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商丘市旅游

商丘市旅游景点介绍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
  庄子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庄子镇境内,包含庄子文化馆、庄子故居和庄周陵园三部分。庄子文化旅游景区地处黄河故道民权县境内,东邻京九、陇海黄金十字架商丘,西靠七朝古都开封,北接“牡丹之乡”菏泽,南望中原重镇周口,郑徐高铁、陇海铁路、310国道与连霍高速、郑民高速横贯全境,距省会郑州1个多小时车程。庄子文化旅游景区第一部分庄子文化馆,以庄子文化展示为主题,占地25亩,总建筑面积21203平方米,主体五层,采取天圆地方的理念设计,风格独特,是一座集群众文化、图书阅览、文博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场馆。第二部分庄子故居位于民权县庄子镇青莲寺村,现有庄子胡同一条,庄子井及井亭一座。庄子胡同是庄子迎宾送友、晨咏暮诵、徜洋去来之所在。内有庄子井,旧砌尚存,其壁坚若石,光润如玉,泉清而味甘,相传……[详细]
民权李岗遗址
  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李岗遗址,这处遗址叠加了自龙山文化时期起始,包含岳石文化、先商文化、早商文化、晚商文化在内的数个文化层。因遗址蜿蜒逶迤,形状若龙,当地俗称龙行岗。对李岗遗址的考古,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了,考古工作者多次到此进行调查,并先后将遗址定为县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河南二队与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的考古专家再次来到李岗一带,此次考古勘查发掘的目的是了解豫东原始社会末期和商代早期文化的有关问题;通过调查,发现这是一处龙山文化和殷商文化遗址(《1977年豫东考古纪要》)。到1986年,李岗遗址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岗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存有:陶器分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类,泥质陶多于夹砂陶,以灰陶为大宗,黑陶较少,另有极少量红陶、褐陶和棕色陶……[详细]
东关明清一条街
  东关明清一条街。城东古色古香的明清一条街,展示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无穷魅力;即县城东关大街。始建于明代中期,至清末民初遂臻极盛,为豫东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曾吸引方圆数百里的客商前来交易。更有晋商、徽商及福建等地商贾在此定居经营,晋商曾建“山西旅睢同乡会馆”。街东西长1000米,宽7米,青砖铺地。商户沿街排列,其建筑式样大致相同,但豪华俭易各异。一般是前有出厦,出厦以红色油漆木柱支撑,活动门板,木质窗棂雕花,进店可见朱红木柜台,柜台后货架上陈列各色物品。睢县东关大街曾长期作为全县商业中心,历来有“买卖去东关”、“东关集常市”的说法。……[详细]
刘庄平民夜校旧址
  刘庄平民夜校旧址位于县城西两公里刘庄村西。1928年3月睢县籍早期共产党员姜朗山在刘庄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不久解散。姜朗山转入地下活动。他拿出自家财产,把附近4座庙宇拆掉,创建了刘庄小学,共有40间房、占地30多亩。学校大门门楣上题写着“唤起民众”4个大字,门两旁写着“昔日蔓草荒芜凋蔽凄凉,今朝人才荟萃庄严灿烂”一副对联。1929年9月,姜朗山在刘庄小学成立贫民夜校。姜朗山和进步知识分子李省三、李备五等担任教师。附近村庄的贫苦青壮年三四十人参加了学习。主要讲授《平民识字课本》等文化知识和时事常识。刘庄平民夜校坚持2年多,参加夜校学习的农民不但能记帐看报,有的还会写书信。这些贫苦农民经过夜校学习,提高了思想觉悟。20世纪50年代,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刘庄平民夜校被确定为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睢县抗日联合政府旧址
  睢县抗日联合政府旧址。1944年8月,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水东独立团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攻克敌伪据点长岗集,随后在长岗南数里闫庄村召开祝捷大会,会上宣布睢县抗日联合政府正式成立,并将办公地点设在该村闫氏祠堂内。祠堂为瓦房三间,坐北朝南,至今保存完好,1981年5月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46、襄陵
