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萍乡市旅游

萍乡市旅游景点介绍

良坊王氏大祠
  莲花良坊王氏祠堂始位于江西省,始建于明朝万历壬子年(公元1612年),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前栋设有戏台,台上方书刻“古人高风”牌匾。祠堂设计之精美,做工之巧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莲花良坊王氏祠堂始建于明朝万历壬子年(公元1612年),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前栋设有戏台,台上方书刻“古人高风”牌匾。江西省莲花良坊王氏祠堂屋柱及横梁上雕梁画栋,装饰华丽,屋柱下有数八角型垫石,垫石上雕有飞禽走兽,天花板雕龙画凤,大极图造型。上栋龛台雕有人物、字、画,地面是用石灰、沙石拌桐油筑成,保存完好。祠内最大特色是每个角落采光良好。祠堂外墙是用水磨柴烧青砖砌成,墙面平整光滑。祠堂三栋联宇:前栋为平风垛,中栋梁为弓形垛,后栋为人字垛。前栋正面分为三层,下层为大回廊有……[详细]
罗汉山安成侯墓
  安成侯墓座落在莲花县升坊镇麻石村的水轮机厂园区内,当时工业园区内大大小小,共有18座土堆,并且每个土堆都挖出过器物,唯这座封土堆面积极大,堆土面积达200平方米以上,封土层厚达13米,非常宏伟、壮观。萍乡市莲花县工业园区的罗汉山老虎坳上的汉代古墓,不但发掘了金、铜、铁、陶、瓷、玉六大类上百件文物,而且还出土了一枚极为珍贵的刻有龟纽印文“安成侯印”四个字的金质印章。专家们考证这枚金质印章时意外发现,这座墓的墓主就是汉景帝之孙刘苍。成侯墓是汉代长沙侯国的一个墓葬,是我省第一个王侯级的墓葬。与新近发掘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同样有着撼世的考古历史价值、科学艺术价值和展示利用价值。……[详细]
  江西省莲花县荷塘乡安泉村长岭自然村的村口有一座牌坊,是清代道光丁亥年(1827)建。此坊是旌表贺录姑贞孝坊。据族人介绍:贺氏录姑年十四岁许配茶陵人士李文吉,未婚文吉殁,但录姑誓不改嫁。又因当时母故,父不继娶,两弟幼小和老父全赖录姑抚育和奉养,人皆称其贞孝。牌坊座西朝东,青石构成五层,四柱三门,高7.8米,宽5.2米。坊柱为四方抹角形,柱子下部两边抱鼓石。坊顶为歇山顶,顶四面坡的石板上雕出瓦陇,连檐之上又刻出瓦当。正脊两端为翘尾相向的雕鲤鱼,共分三层六条,寓意“鲤跃龙门”。坊顶中有一透雕,四隅飞檐翘角,气势雄伟。四层的正面中心镌有“圣旨”二字,背面中心则为“恩荣”二字。三层的正面镂刻:“大清道光五年奉抚监学三院会咨题清贞孝,道光七年奉旨下给帑建坊。”“旌表莲花厅十三都乡耆贺怀虞之女录姑贞孝坊。……[详细]
宾兴馆毛泽东旧居
  宾兴馆(毛泽东旧居)简介毛泽东旧居位于莲花县城解放街148号,原为“宾兴馆”,始建于清道光五年,时为莲花厅文化教育设施,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活动旧址,1968年重修。1927年9月25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攻克莲花县城后,前委和师部驻扎在宾兴馆,毛泽东住在馆内,召开了前委会议,决定将秋收起义部队转兵井冈山,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的伟大序幕。革命战争时期,“莲花一枝枪”的故事闻名遐迩。为铭记这段峥嵘岁月,纪念革命先烈,1968年,经省文化厅批准设立莲花一枝枪纪念馆,馆址设在宾兴馆,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我县在毛泽东旧居后面选址新建莲花一枝枪纪念馆,2011年10月,县委、县政府启动毛泽东旧居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投资800万元,……[详细]
  卢德铭烈士墓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上埠镇山口岩村南岭。由底座、中座和碑身三部分组成,麻石材质;通高6.4米,上塑卢德铭烈士全身像。碑身正面自上至下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题写的“卢德铭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中座背面刻“卢德铭烈士纪念碑碑文”,详细记载了烈士生平事迹。……[详细]
秋收起义高滩行军会议旧址
  秋收起义高滩行军会议旧址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高州乡高滩村。建于清代未年,为祠堂式建筑,灰砖青瓦,直属两栋,砖木结构。原先是村民王仁的私人住房,建筑面积297平方米。1927年9月24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从芦溪进入莲花境内高滩村时,由于总指挥卢德铭的牺牲,士气十分低落。毛泽东在高滩召开行军会议,清点了部队人数和枪枝,提出“部队不能在高滩散摊”,并以朴实感人的革命道理,扫除了部队中的悲观情绪。201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140万元进行文物本体维修。地点:高洲乡高滩村时代:1927年建设控制地带:1.秋收起义高滩行军会议旧址(王氏宗祠):以保护范围为界,东、西、北各向外延伸10米,南向外延伸15米。建设控制高度:20米。面积:1209平方米;2.秋收起义高滩行军会议旧址(王仁烈士故居):……[详细]
