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宁德市旅游

宁德市旅游景点介绍

  广利桥位于屏南县岭下乡岭下村南。该桥始建于宋,明正统年间重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5年)重修,1993年再次重修。桥长30.5米,宽4.5米,单孔跨度20.6米,桥面至水面高度7.3米。桥屋建11开间48柱,九檩穿斗式构架,双坡顶。桥堍以整毛石砌筑,桥面以木板横铺,上以卵石铺砌。桥中设神龛,祀真武帝。桥西北端有石阶十级。桥两岸有红豆杉、南洋铁杉、柳杉、水松等古树名木和一座古寺,环境十分清幽。广利桥与广福桥均横跨于岭下溪上,两桥相距仅200多米,是闽东北和浙西南为数不多的姐妹桥之一。……[详细]
幽岩寺塔
  幽岩寺塔原有东、西两塔,始建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圮,嘉泰四年(1204年)重建。西塔于1932年倒塌。现存东塔,石构楼阁式,八角九层,实心,相轮塔刹,通高13.5米。基座八角浮雕力士各1尊,座上题刻:“宝塔成于元丰庚申,坏于庆元庚申,阅五载,四更住持嘉泰甲子二月募缘重建。”塔身各层浮雕佛像,神态各异,逼真生动,惜多被盗割。……[详细]
后龙慧光寺
  后龙慧光寺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龙村尾两溪交汇处附近,寺前有一小型石拱桥。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见檩下皮墨书)和明崇祯十六年(1643)重修(见檩下皮墨书),后又多次修缮。该寺为土木结构,硬山顶,封火墙。三进落厅面,面阔19米,原进深45米,占地面积855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由下殿、天井和正殿构成,后厅已毁塌,面积为551平方米。天井与廊道由鹅卵石铺设,正殿地面夯土铺就。正殿(带前廊)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构架,后部设神龛。该寺四金柱粗大,垂柱、瓜柱、枋、斗拱等硕大规整,具有明显的明代木构建筑特征,檩下皮墨书准确地表明了明代等不同时期的修缮时间,且正殿中的明代时期的木结构得到较好保护,较典型地表现了明代时期的寺院建筑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后龙龙津桥又名玉锁桥、溪尾桥,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垅村水尾。桥为东西走向,始建于清初,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董事张芳等募建。桥长33.5米,宽4.5米,单孔跨度23米,桥面至水面高度12米。桥堍以块石砌筑,桥面以木板横铺,上以卵石铺砌,神龛座南,祀五显大帝。桥屋建13开间56柱,九檩穿斗式构架,悬山顶。桥东有碑记和夫人庙。桥下龙溪蜿蜒流过,桥两岸树木成荫,环境幽静。桥中有一楹联,曰:水色山光不负祗般来往,车尘马迹任随那等奔波。清光绪拔贡张宗铭撰后龙八景诗之“桥锁龙津”:吾乡四面皆山,而玉屏与文笔两山接连,龙紧履是地者,几不知水从何处出也,道光丁未建一桥于岸口,名曰龙津。又有赞诗曰:绿树阴浓锁断虹,川流九曲不通风;濠梁乐趣人知否,尽在游鱼出没中。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后龙张氏宗祠
  后龙张氏宗祠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龙村村中,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六年(1802)重建(见石碑),同治十年(1871)重修。坐北向南,通面阔9.7米,通进深18.2米,占地面积为176.54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由戏台、天井、大厅组成,戏台为后期重建,天井正中五级石阶往大厅,左右建二层厢房,大厅面三间7.49米,减前二金柱,进深七柱1.55米,后部设神龛,穿斗抬梁木构,硬山顶,马头墙;大厅墙上有文革标语。该宗祠是该村村民议事和节庆日活动的重要场所,是该村宗祠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后龙柏舟遗烈石牌坊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龙村村西,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石牌坊坐北向南,通高约5米,通宽约4米,花岗石砌筑,三间四柱五脊顶,中间有圣旨,顶葫芦刹;横匾阴刻“柏舟遗烈”,左右两边刻有皇清旌表的字样,左右额坊浮雕精美象、凤等图案和纹饰,石柱阴刻联句。石牌坊的主体构架与细部构件之间衔接自然、分布巧妙,稳固而又不零乱。脊顶檐翼特意雕琢成起翘形状,颇具动感,潇酒飘逸。石雕工艺精丽,手法精湛。