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旅游

平顶山市旅游景点介绍

汝州福音堂
  汝州福音堂位于汝州市钟楼街道办事处南门里街46号。年代为清。汝州福音堂又称基督教中心堂。该教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年间,坐西朝东。院落东西长21.5米,南北宽16米,面积344平方米。目前,福音堂大门和主教堂是现代建筑,仅有后堂院为古建筑,后堂主房五间三层,南、北厢房三间两层保存完好。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室内木棚板、木楼梯,梁架结构保存完整,体现出中国北方以木架结构为主的建筑风格,但有别于北方建筑形式,主房和厢房门楣、牖窗上方各有石质雕塑,仿木堆塑垂花门,整体建筑结构以砖、石、木相结合,格局合理完美,是汝州市唯一一座保存较好的中西合璧的教堂建筑,具有很高的北方教堂建筑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2016年1月22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62、薄姬冢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薄姬冢
  薄姬冢也即薄姬墓,在冢头镇北隅穿镇而过的蓝河之滨。墓高约11米,占地1080平方米。1957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郏县志》记载:“汉薄后,郏人。”她原是秦时魏王豹的家眷,公元前204年,纪信生擒魏王豹后,薄姬进入刘邦王宫,做了一名织女,后又擢升为宫娥,进而得到刘邦的宠爱,生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刘恒即位后,薄姬成为皇太后。……[详细]
163、纪信冢
纪信冢
  纪信冢在蓝河之滨,还葬着代君而死的汉朝大将纪信。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04年,在楚汉战争中,纪信为掩护刘邦荥阳脱险,假扮刘邦,被项羽火焚。纪信被烧死后,埋葬在荥阳城西孝义堡。荥阳至今还保存有完整的纪信将军墓。如今,在蓝水河畔的柿园村,还能听到关于古战场的许多故事。由于纪信是代主而死,因此受到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极力推崇。纪信死后,被刘邦追谥为“忠右”(后世人称忠烈侯),宋封“忠(祐)安汉公”,元封“辅德显忠康济王”,明封“忠烈侯”。纪信冢也即纪信墓,位于冢头镇纪北村,南临许洛古道,北靠黄阜岗,冢高12米,南北、东西各21米,周长65米,占地380平方米。《汉书》记载:“纪信,汉人也。”纪信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公元前207年,纪信加入刘邦义军,楚汉战争第三年(公元前204年),为掩护刘邦荥阳脱险,……[详细]
冢头大王庙
  冢头大王庙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冢头镇南寨门外,清代建筑,座北面南,现存东、西大殿并排各三间,东、西大殿屋面相连,东大殿檐下两根柱子,柱子之间有横枋,梁头设有斗拱,屋内前后有四根立柱,檩与牵杆之间均有一组木雕,上棚灰瓦,五脊六兽;西大殿与同东大殿相同,大殿梁、檩、横枋上都有彩绘,两殿之间有通往后院的一米宽便道。大殿前是抱厦,东西各三间,主体完好,上棚被翻修,门窗被改建,曾经做学校。抱厦前有东厢房六间,西厢房三间,砖混结构,小灰瓦覆顶。迎面有戏楼两层三间,座南面北,保存完好。西大殿西侧还有民国建筑三间。东厢房室内墙壁上有三块清代石碑,其中一块是重修大殿及庙门碑记,落款是大清乾隆拾玖年岁次甲戌季秋立石。该庙大殿气势宏伟,内有多幅壁画,东、西大殿相连,建筑布局独特,有很高的文物保护和观赏价值。2016年……[详细]
刘楼观音寺
  刘楼观音寺位于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六楼村,清代建筑,坐北面南。现有明公祠三间,前檐明柱两根,红石柱础,青砖灰瓦,五脊六兽,脊饰龙云花卉图案;关爷殿三间,砖石结构;鲁祖殿三间,砖石结构,山墙为红石砌成;火神殿一间,砖石结构,红石“钱”形窗,前墙左窗下镶钟逵火帝庙施财碑记一块,康熙三十七年。佛爷殿三间,面阔三间,进深七檀,室内两根明柱,三梁起架,黄绿琉璃瓦覆顶,五脊六兽,脊饰莲花图案;佛爷殿后是观音殿一间。该寺建于清代,历经民国使用至今。建筑对研究清代古建风格及雕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1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店村传统民居
