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萍乡市旅游

萍乡市旅游景点介绍

  古罗汉松坐落在上栗县金山镇金山村瑶金山寺内。是彭祖师于唐开元年间亲手所植,明朝东林党人御史大夫邹元标亲手题碑:“唐开元年植古罗汉松”。古罗汉松曾因时政而落叶衰枯,不堪入眼。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古罗汉松由黄反青,而枝繁叶茂,在古罗汉松中部的树干上还长出几个很象傩面具的物体。罗汉松前之碑在80年代初,由于当时的瑶金山寺被金山建筑队占用,经常有运材料的机动车出入,有一司机在倒车时将此碑撞倒,后经维修恢复原貌。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金山行政村……[详细]
  邓贞谦,又名邓中坚,1907年生于彭高镇华源台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1923年秋,考入萍乡中学。在萍学习期间,经常和孔原、张国焘、刘型等进步青年学生在一起,积极组织并亲自参加全校爱国学生运动,参与萍中的进步学生团体“互助社”。1926年秋从萍中毕业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27年暑假后,他毅然牺牲个人利益,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全力投身革命,从事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他以特派员的身份回到萍乡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在中共安源市委召开的扩大会议上,年仅20岁的他被推选为中共安源市委委员。年底派往湘东担任区委书记。同时他还兼任了安源市委与井冈山根据地的联络任务。多次往返井冈山,护送密件,接送来往的革命同志,并多次见到毛泽东同志。1928年4月在南坑被捕。6月8日中午时分,国民党反动派将邓贞谦同志残忍杀害在萍……[详细]
上埠傩庙
  上埠傩庙坐落在上栗县东源乡上埠行政村,明洪武五年建,道光十六年为第三次重修,2002年复建。据说此庙建于唐开元二十四年,当时在灯盏窝只建一间,全是用乱石砌墙,傩面具为铜铸造而成。传说元顺帝二十七年,因带铜面具跳傩舞,9个人的面具取不下被挟死,后只好与铜面具一起埋葬,后改为樟木雕刻面具。清道光扩建。雕制面具80只,分福、禄、寿三堂傩神。分别接到江岭、石洞口、小枧,再建三个傩神庙,保存至今。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东源乡上埠行政村……[详细]
王二仙庙
  王二仙庙坐落在上栗县鸡冠山乡庙背村,明英崇正统年间(1436?1449),有一真人系湖南省浏阳市东乡王石涧人氏,来此地居于山洞。其人聪颖慈善,精通医术,为民治病,不取酬金,遇困难解囊相助,生活俭朴,出入简便,吃素荤异数十年如一日,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坐禅圆寂。当地群众为感其宏恩大德,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中秋节举行奠基仪式,建造庙宇,长期祀奉。500余年来香火旺盛。在土地革命时期,曾设苏维埃政权于此,不少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来此藏身避难,并开展革命工作。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鸡冠山乡庙背行政村……[详细]
45、栗江桥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栗江桥坐落在上栗县上栗镇栗水河上,连接南北两条老街。始建年代无考,清朝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古桥被大水冲倒。同年巡检郑诗敏等率里人重建,也就是今所见的上栗五拱石桥。桥长69米,宽4.6米,高6.3米。由于河道年久失修,加上两岸建房倒土,致使五拱石桥两头各被填埋一拱,至今只剩下三拱了。再是城建部门未与文物管理部门协商,在桥面上安装花岗石栏杆,改变了古桥原貌,此桥是古代萍乡至上栗镇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老街……[详细]
  文笔塔坐落在上栗县长平乡福寿村,离城区26公里,为清代所建的七级八面塔。此塔为青麻石砌成,建在上栗县与湘东区的交界线上。据传说原有狮子下山来吃禾苗。老百姓就请风水先生选址造了这座塔压在狮头上,从此就镇住了狮子,也就没有再发生吃禾之事了。其实主要还是当地人为了保护风水的。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长平乡福寿行政村,狮形山头上。……[详细]
47、拱辰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拱辰塔耸立于上栗县赤山镇大宝山上。据《萍乡县志》记载:“拱辰塔在遵化乡赤山市,同治九年里人公建。”塔名取自“论语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拱之。’”该塔九层八面,底层为花岗岩石,以上为白砖平砌。层与层之间以长条形花岗石垒砌成檐,各层开有券顶窗孔四个。塔高28米,底层直径6.4米,底围21.28米。古塔多次被雷击,但仅损其顶,曾遭日寇枪弹,弹痕累累。百余年来它稳如磐石,屹立在大宝山上,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赤山行政村大宝山上……[详细]
