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周口市旅游

周口市旅游景点介绍

  豫东特委纪念塔位于西华县艾岗乡陵头岗村。年代为1956年。豫东特委纪念塔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维纲将军墓位于项城市郑郭镇张堂村。年代为1943年。黄维纲将军墓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周家口抗战指挥部旧址
  周家口抗战指挥部旧址位于周口市川汇区荷花街道办事处新街。年代为1938年。周家口抗战指挥部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周家口抗日保卫战旧址现存主房、北厢房,主房为坐东朝西的两层楼阁,南北长约9.7米,进深约5.2米,面阔三间,三架梁,灰瓦硬山式建筑,前出檐宽1.5米,檐配四柱,柱头饰变形龙首,雀替为回形木格花饰,两侧饰莲花垂柱,墀头饰砖雕花纹。二楼开有三立窗,窗上部饰有砖雕花纹;北厢房坐北朝南,东西长约9.5米,进深约4.6米。该院为抗日战争时期周家口驻军张占魁旅长的住宅,当时人们都叫它“张公馆”,原旧居有三节院落,近年拆除一节,如今川汇区居民侯杰居住在这里。……[详细]
84、刘崇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崇墓
  刘崇墓位于淮阳县城北关环城路南侧。1988年—11月由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淮阳县博物馆联合发掘。为一座带回廊的多室汉代砖古墓,有斜坡墓道,墓向东西向,东西长28.3米,南北宽18.2米。仅墓室占地面积就达515平方米,该墓由前室、后室、主室、左右耳室及四周回廊上七小室组成,墓室内壁有数种花纹砖堆砌,整个墓室犹如一座“地下迷宫”,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东汉砖石墓之一。墓门和主室用青石堆砌,墓门线刻卷草纹,其它墓室及回廊是由特制的16种不同形状、不同花纹的砖砌成。有两个墓室为穹隆顶,结构非常考究,专家们称这种建筑方式在古墓中是罕见的。在灯光照耀下,可见回廊的不少壁砖上戳印有“安君寿壁”字样。从墓葬型制看,墓主属汉代诸侯王一级。据史料记载:东汉明帝遗诏封其子刘羡为陈王,永宁元年(120年),封安……[详细]
顿国故城遗址
  顿国故城遗址位于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整个故城遗址地面为村庄和耕地,地下埋藏的城址保存完好。故城遗址呈正方形,每边长500米,总面积25万平方米。城墙用夯土筑城,墙基仍完整地存于地表下约1米至1.5米深处。城墙外四周有城壕护绕,护城壕宽20米,深约10米,环城四周无间断。据《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等记载,古顿国为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姓国之一,顿为子爵,是四等小国,封地面积不过250平方里左右。顿子初都于商水,后“迫于陈,南奔楚”,公元前635年楚令尹子玉(成得臣)打败陈国后,护送顿子返回新建的都邑(今项城南顿),使顿子复国。顿国成为楚国的附庸,在春秋时期的争霸中,顿国作为国卑势弱的小国,夹在逐鹿中原的大国诸候之间,对大国或依或违,时即时离,摇摆不定,惶惶不可终日。……[详细]
鹿邑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即黉学堂,位于鹿邑县城内紫气大道北县委院内。大殿座北朝南。据清代光绪版《鹿邑县志》记载,鹿邑文庙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9),为归德守观志能创建,后毁于兵。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知县韩 重建。崇祯末又为流寇所焚。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知县闵三元复建。康、乾、嘉、咸各朝均有修葺。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县人集资又予翻新。文庙原有两庑、戟门泮池、太和之气、万古日月牌坊、棂灵门、大门、屏墙等建筑,是一处规模庞大的县府学宫。大成殿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皇帝所颁御书匾额。今仅存大成殿,为清代建筑。大殿面阔五间23.50米,进深三间14米,单檐歇山顶,顶覆绿色琉璃瓦,琉璃大脊饰滚龙,中置兽驼葫芦宝瓶。两端饰鸱尾形龙头大吻。垂脊饰荷花荷叶图……[详细]
