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南平市旅游

南平市旅游景点介绍

下梅邹氏家祠
  下梅邹氏家祠位于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村,年代为清。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单进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占地总面积328平方米。由门楼、天井、正厅、太师壁、后天井等组成。牌楼式门楼,开三门,砖雕装饰精美,浮雕龙纹、花卉、人物等图案。家祠系邹氏清初迁徙下梅后,因经营茶业致富后建造。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至当溪,东、西、北从围墙各向外延伸10米。……[详细]
  马伏祝夫人墓位于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马伏村,年代为宋。朱熹生母祝夫人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九月卒,次年正月葬于后山天湖之阳。1992年韩国新安朱氏中央宗亲会捐资修缮。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平面呈“风”字形,龟背形墓丘为鹅卵石垒砌。朱熹在墓旁筑寒泉精舍守墓,其间先后完成了《论语精义》《太极图说解》《大学或问》《中庸或问》等著作。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园向东、西、北各延伸20米,向南延伸60米。……[详细]
  茶洋窑遗址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太平镇葫芦山村茶洋自然村,年代为宋至元。主要烧造于北宋中晚期至元代,延续至清代,分布面积约7万~8万平方米。2017年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2座龙窑窑炉和相关的作坊、生活遗迹。创烧出了丰富的青釉、青白釉、黑釉、褐彩、绿釉等产品,涵盖了碗、盘、盏、碟、杯、壶、瓶、罐、水注、炉、盆等日常生活器具,其产品吸收了周邻的建窑等众多窑业技术风格。在韩国新安海底沉船、日本博多湾遗址及东南亚各国均有发现茶洋窑的产品,其独具特色的黑釉深腹碗产品更是深刻影响了日本著名的“濑户烧”黑釉碗的烧造。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茶洋矿业有限公司作业区,南、西至延平区通往赤门乡的乡道,北至茶洋内安后山和上水洋山……[详细]
  浦城龙头山遗址位于浦城县南浦街道解放村,年代为新石器晚期至清。分布面积约4.2万平方米。1987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2018—2019年进行考古发掘,揭露新石器晚期墓葬16座、闽越国墓葬3座、元明清近代墓葬34座,发现新石器晚期窑址及作坊区1处、商周时期房址3座及成组柱洞若干,出土金、银、铜、铁、玉、石、陶、瓷器等文物近400件(套)及大量硬陶、黑衣陶、夹砂陶、泥质陶及晚期瓷片等。遗址时代连续性强、具有比较完整的文化序列。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西向以南浦溪为界,北向以龙头山路顶端凹口为界,面积约80181平方米……[详细]
  北苑御茶园凿字岩摩崖石刻和作坊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苑御茶园“凿字岩”摩岩石刻在城东东峰焙前村附近的“林垅”小坡之上,岩高约3米,长约4米,宽约2.5米,岩石下面刻有楷书八十字,每字约20×30厘米,为北苑茶园纪事文;左侧面刻有七十余字,每字约10×15厘米,因长期受风雨冲蚀,渐已风化,字迹模栅,难以辨认完整内容。其正面楷书石刻为:“建州东凤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兴国初,始为御焙。岁贡龙风,上柬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属之十二焙。有署暨亭榭,中曰口堂,堂后坎泉口口口口泉。前引二泉曰龙凤池。庆历戊子仲春朔柯适记。”根据石刻落款,庆历戊子仲春朔,已明确表明石刻为宋仁宗赵祯庆历八年(1048年)之作,即北苑御茶园最盛之时所刻。“凿字岩”石刻为考查北苑贡茶(龙凤团茶)的历史提供……[详细]
将口唐窑窑址