  古建筑名称:杨岐了道禅师塔地点:萍乡市上栗县杨岐乡杨岐村时代:清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西、南、北各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面积:682平方米。……[详细]
潭台古城址
  潭台古城址位于江西省萍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田中管理处“谭台”、“何家圳”等村之间。该城建在一座低矮的丘岭上,北靠杨岐山,东临萍水河,西面是开阔的平原,南面越过几座低丘,也与平原相接。城址略呈长方形,城内及周围地势总体上东北高、西南低。根据勘探结果,东墙长约160米、南墙长约240米、西墙长约154米、北墙长约223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东南西北四面都有土夯城墙体若干古城的轮廓明显,城墙最高处尚有3.2米;东西城门遗迹清晰,西城门十分完整,还有祭祀台、生活居住区和烽火台等。另外在城址南墙外约100米处的一处丘坡上,发现约0.8米厚的文化层,采集有雷纹陶片;1970年在城南约250米处的庵子山发现有商周时期的遗迹和遗物。城址北墙外230米处的台地上采集到细绳纹陶片,古城内还出土了古越族文化的青铜器……[详细]
  长红桎木坐落在上栗县金山镇白鹤村,原国民党的一位将军的花园里。树龄达千年以上,并与一棵同龄的罗汉松绞织在一起,人们又称之为连理树。是我国唯一的一年四次开花的稀有植物国之瑰宝。湘赣大部分花园和苗圃的红花桎木都是由此嫁接去的。1986年在《人民日报》上报后,全国各地都有人前来观赏“她”的娇容。……[详细]
  栗江古樟位于上栗县上栗镇栗江河畔,植于公元1704年,树高15米,冠幅南北30米,东西25米,四季常青,枝繁叶茂。栗江古樟保护地带四周5米,建设控制地带四周10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栗江古樟据老年人讲不知多少年了,请林业专家估算确定有一千多年。历史上就有这棵古樟在栗水河岸,千百年来古樟常年叶密郁葱地生长着,曾为电影“月光下的小屋”拍摄实景助过一臂之力。中央美院教授刘千把它搬上了画册。……[详细]
  红军标语、漫画位于上栗县东源乡小枧村老街肖家祠堂的大门口右侧外墙之上,漫画面积6平方米,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为红十六军九师七团政治处创作。此祠堂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坐南朝北,保护地带画四周10米,建设控制地带画四周20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此画是画于肖家祠堂墙上,肖家祠堂属私人所有,由于此祠堂年久失修。因此,村民肖某在2007年计划拆除老祠堂建新屋。经过文物部门和地方政府以及屋主三方协商。同意拆旧建新。为了保存其原貌,县文物部门请来了赣州市博物馆的专家,已将其标语、漫画托裱绘制复原存入县文物部门。……[详细]
  刘凤诰,字丞牧,号金门,上栗县赤山镇石观泉人,清乾隆御点探花郎,曾到长平乡石溪周氏外祖家探亲为其宗祠石柱挥毫题联:“溪水长流万派千支归一本,榜山高挂云龙风虎兆鳌头”。长平乡石溪周氏宗祠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坐东朝西,保护地带宗祠四周30米,建设控制地带宗祠四周30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详细]
张国焘故居
  张国焘故居座落在上栗县金山镇山明村桎木山,距319国道6.5公里,建于清,为土建四合院,有48个天井,坐东朝西坤山艮向左兼三分,原建筑面积20余亩。目前,故居主体建筑部分仍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但内部已被28户村民建房所占,且部分被改建,破坏严重。此故居同时也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张国庶的故居,张国庶与张国焘为同胞兄弟。张国庶26岁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领导江西省的地下斗争,1930年7月初由于叛徒告密而被捕,1930年7月5日英勇牺牲,现为烈士。……[详细]
  斑竹山起义旧址--凌云寺,坐落于上栗县上栗镇万石行政村斑竹山上。1927年12月由中共安源市领导,上栗区党部直接指挥的斑竹山起义就暴发在这里。旧址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坐南朝北,保护地带旧址四周200米,建设控制地带旧址四周100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斑竹山海拨200多米,面积30平方公里。它的名字与现代革命史上一件壮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著名的斑竹起义。斑竹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严重威胁到国民党在萍乡的反动统治,引起了他们极大的恐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弹子坑的枪声震醒了沉睡的大山,更震醒了上栗的工农大众。此后,上栗地区的地下党带领上栗人民,转入更加艰苦卓绝的地下游击战。斑竹山的革命火种,继续燃烧在上栗大地,为迎接萍乡的解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详细]
萍浏醴起义指挥部旧址
