15万平方米。2007年上半年进行全面考古发掘,至2009年告一段落。发现城墙外有壕沟,城内有台形基址、成片红烧土堆积、窑址、水井、沟槽等。发掘证实,遗址年代主要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和汉代两个时期,发现保存较好的始筑于大汶口文化晚期、汉代增筑的城墙,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初期排房、台形基址、陶窑、墓葬,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初期及秦汉时期的灰坑、沟,汉代开凿的大型水槽、水井,宋代墓葬等,共出土文化遗物约400件。其中,大汶口文化……[详细]
  台子山遗址位于五河县申集镇甄集村南1公里处,距小圩镇约3.5公里,面积1.3万平方米,为沱湖西南岸边高地,1981年11月文物调查时发现,采集标本有:陶纺轮1件,磨光黑陶豆柄5件,夹砂红陶鼎、鬲足、灰陶片鼎多件,以及蚌壳、兽骨、蚌刀等物品。曾出土新石器时期石铲、石锛等。据考证,为新石器时代以来古人类生活遗迹。远古时期,五河地区洪水横流,靠近淮河区域因地势不高经常一片汪洋,而东刘集、夏集、申集一带地势较高,各原始部落聚居点稀疏散布于地势较高的水泽岸畔的台地或丘岗,人们就地开荒造田发展农业,辅以渔猎和畜牧,台子山当时就是一个先民聚居点。遗址土层有黑、灰、白、黄等不同色调的层次,上层为商周文化层,下层为新石器文化层。曾发现1把残缺蚌刀,里面珍珠莹光依旧耀目,刀口仍然锋利,人工磨制痕迹清晰可见,为新……[详细]
  老故堆遗址位于淮上区沫河口镇沫河口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址。2009年出土有新石器时期的玉环、玉镯、玉钺、玉锥饰、玉坠饰、玉珠饰等玉器。 ……[详细]
  梅孤堆遗址位于禹会区大庆社区郑郢村东大柏地,八里沟东堤涂山路以北约600米处东侧。遗址地势平坦,周围地势较低洼,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典型台地遗址。遗址高出周围地面约5米,呈不规则椭圆形,西端宽约15米,东端宽约27米,长约70米,占地面积4亩多。遗址地表遗物较丰富,除少量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夹砂红陶鼎足、腹片外,多见商周时期遗物。目前遗址仅做过初步调查,其分布范围和文化层堆积不详。从地表遗物看,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聚落遗址。……[详细]
  天桥清真寺位于蚌埠市中心地区的天桥南侧。原为蚌埠杂耍说戏集中地。现其南侧为花鸟市场,西侧为大型商场,寺后为铁路,仍处在市中心地段。始建于1932年,由河北省籍的穆斯林韩福兴、杨官亭募捐集资。在天桥南侧购平方30间。改建为清真寺;1942年由杨幕唐、李捷升 等穆斯林捐款募化。并有田子铮等穆斯林支援帮主扩建。成为蚌埠最壮观的清真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政策,曾拨款对礼拜大殿进行改建。天桥清真寺随蚌埠是产生而兴起。其人文环境类似北京天桥,是民间艺人、说唱杂耍的场所。清真寺坐落其北。为伊斯兰教较早在蚌埠的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来做活动的教民每天约40人左右,该清真寺为模范礼拜寺(省级,2002年)2008年评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对于蚌埠的历史来说,天桥清真寺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其建筑也是蚌……[详细]
宝兴面粉厂
  宝兴面粉厂位于蚌山区朝阳路公路桥东侧淮河南堤边,始建于1928年。为该年在徐州经营面粉厂的河北省盐山县人杨树诚,投资60万银元来蚌兴建的第二宝兴面粉厂,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9430平方米,动力设备和机械设备采用国外产品,1931年工厂投产。宝兴面粉厂的兴建、发展史也是一部蚌埠发展的历史。1982年8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蚌讲授“统筹法”和“优选法”时,专门视察了宝兴面粉厂。宝兴面粉厂现存建厂之初建造的厂房4间(约4200平方米)、阁楼一处(约100平方米),另有百年古朱藤一棵。厂房及阁楼为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具有典型的时代印记,是全市硕果仅存的民国时期工业遗址。新时代对宝兴面粉厂片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将使工业遗产文脉得以延续,工业精神得到弘扬,活化成蚌埠的文化地标。……[详细]