  将口唐窑窑址,位于福建省建阳市将口镇将口村。分布在郭垅山和仙奶岗两座山岗的东南坡,暴露窑具托座和青瓷残器等,堆积层厚1至2米,范围约1200平方米。该窑于1977年调查时发现。1985年,福建省博物馆进行发掘,发现唐代龙窑基一座,出土遗物数百件。瓷器胎骨绝大多数细腻、纯净,少量夹砂或羼细砂。产品均为青瓷,施石灰釉,釉色以青绿、青黄色为主,也有少量青灰色。釉层普遍较厚,均匀温润。釉面流行细小而密集的冰裂纹。器表多数素面,少量装饰花纹。制作方法普遍采用快轮成型,形制规范,品种比较丰富,器形有碗、盘、碟、盆、钵、执壶、瓮、罐、灯盏、盘口壶等。不少产品形体硕大稳重,反映其娴熟的造型工艺水平。装烧方法采用托座叠烧。产品是在龙窑中焙烧。发掘的仙奶岗窑基,依山坡倾斜地势建筑,残长达52米,是目前国内已知唐……[详细]
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
  南剑州州学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元佑年间(1086—1094)郡守王汝舟加以扩建。建炎四年毁于战火,绍兴二年(1132)郡守刘子翼徙建于郡西龙津馆,绍兴十五年郡守路采迁回旧所重建,于绍兴十七年夏落成,七月十六日撰成《南剑州重建州学记》,张致远撰文,张致远,沙县人,宣和三年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给事中等职。罗荐可书写,陈师孟(南剑州州学教授)立石。《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为石龟驮青石雕碑,今存于南平二中校园内,该碑高3.125米,宽1.64米。碑额双行竖写篆书“南剑州重建州学记”8个大字,全碑连额共1121字。碑文论述了南平是个山川秀丽人才辈出的地方。记载重建州学过程,盛赞旧州学培养众多人才,纵谈儒学发展历史,抨击当时社会轻浮浅薄、追逐势利的风气,希望复兴学校,推行教化,以匡时……[详细]
滨溪街区
  滨溪街区与著名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一溪之隔,距武夷山自然保护区40公里,毗邻机场、火车站,距武夷山市区11公里,交通十分便捷。该区以发展国际旅游休闲度假为目标,在总体布局上划分为旅游接待区、休闲度假区、高尔夫度假区、综合娱乐区和特色游览区五大功能区以及综合服务区、民俗风情区、水上活动区等十五个功能小区。……[详细]
剑州大桥
  剑州大桥起于福建省南平市滨江路与鼓楼街交叉口,设置平面交叉连接滨江路与鼓楼街,横穿江滨公园、西溪,终位于九峰山麓朱熹路的南平跨江大桥。桥体共包括主线桥梁及南平案引桥和九峰立交主线桥。通过互通立交,桥面与规划的九峰路相交。主线桥梁全长449米,包括42.5米南平岸引桥、240米主桥及166.5米九峰立交主线桥,九峰岸A匝道桥长91米。桥梁远期按八车道设计,两侧各设3米宽人行道,桥面总宽35米。为自锚式独塔悬索斜拉协作体系桥。跨江大桥被命名为“剑州大桥”。充分体现了南平的历史文化。南平是与福州、泉州等齐名的文化古城,由于多次火灾和旧城改造,历史文化遗址越来越少,许多以南平历史文化命名的地名也消失了。南平在南唐和宋朝初用剑州这个名字有33年(公元946年至979年),使用“剑州大桥”这个名字可以保……[详细]
南平市博物馆
  南平市博物馆现为地区级国立综合性博物馆,1984年开始筹建,1986年10月正式开馆,1994年南平撤地改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南平市博物馆同时升格为地级馆。原址位于南平市新华路4号,馆舍面积600平方米。南平市博物馆新馆位于南平市马坑路266号,占地面积4171平方米,建筑面积6368平方米。2005年开工建设,2011年11月28日新馆开馆并免费开放。区域划分及功能:博物馆新馆共七层,其中:负一楼为临时综合展厅,其中展厅面积约1200平方米;一层为精品文物临展厅,其中展厅面积550平方米;二至四楼为基本陈列展厅,合计展厅面积2200平方米,用于《闽北五千年》基本陈列展览;五楼为文物库房及业务用房;六楼为学术报告厅。南平市博物馆现有藏品6326件/套,其中珍贵文物数量为2105件/套(一……[详细]
廖俊波先进事迹纪念馆
  廖俊波先进事迹纪念馆,位于南平市政和县石圳村。廖俊波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曾任政和县县委书记,2015年6月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2017年3月18日,廖俊波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详细]
邵武市博物馆