  萍浏醴起义指挥部旧址--麻石龙王庙,座落于上栗县金山镇小水村麻石街。原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始建于唐,后多次维修扩建。2003年再次重修。为唐代建筑风格。重修后,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坐北朝南,保护地带含对面戏台四周20米,建设控制地点四周30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该旧址为萍、浏、醴三县(市)交汇处,1906年冬,同盟会领导和发动的萍、浏、醴起义就发生在这里。1905年8月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创立了同盟会。这是当时团结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战斗的旗帜。同盟会深入各地开展革命宣传,启发人民群众的斗争觉悟,一方面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决心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的新国家。萍、浏、醴起义为后来的辛亥革命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预演,在中国近代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详细]
  赤山古石桥位于上栗县赤山镇赤山河中游之上,其桥跨度长30米,宽6.5米,高7.3米。建于明嘉靖16年(公元1537年)的三拱石桥。赤山桥建筑面积195平方米,方位座标南北连接,保护地带桥四周10米,建设控制地带桥四周15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赤山古石桥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桥墩也有多处被大水冲坏,基脚也有多处石条被水冲走,建议尽快维修,加以保护。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赤山行政村……[详细]
37、楚王台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王台坐落在上栗县桐木镇楚山之上,初唐韩吏部自潮移袁过其庙而留咏,有“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祀楚王”之句。清胥绳武又说:“楚山拨地白云中,作之庙以敬祀昭王。一夕风雨徒山下,乡人日络绎来祝祷”。楚昭王庙,因一贯多白蚁,整座庙只剩下几垛墙,只剩石门架。有一块石碑高70公分,宽30公分,头上刻着“楚昭台”,中间是“昭王圣帝神位”。还存有乾隆年间的香炉。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村民的努力下,逐渐修好了楚昭王庙,恢复其原貌。楚王台乃楚昭王点将屯兵之地,重建的“真圣寺”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为现代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坐南朝北,保护地带台四周100米,建设控制地带台四周200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桐木镇楚山行政村……[详细]
  上栗万寿宫坐落在上栗县上栗镇北上街的栗水河旁。始建于明太祖五年(公元1372年)壬子年冬月。当时分前、中、后三殿和左殿等四殿,占地面积21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748平方米,高3.5米,大门额上嵌着一块清乾隆御赐的“圣旨”。东晋时,南昌一带洪水泛滥成灾。传说是许逊(许真君)征服了孽龙,从此根治了水患。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敕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各地建庙纪念,尊许逊为“雷法神仙”,“普天福主”。同时还出版了很多有关歌颂许逊的书籍。由于时局的变迁和政治的需要,曾遭受损坏严重,现已维修并基本恢复原貌。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北上街……[详细]
  东晋永和古墓葬位于上栗县上栗镇新建村施家台上。葬于公元348年,原占地面积100余平方米。东晋永和古墓葬现占地面积10平方米,坐西朝东,墓地保护地带四周10米,建设控制地带墓地四周150米,建设控制高度5米,该墓于八十年代被盗,现只剩下一黄土堆。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新建行政村……[详细]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上栗县上栗镇新建村施家台上。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于1972年被村民取土建房做砖发现,经市博物馆确认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批的石斧、石箭等石器。新屈原祠于1989年建于其上。新屈原祠建筑面积1570平方米,坐东朝西,保护地带四周60米,建设控制地带四周90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新建行政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