襄陵
  襄陵。一名襄台,一名望母台。传为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陵墓。位于城湖湖心岛东北隅,原为一夯筑高台,版筑之迹,至今历历可见。襄台或传为宋襄公望母台,或以为襄公墓。耕人常于其地拾金珠诸宝器。岗上有老榆数株,经秋荚飞纷纷如翦乱楮,以其秋荚名拗榆。岗及台上生棘树,秋晚结实,殷红累累。又清初睢州名士田兰芳作《驼岗记》一文,其中提及襄台处略同此诗之注,可见二三百年前襄陵景象。襄陵土塚高耸,屹立水涯,四周佳木葱茏,芳草萋萋,莺歌燕舞,仍不失为一胜景。……[详细]
睢县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又称黉学大成殿。位于县城建设路南。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黉学即原睢州儒学,大成殿为其主要建筑,用以奉祀儒家创始人孔子。民国后黉学逐渐圮毁,原址移作他用,现仅存大成殿,殿进深五间,面阔五间,前出后包,琉璃瓦盖顶,滚龙脊两端安放鸱吻,沿垂脊向下依次安放雉、鱼、海马。1981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48、宝墨亭
宝墨亭
  宝墨亭。原在旧城(今城湖)西北隅乾明寺内。宋绍圣元年(1094年)闰四月二十一日,苏轼被贬官远流岭南(今广东),途中遇雨,夜宿襄邑乾明寺,应当地人士之请,手书旧作《洞庭0》、《中山松醪》二赋。后邑人刻二赋于石,建亭以覆之,亭名“宝墨”。金元后寺圮碑失亭废。二赋手迹宝墨流入清代皇宫。清末民初从皇宫流出,为民间所收藏。“文革”后收藏者后人将墨宝捐献给吉林省博物馆。1985年睢县书法爱好者陈旭自该博物馆将墨宝拍照带回睢县,县文化部门在袁家山前重新刻石建亭,仍名宝墨亭。 ……[详细]
恒山汉墓群
  恒山汉墓群。位于县城北5公里赵庄村与王庄村之间,原南北长500米,东西宽150米,地势高于四周,即旧志中所称之恒山。旧时文人所咏“睢州八景”,“恒山笼秀”是其一景。山上原建有恒山寺,今已不存。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村民于此耕作时,常发现汉墓,多为26×15×5cm绳纹砖砌墓,亦有空心砖砌墓,出土器物陶器为多,另有玉璧、玉带钩、铁剑、铁剪等。汉墓外,还发现上限年代不可确定的古文化层,采集到自龙山文化至东周时期的陶片,因而引起考古、文物部门的重视,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50、承匡故城 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承匡故城
  承匡故城。又名承匡城、匡城,匡或作“筐”,位于县城西15公里匡城村西北。承匡历史甚古。《左传》有“(鲁)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叔仲、惠伯会晋郤缺于承匡”的记载。《战国策》记有“犀首以梁与齐战于承匡”一事,皆指此地。当西周时,承匡本为宋国西部边境要地。到战国时此地入于魏国。秦灭魏后,于此地设承匡县,后以此地“卑湿”,乃徙县于襄陵,而承匡城遂废弃。现城垣仍残存,逶迤数百米。城西南有一夯筑土台,高约十米,台下有土穴,深不可测,民间传为古时报警用的“狼烟洞”,可直通杞县圉镇。台上建关帝庙一座,其年代亦甚古老。据今存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关帝庙碑记》载:“溯厥创始,惜无所稽,惟悬钟上记有‘重修于万历八年’,想亦历世久远矣。”庙前原有古柏五株,民间谐称为“五百(柏)零一所庙”。庙宇及古柏……[详细]
驼岗遗址
  驼岗遗址。该遗址位于城湖东北隅驼岗之上。现土丘高五米左右,据夯筑结构可以断定战国时期就有重要地面建筑,地面上可拣到大量东周时期的陶片,地下尚待发掘。1981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犁岗古文化遗址
  犁岗古文化遗址。该文化遗址原为高3米的土阜,东西长120米,南北宽80米,位于平岗镇岗下坡村和犁岗村之间,一部分压在犁岗村下。村民在此处取土时发现汉代砖室墓和石棺墓,出土的陪葬品有陶壶、陶罐、陶仓、陶鼎、陶钫、铜镜、五铢钱等。遗址存留的文化层大部分为殷商文化层,有灰坑数处,随处可采集到瓦、鬲、罐等器物碎片,并发现鹿角铜锛一枚。遗址内涵丰富,对研究豫东地区殷商文化有一定价值。1981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乔寨文化遗址
