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信阳市旅游

信阳市旅游景点介绍

朱冢遗址
  朱冢遗址,位于县城西北双楼村朱双楼队东北80米处。1980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为台地,灰土堆积。南部紧靠一水渠,遗址势北高南低,中部微隆起,台地高1-3米,范围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17米。从遗址西部断面看文化层厚约2.50米。遗址地面土质疏松,遗物丰富,已发现和采集的遗物有:石斧、锛、残石器及鹿角、兽骨和较多的陶器残片。陶片多以泥质夹砂灰陶为主,器型可分陶鼎、鬲、罐、钵、碗等。纹饰有蓝纹、绳纹、素面纹、附加堆纹等,属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2年县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标志说明,现保护良好。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淮滨县张里乡双楼村……[详细]
古丘顶遗址
  古丘顶遗址,位于县城北15公里的固城乡楚寨村老营村民组。1984年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为台地,高1-2米,地势南高北低,范围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30米,文化层厚约1.5米。土质呈黄褐土和少量的红烧土。在遗址面已发现和采集到的遗物有:石斧、锛、石镞和较多的残陶片。陶片多为泥质夹砂灰陶,器型可分陶鼎、鬲、钵、碗、罐、豆等。纹饰有蓝纹、绳纹、刻划纹、附加堆纹等。该遗址属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2年县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护良好。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淮滨县固城乡楚寨村……[详细]
立城遗址
  立城遗址,位于县城东北王家岗乡新村北100米处,197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呈南北较规则的长方形高大台地,高出地面5-7米,地势南高北低,范围南北长280米,东西宽110米,文化层厚约4米.遗址土质除少量的红烧土,较大面积为黄褐土和灰黑土.在遗址面已发现和采集的遗物多为残陶片,陶片为泥质夹砂灰陶,器型可分鼎、鬲、钵、罐、小纺轮等。纹饰有蓝纹、绳纹、素面等。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2年县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树立标志说明。现保护良好。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淮滨县王家岗乡立城村……[详细]
擂台子遗址
  擂台子遗址位于河南省罗山县城西偏北16公里处。1991年秋,为探讨淮河流域古代文化面貌及与周邻文化相互关系这一学术课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75平方米。其文化遗存可分三期,年代分别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中晚期、商末周初。时代:新石器时代-西周地址:罗山县高店乡三河村……[详细]
王台子遗址
  王台子遗址时代:商、周地址: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高店乡高店村王台子自然村东南部坐标:东经114°19′47″北纬32°11′33″保护范围:以遗址边沿向四周各外扩2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东、西各外扩35米,向南、北各外扩25米。……[详细]
  烧盆店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信阳市平桥区龙井乡烧盆店村……[详细]
  孙寨遗址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甘岸办事处孔庄村孙寨村民组。遗址地处淮河上游左岸,右岸即为游河入淮处,也就是《水经注·淮水》篇“淮水又东,油水注之”所在。遗址主要由东南、西北两个台地构成,高出周围约2米。东南台地为椭圆形,东西182~284米,南北152~210米,面积5.2万平方米左右。西北台地近方形,东西84~127米,南北114~120米,面积1.3万平方米左右。两个台地周围均有壕沟环绕,现用作鱼塘,两者之间有道路相通。2008年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平昌故城
