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周口市旅游

周口市旅游景点介绍

龙湖风景区
  淮阳龙湖位于黄淮平原腹地,东西阔4.4公里,南北长2.5公里,围堤14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16483),水域面积8000多亩。其气势,其规模,无不令杭州西湖、武汉东湖黯然失色。湖水环抱古城,古城屹立水中;湖中有城,城中有湖,补誉为内陆奇观,中原名珠。万亩龙湖,碧水莹莹、浮光耀金、柳丝垂岸、鸥鹭嬉滩、蒲苇葱葱、芙蓉斗艳、风景宜人、秀色可餐。“彼泽之坡、有蒲有荷……,彼泽之坡、有蒲有茼……。彼泽之坡、有蒲有萏。”《诗经》、《陈风》中所描绘的那对情男痴女的约会地,就是在这个古老而神奇的龙湖湖畔。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被大湖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色所陶醉,在《次韵子由柳湖感物》中咏道:“惟有柳湖万株柳,晴阴与子共朝昏……朝看浓翠傲严赫,夜爱疏影摇清园,风翻雪陈春絮乱,春响吸木秋声坚;四时盛衰各有态,摇落凄……[详细]
262、永秀园
永秀园
  永秀园位于县城箕城南路,建于1997年,是一处仿江南园林特色的水景小游园。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水面占三分之一。园内计划建设有水池、亭、舫、厅、廊、桥、景墙和植物等景观,现已建成水池、亭、桥、景墙和植物景观,开展有旱冰、舞场、划船、钓鱼、卡拉OK茶座等游乐项目。园景古色古香,清秀雅致,赏心悦目,独具特色,是目前县城唯一的综合型公园和游憩场所。……[详细]
盘古寨遗址
  盘古寨遗址位于西华县城东北20公里的东夏亭镇木岗寺村。据传,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始祖盘古葬于此地。该村古称“盘古寨”,其遗址位于该村的东南。因历代洪水携带泥土围寨淤积,致使原村寨变为洼地,寨内居民陆续迁出。而今该遗址呈现一片水潭,面积约有十余亩。村东有盘古墓遗址,南北2500米,东西500米。因黄河多次泛滥,墓冢早淤为平地。墓旁有“盘古井”,历年洪水暴雨未曾灌满,现淤为凹坑。多年前,这里发掘出宋代“盘古寨”匾额砖雕,已被收藏。因该村古时有盘古墓岗,又有百亩寺院(已废),故后来名曰“墓岗寺”。又因村名带“墓”字被认为不吉祥,后改名“木岗寺”延续至今。古代,这里是历代先民和帝王的拜祖祭祀中心之一,共和国建立前曾有百余通御祭碑刻遗存,后被毁废。盘古寨遗址西距女娲城10公里,东距伏羲太昊陵30公里,……[详细]
吉鸿昌将军纪念馆
  位于扶沟县城内的吉鸿昌烈士纪念馆为省级文保单位。为纪念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而建。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占地6300平方米,由山门、广场和展厅组成。大门朝东,巍峨壮观的仿古式门楼正上方由-同志在1995年亲笔题写的馆名:“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进入园内,两侧有假山点缀,水泥道路两旁平坦有形,北侧有1987年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河南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的立碑。西侧为小何庄殉难烈士纪念碑(30平方米),沿路北行是纪念馆广场,广场面积600平方米,广场正中央由花岗岩砌成的底座上,竖立着戎装的吉鸿昌将军半身铜像。广场正北就是吉鸿昌将军纪念馆的主展馆,展厅面积为190平方米,展出实物10件,展出版面163副,主要介绍生平事迹。东侧为名人书画馆,内展、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吉鸿昌将军的亲笔题词,另有书法家,……[详细]
大程书院