  乔寨龙山文化遗址。该遗址位于周堂镇西乔寨村南,西北距县城6公里,原为一高出周围地面数米的古代夯筑土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其土质与四周黄壤不同,为黑色壤土。其上原有庙宇,名“双塚寺”。1947年国民党睢县第六区(白庙区)区部在此建据点时挖出汉墓数座,出土大量汉代殉葬品,以五铢钱为最多,但全部流散。“文革”期间再遭破坏,土台大部被铲平。从保留的断面看,地表以上土层含有东周至汉代陶片,地表以下主要为龙山文化层。地表上可采集到具有龙山文化特征的方格纹、蓝纹和绳纹陶片及殷商瓦鬲碎片,显示该遗址延续时间跨度之大。在遗址北乔寨村村民家中,征集到大量陶罐、陶壶、铜镜、五铢钱等汉代陪葬品,空心汉墓砖尤多见。考古工作者先后于1977年、1978年两次到遗址现场调查,确认该遗址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现为……[详细]
无忧寺塔
  无忧寺塔。位于城南20公里处平岗镇周塔村东的唐朝无忧寺塔,构思巧妙,超凡脱俗如一位温柔娴静的少女,岁月的残缺依然不减大唐风韵的高贵典雅;位于城南。塔原为八棱五级砖塔,民国初年被拆去两级,现存三级。每级有相对两门,无门各面饰菱形砖雕假窗和佛像砖,转角处为圆形擎檐柱,檐下有斗拱,用迭涩砖砌成,檐上为反迭涩砖层,翼角翘起。塔内有梯形塔心室,可盘旋登顶。此塔虽损坏严重,但其精湛建筑技术仍清晰可见。北宋建都汴京(今开封),襄邑地近京畿,其时佛、道两教皆盛,故境内多佛寺、道观。金元以后,时过境迁,寺庙荡然无存,而圣寿、无忧二塔为仅存之硕果。……[详细]
阎家祠堂
  睢县抗日联合政府旧址——阎家祠堂 位于睢县后台乡阎庄村内,现有房屋三间,保存完好。194,4年5月28日,我地方武装配合独立团打开长岗,在阎庄召开了祝捷大会,睢县民主政权正式宣布建立,这里是县政府办公地点。……[详细]
平民夜校旧址
  平民夜校旧址位于睢县刘庄村。1929年共产党员姜朗山创办。校址有三排教室,东西厢房、厨房及茶房等。现存教室三排,前排9间,中排和后排各7间;中排中间的门额上横嵌砖雕“唤起民众”四字,后排中间门额上横嵌的砖雕“革命精神”四字,字划虽残,但遗迹犹存。姜朗山睢县人,1923年在上海大学经蔡和森、恽代英介绍入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回睢县刘庄组织农民协会,以教书为掩护创办“睢县第四小学”,并于1929年9月至1931年6月在该校开办“平民夜校”主要宣传革命道理,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等口号,夜校前后开设两班,培养学员100人。1931年姜被捕后停办。1937年初姜朗山出狱仍回睢县负责党的领导工作,组织武装力量。后编为第三支队,加入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第四师。……[详细]
葛伯屯遗址
  葛伯屯遗址位于宁陵县石桥乡余庄寨村北,距县城11公里。相传商汤时因葛族伯爵性情高傲,对上祖不行祭祀之礼,汤质问时,葛伯以无牛羊为由,汤便派人送去牛羊,葛伯杀而食之,仍不祭祀,汤再质问,葛伯又以无黍稷应付。汤就命本族中少壮者代耕,幼弱者送食。葛伯便命人哄抢食物,有幼童拒劫被杀。汤大怒,出兵灭了葛国。被杀童子之墓为童饷堌堆。《史记》载:“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详细]
己吾古城
  己吾古城位于宁陵县西南,距县城20公里。古时叫种龙乡。后汉永元十一年(99年)置县于此,定名叫己吾县。晋初(265年)撤销,东魏(534年)恢复己吾县,归属马头郡,兴和中(539年)将己吾县治迁到平石城,北齐(550年)将己吾县废,并入下邑县(今夏邑)。曹操曾在此招买兵马讨伐董卓。西晋永嘉五年(311年)石勒在此以欺骗手段把王弥杀害。……[详细]
59、汤斌墓
汤斌墓
  汤斌墓位于宁陵县西北的棘古城,清雍正年间,其牌位被搬至贤良祠。道光三年又移放孔庙内,今睢州县城内有汤家祠堂。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汤斌(1627~1689年),字孔伯,睢州(今睢县)人。清康熙十七年(1679年)被荐应博学鸿儒科,授翰林院侍讲,成为皇太子的老师。后升为江宁巡抚,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授礼部尚书,后为工部尚书,他除任《明史》总裁官纂修《明史》外,还著有《洛学篇》、《潜庵遗稿》等行世。后因他的哲学思想适合清初政治上的需要,又被封为“理学名臣”,谥“汤文正公”。……[详细]
民权牛牧岗遗址
  牛牧岗遗址位于民权县城西20公里牛牧岗村北。该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70米,原遗址建有“云古寺”。1938年被口本侵略军拆掉。现地面下0.8米有该寺的砖墙基,表面有碎砖瓦片、瓷片和古代陶片。西部有3个和尚冢,北坡上挖了一个长方形深坑,挖乱了文化层,发现有仰韶文化的黑白色彩陶片,还出土有龙山文化的绳纹、方格纹、篮纹陶片。在断崖东边暴露出一个残灰坑,呈梯形,上窄下宽,出土有素面磨光陶片,细绳纹陶片,红色夹砂陶片和一些残蚌器。断崖北有的土质较黑、发现有一件可复原的圈足盘和商代铜镞、小孩头盖骨、烧上块、木炭屑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