  平昌故城时代:汉地址:信阳市平桥区平昌镇古城村……[详细]
霸王台古文化遗址
  霸王台古文化遗址位于潢川县城东南25公里的张集乡霸王台村,它与龙王台古文化遗址隔水相望,距东南角的三河岔(出土石斧、石凿等地)1.5公里,距裴东岗类型文化的石磨盘出土地约2公里。遗址高出地面3-5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560米,东西宽约470米。据传,西楚霸王项羽路过此处,命士兵以衣服包土堆台,一夜间堆成此台,霸王于此处扎营安帐,遂有霸王台之名。霸王台高4米多,南北长310米,东西宽300米,台之西北方有一狭长的坡道,是上下高台的道路,台上及四周出土了大量文物,有石磨盘两件、残石磨棒一件,还有石斧、石凿、鬲、鼎、盆、罐、壶等。埋藏着石磨盘的文化层呈灰黄色,土质坚硬,厚0.6~0.8米,距地表深约1.5米。石磨盘呈长方鞋底形,前宽22厘米,顶部稍尖,后宽17.8厘米,尾部圆钝,腰部内收……[详细]
  抗战教育工作宣讲团旧址时代:1938年地址:潢川县沿河路杨家巷1号……[详细]
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旧址
  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旧址时代:1946年地址:光山县泼陂河镇老街二街34号……[详细]
峡口抗日忠烈墓
  峡口,地处今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城东北。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商城县志》记载:“邑之东乡距城三十里有山日:青山。巅岚苍耸,怪石嶙峋’两崖对峙,中通一径,因又名其处为‘峡口’”。“虽系通衢’实届僻壤,崎岖险阻,多暴客猛兽出没其间。”清人-《青山峡》诗云:“两峰霄汉耸,满峡气萧森。树色兼天落,云情出涧深。”峡谷长约1.5公里,谷底宽约80至200米,西北最高峰为鹰嘴山,海拔350余米,东南侧最高峰为晏家山,海拔240米。信阳至合肥公路穿峡而过,系豫皖东进西出之咽喉,历为兵争要地。七十七年前,国民革命军就在这里痛击日本侵略者,打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恶战。1938年夏,日本侵略军兵分五路沿长江南北大举进犯武汉。其中一路于8月下旬沿大别山北麓西进。9月11日,日军侵占豫皖边境要塞富金山(位于固始县陈淋子镇红……[详细]
高敬亭故居
  高敬亭故居纪念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县县城南5公里,新集镇境内,地处县城至郑维山将军石、许世友将军墓旅游线路上,与新项路相距500米。故居建于1860年,1927年被反动地主民团烧毁。1982年经上级批准,县文管会对故居进行了整修。故居占地70m,为三间青砖瓦房,内设高敬亭遗像和经后人搜集的几张战场照片。2005年,县文物局再次对故居进行了整修,建成故居正屋六间,包括生平事迹简介陈列室、图片展厅、将军雕像室、院墙及门楼。高敬亭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曾历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鄂豫皖特区苏维埃主席、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兼皖西北党委书记、红军第二十五军七十五师政委、红军第二十八军政委等职。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长征后,他与中央失去联系,在极其困难条件下,……[详细]
  彭家寨“淹没了红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眼前闪现出一道熟悉的风景……小寨,清代时亦名彭家寨。是熊河塆南偏东方的面山。小寨东眺杨毛寨,东南为白云山北下延山脉马岗岭,南偏西下为悬崖,崖下便是白露河流与风景秀丽的山水关。正南山下为曹康坳,河西便是金泉山。小寨的历史久远,据老一辈讲述,自熊河后山修建了烽燧台,在小寨上也建起了烽燧台。地势东高西低,烽燧台建在寨东的高坡丘阜上,是历代山水关驻军把控汉潢古道的哨所。现如今西南面百米悬崖下的白露河边新县县道周河乡至熊河段339省道的公路自西南向东北环绕而过。寨分南北两处大门,南门偏东,为马岗下延山岭,可通往杨毛寨与白云山,山岭右侧顺山洼向西南而下便是山水关。北门为通往熊河塆的山洼沟。寨西下延山岭便是熊河村六村民组胡河(富河),传说后汉前官府在此向过往商旅……[详细]
香炉古寨