  1983年,为了弘扬邵武悠久的历史文化,邵武市人民政府建立了邵武市博物馆,馆址面积约1200平方米。邵武市博物馆是以宝严寺为馆址的。宝严寺始建于唐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几经沧桑后于1980年重新修缮,基本上保存了唐、宋、元、明四个朝代的建筑风格,现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宝严寺既是古建筑,又是革命旧址,1932年10月,中央工农红军一军团22军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率部解放邵武,邵武县苏维埃政府就设地宝严寺。2006年6月,第六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邵武市博物馆共收--史文物近3000件,其中馆藏一、二级珍贵文物数量在我省县、市级中居第一位。为了宣传邵武历史上的“一世伟人”——李纲(邵武水北一都人),于1984年,我们建立李纲纪念馆。当时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为李纲纪念馆题写馆名。1987……[详细]
迪口西坑游章华、游仲铭、游吓生烈士合葬墓
  迪口西坑游章华、游仲铭、游吓生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镇西坑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西坑村西北侧300米处,坐东北向西南,长6.8米,宽7米,面积47.6平方米。整体呈“凤”字型,墓丘壁以水泥筑砌,墓前立三个石碑,自左向右分立阴刻游章华烈士、游仲铭烈士及游吓生烈士墓碑,墓碑均高约0.87米,宽约0.4米,立碑单位建瓯县人民政府第六区公所,立碑时间1953年12月。该烈士墓对开展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弘扬革命传统精神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4月28日,建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建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葬坐东北朝西南,以71.3平方米的墓葬本体为保护范围呈不规则梯形;保护范围西南边长4.1米,西北边长5.4米,东北边长7.4米,东南边长计7.0米。建设控制地带:建控地带以保……[详细]
迪口徐坑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烈士合葬墓
  迪口徐坑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烈士合葬墓位于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大布林村徐坑自然村西面约2千米远的建瓯至迪口镇公路旁,1953年12月重修,坐偏西南朝偏东北,长7.5米,宽6米,高6米,朝向公路一侧,从左至右分立革命烈士萧海清、陈嶼泰、孙树一的合葬墓碑,墓丘顶刷水泥,墓用片石垒砌,左侧二级墓坪旁山腰种植数十年的枫树。三位烈士为土地改革时期被当地土匪杀害的国家土改干部。该烈士墓对开展青少年革命教育具有积极意义。2020年4月28日,建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建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葬坐偏西南朝偏东北,以63.92平方米的墓葬本体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偏东北边长7.4米,偏东南边长9.7米,偏西南边长6.1米,偏西北边长9.2米。建设控制地……[详细]
迪口梅岭江老魏烈士墓
  迪口梅岭江老魏烈士墓位于迪口镇下房村梅岭自然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下房村梅岭自然村平路下山西侧山腰,坐东北朝西南,呈小“八”字型,碑高为0.6米,宽0.4米,墓两侧壁以方砖水泥筑砌,石碑上碑文竖式楷书“革命烈士江老魏墓”,立碑时间1953年12月重修,立碑单位建瓯县人民政府第六区公所。据当地老人介绍,江老魏生于1916年,1933年参加红军,曾转战古田等地,由于病重,1941年牺牲于梅岭自然村,1953年被追认为烈士。该墓对青少年进行革命教育发挥积极作用。2020年4月28日,建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建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葬坐东北朝西南,以71.3平方米的墓葬本体(包括已水泥硬化为墓坪一部分的山路)为保护范围呈不规则梯形;保护范围西南边长8.5米,西北边……[详细]