马村遗址
  马村遗址位于商水县西北24公里的谭庄镇马村东北0.5公里的农田间。东西长300米,南北宽310米,略高于地面。文化层厚约4米,呈近似圆形的分布。北部有干渠为西北至东南走向通过,把遗址分切为二。遗址东边紧靠隐水故道,与大莲湖村隔河相望。遗址的大部分遗存为裴李岗和仰韶时期,内涵丰富。在干渠北岸偏东部发现,文化层土质黄褐色,内含陶片红白色,陶质松软,多数破碎严重,仅发现残鼎腿一件。为夹砂素面圆柱形,根径4—5厘米。另一件为残石铲:椭圆形,无孔,为片层石灰岩磨制而成。宽12厘米,残长8.5厘米(估计完整时长约20厘米左右),刃部全为砍伤痕迹。干渠南岸中部和东部,除发现有与北岸相同的遗物外,另外发现有房基、窑址等。遗物中以圆柱形鼎腿最多,有夹砂和砂与蚌粉两种。从陶质看,一部分松软,一部分较硬而比较光滑……[详细]
李鸣钟故居
  李鸣钟,字晓东1887年生于于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冯玉祥前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辛亥革命时在冯玉祥营任排长,后随到陕西。自滦州起义,历经反对帝制、计伐张勋、直奉大战、推翻曹锟的北京政变,直至参加北伐,均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李鸣钟故居位于沈丘县城内,此住宅是由刘乐亭(原籍河北涿县人),于1936年设计并领工建造的,是晚清式的建筑群屹立于长安街路北,于1976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9月被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此故居是一进三的四合院,各院正堂七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左右各有角门四个,三节院落南北相连,各院各室,走廊互通,穿室越院,遮日挡雨,西有小花园,建有卷棚观花厅,厅后书房三间,东边厨房,役人住室九间,西房马厩,车房十一间,整个……[详细]
小白庄遗址
  小白庄遗址位于县城西南里小白庄村南。南北长米东西宽米总面积万平方米。高出地面约米左右。北临小白庄西部为汉代漓江故道南距颍河里东部是平原遗址保存尚好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文化层厚米。发现有红烧土块灰坑、兽骨、鹿角、蚌壳、石器、陶器。采集有石斧、磨光两面刀还有铲、凿等。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除素面、磨光者外有弦纹、斜兰纹、方格纹等。这里的鼎足种类较多有鸭咀形分足根有指窝和无指窝两型。还有大型刻凹槽弓状足凿形足等。宽带口沿器较多。器形有敛口钵镂孔豆、红陶小罐、磨光黑陶罐、灰陶高圈足盘宽沿盆、灰陶杯以及红陶纺轮。此遗址包括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早、中、晚期三种不同文化。对研究河南境内的大汶口文化内涵、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关系及龙山文化各种类型的互相影响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另外在遗址……[详细]
寇寨遗址
  寇寨遗址位于红花集乡寇寨村后是高岗台地面积为万平方米。断崖处出土有板瓦、筒瓦、红色陶釜还有贝壳、兽骨、铜镜等遗物。是商、周和汉代遗址。……[详细]
商高宗陵遗址
  商高宗陵遗址位于田口乡陵前村后属仰韶、龙山文化和汉代遗址。面积约万平方米。仰韶期的红陶分夹砂和泥质两种彩陶为网纹。龙山文化的鸭嘴形鼎、足根有指窝灰色、素面和磨光的陶罐。还有商代陶器及汉代墓葬。……[详细]
南柳城西遗址
  南柳城西遗址位于叶埠口乡南柳城西里属仰韶和大汶口文化遗址面积万平方米。红色陶器转多夹砂加蚌粉。火候很低。出土有鸭咀形鼎足、泥质黑、灰色陶器。如深腹罐、圆底还有铜镜、红烧土块等。……[详细]
胡寨西遗址
  胡寨西遗址位于西夏亭镇胡寨村西里。面积万平方米出土器物以泥质灰陶为主红陶较少有圆底釜鬲足。素面和粗、细绳纹都有。屈商、周文化遗址。、西夏亭遗址西夏亭遗址位于西夏亭镇西夏亭村西北面积约万平方米。上有空心砖和子母砖墓还有春秋、战国时的板瓦、筒瓦残片多是粗绳纹亦有红、黑陶壶、灰色陶盆、豆等。属春秋、战国和汉代遗址。……[详细]