  大程书院位于城内书院街,南北长73.65米,东西宽39.9米,总面积2938.6平方米,大门3间,古槐1棵,龙门3间,古松2株,立雪讲堂3间,东西廊房各2排,每排13间,共52间。是遗留的县城时间较久、规模较大和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居全国第三位。大程书院始建于宋代,为程颢所建。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至元丰三年(1080年)在扶沟任知县,尚宽厚,重教化、关心民疾,兴建学校。他亲自“聚邑之优秀子弟而教之”,亲书“书院”二字匾额悬于大门之上。并倡导“乡必有校”,请来有名望的学者到扶沟传道授业,使扶沟县域文风一时丕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书院规模雄伟,巍巍壮观,旧貌生辉。从建院始,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900多年的沧桑,进行了多次的扩建、重建,其规模不……[详细]
266、雾烟山
雾烟山
  雾烟山位于桐丘城西北,又名烟雾山、乌鸦山,为嵩山山脉余支。扶沟八景之一。相传为老子出鹿邑讲道的第一站,战乱时是民众避难之所,而今则是善男信女烧香求愿之圣地,每年三月庙会时人山人海很是热闹。久羡其名,故于辛巳年六月邀友人同游之。是日,阳光灿烂,微风徐徐;我和友沿扶许公路并骑迤逦西向,经老镇韭园转向北约四里许至雾烟山脚下。沿南门拾级而上,面一座殿堂曰将军殿,想必是镇守山门的了。正对将军殿的南门两侧蹲着两头石狮,须发怒张,圆眼环睁,很是威武。南门东侧是一面壁墙,上面用隶书誊刻了雾烟山的种种状状;两侧是一座戏台,廊柱结构,颇有几分气势,只是没赶上庙会,没有穿红着绿的帝王臣子在上面摇摆,也没有丝竹琴弦婉转悠扬,只剩下这座戏台静静的坐着。将军殿为穿堂建筑,过道两侧站了两位浓彩绘就的将军,横眉冷对,指手画……[详细]
267、水灌台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灌台
  水灌台位于河南周口市区东南,遗址为一高台,高7.8米,南北长110米,东西宽70米,面积7700平方米。该遗址全系文化层堆积,至今没有发掘。从断崖处发现有红烧土面5处,并有灰坑、墓葬,遗留下来的文物残片众多,仅拣到的就有龙山时期陶罐、扁锥状三角形鼎足、鸭嘴形鼎足、碗托,商代的陶碗、陶罐、陶盆等。根据有关志书记载,在水灌台还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斧、石铲、石箭头,预制陶壶、陶纺轮、骨针等。可以断定水灌台是一座龙山文物遗址。关于水灌台的历史传说和史料记载甚少,相传其原名为观水台,大禹开通九河治理水患,曾在此筑台观水象,但其何时改为水灌台不详。仅据《太平环宇记》记载,三国时魏将邓艾筑灌溉城于观水台上,可能此时将观水台改为水灌台。景点位置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市区东南……[详细]
268、铁水牛
铁水牛
  铁水牛原坐落于沙、颍、贾鲁三河交汇处,现位于沙河北岸老桥上游桥头处。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是当时记载沙河水位涨落、汛期报警的标志。1935年周口沙河桥建成,铁牛从沙河、颍河、贾鲁河汇流处迁到现址,仍作为记载河水涨落的标志。-期间,清建的铁牛被当成四旧之物,化为铁汁。1982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重建,将原来的铁黄牛改为铁水牛。景点位置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中州路大桥北端……[详细]
269、骆驼岭
  骆驼岭是项城市新桥镇境内的古文化遗址。位于新桥镇朱大庄村北,东靠老泥河故道,河水自北向南流经遗址东侧而东注。此岭属丘形高地,北高南低。其北头及中部突起如冢,南北对峙,形若驼峰,俗称骆驼岭。遗址南北长113米,东西宽110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面积12000平方米,属于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址。1978年,被项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项城市文物管理部门多次进行考察,挖掘出土文物有:石铲、石刀、箭头等文物,并在其南部东端距地面1米深处发现数具人头骨,疑为奴隶殉葬坑。从河沿断面考证,第一层系拢土层,厚28厘米,内含有粗绳纹瓦片、圆瓦档等周代文化遗物。第二层厚20厘米,出土有陶片纹饰、粗绳纹、器物有鬲、融,带把爵等商代文化遗物。第三层采有灰陶片和磨光黑陶,器物有高领罐、鼎、平底碗、盆等,整……[详细]
