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旅游

漳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溪园张氏家庙位于长泰区武安镇京元村,年代为明至清。始建于明初,历代维修,现存建筑保留明、清风格特征。合院式布局,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047平方米。前厅面阔3间,进深2间;主堂面阔5间,进深3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构架。前埕分上下两级,下埕没于水下,立有石旗杆台座。上埕北侧的土地祠和古井为附属文物。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筑外墙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详细]
漳州蔡氏民居(蔡竹禅故居)
  漳州蔡氏民居(蔡竹禅故居)位于漳州市中心芗城官园大学甲37号。大厝具备明清时代闽南民居的典型特色,屋宇宽敞,由三座大厝次第形成三进深宅院,前设石埕,两侧有厢房,呈围拱之势,是闽南民居典型的前程后院“三落大厝”。……[详细]
23、岱房庵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岱房庵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靖城镇大房村境内,距南靖县城20公里,距漳州市区10公里。岱房庵奉迄三平祖师公,迄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据清朝乾隆南靖县志记载:“明宣德年间,因迎祖师像祈雨,过浮山总大坪社,遂止不去,乡人筑寺祈之。”岱房庵主祀的义中禅师,俗姓杨,叱号为广济禅师,俗称三平祖师公。起祖籍高陵(今陕西高陵),因父仕闽,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生于福唐(今福建省福州市)。唐宝历三年(公元827年),义中禅师到福建平和县创建三平寺。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十一月初6日,义中禅师圆寂,享年92岁,僧腊65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岱房庵制定规划,进行寺庙配套建设:铺设了庙外石埕;修建了山门和寿金炉;添置了万年宝鼎,雕刻十二生肖石像;新建四座广济亭,一座戏台,在回廊墙壁竖立功德石碑;修……[详细]
  霞东书院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盐鱼市街,1988年被列为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霞东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原为将领蓝理的公馆,乾隆年间文华殿大学士蔡新归隐后在此讲学,道光元年(1821年)重建。建筑坐西北朝东南,由门楼、主殿和两侧廊房组成“口”字形布局。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悬山顶,燕尾脊,抬梁穿斗混合式构架。供奉主神及配祀神灵有文昌帝君、魁星夫子、观音菩萨、破肚将军兰理、福德正神。庙宇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仿宋建,燕尾式二进三开间的建筑特点。清道光元年,2003年再次重修,为福建省省级文保单位。2005年同台湾十三腔圣乐团进行艺术交流,每三年一次与四川七曲山文昌祖庭洞经乐团进行一次艺术交流。2006年11月,登记民……[详细]
25、熏南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薰南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两层单元式圆形土楼,建筑总面积2675平方米,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由两代人建了22年才落成。楼内建筑分为内外两环,分成12个扇形单元,每个单元均由前后两进、天井及两厢廊组成,这种闽南风格的四合院,在公共性之外注重私密性,算是福建土楼中一种独特的格局。薰南楼整体规划布局周密、用料考究,保存较多漆金镂空透雕木构件,具有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底蕴,2005年12月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薰南楼楼门由细琢的青岗石砌成,对称整齐,大气宏伟,楼名及楼联由清乾隆年间进士何子祥题写,遒劲有力。“嶂列屏开石阙祥云依圤极,风和日暖天炉宝气焕南山”。薰南楼各单元台阶、天井、庭院均用精雕细琢的石板构砌成,梁架和门窗的木雕,构图精美,清一色的漆金镂空透雕,雕功精致,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精品。……[详细]
  武安牌坊群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人民东路109号附近,具体在武安镇中山南路。这个景点由祖孙执法坊、春风桃李秋水鱼龙坊、解元世科坊三座石牌坊和一口古井组成。其中,祖孙执法坊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祖孙执法坊是为长泰籍进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戴时宗,以及戴时宗的曾孙、进士、监察御史戴燝而立的。该牌坊为石仿木结构,二柱一门式,面阔4.87米,通高7.055米,单檐歇山式屋顶,但不规则,柱方形,四角内讹。二柱上有普柏,坊上置栌斗,斗形较大。斗拱均出挑,额枋下有龙形雀替,显得气势磅礴,精美绝伦。除了祖孙执法坊外,武安牌坊群还包括春风桃李秋水鱼龙坊和解元世科坊。其中,春风桃李秋水鱼龙坊为石仿木结构,二柱一门式,面阔4.87米,通高7.……[详细]
