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周口市旅游

周口市旅游景点介绍

161、梳洗台
  梳洗台是狄青的梳洗台。狄青是北宋时期大败西夏的枢密吏,《水浒传·引言》中所述上天命其下凡的武曲星,与包拯一起保佑宋仁宗,才使宋仁宗“文有文也,武有武也”。狄青因宋仁宗“重文而抑武”被出判陈州。狄青郁郁忿忿,忧国忧民,忧已忧思,常披挂戎装,登龙湖西北隅之柳湖岸畔的一个高台上望湖感叹,抒发情感,于第二年愤然死在陈州,葬于陈州东北20公里处。陈州人民怀念忠良,在台上筑建庙宇祀之,名曰“狄青梳洗台”,又曰“梳妆台”、“尚台庙”。……[详细]
淮阳读书台
  读书台读书台为宋代文坛巨擘、“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苏子由所筑,是苏辙读经诵诗的处所。苏辙是苏轼苏东坡的弟弟,因受其兄反对王安石改革罪株连,贬为陈州教谕(相当于今教育局局长)。苏辙不要官费,自于龙湖西北隅的柳湖高地上筑庵船形书屋,象征“宦海扁舟”,周植莲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读书自修以向其道。仕不得志,书以聊之。其兄苏东坡也多次来陈,两人常于此吟诗唱赋,在陈州留下了不少名文佳句。读书台在县城北柳湖中。……[详细]
陈氏祖庭
  陈胡公陵园有陈胡公墓,俗称胡公铁墓。此墓位于淮阳龙湖东南南坛湖畔,是中华陈姓的始祖墓。陈胡公名妫满,虞舜后裔。周武王灭商后,把他封到陈地,并把女儿大姬嫁给他。妫满雄才大略,建陈国,筑陈城,兴百业,造福民众,使陈国雄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妫满死在陈国,就葬在这里。周武王以国赐姓,称他为陈胡公,陈胡公自然就是陈氏的得姓始祖,这就是陈姓的由来。陈胡公死时是墓而不坟的年代,但对于王侯和德高望重的文武重臣,可以在陵墓上建拜殿。因此,陈胡公墓室就建在地下,而地上部分建的拜殿也早已不复存在,考古学家曾在这里发现了西周的陶片和战国板瓦,证实了当年陈胡公墓和陈胡公拜殿的建筑情况。明朝进士王良臣在诗中写道:“巧铸铁棺藏水底,光留玉叶照人间。”据史书记载,胡公墓是用铁汁浇铸而成,又称陈胡公铁墓。而现在这座陵墓,则是……[详细]
  袁甲三墓袁甲三墓位于县城西2.5公里小孟楼村东。原墓地300亩,神道里许,直达周(口)商(丘)公路,两旁置石人、石马。并有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华士魁、徐世昌等手书碑碣。墓地于1968年被拆毁。……[详细]
东汉陈王墓
  东汉陈王刘崇墓位于县城北大关东侧段庄西南部,发掘于1988年8月,此墓属东汉中期偏晚,距今近两千年的历史,它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汉代墓葬中,规模最宏大、形制最奇特、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砖石结构墓穴,犹如一座“地下迷宫”,河南仅有、全国罕见。淮阳历史悠久,从周武王封舜后妫满封陈始国起,到北宋徽宗封陈王湣止,先后有63位王、公、侯封在这里,陈王刘崇为其中之一。该墓考证,建于公元120年,陈顷王刘崇于125年葬于此。墓室面积东西长28.3米,南北宽18.2米,出土稀世珍宝上千件,如银缕玉衣、画像三层石仓楼、长袖玉舞女、辟邪灯、扶几、龙形玉佩、铜车马饰、五铢钱、货泉钱、汉砖砚、石猪、石鸡、陶器等,特别是带“安君寿壁”四字墓砖,更是少见之珍品。陈王墓的发掘曾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为此,省、市、……[详细]
166、思陵冢
思陵冢
  思陵冢即是三国时魏封陈王——曹植之墓居。《河南通志》记载:“曹植墓在陈州南三里,魏封陈思王。”《大清一统志》说:“三国魏曹植墓,在淮宁县南三里。”一连四个冢由北往南依次高度为12米、4米、7米、15米,封土面积依次为1656平方米、400平方米、900平方米、3000平方米。最南端的这个高冢就是思陵冢。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著名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在诗坛上成就颇高,受到历史上许多名人的高度评价。南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点八斗。”曹植从小聪明过人,10岁能诗文,19岁写的《铜雀赋》名噪一时,为曹操所宠爱,一度考虑立他为太子。由于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曹操最终动摇了对他的信任。曹操死后,其兄曹丕和其侄曹睿……[详细]
