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旅游

平顶山市旅游景点介绍

181、妙水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妙水寺
  妙水寺清河南省汝州市西部临汝镇关庙村南白云山下妙水寺的泉水宛若玉带,飞驰南下,灌溉良田万亩。这里土地肥沃,从古至今是汝州的粮棉主产地。《补修妙水寺碑记》中称赞她南襟汝水,雾露之所涌濡。北负邛陵,斗牛之所磅礴。东望汝城,百雉-罗。西瞻伊阙,千峰屏列。松竹外环,泉流内涌。史称洛南之胜景。2006年,妙水寺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前后户遗址
  前后户遗址新石器时代河南省汝州市陵头镇前、后户村西侧,荆河东岸台地上前后户遗址东西300米,南北800米,面积240000平方米。1974年临汝县文化馆、1984年汝瓷博物馆先后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现遗址北部为裴李岗文化,南部为仰韶文化。根据采集到的标本,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遗址是一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及仰韶文化并存的遗址,有些典型的器物属于新郑裴李岗文化和黄河中下游仰韶文化的庙底沟类型。由于汝州地层不属于黄河流域,而是淮河流域的二级水系,说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根据调查,汝州地区还发现有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因素,据此推断,南北两种不同文化在汝州出现,对研究该地区原始社会时期文化变异提供了珍贵的地下实物史料。前后户遗址中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三叠延续为研究……[详细]
183、望娘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娘楼
  望娘楼位于叶县龚店乡常李村。当地有一个传说:常李村清朝举人李上林与当朝高官孙其昌家联姻,娶孙家女儿为妻。因李家富有,婚后建此高楼,供孙家女儿登高遥望娘家(常李村东十多公里的孙寨村),故名望娘楼。望娘楼在常李村鹤立鸡群。该楼为三间五层,南北长7米半,东西宽5米多,高20多米,从下到上略有收缩,几乎呈塔形,3层往上,每一层都有窗口。专家发现,在望娘楼的墙体中有汉砖甚至其他年代的砖,由此可以推测,望娘楼并不是一座奢华的建筑,建造时用了很多旧材料。根据其临近的“步运楼”墙体上的时间标注,望娘楼群是在乾隆年间(具体年份分辨不清)建造的。望娘楼不是主楼,在其西北侧,有正堂五间,大门上 书“步云楼”三字,在其西南侧,则有门楼、客厅、配房及穿堂。明清民居的结构是有一定范式的,但像望娘楼这种突破一般概念(如厢……[详细]
洛岗戏楼
  洛岗戏楼位于洛岗村正中,砖木结构,戏台距地面约两米多,有3间房的宽度,以房脊为界,分前后场。整体而言,这是一座规模虽小但功能齐全的戏楼。据专家介绍,洛岗戏楼具备中国戏楼独特的建筑特征:戏楼面北而建,三面敞开,一面留作后台,空间处理空灵通透。这个特点看上去简单,其实功能复杂,苏轼在诗中说“搬演古人事,出入鬼门道。”“鬼门道”就是两边的“上下场门”。上下场门有时间和空间的意义,随剧情的展开而变化。上下场门上挂锦缎绣花门帘,与大帐呼应,称“门帘台帐”。上场门绣“出将”,下场门绣“入相”。洛岗戏楼的细部装饰也很有特点,屋脊、梁枋等部位运用雕刻和彩绘。彩绘多运用青绿彩、土朱单彩,雕刻则和彩绘结合。由此可以想象,当年装饰一新的洛岗戏楼再融入戏曲的舞美效果,应是相当的鲜艳灿烂。洛岗戏楼的建造者和建造年代目……[详细]
东沟窑遗址
  东沟窑址位于汝州市大峪镇东沟村东。南距县城30公里。这里依山近水,地势北高南低,面积约8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1986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瓷窑在东部,排列有序。由于常年烧制,大量残渣堆积于此,地表上瓷片比比皆是。从遗物的造型和釉色上看,属宋、元遗存。瓷胎多为灰色,有深浅厚薄之分,质地有的紧密,有的疏松。釉色有天青、天兰、葱绿、茶叶沫、鱼肚白等,以天青居多。施釉均匀,釉面莹润、细腻,开细小冰裂纹,釉下气泡较多,个别器物施釉不到底。器物大致有直口盂,小茶托,圈足浅腹盘,敞口碗之类。造型古朴、大方,制作规整精细。2019年,东沟窑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范围:以河沟转弯处为起点,向西120米至东沟村定家山墙,向北50米至山坡。长120米,宽50米。一般保护范围:……[详细]
庆阳故城