  悬钟城位于福建省诏安县梅岭南门一带的诏安湾西岸。处于南海与东海交汇的突出部,地势险要。古城中的建筑颇具特点,悬钟城的房屋大多是东西向的,屋顶的装饰也与众不同。 始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嘉靖末年,抗倭明将戚继光在此屯兵,并击败了倭寇。清顺治十八年(1661)因迁界而废,康熙年间再度重修。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华侨捐资重修了西门的部分城墙。悬钟城依山势砌条石筑成,周长1800米、垣面宽3至3·5米、高6米,女墙861垛,窝铺15座。东西南北四门上各有城楼,东、西两门阻海,北门通路,南门塞之。……[详细]
  蓝鼎元墓漳浦县湖西乡政府前约100米处。坐西向东,外观呈“风”字形,三合土构筑,青石墓碑上刻楷书“皇清恩进士授中宪大夫知广州府事鹿洲蓝先生佳城,乾隆癸卯仲秋吉旦”。墓前竖石望柱1对。1986年,漳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松州威惠庙,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松州村。唐代漳州首任刺史陈元光于景云二年(711年)因平寇乱战殁,朝廷念其开漳有功,下诏立庙,初名“将军庙”。唐贞元二年(786年)漳州治所从李沃川(今漳浦绥安镇)迁入龙溪,当年于漳州北郊松州书院内兴建将军庙,以纪念陈元光、陈珦父子二刺史对开发漳州的功德,并官定为漳州文武官员于春秋祭日进庙致祭。据唐漳州司马欧阳秬作《陈珦墓志铭》载:“贞元迁州,遂以松州书院祀龙湖(陈元光,号龙湖)而葬之。”宋宣和二年(1120年),朝廷诏令对将军庙赐额为“威惠”,由此,漳、泉二州各属县所立的将军庙均改称为威惠庙。明代太朴待卿陈天定《北溪纪胜》载:“由溪西直上三里许,则唐将军威惠庙在焉。古所为苦草镇松州堡是也。”松州威惠庙内还有一所松州书院,该院建于唐景龙二年(708年)……[详细]
30、万松关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松关
  万松关在龙文区梧浦村东约1公里的岐山与鹤鸣山交错处,乃古代漳郡东面通道上必经隘口,扼进出漳州之门户,古称“麟蹲凤翔,襟带川原”。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年-1449年)郡人陈克聪在此植松夹道,连荫十里”,因此得名。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郡守施邦曜创筑关城。门额匾镌“天保维垣”四字,属明大学士林钎所书。郑成功、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都曾在此击败清军。据载唐朝名帅陈元光将军“遣人沿溪结筏,间道袭蛮,遂建寨柳江之西”,即今万松关一带,旧称“军营岭”。开漳后,在鹤鸣山(即云洞岩)和岐山之间辟开一条漳州府通往福州府的要道,取名“福岐路”。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郡人陈克聪在此“植松夹道,连阴十里”,因而改称为“万松岭”。明崇祯二年(1629年),漳州府太守施缪始建后继任的工部主事就任漳州知……[详细]
  中正和平坊,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蓝田镇西坑村,类型为古建筑,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为彰表东阁大学士林焊功绩而建。坊为石构,3间5层12柱,高9.2米,宽9.5米,深2.2米。中嵌崇祯皇帝御赐中正和平、澹泊宁静及林焊生平事迹的石匾。1982年,龙海县(今龙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木棉亭碑刻,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漳州龙海市九龙岭九湖镇木棉村口木棉庵前,亭为钢筋水泥仿木结构,长方形八柱亭子,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匾额镌“木棉亭”三字。 柱上有楹联多副,其中最有名的是汉寿朱熙撰写的“明春秋大义,为天下除奸”。亭子后面有一排碑刻。有一方碑刻镌“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十大字,此碑原系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亲立,原碑已废,现存碑刻是清乾隆间知县袁本濂重立。另一立石碑系明人题刻七言诗一首,曰:“当年误国岂堪论,窜逐遐方暴日奔。谁道虎臣成劲节,木棉千古一碑存。”旁边还有一碑,刊刻着陈琪撰文、汉寿朱熙写的《木棉亭记》。贾似道被贬迁徙,由武举郑虎臣押解,郑父曾因奉命监押,惨遭贾似道杀害,自己也曾被贾似道流放充军,获释后在会稽当县令。对贾似道恨之入骨。押解中途至漳州木棉庵时,听……[详细]
  关帝庙位于南靖县城新民路大庙口,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在南靖县城新民路大庙口,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清嘉庆时重修。庙宇面阔三间,正殿有四根雕龙石柱,殿壁为三国故事壁画。庙内尚存明清碑记七通。……[详细]
  黄道周墓,在漳浦县北山,即离黄道周讲学处不远的地方。黄道周墓坐南朝北,为三合土结构,宽10米,长12米,周围种满树木。墓碑题写:“明赐进士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师、吏、兵二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前詹事府经筵讲官,赠文明佰,谥忠端黄石斋先生暨配诰封正一品夫人谥考徽蔡氏之佳城。”墓侧有“四君子墓”,也座南朝北,墓碑写“殉节门人四君子之墓”。黄道周及四君子墓保存完好,经常有人前往朝拜瞻仰,回想黄道周的一生光辉业绩,是漳浦人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详细]
  东山抗战烈士陵园址在今铜陵镇五里亭。民国30年由40多名华侨捐款一万多元建成。该陵园由公墓、烈士纪念碑、纪念亭构成,占地300平方米。陵园四周为栏杆式围墙,园门墙镌刻国民政府东山县长楼胜利的题字“毅魄长存”。陵园内有两棵大榕树和花台,公墓前塑汪精卫夫妇跪像。纪念亭(五里亭)内竖华侨捐资芳名碑刻。198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门匾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肖克将军题匾:“东山抗战烈士陵园”镏金大字。陵园内种植多种花木。……[详细]