  张店村传统民居位于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张店村(张良故里),张良故里原属韩国城父邑(今宝丰县李庄乡)。秦灭韩置颍川郡,汉继秦改城父为父城并置县。张良故里在父城东南十里。袁宏《后汉书》载:朱宠初任颍川太守,以正月岁首宴群吏,问功曹史郑凯曰:“闻贵郡山川多产奇士,前贤往哲,可得闻乎?”凯对曰:“……留侯张良,奇谋辅世,玄筭人徽,济生民之命,恢帝王之略,功成而不居,爵厚而不受,出于父城。”潘民中所著平顶山《名胜古迹诗》选注中写道:“张良故里在父城东南十里,南依巴蜀山脉,北朝汝河河曲,左凤山,右紫云,山拱水护,物产丰富。张良去世后,子孙之一支回归故里,繁衍生息,历代不绝,唐之后名张店至今。清同治《郏县志》载:“汉留侯庙,在小丰保。张子房,韩人,而郏县东南近邑也。其击秦灭楚,为韩报仇,有忠孝大节,为之立庙……[详细]
窦堂孝子坊
  窦堂孝子坊位于平顶山市郏县长桥镇窦堂村,清代建筑,横跨于该村东西大街之上,坊为红石建造,宽8.35米,厚2.8米,占地面积23.4平方米,梁下有两块青石匾额,上块书“孝子坊”三个大字,款为“乾隆拾柒年建”,下块书“皇清钦旌孝子太学生冯赞,坊两侧自下而上为四对雄狮,横梁透雕二龙戏珠及人物图案。该坊是清郏人冯赞所建,历经民国使用至今。建筑对研究清代古建风格及石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1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龙兴寺及石塔
  龙兴寺及石塔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前营乡小店头村龙兴寺自然村,明、清。因唐宋时宝丰又名龙兴县,隶属汝州,故亦称汝州龙兴寺。元延祐年之后,龙兴寺又称训狐寺,盖因寺在训狐山之故。龙兴寺寺院坐北朝南,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殿宇建筑依山就势,北高南低,错落有致,原占地约40余亩。现仅存明清时期建筑9栋,建筑依次为:敌楼、下过殿、斋堂、客堂、皇姑殿、寮房、耳房、佛爷殿、西佛殿。其中西佛殿原为华严小殿,为明代建筑,其余建筑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建。总建筑面积约410平方米。石塔位于村西北。该塔为明嘉靖十年(1531年)创建。塔为七级雕刻,高3.5米、塔基呈2.5米见方的正方形,均为青石雕刻垒砌,塔身二、五层为八角形,三层为四角形,四、七层为莲花形,塔顶有塔刹。龙兴寺及石塔对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建筑雕刻艺术……[详细]
169、高皇庙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皇庙
  宝丰县城北10公里石桥镇有一村名叫高皇庙。高皇庙因刘邦曾在此地驻扎而得名。从宝丰到洛阳的古道要经过高皇庙,高皇庙村北有北汝河渡口,南有黄土岭作屏障,北有北汝河作天险,西有虎狼爬岭连绵接伏牛山。出,可以掌握主动;守,可以游刃有余,退,可隐进山区,所以,该村时常成为英雄豪杰聚居之地。高皇庙旧时有寨,寨为双墙,寨高两丈余,壕沟宽三丈,深丈余,壕沟之水从北汝河引来,清水经年不断,水中鱼虾戏游,岸边杨柳依依。寨有东、西、南、北四个门,东门“迎晖”,西门“送爽”,南门“凤村寨”,北门“望汝”,在西南隅有炮楼一座。寨内有四条大街,高皇庙、关帝庙、文昌宫、丁家祠堂、戏楼等分布其中。寨内各路英雄齐聚,风云际会不亚于梁山泊的场景。因打造兵器需要,铁匠铺就有好几家。木匠铺的锯声、刨声也不绝于耳。英雄好汉总是与酒相……[详细]
湛河陈家大院
  湛河陈家大院位于平顶山市湛河区轻工路街道办事处西铁炉村。年代为。湛河陈家大院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陈家大院位于湛河区西铁炉村中部,占地约666平方米。大院坐北朝南,属清代建筑,砖木结构。旧宅为一进三院式,大门偏东,进大门迎面是一影壁墙,左转进院,分东西厢房,都是进深三间。此院原本包括堂屋,现被一堵墙隔开,分属两家,前院归陈书珍所有。二院和前院布局大致相同。三院主房为三间三层,坐北朝南,东厢房为两间两层。一进三院的宅子原为陈氏先祖陈朴所有,整个院落只有一个门头,现有陈氏后人居住。西铁炉陈家大院对研究清代老宅大院建筑及雕刻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详细]
徐玉诺故居
  徐玉诺故居位于鲁山县辛集乡徐营村。年代为1894年。徐玉诺故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徐玉诺故居是一个用红砖院墙围起来的小院,院子坐西朝东,东面和西面各有3间瓦屋。说是故居,但院墙用的红砖却是新的。对此,闻讯专程从鲁山县城赶回来的徐玉诺的二孙子媳妇常大利说,院墙是前几年才新建的,而里面的房子尽管也是前几年才翻修的,但基本是按照原来的房子修建的,房子墙体外面特意用草掺泥糊上去的,以保持原有的风貌。在徐玉诺故居大门前,立着一个写有“徐玉诺故居”的标志物,其背面关于徐玉诺的生平简介,内容有:徐玉诺(1894—1958),原名徐言信,笔名红蠖,20岁考入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在《晨报》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良心》,是活跃于我国20世纪20年代新文学运动中的知名作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交往……[详细]