该石牌坊是民间石雕艺术优秀的作品,也体现了这一地区民众对明清时期程朱理学主流文化思想和道德体系的认同与臣服,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07、毓麟宫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毓麟宫位于古田县大甲乡邹洋村东北约100米处,坐东向西,占地面积336平方米,由门楼、天井、正厅组成,抬梁穿斗式土木结构,歇山顶,正厅上覆八角形藻井天花,天棚上绘有凤凰彩画,宫墙上绘有壁画。大殿正中是临水夫人陈靖姑神像坐龛,雕工精细,对研究元代古建筑具有重大价值。据《邹陵志》记载始建于元至正十二年(西元1352),清康熙五十七年(西元1718)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1985年再次重修。2012年二月公布为古田县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08、蝉林祠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蝉林祠
  蝉林祠位于古田县杉洋镇西北3公里的狮岩山麓。该祠坐北向南,木构建筑,占地1321.8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华表门亭、下游廊、前天井、中在厅、后天井、祖祠厅。祠前为百余平方米的旗杆坪,左右竖立着数十副历代科名旗杆石碣。祠门两旁对联为:“狮嶂钟灵持厚,蝉林流泽孔长”。大门内有华表门亭,门上有如意斗拱,层层出挑以承托屋檐,中间挂一竖匾“状元及第”,坊亭匾额为“蝉林祠文物馆”,文物馆共有馆藏文物300多件。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双坡顶,风火墙。内有楷书:“檀樾主尚书堂”六字大匾牌。横梁上悬挂有状元及第、文魁、武魁、进士等古牌匾20多块。厅内柱上分别保留有古代楹联趣对24副,整体建筑保存完好。唐天宝十四年(西元755年),余氏始迁祖余焕于自福建建阳南迁古田杉洋。宋景德四……[详细]
  巴地厝桥位于巴地村村尾100米处,平梁廊屋桥,明正德十一年(1516)建(《古田县志》明万历年版),后有重修。该桥南北走向,占地面积192平方米,桥长30米,桥宽4米,净跨15.7米,桥高3.7米,距水面5.8米。桥屋9间40柱,抬梁构架;桥中间东侧设神龛,祀林公;双坡顶。该桥年代久远,对研究古廊桥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建筑价值。2016年12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10、长泉井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泉井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坂斗村村中心处,该井始建年代不详,井栏西侧增高立对称望柱,中置石栏板,上 书-“长泉井”三大字,落款有清道光三十年(1850)等记述。井台2m×2m,井栏为方形1.05×1.05m,井深1.78m,井栏、井台和望柱、板均用青石造。长泉井冬暖夏冰,能止渴解暑,目前村民还在饮用。井边立碑,实有少见,该井对于研究当地地质结构和水文特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详细]
  双洋桥渠又称仙娘桥,位于鹤塘镇双洋村南面约800米处,建于70年代未。东西走向,占地面积60平方米。2墩3拱10小拱组成,桥渠长35米,宽1.8米,由186块条石铺砌而成,每块石块长0.57米,宽0.3米,高0.2米。桥渠面宽0.59米,深1.1米,拱距18米,拱高3.7米。桥渠主要是当地村民用来灌溉农田使用,也可供人行走。……[详细]
  鹤塘桥渠位于鹤塘镇鹤塘村村头主街道中,建于70年代未,当时是由鹤塘村全村村民出义务工用时2年完成。南北走向,桥渠全长118.8米,由378块条石铺砌而成,桥渠面宽3米,渠内宽1米,深1米,桥面离地面21米,拱距33米,拱高7米。桥渠两边有54个石制的护栏,每个护栏长2.2米,高0.97米。桥渠主要是当地村民用来灌溉农田使用,也可供人行走。……[详细]
罗峰摩崖石刻群
  罗峰摩崖石刻群位于城西街道办事处罗峰村村北1公里良坑溪尾,多为清乾隆至道光年间(1736~1850年)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宝。共有石刻13处,构成了一座小碑林,占地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既有题词石刻,如“福”、“森然”、“仙峤浮空”等,也有题诗石刻,如“水流曲涧成三峡,竹绿松青结数林,半幅罗云封洞口,一轮璧月漾波心”等。此石刻不仅描绘了罗峰村附近的绮丽风光,而且展示了先人的书法精华,有一定的考古研究价值和观摩欣赏价值。2018年12月公布为古田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灵龟福源桥位于古田县鹤塘镇灵龟村村东400米,据民国38年《凤山胡氏宗谱》记载始建于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福源桥四墩三孔,桥身长23.8米,宽2.6米,离水高度5米。桥墩船形构造,采用叠涩法施工,边角卷杀成弧形,层层叠涩而出。桥面由12根巨大条石横跨连接,桥面上镌刻着部分信士捐捨石梁为翁婆生界记录,还有一些崇寿院和尚化缘建桥和重修记载。2018年12月公布为古田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杉洋利洋石拱廊桥位于杉洋镇利洋村东南1公里处。