高寺明代古柿树
  明代古柿树位于项城高寺大周庄村内,树高20米,主干胸围182厘米,树龄400年以上,至今仍枝叶繁茂并且年年开花结果。该树相传为明代所植,因树龄古老又生机盎然,被当地群众称为“玉女仙柿”、“神柿树”。不断有迷信群众来此树下求神问安。久而久之,来此求拜者常年不断。因该树阴宽阔如盖,树下凉风习习,所以每到夏天,全村老幼争相来树下乘凉休闲。一到秋天,枝头柿果累累,大如拳头,红如灯笼,树叶经霜后变得火红一片,煞是好看。因树梢太高,成熟的柿子无人能攀枝摘取,长期被留挂枝梢,引来无数鸟儿争相啄食,成为一大景观。该明代古柿因古老不衰,且能正常开花结果,具有重大研究价值。自2002年开始,已引起林业部门及专家的关注,并进行基因方面的研究。当地政府和村民常以有这颗“玉女仙柿”而自豪,常年悉心呵护,2003年被周……[详细]
271、红土洼
  位于郑郭镇东南6公里,李洼村西南侧,红土洼为袁世凯母亲正一品刘太夫人归葬之地。据《项城县志舆图》记载: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孟冬朔月十六日癸卯,太子少保直隶总督袁世凯亲奉母亲灵柩归葬于此。苗园占地余亩,翠柏成行,气势宏伟。北建袁氏祠堂并有一兵营看守。苗园大门朝东,两侧立石狮高3米,大风吹来,呼呼作响,人称“喝风虎”。石狮两侧各立石旗杆。大门内为石牌坊,-“教子有方”四个大字。牌坊两侧,石碑林立,有两湖总督南陂人张之洞撰《袁太母刘夫人墓表》、袁保纯撰《刘太夫人碑记》、侍郎安徽人沈云沛撰《袁母刘太夫人墓表》等,多属颂德之词。安葬之日,四方来观礼者车以千计,络绎咸集。苗园现今已不复存在,只在人民沟与谷河交汇处存留一群墓冢。……[详细]
鹿邑武庄遗址
  武庄遗址位于鹿邑县城南10公里的王皮溜乡马庄行政村武庄村北。这里是一处孤堆型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约250米。近代曾在其上建庙,人称“梅闫寺”。遗址东,北有一古河道环绕,俗称“运粮河”现已湮灭,遗址北不远有白沟河,南有清水河,均为淮河支流。武庄遗址为87年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时发现。1990年春为配合苏、鲁、豫、皖相邻地区古文化研究课题的开展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450平方米,发现晚期墓葬十余座和一批新石器时代的遗迹,遗物。武庄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较早时期遗址。发现了一批文化遗迹和遗物,从而丰富了我们对淮河流域史前考古学文化面貌的认识。……[详细]
273、南顿故城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顿故城
  南顿故城遗址南顿故城位于水寨西6公里,属今南顿镇。故城在新运河西30米,其范围要比现在的南顿集大得多,现在司老街、崔街村还保存有旧城城垣残迹。因久经洪水冲积淤积、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南、西、东三面多与地面相平,或已成丘陵状。仅北垣一段较为完整,高7米,最宽处10米,长215米。故城建于古代遗址之上。经拭掘,遗址上层出土大量粗绳纹板,筒瓦片和泥质红陶罐残片,系汉代遗物。从城墙断面看,可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内含有深档鬲足,细绳纹残陶片,夹沙灰陶鼎(足部)、蚌、镰等遗物;中层有清晰的夯土层,厚7-15厘米不等,内含有深浅档鬲足、精细绳纹残陶片,兽骨等遗物;上层(包括东起40米的城墙)内含大量的粗绳纹板瓦片。南顿故城内外古迹有:“光武台”、“瞻星台”,东汉建开十九年(43年),光武帝刘秀进幸南顿,……[详细]
南顿古城墙遗址
  南顿古城墙遗址该遗址位于南顿镇东风行政村内,东距市区5公里。南顿古城墙是商代古城遗址。南顿,古为顿子国,有城墙2公里见方,经过2000多年沧桑变迁,原南、东、西城皆为平地,仅存东北角一段土城墙,长217米,宽12米,高7米,虽经2600多年的人世沧桑,风雨剥蚀,自然风化,仍然雄风犹存。墙体上层为秦代文化,中层为东西周文化,下层为商代文化,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巡幸南顿,又在古城墙遗址北100米处,筑台修庙,后人称为光武庙。……[详细]