四棵树军事工程旧址
  四棵树军事工程旧址位于鲁山县四棵树乡车场村。年代为1968—1971年。四棵树军事工程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河南区第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旧址
  中共河南区第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旧址(中共豫西抗日根据地曹沟革命旧址),1945年,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安良镇北部边缘,与钧瓷之都--神垕镇毗邻,是中原地区一个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居伏牛山群峰环绕之中。这里,野花林果遍地,多有窑洞石屋,环境幽僻,自然风光秀美,民风醇厚朴实,更有白云寨、灵泉寺和凤翅山洞点缀左右。山灵水秀自古有之,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就在此屯兵牧马。千年之后,王树声、戴季英、皮定均、徐子荣、张才千、刘昌毅等一代伟人,曾居守这里,决胜千里,抗击日寇,谱写了壮烈的八路军豫西抗日斗争史。中共河南区第六地委六专署六军分区旧址(中共豫西抗日根据地曹沟革命旧址)占地53亩,原有三个院落,三十三间房屋,二十一孔窑洞,三座炮楼,一处暗堡,呈东北西南向分布,院内房舍大部分为清末土石、砖木结构。南院……[详细]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村旧居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村旧居位于郏县广阔天地乡吴堂村、邱庄村、杨庄村。年代为1968—1982年。1955年,郏县大李庄乡农业合作化规划试点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得到许昌地委的高度重视。8月中旬,在郏县县委指示下,组织起草了《郏县大李庄乡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刊登在许昌地委农村工作部主办的《互助合作》第15期上。1955年下半年,毛泽东主持编撰《怎么办农业合作社》一书时,对郏县大李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并写下了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12月,主席批示连同《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被编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从主席批示发表到1968年,全国有229.96万城镇未能升学的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形成上山下乡的第一次高潮……[详细]
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
  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宝丰旧址群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商酒务镇、赵庄镇、肖旗乡、城关镇、杨庄镇、石桥镇、前营乡、周庄镇、张八桥镇、大营镇等。201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后,晋冀鲁豫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兵团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大军越过陇海路进军豫皖苏,三路大军布成“品”字形阵势,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吸引、并歼灭大量国民党军队,迅速解放中原大部分地区。1948年2月,刘邓大军主力转出大别山,在淮北休整。同年4月中旬,挺进豫西,与陈谢兵团和华野陈(士榘)唐(亮)兵团会合,由刘、邓统一指挥,开展宽大机动作战。1948年4月20日,刘伯承、邓小平致电中共中央、……[详细]
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