  天地会创立遗址,位于云霄县东厦镇高溪村。在云霄县东厦乡高溪村的高溪庙和观音亭。不少学者认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僧人万提喜以佛门身份为掩护,会集各地信徒,在高溪庙创立民间秘密组织“天地会”,并在此庙结盟,相约共同以“三共”为姓,作为联络暗号,发展会徒,秘密领导反清起义。不久,“天地会”迅速发展到粤、赣、苏、浙、川、湘、桂、滇、黔等省,声势浩大,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秘密结社。高溪庙在亭后山麓,木结构,歇山顶,由前殿和后殿组成,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祀奉陈元光塑像,俗称顶庙,系明代建筑。庙内壁画、门神、斗拱、梁架彩绘精美,保存完好。观音亭,在高溪庙附近,濒临漳江,两进一院,并有厢房、廊庑,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俗称下庙。该庙坐北朝南,木石结构,悬山顶,始建时间无考。庙中祀奉观音、……[详细]
岳口街清代石坊
  在新华东路岳口街,清代石坊“勇壮简易”和“闽越熊声”坊引人注目。清圣祖曾赐名予这些石坊,体现了对平台名将蓝理、许凤立的表彰。这些石坊威武雄壮,特别吸引人的是,五处镂雕上洋人的形象,生动展现了明清时期漳州与海外的友好交流,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开放与包容。“勇壮简易、所向无前”坊为清康熙四十六年(1619年)赐福建提督、左都督、挂镇朔将军印的蓝理所立。蓝理(1649-1720),字义甫,号文山,漳浦县赤岭人。在澎湖海战中,蓝理腹部被炮击伤,拖肠血战,功居第一,康熙帝称他为“破肚总兵”。“闽越雄声、楚滇伟绩”坊,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赐福建全漳总兵官、左都督许凤所立。香港路的牌坊,可称为“文牌坊”,它为文官而立,而新华东路的牌坊是“武牌坊”,它为为武官而建,时间约晚100年。漳州的明清石牌坊以其……[详细]
双门顶明代石坊
  双门顶明代石坊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具体地址在修文西路与延安南路交叉口附近,也就是漳州古城的香港街上。这座石坊是漳州现存石坊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福建省内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双门顶明代石坊包括“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两座石坊,相距不过三十来米,所以共享一通国保碑。其中,“尚书探花”石坊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为纪念林士章而立。林士章,字德斐,漳浦人,嘉靖探花,曾任南京礼部尚书、国史副总裁。这座石坊宽8米、高11米,南北向,以青白石相间建造,楼顶置鱼形脊饰,檐翼角起翘自然,正匾以下均以梁、枋隔层,具有典型的明中后期牌坊风格。石坊正中的龙凤匾上刻着“隆恩”二字,表示这座牌坊是经过皇帝批准的、礼部制定等级的。而“三世宰贰”石坊与“尚书探花”石坊相距不远,也是明代建筑,同样具有极……[详细]
塔口庵经幢
  塔口庵经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立于漳州市区大同路塔口庵前,建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通高7米、底直径1.2米,以二十四层浮雕块石累叠筑成。基座及利用唐代遗存的石构件建造,为八角柱状须弥座。基座之上,以分别雕有海水、螭龙、莲瓣的鼓形、覆盆形等状不同的六层块石,承托着中隔仰莲花石的两层八角柱形幢身。幢身下层八面各雕或坐或立、形态各异的佛像一尊;上层南向一面刻楷书直读“宝塔建造于宋绍圣四年丁丑至大明崇祯拾伍年陆月初十日飓风颓坏原任钦差福建中路副总兵王尚忠捐资重造”等字,余七面均刻“南无阿弥陀佛”竖排六字楷书。幢身之上,以雕有佛像、莲花等图案的十三层各种形状的块石,向上收分,构成五重八角出檐、高耸奇特的幢顶,上置葫芦状尖峰。此经幢雕琢浑古,造型独特,且位于三条街道交叉汇合处,前有巨大榕树覆盖,后有……[详细]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
  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旧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党史教育基地,漳州十大革命遗址。2021年入选福建100个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1927年3月,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前,中共闽南部委书记罗明和闽南部委委员、漳州支部书记翁泽生二人从新闻中发现了蒋介石的反动苗头,顿感事关重大,便召集闽南部委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制定各种应变措施,使漳州的党组织、党员得以保全。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为了加快福建全省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进程,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中共闽南、闽北临委负责人于11月下旬在厦门碰头,筹备召开各县负责同志联席会议,商定在联席会议上选举产生福建临时省委。漳州以其良好的革命基础被确定为联席会议的召开地。后来成为临时省委首位书记的陈明以及接任书记罗明经过商议,选中了漳州振成巷3……[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