  庆阳故城位于汝州市西约9公里杨楼乡东的樊古城、叶古城、王古城村四周,座落在汝河南岸和芦沟河所夹的二级阶地上。城址为长方形,东西长2600米,南北1300米,总面积338万平方米。现存东、南、西三面城垣,北城垣可能被汝河冲毁。城垣宽34米,东西护城河宽20米,南北以汝河,芦沟为天然屏障。在城内北部中间区域为高台地。在城西部发现有冶铁遗址,面积5000平方米,发现有矿渣、炉渣、灰层厚1.5米,还有铁锥、球、矛等遗物,从其遗物看与城址同时,此城始建于战国时期,汉代仍使用。相传这里是东周赧王的行宫,东周灭亡后,周赧王从洛阳逃到此,遂命为庆阳城,史有周赧王“坐庆阳”之说。与史实相符。庆阳古城址保存基本完好。对研究东周末期的城市建制、布局、冶铁技术都具有重要的价值。199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详细]
太仆遗址
  太仆遗址位于郏县城西北太仆寨。面积约6万平方米,包括太仆寨全部及其四邻。 遗址灰层内含丰富,有新石器时代的仰韶和龙山文化以至商周文化,1963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的陶器有:鼎、罐、甗、陶纺轮。陶质为:红陶、灰陶、夹砂陶、蛋壳陶。石器有石凿、石镰、石斧。纹饰有绳纹、网纹。另外还出土有兽骨、鹿角、蚌壳等。出土的器物还有铜鼎、罍、方壶、镞、车马饰、玉壁等190余件。器物造型精美,且多有铭文。经考古学家唐兰鉴定为西周末期郑器。遗址的东北部灰层中,还残存着两处石灰层。石灰层厚2~10厘米不等,长10余米。它为研究我国使用石灰的时间提供了依据。 重点保护范围:以2号公路与广阔渠北沿交汇处为起点,向北200米,向南20米,向东680米;东端有120米长的一段,南北宽为250米。 ……[详细]
汝州大张遗址
  位于汝州城西北7。5公里处大张村的黄土台地上。北依山坡,西近荆水,地势北高南低,遗址高出河床近3米,总面积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断崖上灰坑时隐时现,地表灰层相连,遗物颇为丰富。遗址内陶、石器并存。石器均系河卵石精磨而成,有石斧、石凿、石刀、石铲等;陶器以泥制红陶为主,夹砂陶次之,还散存着部分泥质黑陶及灰陶。仰韶文化晚期的陶器为红陶,但器内多为灰色,质地紧密,器形趋于灵巧。有些陶器有彩绘,但纹理简单。龙山文化晚期的陶器以磨光黑陶为主,灰陶次之。纹饰大多为兰纹、细绳纹,间有少量的方格纹。器形有高领罐、敛口钵、大口缸、鬲、鼎、深腹缸等。其文化性质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一种独特文化,是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发展的一个环节。 1963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点保护……[详细]
豫陕鄂军政大学旧址(鲁山文庙)
  豫陕鄂军政大学旧址现存文庙大成殿和崇圣祠两座建筑。大成殿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盛于宋,金代兴定壬午大成殿大修定型,新增孔子携徒像。现存建筑为金代仿宋建筑。崇圣祠为清乾隆57年(1792年)建筑,面阔七间。1948年1月至3月,豫西军政干部学校和在宝丰建立的五分区军政干部学校以及由戈果率领的鄂豫皖干部训练班,先后迁到鲁山县城,3个学校合并改组,在鲁山文庙建立豫陕鄂军政大学,校长由陈赓司令员兼任。此后刘伯承、贺龙、--、刘华清等人先后担任学校的领导,学校先后改称中原军政大学、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西南军区军政大学、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豫陕鄂军政大学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前身,为国防事业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为--和人民幸福做出了突出贡献。豫陕鄂军政大学旧址……[详细]
叶县孙家岗遗址
  该遗址位于叶县昆阳镇西菜园村李庄北约1000米的昆水北岸的二级台地上。遗址南北长650米,东西宽260米,总面积1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6米,其中有裴李岗时期的三足钵、侈沿罐、弧刃石铲。仰韶时期的鼎、罐、盆、钵、红顶碗、龙山时期盂、鼎、罐、瓮、战国两汉时期的陶豆、罐、鼎、空心砖等,遗址还出土有石斧、铲、凿、镰和蚌镰等生产工具。 该遗址面积较大,遗物丰富且跨越的时间较长,目前保存较好。对研究我国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199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范围:以岗四周边沿为界,禁止挖土,禁止任何工程施工。 一般保护范围:岗北至叶鲁公路边,东、西、南从岗边外扩100米。……[详细]
舞钢冶铁遗址群