  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虎头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舞钢市尹集镇政府南、平(顶山)驻(马店)公路西侧的九头崖风景区,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陵园由凭吊先烈和游览观光两大功能组成,管护完好。1944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河南战役,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中共中央制定了“绾毂中原”的战略决策,派新四军五师十三旅主力进驻舞阳、遂平、泌阳交界处,开辟舞(阳)泌(阳)方(城)叶(县)边区抗日根据地,先后在舞钢市境内的母猪峡、尹集、大韩庄、鹁鸽楼、虎头山等地进行数次战斗,歼敌3000余人。1945年2月9日,为转移母猪峡战斗中俘获的600多人及武器、弹药、粮食、布匹等,黄霖兵--一个营兵力驻守舞阳至遂平的交通要塞,被前来报复的漯河、舞阳等地日伪军偷袭,在虎头山展开阻击战。敌军携带钢炮、机-等轻重武器,轮番向虎头山进攻。……[详细]
马秃塔儿墓
  马秃塔儿墓是中原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蒙古族贵族墓葬。墓址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北渡镇荆山村北。墓前元代墓碑、华表及神道至今仍存,墓碑书法浑厚有力,河南省仅有,全国罕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文物价值。作为中原蒙古族鼻祖,马秃塔儿在元朝时期就颇具影响,以马秃塔儿墓为核心的蒙古族风情园是集民族团结、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人文旅游项目,这在中原广大地区独树一帜。平顶山市湛河区北渡镇荆山村马姓蒙古族是元朝蒙古侍卫亲军千户马秃塔儿的后代,现有蒙古族1360人,是元末明初进入中原的蒙古族的后裔。据家谱、碑文、地方志中记载,荆山村蒙古族的远祖是元朝一位名叫马秃塔儿的高官,故其后代以“马”为姓。荆山村现保留有从元代至今的历代墓碑40多通,述及其源流的主要有三通口马秃塔儿墓碑正文曰:“大……[详细]
官庄故城
  官庄故城位于河南省汝州市温泉镇官庄村,早在2000年前就有人居住,唐至五代时期又在此修筑城池。官庄故城为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郏县狮王寺
  狮王寺东临蓝河,北靠三峰山南麓。2006年,狮王寺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传当时的寿圣寺闻名遐迩,其辉煌达到何种地步现已难考证。据载,寿圣寺南北长97米,东西宽65米,占地面积6300多平方米。唐代由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等原因,寿圣寺屡屡遭劫,毁于兵燹。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帝玄烨出巡路经寿圣寺西侧的官道,是时,已是夕阳触山,而且众人饥渴难耐,见偌大一座寺院,便敲门入寺,求住持给予方便,并借宿寺中。之初,康熙并没有亮明自己的身份。住持见来人气宇轩昂,睿智超人,便热情接待,并命寺僧为客人洗尘敬茶,尔后安排斋饭款待康熙。晚饭后,住持便与康熙饮茶谈话。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至国计,小至民生,海阔天空,二人无所不谈。很多时候是康熙有问,住持有答。住持还向康熙介绍了寿……[详细]
叶县文庙
  叶县文庙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县城中心街南侧,古县城的东南隅,东南侧紧邻古城墙。叶县文庙始建于金代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总占地面积29494平方米,是叶县城区内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落之一。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孔子宣扬礼教,著书励学,到秦始皇焚书坑儒,再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经历了从产生、发展、挫折到成熟辉煌的历史。唐太宗尊孔子为先圣后,昭告全国每个府、州、县均建立祭俸孔子的场所。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故称为文宣王庙,明代始称“文庙”。现存的叶县文庙是由金代叶县知县刘从益创建。刘从益,字云卿,金代时应州浑源(今山西浑源县)人。他出身于文学世家。刘从益进士及第,曾累官至监察御史,因与当途者理辩曲直而被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