  香炉古寨又名香炉寨,座落在香炉岭上。香炉岭位于朴店村胡上湾村民组西北角上,同时位于朴店村西北部,东距朴店民委员会驻地约4公里。从香炉岭的拜金岭朝北看,香炉岭酷似一个大香炉“香炉岭”由此而得名。据有关资料(胡氏家谱)记载,整个明朝时期,居住在香炉岭附近的村民,为本地“秀山公”支派的胡氏家族。在整个大明朝时期,胡氏家族经过了200多年,十多代人的繁衍发展,人丁兴旺,到明朝后期,胡氏家族已发展到数百人之多。造下偌大家业,仅胡氏族主,就有万贯家财,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风雨漂摇,大厦将倾,内忧外患,无力回天。胡氏老族主眼见明朝气数将尽,行将天下大乱,自己家族数百人到哪避难?万贯家财放在哪里藏匿?权衡再三,唯有修建山寨,以求自保,才可解决各种问题。老族主毅然决定集全族之力修建山寨,族人都很赞同,他们经过……[详细]
宋冲古民居
  宋冲古民居位于沙窝镇朴店村境内106国道东侧1公里的宋冲村民组,距镇政府约12公里。这里群山环绕,门前有一条小河,三面环山,仅有一条公路出入,是十分理想的居住场所。宋冲民居始建于清朝中期,距今约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相传为当地一名富商所建,建筑材料全部为烧制的青砖,尤显庄严肃穆,彰显出大户人家的气派。建成时,整座房子为三套,三大门楼,每套房子均为三层套院,每层套院均有左右两个单独的天井小院,共有房子约70余间。房子门口为石条砌成的台阶,大门两侧为石雕造像。房檐全部为雕花人物图像,整座房子的雕花人物像构成名著《红楼梦》中的一部人物情景戏,十分宏伟壮观。文革期间,宋冲民居房檐上的雕花人物像几乎被破坏殆尽,致使宋冲民居的面貌受到严重毁坏。但目前,宋冲民居仍保留着当年的三大门楼,三层院的主体建筑,依稀……[详细]
新县观音洞
  木陵关西三里许,就是闻名豫楚的观音洞,此洞有“中原第一洞”之美誉。洞南北长二十四米,深十六米,有正殿三间,除供有观音圣母像外,另有大小佛像四十二尊。佛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洞南侧是“滴玉泉”,自古至今泉水日夜不息流淌,“叮咚叮咚”的声响,好像正诉说着悠悠岁月的尘封往事。洞前有绣球石,洞顶有千年麻栎树,站在洞顶,远眺阴山关、山水关、木陵关如一线穿珠,蔚为壮观。……[详细]
238、木陵关
木陵关
  木陵关(一说为“穆陵关”,笔者注)位于柳铺村与田铺乡九里村交界处,现在长竹庙南约三华里的西界岭上,是江淮分界岭。据史料记载,木陵关大约建于南北朝时期,废于五代后梁,是古代南北交通要道上的关隘之一。道路西边有数十座石墙矮屋,做工精致,下水道皆修在屋子下面,形似暗渠,清水污水分开(笔者小时亲眼见过),设计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现今仍有残缺不全的墙壁,这些都是经历过千百载寒暑、风霜雨雪雷电无情冲击木陵关留下的历史见证。唐《元和郡县志》卷光山条载:“木陵故关,县南一百四十里,齐陈二境,齐置此关以为禁防,周因不改,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后废。”清光绪八年(1882年)《麻城县志》载:“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朔征淮入蔡,鄂岳观察使李道古引兵出木陵关。”南北朝郦道元《水经注》云:“黄水(即潢水)……[详细]
239、修善关
  修善关,位于卡房乡卡房村土门东南方向,左有老君山,右有三角山,两山耸峙,关扼要冲。出关南入湖北红安,西入大悟县,当时是卡房出入山外的商家必经之地。此名为何叫修善关现已无法考证,大概是有一乐善好施舍人家住在此地,经常为过路人提供茶水食宿等方便而得名。据说在清朝年间官兵在此设盐卡收税,禁止盐贩子私运到黄安、黄陂等地,“黄”在当地谐音“房”而后渐渐称为卡房,现仍有房屋六间保存较完整,归红安县国有林场。修善关地处咽喉要道,在战争年代是兵家必争之地,得到修善关可掌握便利的运输通道和富足税收,围绕修善关大小战斗不计其数。1946年6月中原主力突围,只留下一小部分人员坚持斗争。寒冬腊月的一天,何耀榜带领大别山工委住在老君山水濂洞休整,两名士兵在修缮关收税时被叛徒告密,当时驻扎在卡房街的国民党剿共突击队大队……[详细]
240、罐顶寨
  冠顶寨位于卡房乡政府西,寨内地势总体平坦,只是中间略微隆起,外形酷似一顶帽子而得此名。从卡房十字街往西行约2公里即到冠顶寨山脚下,顺着山林间隐约可见的荆棘小路,穿过茂密的丛林,徒步攀爬一个多小时后便可到达冠顶寨寨墙边,因年代久远及战乱原因,寨墙已部分坍塌,残缺不全。循着寨墙往东行约十分钟,便到达冠顶寨东门前。拾阶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清同治元年建立”八个大字,同治元年即公元1862年。进入寨中,四周寨墙依稀可见,寨墙或依山崖或依大岭,尽择地势险要处而构筑,墙高约2米有余,宽约1.5米,墙体留有-发射孔。寨内面积60余亩,东南西北方均有房屋共40余间,水井、石磨一应俱全。东门内有关帝庙,庙堂住房15间,据传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是关帝爷生日,庙主操办庙会,当天,香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寨南门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