  曹巷村瓦渣地遗址位于李楼乡曹巷村,南到田桥坝,西到涧湾,北到徐桥村南,东到公路。地表大量砖瓦等建筑构件及少量陶瓷片,有陶缸口沿。寿州窑黄釉瓷碗,龙泉窑瓷碗口沿,判断年代为隋唐至宋。……[详细]
  穆干卿才华横溢,供职于蚌埠的督军府,穆青的祖父(穆青(1921——2003) 原名穆亚才,回族,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女婿,妻:续磊。该墓位于雪华山山顶南端,石砌墓。高出地表0.9米,呈长方形,长3.25米、宽2.25米,朝向正南。石碑刻文“清封奉政大夫穆太公讳幹卿府君之墓,民国十九年闰六月二十日”。……[详细]
  叶长才烈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水利工程第一师三团二营八连战士。霍山县浮桥区洛阳河乡人。碑文为淮河工会企业管理处机修配厂基层委员会于1954年8月6日立,墓向东北。……[详细]
  李氏始祖-李国学,明洪武年间从河南迁入蚌埠,后葬于此。立碑一块,碑文已模糊不清。另一石碑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所立,现墓园为近年重修。李氏回民在蚌埠人口众多。……[详细]
  甸子地遗址位于李楼乡张巷村下王庄北侧200米,与老墩子遗址相距300米左右,该遗址1985年普查时发现,该遗址现中部被京沪高铁切断。地表遗迹现象已不明显,位置大约在高铁桥柱41号至44号之间。在遗址内捡到商周时期的陶片及晚期的瓷片。……[详细]
  黄家屋遗址位于李楼乡张巷村张巷庄西100米处,整体地势平坦.地表有零星的碗及高脚杯等的瓷片、瓦片。依据其特点符合明代早期的特征。……[详细]
  老墩子遗址为圆形台地遗址,高出周边约4米,地表有大量绳纹陶片、鬲足、鼎足。拣选到石锛一个,符合商周时期特征,应为商周时期聚落遗址。……[详细]
  芦山寺遗址位于李楼乡曹巷村东南1.5公里,在东芦山和西芦山之间的山坳内。遗址附近有一水库,1966年修建。据了解该寺原有大殿三间,东西厢房及前厅。东侧山坳内2002年曾经出土过翁棺两个。最后一个和尚陈玉民现居住在曹巷村,已70多岁。现寺庙已不存,地表为耕地。现存的遗址区为原寺庙的后殿,前殿及两厢房已被水库侵占。……[详细]
  黄郢山瓦渣地遗址位于黄郢山山顶偏南。地表遍布砖瓦残片,数量很大,其中有寿州窑平底碗瓷片。据当地村民介绍,有传说为孟良、焦赞在此驻军。经实地探查,初步认为是隋唐时期的庙宇遗址。……[详细]
  王庄遗址位于李楼乡贾庵村西北500米,遗址内有一口古井,早已废弃。仅存三块井口石条。遗址地表散见砖瓦碎片及大量瓷片,瓷片主要有少量寿州窑黄釉平底碗和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初步断定为明清时期的村落遗址。……[详细]
  红塔古窑址位于李楼乡红塔庵村陈家圩子东南200米处。遗址区地表散见大量的砖瓦碎片、瓷片,其中有含寿州窑黄釉平底碗底,宋代刻花青瓷碗底,明代青瓷瓷片以及支钉等,据1985年普查和村民反映,该地区原有红烧土,支钉较多。该窑址的发现,为蚌埠地区研究古代窑烧情况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材料。……[详细]
  遗址为高台地,地势较高,呈现台状。地表散见大量冶炼过的矿石矿石多呈蜂窝状,有的表面有绿色结晶体。遗址北侧为涧湾,有大量水可用,符合冶炼条件,似为冶炼遗址,待专业部门的证实。现在地表多为坟地和耕地。……[详细]
20、李臣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臣为明代国公,当地称之为李国公墓,墓背依锥子山南坡,墓前现存石香炉、石望柱、石像生残件。原有石羊、石虎等均已顺坏,现已失踪。为龙子湖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