167、九女冢
  九女冢九女冢位于县城南刘振屯乡赵楼村东,1962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民国时期考察:陈地之冢,惟此颇有布置,中一冢,大十数亩,高五丈六。少前,冢颇少,土人谓之香亭,以为墓焚香处也。左二冢,右二冢,各相去数十步,两两相对。其东西又各一冢,西冢亦二冢相连。东大冢后五冢相连,其高次于大冢,五冢后又连二冢。其形略小。与《陈州府志》载:“中为王墓,左右皆其贵臣,后七乃其妃御”相符。1953年,冢内出土东汉三层绿釉陶楼一座。1972年,周围村庄为压沙改良土壤,将该冢挖开,中墓内为石券,外两层为砖券,石砖均为弧形,砌工精细。斯时内有几处盗洞,文物全部被盗。后渐削挖成坑。……[详细]
小孙庄冢
  小孙庄冢小孙庄冢位于县城东南冯塘乡小孙庄北面,197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冢原高3米多,长21米,宽20米,面积410平方米。因多次被盗,现墓已塌方,与地面平。……[详细]
  毛锢堆冢毛锢堆冢位于县城东南鲁台乡葛营村东约2公里处,197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冢高3米,现仅剩1.5米,长宽各30米,面积900平方米。……[详细]
170、貊王冢
  貊王冢貊王冢位于县城东大连乡小吴庄东500米处。民国5年(1916年)《淮阳县志·古冢考略》载:“东南有貊黄冢”。今冢高14米,东西长43.3米,南北宽30米,系夯土筑成,冢南部发现有墓道痕迹。197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71、黄连冢
黄连冢
  黄连冢黄连冢位于县城南王店乡黄连冢村西,197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5年(1916年)《淮阳县志》载:“在城南12里,旧产黄连故名,或以黄霸墓误。”现冢高约12米,长宽各60米,夯土筑成,保存尚好。1970年,群众在冢南0.5公里处挖掘一王冢,出土汉代玉衣1件,大部分散失,仅余20多片,已收馆藏。……[详细]
172、青冢
  青冢青冢位于县城南刘桥村西南约700米处,长50米,宽30米,高5米。经勘查封土系夯土筑成,已露出砖券,砖的式样与境内东汉墓相同。旧志疑为宋代狄青墓,不确。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73、西双冢
  西双冢西双冢位于县城西郑集乡万老庄南500米处。民国5年(1916年)《淮阳县志》载:“一在城西,高丈余,止一冢,不知何以双冢名传。”1983年11月群众起土时,发现冢南尚有一冢,以证双冢名。在地、县联合调查清理时,发掘北冢为小砖券墓,早年被盗,仅出土东汉时期瓮2件、罐1件。南冢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高出地面1米。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于庄汉墓
  于庄汉墓于庄汉墓位于县城东南3公里的于庄村东。1981年省、地、县文物部门联合发掘清理,墓室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南北墓向,出土文物有三进陶院及西汉半两铜钱、车马饰等。……[详细]
白楼古墓群
  白楼古墓群位于县城南和东南2公里至5公里的范围内,北至环城公路,南达七里河,东到扒门庄,近南白楼村西的马鞍冢,面积约10平方公里。1983年,南白楼等村群众,在文物0商的吸引下,私自挖掘暴露在窑场、坑塘、废地、河坡等26处取土区的古墓751座,后收回出土文物1万余件。经鉴定属于一级品的有战国错金越王剑、菱形鎏银铜剑、汉代的碧玉透雕龙纹带钩,属于二级品的有春秋鐎盉、汉代铜鼎、青釉双耳瓷壶、瓷罐等。1984年划定范围,周树标志,列为县文物保护区。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马鞍冢楚墓