  舞钢市冶铁遗址群,包括许沟、沟头赵、翟庄、圪铛赵、石门郭冶铁遗址和尖山古采矿遗址六处。许沟位于舞钢市尹集镇梁岗村许沟自然村南,面积1万平方米。是从战国到西汉年间的综合治铁铸造场地。沟头赵位于舞钢市武功乡田岗村沟头赵自然村内。翟庄位于舞钢市杨庄乡陡沟村翟庄自然村南,面积8000平方米,龙泉河经遗址南部,是利用龙泉水淬火的冶铁遗址。圪铛赵位于岗店镇马庄村圪铛自然村西50米,面积6000平方米。在石门郭遗址位于市垭口街办事处,石门赵北,面积2500平方米。尖山古采矿遗址位于杨庄乡柏庄村西范庄自然村尖山脚下,现有坑矿一处,呈圆形,直径15米,深4米,矿坑周围矿石散布,并有战国、汉的陶片。舞钢冶铁遗址群发现有大量的矿石、炼渣、炉壁、铁块等,还有从战国到汉代的遗物,甚至有晋代遗物,说明冶铁业始于战国直到……[详细]
庄科洞穴遗址
  庄科洞穴遗址,旧石器时代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庄科村村南石河北岸。洞穴遗址所在地为浅山区,地势西高东低,成三山三川一道沟状,海拔高约300米,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庄科洞穴遗址位于庄科村南石河北岸崖壁上,1977年修建提灌站时发现。洞穴一内当时有大量动物化石,均有打砸、火烧痕迹,部分骨片有初步加工痕迹,为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活遗迹。洞穴一深7米,高1.7米;洞穴二位于西部,东距洞穴一约200米,因后期坍塌,深度不详。经过历年风雨冲刷,洞穴内堆积较厚,地层保存完好。该遗址为研究旧石器时代中原地区古人类的人居环境和生产模式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对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脉络具有重大意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详细]
阎村遗址
  阎村遗址位于汝州城东纸坊镇北500米阎村东。距县城12.5公里,总面积7。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3米左右,内涵丰富。1986年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部落遗墟。分布有居住、墓葬、手工业地带。遗物多为石器、陶器。石器均采用质地坚硬的河卵石精细磨制,有石斧、石铲、石凿。陶器多泥质红陶、夹砂红陶,均采用泥条盘筑法,后经慢轮修整打磨。器表多采用红、褐、黑、白间施进行彩绘。花纹有勾叶、垂弧、三角、网状、圆点、几、S、条形等几何图案。器形有尖底瓶、敛口钵、直壁缸、尖底器、釜形鼎、罐形鼎等。陶缸、尖底器均为葬具,底部中间都城有一个小孔。1978年出土一陶缸,器表绘有鹳鱼石斧图,属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原始的一幅陶画。2019年,阎村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范围重……[详细]
大营村传统民居
  大营镇大营村是省级传统村落。作为宝丰西部重镇,古时可是异常繁华,现在也很热闹。走在街上可以看到很多商铺冠以双城各号,这是因为以前大营出过两个名人,先后在此修建府第,当地叫王寨、吴寨。王寨又叫兵部府,主人叫王之晋,明朝天启五年(1625)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吴寨又叫御书楼,位于东边,主人叫吴垣,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进士,翰林待讲学士。真是一明一清,一武一文呀。可惜现在保存下来的不多了。王寨遗址就是大营影剧院,现改为购物广场,吴寨改为粮所仓库,2008年后,又改为基督教堂。现存其它民居古建筑还有一部分,但保存状况均不佳。在大营南关,河边上还有一座关帝庙,曾经当作过兵工厂、学校,后来还于宗教,倒是加以了修缮,但尚未对外开放。……[详细]
中山寨遗址
  中山寨遗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区东7.5公里的纸坊镇中山寨村及周围,遗址依山傍水,地势北高南低,面积75万平方米。遗址依山傍水,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呈丘形,中心部分高出地面约5米。纸坊乡中山寨村就位于遗址中心。村旁渠边断崖上的袋形灰坑,夹杂着大量红陶片、黑陶片、石器等,连绵不断,地表还散存有数量颇多的彩陶片,红色的夹砂、泥质陶片,残断石器及西周、汉代陶片,内涵丰富。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500米,遗址内文化层厚处约7米,内容丰富。遗址南部耕地层呈黑色,地面有不少夹砂红陶、灰陶片。断崖上暴露有很厚的灰层和互连不断的灰坑,多呈袋形。遗址的东北部,暴露不少墓葬,很浅,一般在0.3米左右就见墓口。墓葬形式一般为两种。一种是成人墓,单身、竖穴,一种是小孩墓。均有葬具,深腹罐和尖底瓶,为直立放置。中山……[详细]