后于王遗址
  后于王遗址位于县城西里后于王村东米处为圆丘形隆起地。比地面高至米。南北长米东西宽米总面积万平方米。南去里有颍河。东、北部是开阔地。-物普查文化层厚米左右。上部有汉代墓葬多是空心砖和子母砖圈墓。随葬品有夹砂灰陶、泥质灰陶、泥质黑陶和磨光灰陶。如黑陶鼎、磨光、折足、鼓腹、两耳在外。还有灰色夹砂奁盒、圈足内空高领罐。下层有灰坑、红烧土块等属大汶口、二里头文化上层延续到商、周及汉代。……[详细]
泥土店遗址
  泥土店遗址位于县城西南里泥土店村西北米处是高岗台地南北长米东西宽米总面积万平方米。南高北低。北部发现有古房基红烧土灰土堆积坑。东南部有土穴墓。出土有人骨、鹿角、兽骨和大量的陶器残片。中部有宋代墓葬三座东两座已毁。仅留西边一座高米周千方米南有圈门。因黄土淤积壁画已脱落。群众反映墓内全是人骨其它无见。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仰韶、龙山时期原始社会文化生活到商、周及汉以来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详细]
瓦屋赵遗址
  瓦屋赵遗址位于县城西南里瓦屋赵村北里处。面积有平方米。呈方形为岗地。北部与小白庄遗址相连接。原有周长约米的小城堡现仅存西边一段高米宽米的墙基。群众俗称“老寨”或“小寨子”。相传为春秋战国时齐桓公会诸侯之所瓦屋赵村原有“齐盟寨”之称。内含文物有兽骨和蚌壳还采集到不少仰韶文化到大汶口文化的陶片。该遗址保护完好与小白庄遗址相同疑与小白庄遗址原为一体。……[详细]
胡寨遗址
  胡寨遗址位于县城西南里胡寨村内。为方形台地呈东向西倾斜状。因村民历年动土现存面积有万多平方米从四周断面看文化层厚至米。上层土质呈深灰色下层呈浅灰色。土质松软杂有黄土和较多的红烧土土块。遗址上部为墓葬群发现大量的空心砖、子母砖。中部出土有陶网坠和石铲等。灰陶黑陶较多、红陶次之。纹饰除素面外绳纹最多一般为粗绳纹、器物有鬲、罐、釜等。多是商、周器物是豫东地区堆积较厚的一处商、周文化遗址。现已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陆城遗址
  陆城遗址位于县城西南里陆城村后。清乾隆《西华县志》载:“陆城乃栗陆氏故都”。查《辞源》:“栗陆传为古帝名在女娲氏之后”。当地群众传说是商、周时喂养菜鹿之所。明末地方士绅为了防御李白成起义军又筑起土寨。因“鹿、陆”谐音后人互用相沿至今。遗址为方形突出地面的土岗。东部最高部有米中间和西部为米。南北长米东西宽米总面积为万平方米。四壁陡峭周围有濠沟。从濠沟外沿断层看层次清晰皆是灰土有贝壳、兽骨、鹿角、石器、陶器和红烧土等文化遗物。文化内涵以仰韶、龙山文化为主兼有少量的大汶口、商、周文化因素。对研究新石器时代文化和探索夏文化有重要的价值。已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康庆安寺
  庆安寺座落在东扶乐城东侧一座高约4米的一座土台上,总面积约为1000多平方米。寺院始建于东汉初年,历史悠久,香火盛行。庆安寺在全国各大寺院排名榜上是排名的。据史料载:东汉王朝于公元25年建立,刘秀称帝后,就采取了“退功臣,进文吏,黄老无用”举措,把功劳最大的108位将军释夺兵权后,均封为列候。骠骑将军刘隆被封为扶乐候(国王),食封为几千户,也是衣食税而已。原来秦时的大扶城被改名为扶乐城(也就是历史上扶乐国)。历史上又被分为大扶乐城(西)和小扶乐城(东),现在仍为东、西扶乐城。公元67年,东汉永平10年,佛法传入中国后,刘隆信佛,便选址在东扶乐城东侧建寺院,大兴土木,夯制高台,金塑佛像,取名为庆安寺。庆安寺建成后,烧香拜佛盛行。因为释迦牟尼于2500多年前,周昭王24年(甲寅)年诞生在北印度,……[详细]
100、小吴塔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吴塔位于太康县城西15公里处逊母口镇小吴村内,属清代建筑。200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小吴塔通高14.8米,系六角实心、六级砖塔,建于清乾隆年间,一、二层为束腰式塔檐,余为仿木结构式样出椽头塔檐。 塔的四、五层有佛龛,龛内均有瓷佛,共12尊。上为宝瓶式塔刹,该塔建筑技术较为别致,属民间地方手法。在清塔建筑中较为罕见。小吴村,传说是秦末大泽乡起义的首领之一吴广的出生地,起义军攻破陈州后建都,吴广封为假王,率兵西征,到河南荥阳久攻不下,被人杀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