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元年(1875)六月重修。东南西北走向,单拱石拱廊屋桥,占地面积228平方米。桥身长30米,桥宽7.6米,拱跨3.6米,矢高2.1米。桥面用毛石铺就,桥屋面阔七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两端加雨坡。桥上供有2座神龛,东北桥头立有2通墓道碑。中间梁上有“光绪元年六月初十重修”题记。该桥对研究木拱桥梁建筑及对当地民俗文化的研究有着一定的价值。2018年12月公布为古田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鞠灌溉工程位于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分为右岸龙腰渠、左岸琵琶洞渠系两个灌溉工程系统,左右岸两处灌溉工程渠系长十多公里,灌溉面积两万余亩。由隋朝谏议大夫黄鞠主持兴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该工程分为右岸龙腰渠、左岸琵琶洞渠系两个灌溉工程系统,两处灌溉工程渠系长十多公里,灌溉面积两万余亩。黄鞠灌溉工程是古代南方山丘区水利工程和民间自筹修建、政府指导管理的典范工程,具有较高的科技价值、文化价值、景观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2019年10月7日,霍童灌溉工程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福安黄氏祠堂
  黄氏祠堂位于阳头,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重建。清顺治十三年焚于火,仅留后近。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仿明建筑重建,乾隆十六年淹于水,乾隆三十三年再度重修,现为清仿明代建筑,是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遗产。祠堂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516平方来。从东至西,依次为石牌坊(今已不存),仪门(仅存北端门),北宋古井、半月池、照壁、宗祠正门、戏台、大厅堂、祖宗堂、后院。建筑为砖木结构,单檐、双坡顶、以马头墙和廊屋组成封闭式建筑,别具一格。祠堂分三进,深57.3米,宽18米。戏台屋顶建有牌楼式太子亭,飞瓦重檐气势磅礴。祠内14根大柱分两列挺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大厅堂祖宗堂之间天井雨亭别具一格,是明清建筑中上乘之作。祖宗堂正中设太祖龛,两侧廊室设各设支派祖龛。堂后有院,南则有祀房。宗祠……[详细]
  宝丰银场开采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价值。从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设场管理,至今已断断续续地开采了900多年。《三山志》《八闽通志》《宁德县志》《周墩区志》等方志及《林聪年谱》《福建史稿》等文献对宝丰银场均有记载。古矿业遗址涉及七步、李墩、浦源3个乡镇的7个村落,且种类齐全,有关探、采、选、冶、加工、运输、碑刻等的遗迹、遗址保存相对完整,这在全国也较为少见。宝丰银场遗址对研究古代矿业的勘探、开采技术,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演变以及古村落的最初形成都具有重要价值。2019年,宝丰银矿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犀溪叶氏宗祠
  犀溪叶氏宗祠位于寿宁县犀溪乡犀溪村,年代为清。简介: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建。坐西北朝东南,由门楼、戏台、先慎堂(中军府)、亨堂、报本堂等组成,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牌楼式门楼,面阔三间,悬山顶;戏台设八角藻井,歇山顶;先慎堂进深五柱,享堂进深六柱,均面阔五间,抬梁、穿斗式梁架,歇山顶。2013年,犀溪叶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祠四周各外延10米。……[详细]
  福寿桥位于寿宁县犀溪乡犀溪村,年代为清。简介:又名坝头溪桥,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1930年重修。南北走向,木拱廊桥,南面桥堍建在岩石上,北面桥堍用条石砌筑。桥身长40.7米,宽4.7米,拱跨32.8米。廊屋四柱九檩抬梁式梁架,计18间,用76柱,双坡顶。廊屋中间设神龛,中祀观音,左祀大帝,右祀临水夫人。北面桥头建有守桥亭。2013年,福寿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桥两端各外延20米,上下游各外延50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