  马鞍冢楚墓位于县城东大连乡瓦房庄西100余米处,西距新蔡河约200米,由于两冢相连,状如马鞍,俗称马鞍冢。1980年至1983年,河南省、周口地区与县文物部门对该冢联合发掘。南冢2米多高,墓平面为“中”字形;北冢4米多高,墓平面为“甲”字形。墓中文物均在早年被盗,冢西50米处,分别各有一座陪葬的大型车马坑,北坑长35米,宽4.72米,葬马24匹,车8辆,狗2只;南坑长40米,宽3.7米,葬车23辆,泥马20多匹,旌旗6面。这两座车马坑的年代均在楚都陈城期间(公元前278年—前241年)。从车马坑规模及墓葬形制等特征可判断出:南冢系楚顷襄王之墓。车马坑是目前考古发掘中形制最大,埋葬车辆、马匹最多的楚国车马坑。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平粮台古城遗址
  平粮台古城遗址位于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的大连乡大朱庄西南隅,占地面积一百余亩,高二丈,俗称平粮台、平粮冢、贮粮台,1988年2月13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护最完好的46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古城遗址。它发掘于1979年,消息一经披露《人民日报》、《光明报》、《河南日报》、香港《大公报》、新华社等数十家海内外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曾轰动一时,震惊世界。春秋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之《陈风·宛丘》曾描述过这里的动人景象:“子之荡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鼓,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就是说,西周时代,这里风景怡人,陈国的俊男靓女,常来这里唱歌跳舞,谈情说爱。后来,宛丘古城逐渐被废弃。宛丘古……[详细]
178、紫荆台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荆台紫荆台位于龙都淮阳南12.5公里处,因台上盛长一棵高大的紫荆树而得名。《续齐谐记》记载:紫荆台下有田氏三兄弟分家,家产分妥后,又想把这棵紫荆树一分为三,不想紫荆树夜间突然死去。田氏兄弟三人见了,知天意不允,便不再分家,次日紫荆树又郁郁青青,复活了。紫荆树由此传为佳话,成为同根共本的“兄弟树”,紫荆花称之为“兄弟花”,激励后人兄弟亲密团结,共向美好。除上所述,据旧志载,境内故城址尚有8处,今多划归外县:位于城东北汉属淮阳国的新平故城,位于县城西北35公里汉置县的长平故城,位于县城东北35公里的安平故城和汉属淮阳国的武平故城,位于城州南顿县西南15公里夏亭城、位于县西北的荦(柽)城,位于县西南平信乡高帝封灌婴于此的乐嘉古城,位于县东后魏置南阳郡(东魏废)的南阳故城。不详其处的有位于县城东南……[详细]
179、古粮城
古粮城
  古粮城古粮城位于县城北1.5公里的蔡河之滨。城门上有楼,绕以周垣,旧以贮江淮漕运之粮,后周显德年间,曾凿河穿城而过,并在城内修桥一座,后建洪福寺于此,今废。……[详细]
固陵遗址
  固陵遗址固陵位于县城西北12.5公里,即柳林。据考证,固陵故城宋后被黄河水冲没。1958年群众打井时,曾发现在7米以下有瓦罐,还挖出棵桑树,直径约0.7米,高约2米许。足以说明七米以下尚有遗迹可考。《史记·项羽本纪》载:“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汉书·高帝纪》载:“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至固陵不会”。《元和郡县图志》载:“项羽败,南走固陵,此也。”考古证实,今淮阳县境西北柳林,秦汉时为固陵。该故城长1200米、宽240米,分南、中、北三寨,每寨均有城门。柳林附近有固陵沟。此处即为历史上著名的“固陵之战”的古战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