水源钱团王守仁、王仁臣烈士合葬墓
  水源钱团王守仁、王仁臣烈士合葬墓位于水源乡钱团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该墓位于建瓯市水源乡钱团村北侧后山林的半山坡之上,坐西北朝东南,长8.5米,宽8米,面积68平方米。平面呈“凤字形”,墓缘及墓坪均用水泥刷成,墓缘呈六柱五间五层式,正中嵌砂质岩石碑一块,行书阴刻“三野十兵团战士山东籍于一九五零年二月十九日光荣牺牲,中国人民解军烈士王仁臣、王守仁之墓,建瓯县人民委员会,团结大队管理委员会,公元一九六六年十月一日”,碑前砌半月形供台。该墓对加强青少年革命教育具有积极意义。2020年4月28日,建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建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墓葬坐西北朝东南,以172.15平方米的墓葬本体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东南边长15.0米,西南边长14.3米,西北边长12.5米,东北边长11.4……[详细]
云上大富景区
  大富村距顺昌县城70公里,距高阳乡约14公里,海拔700多。以竹为多,常年青翠,空气清新,民风淳朴,一副天然样,,是夏日纳凉的好去处。大富四季皆胜景,惟有云海数最佳。大富一年有200多天可观云海,最佳观云点有四处,一是村口的观云阁。观云阁是村里为方便游人观赏拍摄云海于去年修建的二层六角亭。由于地理和山势的关系,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云带。云起时,随气流在山峦间穿行,云围雾绕,高低沉浮,白茫茫的铺满了村前的山谷沟壑,飘渺变幻。流动的云海,时常随风扑面而来,围罩着你,仿佛有了生命一般。二是村中的观景台。俺友数了数,从村里的小街登上观景台,共有172个台阶,一口气上去,小喘几下。站上了观景台,眼前豁然开朗,远山近树,群峰叠障,尽收眼底。凭栏而立,山风拂面,心旷神怡。这里看云海,大势。三是村部三楼露天……[详细]
水美富石景区
  仁寿镇富石村是顺昌县最为偏远的小村。位于仁寿镇北部,地势峻岭重迷,与建阳市徐市镇南槎村交界,为顺昌与建阳交界村。……[详细]
七彩洪地景区
  顺昌县利用当地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打造一批集旅游休闲、科普养生、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小镇和特色山村,助力当地乡村振兴。洋墩乡的七彩山村——洪地村就是一个典范,呈现美丽乡村新风貌。洪地村位于顺昌县洋墩乡连墩村北部,是连墩村的一个自然村,东邻仁寿桂溪村,南接本乡连墩村,西靠埔上苦竹际,向北经葫芦厂可进入笔架山。距乡政府所在地11公里,距顺昌县城区57公里,距建阳区64公里,距武夷山机场117公里。洪地自然村北距浦南高速公路徐市开口仅35公里,南距沙县高速路口69公里,武夷新区至沙县高速计划在洋墩乡开口。徐大线公路工程已完成改造,路基路面拓宽至12米(全路幅)。这些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将会推动我乡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洪地发展提……[详细]
顺昌天台山景区
  天台山风景区位于福建省顺昌县洋口镇上坪头,距镇区10公里的田坪村上坪头自然村,海拔1078米,峰峦峻奇、风光秀丽。其原始森林、竹海、寺庙、溶洞、怪石、峭壁、石阶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的相结合。这里有一大片银杏群,近百株树龄在数百年的银杏散落在上坪头四周。到仲秋时,从天台山顶看下来,那跳动着金黄色的音符,就是丰收着的银杏,煞是好看。半山上坪头自然村至今还生长着千年“活化石”银杏树。这里有古银杏树200余颗,是福建省最大的古银杏群,其中位于箭坑的“银杏树王”胸径1.2米、高17米,树龄达到1208年。2015年上坪头古银杏群景观被评为“闽北十大美丽乡村景观林”之一。这里每年吸引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驴友、摄影爱好者等。同时也是摄影绘画、科普写生、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天台山除了修竹茂林外,看到了许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