高寺遗址
  位于项城市高寺镇内。高寺遗址为丘型高地,俗称高丘,东西长270米,南北宽260米,面积7万平方米,据《项城县志》载:相传黄帝之孙颛顼择居于此,高阳氏建颛顼之国。故又称高阳丘。晋唐时代,上建佛刹,名高丘寺,简称高寺。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采集的文物有石斧、刀、凿、玉铲、骨、锥等,属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和汉晋文化,对研究龙山早、中期文化有重要价值。……[详细]
  位于老城乡骨头冢村西200米。骨头冢因冢内出土大量古骨而得名,遗址呈不规则长方形土台,现存冢长60米,南北宽20米,文化层高10米,遗址土台四周已成断壁,从四周断壁层次查看,文化层次清晰可见,发现有灰坑、红烧土居住面,陶窑等遗迹。从出土文物黑陶、罐、扁状三角形足、折腹盆、腕、鬲足等考证,属龙山文化。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汉代王莽追杀刘秀时,刘秀曾在此停留,后人在冢旁建龙台寺庙一座,亭子3间,塑像2座,终年香火不断。……[详细]
袁世凯行宫
  袁世凯行宫位于项城市区中心十字路口南侧路西。袁世凯行宫建于1907年,1917年落成。该行宫建筑布局坐西向东,由左、中、右三轴三进院落组成,鸟瞰为一“富”字。1982年,左、右轴院及中轴前院拆除,现存中轴院落群的中、后两节天井院,保存楼房8座36间,属典型的清代宫廷式建筑群。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庙石桥
  位于项城市东南30公里付集镇黄庙集内,老泥河西来东注,河南岸属沈丘县所辖,河北岸属项城版图,两县以河桥为界。其南岸有一古庙,名为黄庙,内俸闫王神位。因迷信中的闫王爷是撑管民人生死薄的主宰神位,所以数百年来,黄庙香火经久不衰。清同治末年,黄庙居士李金路为泥河北岸群众来皇庙进香火,亲自到各地化缘捐资,携所得银钱到山区制作建桥石料。历时三年,将石料构件运回。光绪二年(1876年),石桥落成。该桥全系红石垒砌而成。桥一孔,现存南北长27.5米,宽4米。原为六孔,抗战时期,最南侧的拆掉。五孔,每孔跨经4.6米,栏杆至水面4.5米。桥两侧分别为16个栏杆,每栏杆上刻石狮、石猴,形象逼真。桥栏板上亦刻有各种花纹图案。中间两孔券顶各为一石雕长龙。龙头朝西,龙尾向东。只要水面到龙头,绝对发水,这是一个很好的水……[详细]
279、明道宫
明道宫
  明道宫,位于河南鹿邑县城东部,始建于汉,兴于唐天宝年间。距老子出生地10华里,老子晚年曾经在这里讲学,后百姓传说老子于此处骑青牛飞升成仙。明道宫内的老君台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始建于唐朝天宝二年,台高13米,是一座以古代大砖构筑,由14个平面围成的高坛形古建筑。沿33层台阶进入老君台上的山门,是正殿,硬山式清代建筑,殿内东西偏殿各一间。台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台下波光烟霭,湖水萦洄,景色宜人。沿山门向南约里许的中轴线上,有享殿、玄元殿、迎禧殿、观复亭、崇道亭、腾云阁、文昌阁、八卦台、众妙之门牌坊、犹龙堤、弘道苑等景点。因老子道德高崇,古往今来慕名来访者络绎不绝,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唐玄宋李隆基、宋真宋赵桓、宋徽宗赵佶以及大文学家苏东坡、欧阳修等都曾来此或祭祀朝祖,或……[详细]
280、淮阳城
淮阳城
  淮阳城四面环水,万亩城湖烟波浩淼。在城东北一里处的湖面上突兀着一座土丘,上面亭栏溢彩,古柏苍翠。这里就是太昊伏羲氏始画八卦的地方,故名画卦台,亦称八封坛。淮阳古称宛丘,是太昊伏羲氏建都之地,画卦台则是“伏羲于蔡水得白龟八卦之坛”。台高米,台基大约10亩,环台皆水,惟西南边有一条小道可行人。台上庙宇建于何时已失考,经过历史风雨的剥蚀,如今,作为古陈州七台八景之一的画卦台上的庙宇已不存在,只有那棵传为伏羲栽的八卦柏依然挺立如故,伏羲封其为八卦柏。画卦台所以有名,是因为伏羲用一条长横线代表“阳”,两条短线代表“阴”,进而组合图画出的乾、坤、兑、巽、震、坎、离八卦图,一转一动,阴阳消长,变化无穷。八卦之外又可组成六十四卦,再加上六爻的变化,自然界诸多事物的变化规律即可推测出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