石洞口傩庙
  时代:明至清类型:古建筑地址:江西省萍乡市赤山镇丰泉村石洞口傩神庙位于赤山镇丰泉行政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9年),重修不清。傩庙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庙前有高大的风雨亭,两边为厢房和酒楼,保存完好,面积550平方米。原风雨亭和酒楼戏台被毁,现为重建。据史料和杜氏家谱记载:“元末进士杜谷珍之子杜传芳率族人亲建,于明洪武二年从对面山脚下搬迁过来,庙内祀奉唐、葛、周三位主神。……[详细]
小枧傩庙
  小枧傩庙位于东源乡小枧村,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442年),重修于清,为四栋三间二进一房三室歇山顶。庙前原有高大的雨亭(1954年拆除),风雨亭对面是戏台,与大殿成直线,两边为厢房和酒楼,共18间。清同治十年甲戌(公元1874年)进行扩建,右边增加了观音堂,左边增加大小七间斋堂,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萍乡保存最大且最完整的一座傩庙。据史料记载,小枧傩庙原名“遵宣祠”。明宪宗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小枧傩庙开始往外派生,先后转入湘东毛园、下埠、芦溪新泉、南坑、上栗赤山、桐木等地。截止2009年10月,收藏古傩面具计128件。小枧傩起源于唐元和六年(公元806年)前后,首先在田心村棋下,然后(公元1368年)搬至田心水口山,1720年被烧毁后择建现在的小枧。小枧傩庙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详细]
  吴楚老关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老关村。老关地处赣西边界,相传自春秋战国时期设关卡在此,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知县杨自治在老关建营房、置关楼,现关卡虽毁,城墙遗迹尚存,故称老关。该遗址通体为红石所砌,存有132米长、2.3米高、宽2.61米的城墙。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旧址(水府寺)
  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旧址(水府寺)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军议路张家湾村(安源纪念馆东1公里秋收起义安源军事会议旧址附近)。中共湖南省委机关驻安源革命活动旧址始建于1900年,座北朝南,为砖木结构的一进三间平房,建筑面积158,屋内地面为三合土的土质地面,墙壁为砖质,屋顶为木瓦结构。屋前是一面积为40余的坪地,屋后为面积20余的天井。1928年5月下旬,白色恐怖重重笼罩着湘江河畔,革命形势处在危机时刻,中共湖南省委毅然作出决定:将省委机关迁往安源方家坳,旧址对研究当时的革命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2018年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钟杰,萍乡湘东黄堂村谷皮冲人,辛亥革命烈士。1910年2月在湖南浏阳被捕,同年4月被清政府杀害,年仅29岁。不久,故乡人为纪念他的英勇事迹,特意在萍乡城南修建了黄钟杰烈士墓,黄兴在墓碑上亲自撰写了“一死激成新世界,万山罗拜此英魂”碑文。黄钟杰墓成为后人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之一。1982年萍乡市对该墓进行了修整,1984年10月被市政府列为市级重点保护文物。……[详细]
  安源镇张家湾村省级新农村点灯盏窝,是近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项目,2017年安源镇张家湾村列为省级新农村点,在建设过程中,安源镇以纪念抗日将士为主题进行修缮,被评为了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量伤病员沿着浙赣铁路往西撤退,而当时安源区拥有全国煤矿中最早最大的西医院,许多伤病员被往送这里医治,有些将士不治身亡而长眠此地。有当地老人称,这里曾有墓碑几百,甚至有将军级别的将士墓。江西省在一个地方发现这么多抗战英魂墓葬极为罕见。70年代,因修路这些墓碑被损毁、淹埋、遗忘。2017年是淞沪会战80周年,为缅怀先贤、不忘初心,让人们牢记这段历史、珍爱和平,安源镇党委、政府果断决策,决定由政府筹资200余万元,在此修建一座抗战将士纪念碑,将众多无名英雄的骨骸集中……[详细]
中共安源地委旧址
  中共安源地委旧址安源区。位于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毛泽东、李立三1921年冬来安源旧居