香山寺大悲观音大士塔及碑刻
  观音大士塔,又名玉峰塔,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东十五公里周庄镇大张庄村南香山寺,该寺最后毁于“文革”。大士塔始建于东汉,初为土塔,现塔重建于北宋熙宁元年(1068),为八角形九级楼阁式砖塔,高三十三米。塔身外壁二、三层有数百个砖雕佛龛。第二、五层外壁辟拱券门,第三层辟壶门。每层用叠涩砖砌出塔檐。塔顶有覆盆、宝珠和相轮组成的塔刹。根据文献记载考证,塔下地宫存放有观音真身舍利法物,因此被誉为“真塔”、观音“圣塔”。一层塔心内有元至大元年(1308)翻刻宋代蒋子奇撰文、蔡京书丹的《香山大悲菩萨传》碑,在国内外佛学界及书法界很有影响。一九七六年曾应英国牛津大学特邀展出了该碑拓片。附近还有金代和明清碑刻多通。一九五七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零一三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朗故居和墓地
  白朗墓位于石龙区大刘村西、关庄北山之阳。白朗(1873~1914),字明心,农民出身。1911年10月率众起义。1912年4月攻克禹县,提出“打富济贫”口号,义军发展6000余人。为配合孙中山讨袁,义军打起“扶汉讨袁”旗号,转战5省,历时4年。1914年8月回师河南,被官军包围,白朗突围时牺牲。其部下将白朗遗体掩埋于虎狼岭下乱石堆中,因叛徒出卖,被毅军营长掘出割去首级。为保护遗体,其部下又冒险秘密将白朗移葬于起义地点大刘村西关庄北。1986年6月白朗墓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范围:自墓冢边沿向东、西、南、北各50米。一般保护范围:自重点保护区边线外扩50米。……[详细]
叶县岩画
  叶县岩画主要分布在叶县常村镇下马庄村的老青山(包括好汉坡、对面坡、子摩岭等山头)及保安镇杨令庄村的高楼山(包括小尖山、老南沟东山等)上,海拔高度在200米到500米之间。这里山势比较平缓,植被较为稀疏,以低矮灌木为主,少有高大乔木,周边的几座小山共同围成一个大的山谷,山谷出口处为水库。岩画多分布在面向山谷、朝向水库、向阳背风的山坡之上。叶县岩画石刻有100余处,多为凹穴岩画,也有阴刻图腾,动物、人物和其他人类活动场景等尚未发现。大的有十多平方米,小的有零点几平方米。有凹穴分布的石块多是红色和灰白色的沙岩,这些岩石表面都比较平整,图形有的已经风化,但仍可辨认其原来的形状。凹穴的直径有大有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深度约1厘米,较大的直径5厘米左右,深约3厘米。凹穴数量从十多个到几百个不等,既有十二……[详细]
澧河石桥
  澧河石桥始建于明代,距今约有600年历史。但也有人认为该桥始建于南宋,拥有千年历史。该桥南北走向,石板平铺结构,长59米,宽5米,共35孔。每孔桥面为5块石板并排铺就,每块石板长1.72米,宽0.64米,厚0.7米,石板与石桥之间用铁抓钉连固。第1、3、5块人行道上的石板为石灰岩(青石)铺设,第2、4块专门行车的石板,用坚硬的花岗岩条石作梁。在行车用的花岗岩石板之上,正反两面均有车轮碾轧的数厘米深的凹陷,足以证明其历史的久远。桥墩石块体积庞大,并有龙头雕刻,工艺精美,可惜绝大部分毁于“文革”期间。桥墩与石板之间亦用铁条上下连固,虽历经数百年的激流冲击,但仍十分坚固。由于澧河为流沙河底,为防止桥梁在流沙中下沉,该桥的支撑部分系将碗口粗的柳木桩以梅花形布局嵌入沙中,再将桥墩石横放于木桩之上。桥墩……[详细]
保安古城遗址
  前古城遗址位于叶县保安镇前古城村,甘江河(古称潕水)南岸,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江河从前古城遗址北由西向东流过,河北岸为后古城村。该遗址地势与周围相比明显较高,主要由古城和城外的古墓葬组成,古城由东、西、南、北四面的城墙、城壕和南、北、东三个城门组成。墓葬区主要分布在前古城村东南方向,以战国和汉代墓葬为主。前古城遗址在1985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被调查发现,结合清朝县志记载和周围汉代墓葬的分布,当时定名为汉代霸王城遗址。随着考古调查的深入和出土遗物的增加,认为该城址的时代应该在战国中晚期。2001年12月,叶县人民政府公布了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古城遗址名列其中。2008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前古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发掘2007年4月至8月,为配合燕山水库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