  位于安源镇老后街的安源刘和盛饭店,是毛泽东、李立三等1921年冬来安源考察时住过的地方,始建于民国五六年间,系一栋砖木结构的平房,坐西朝东,建筑面积85平方米。安源镇老后街是当时安源比较繁华的街道,这一带有好几家大饭店,而刘和盛饭店设备简陋、价格便宜,一些工人、农民常在这里食宿。毛泽东、李立三为了方便与群众接触,就选择这家小饭店住下了。随同来的宋友生、张理全是长沙甲种工业学校的教员,他们有些学生在安源当机械工人。毛泽东、李立三就是利用这层师生关系,广泛地接触、发动和组织工人。第二天,张理全、宋友生顺利地找到了周镜泉、李涤生等几个曾在长沙甲种学校读过书的铁路工人,并在他们的引导下参观了八方井、炼焦处、洗煤台等各个工作处结识了许多的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并邀集工人晚上来刘和盛饭店谈心。在交谈中,毛……[详细]
黄静源烈士殉难处纪念碑
  黄静源烈士牺牲地方——安源半边街广场。黄静源是湖南郴县人、安源工人运动领袖。1925年9月21日被反动军阀逮捕,随即被押往萍乡监狱。在狱中二十多天,他始终不为敌人的利诱和酷刑所动摇。10月16日,黄静源被敌人枪杀在半边街广场。黄静源牺牲后,安源工人不畏--,在这里举行了追悼会。并于次日将烈士遗体秘密抬至醴陵,隆重装殓,再用火车将灵柩运往长沙。1926年9月,北伐军到达安源,恢复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并改名为萍矿总工会,萍矿总工会领导工人开展了一系列政治活动。10月16日,召开二万多群众参加的大会,纪念黄静源等烈士牺牲一周年,并在此建立了“黄静源烈士殉难处”纪念碑。碑文由株萍铁路总工会委员长朱少连撰写。纪念碑座北朝南,高2.4米,宽1.56米,长2.6米,占地面积40平方米,1984年10月,……[详细]
安源工农兵政府旧址
  这里是安源苏维埃工农兵政府旧址。1930年9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来到安源。在红军的帮助下,成立了安源苏维埃工农兵政府,安源工人袁德喜当选为主席,当时就在这里办公。安源工人纠察队也驻扎在这里,主要任务是保卫苏维埃政府。安源苏维埃工农兵政府旧址是萍乡市政府的前身。1984年10月,被列为萍乡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9日被列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安源党组织决定大罢工会议旧址
  1922年9月初,毛泽东来到安源,全面考察了实际情况,客观估量了阶级力量对比以后,认为组织-斗争的条件正在逐渐成熟,并对-斗争的策略作了深入思考。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决定工人大-的安源党组织会议。该旧址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平房,建筑面积120平方米。此房为共产党员、株萍铁路工人周镜泉的家,因为这栋房子地处牛形岭的半山腰,当时这个地方较偏僻,只有一条小路通向这里,房屋四周有高大的树木遮隐,选择这里开会是很隐蔽安全的。参加会议的有朱少连、蒋先云、蔡增准、李涤生、周镜泉、朱锦堂等十余人。俱乐部主任、党支部书记李立三因出席长沙泥木工会成立大会,当时不在安源,于是毛泽东直接主持召开了党支部会议。会议经过讨论,认为举行-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立即着手组织路矿两局全体工人-。毛泽东指示安源党组织,在-斗争中要依靠……[详细]
张康真人殿
  张康真人殿是三侯庙建筑群体中的主体建筑。坐西朝东,为三进土、木、砖结构,风火山墙硬山顶建筑。前为二道木制空格花隔门,后墙和山墙楼下均为三合土水砂墙,楼上为窑砖墙伴,无开窗。内有九对抬梁式方形石柱支撑,采用梁、柱、檩、椽,阴阳卯榫方法,并配以雀替,两处八角藻井一处罩亭及天花板平楼。前殴与中殿交接处有一中心天井,后殿靠中殿处有两处边墙天井排水采光,后殿上厅有一高大的二层花格楼台式可采光的八角形罩亭。建筑结构中的花拱、插拱是当地的典型代表,具有南方地区建造方式和风貌。2005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0、如愿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愿塔
  如愿塔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城区西西南的龙山岭(俗称“宝塔岭”)上,为萍乡名胜。据《萍乡县志》记载,该塔始建于唐代(南唐),后圮,清道光年间(约1821—1830)重建。该塔为七级六面,高26.97米,底部直径8.8米,底层占地面积60平方米。底层和顶层系麻石结构,其余各层均由砖砌成,尖俏玲珑,建造精良,气势恢宏。原有扶梯通向顶层,如今不复。塔内嵌有石碑,碑文记载建塔经过。碑以浮雕石龙框边,上有浮雕丹凤朝阳。塔底层为麻石砌成,以上为青砖砌筑,每层以青石条叠伸成檐,各棱为石制马首形挑檐,每层设有4个窗孔。如愿塔是当地一道景观,是祖先留下的较为完善的古建筑。据《萍乡县志》记载,该塔始建于唐代(南唐),唐朝年间,当地村民建造此塔以镇凶龙,保百姓平安。后该塔曾因久失修坍倒,清道光年间在原塔基上(约182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