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濮阳市旅游

濮阳市旅游景点介绍

  元村镇仓储位于南乐县元村镇北街,时代为20世纪50年代。2017年12月18日,元村镇仓储列入南乐县第四批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霁云墓
  南霁云墓位于清丰县纸房乡谢朱楼村。年代为唐。 2016年1月22日南霁云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崇庆墓
  王崇庆墓位于濮阳县城关镇吉村。年代为明。 2016年1月22日王崇庆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汪洋烈士故居
  汪洋烈士故居位于台前县夹河乡顾庄村。年代为1942年。 汪洋烈士故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清丰县小火车站旧址
  清丰火车站旧址位于清丰县城关镇黄庄村。年代为1970年。清丰火车站旧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清丰县小火车站旧址位于清丰县城东南部,文化路南侧。始建于1970年,占地面积4355平方米,保留有候车楼、火车站供销商场等建筑和附属物,是清(丰)濮(阳)窄轨铁路终点站。1985年停运。……[详细]
丁鉴塘烈士碑
  丁鉴塘烈士碑位于濮阳县海通乡刘辛庄村。年代为1944年。 丁鉴塘烈士碑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范县丹朱墓
  丹朱墓位于范县西南25公里辛庄乡北,濮城东4公里丹朱村(丹徐庄),该古墓系4000多年前尧帝之子丹朱之墓。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郑玄云:“帝尧胤嗣之子,名曰丹朱,开明也。”)帝尧胤嗣之子,名曰丹朱”。另据《濮洲志》和民间传说:丹朱系尧的儿子,尧年老禅让帝位时,因丹朱性情刚烈,脾气暴躁、尧帝未能把帝位传给儿子丹朱,而传给了舜,舜在范水一带封赐给丹朱一块疆土,让其治理。丹朱虽然性情刚烈暴躁,但治理田地还有一定的本领,他带领范水一带的部落人们耕耘播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烧陶制器,建偃朱城池(黄河南旧城)使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发展。通过治理使这里的人们,人无袖手,田无荒蒿,路人互让,长幼有序,与尧舜的治国本领不分上下,很受百姓的爱戴……[详细]
28、严嵩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严嵩墓
  玉皇岭古墓 位于后方乡玉皇岭村西南约300米处。原为一土丘,高3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1959年修筑围村堰时将土丘挖平,露出墓顶,发现墓穴内有一悬梁吊棺,遂用土掩复。今墓址稍高于地面,已垦为耕地。传说墓主为明代奸相严嵩,但无史可考。1957年、1976年和1977年,该墓先后被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河南省革命委员会以“严嵩墓”为名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华野濮阳整军司令部旧址
  华野濮阳整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濮阳县城关镇孙王庄王家大院,座北朝南,占地400平方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48年3月,陈毅、粟裕率领华野机关和一、四、六纵队全体指战员,到濮阳地区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司令部设在濮阳县城东孙王庄王家大院,部队分别住在县城、柳屯、清河头、岳村、保安集等地。新式整军运动以土改教育为中心,以干部为重点,发动群众诉苦。在诉苦的基础上进行“三查”,即查思想、查工作、查斗志。尔后进行“三整”,即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华野部队在濮阳整训,本意是为渡长江南进、在南方数省执行宽大区域机动作战任务做准备。粟裕从战争全局的得失利弊考虑,提出了华野3个纵队留在中原作战的建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对此极为重视,在当面听取粟裕的汇报后,经过研究同意其建议。5月12日,朱德转达毛泽东主……[详细]
濮阳耶稣教堂
  耶稣教堂位于濮阳县城东关街路北,即今濮阳县三中,坐北朝南,与路南华美中学教学楼相对。耶稣教为基督教新派,19世纪初传入中国,光绪末年传人濮阳,但无多大发展,直至1912年,美籍传教士博清洁携妻博玛利亚及医护人员十一人来濮后,耶稣教活动才活跃起来。博氏等人来濮后,于东关购地修建教堂,1917年竣工,面积约800平方米,呈平面十字形。前为钟楼,高三层,长形玻璃窗,尖顶,顶上四角立有方柱,建造别致,左右有耳房,呈圆形,有木梯可攀楼顶。中为圣堂,即小礼堂,周有五彩玻璃窗,北端设祭台,东西有侧门,可通两厢。每逢礼拜,神甫高坐其上,教徒跪拜于下,诵经唱圣歌,嚷嚷之声,响彻满堂。耶稣教在濮阳除传教外,还开办一些慈善事业。如建有医院、学校、养老院、惜婴堂、福音堂等,其目的虽在进行精神收买和文化侵略,但在客观……[详细]
顿丘城遗址
  该遗址位于清丰县固城乡旧城村,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城垣南北长1300米,东西宽800米,城址面积104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有汉、唐、宋三代陶瓷残件和贝壳、草木灰、火烧过的硬土块等。遗址东南原有高台建筑基址,西部耕作层以下发现夯土层,东北部发现大面积的灰坑,距地表深3米左右,出土有陶瓷残件。据唐代陈弼、刘信墓志和清代光绪年间出土的墓志记载,顿丘城位置均在此地。顿丘城历史悠久,始置于春秋。《竹书纪年》记载:“(晋)定公三十一年,城顿丘。”《战国策》记载:“决宿胥之口,魏无虚、顿丘。”西汉初置顿丘县。王莽改顺丘,东汉复名顿丘,三国因之。晋置顿丘郡,辖顿丘县。北魏并黎阳县,属司州汲郡。东魏天平年间罢废。城东南有丘曰顿,故名顿丘。汉末曹操曾为顿丘令,顿丘还是刘、李、司等姓郡望,文化底蕴深厚。顿丘城是古代……[详细]
程庄遗址
  程庄遗址位于濮阳县胡状镇程庄村东南600米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附近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向北7公里是南宋以前的黄河故道。遗址为一丘形台地,顶部高出地面约6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开州志》中所记“颛顼太子墓在州东南三十里,槐庄广襄二址余亩,高二丈许”,即指此处。当地群众称此地为颛顼太子墓。……[详细]
  “铁丘”之名来源于《左传》中的古地名“铁”,历史上因春秋晋郑“铁之战”而闻名。它位于濮阳市高新区王助镇铁丘村东。遗址为一高台地,向西1.5公里即为西汉以前的黄河故道。遗址高1米,南北长95米,东西宽60米,面积4200平方米。考古调查表明,该遗址包含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殷商、周等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存内涵表明,史前时代,中华先民在此居住前后延续2000.多年,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详细]
咸城遗址
  咸城遗址位于濮阳县梁庄乡咸城村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春秋》记载,早在商周之际,此处曾是咸国都城。春秋战国时期,咸仍是卫国重要城邑。《春秋》杜预注:“咸,卫地,东郡濮阳县东南有咸城。”据《左传》载:鲁僖公十三年,齐桓公为“淮夷病杞故,且谋王室”,在咸大会诸侯。鲁定公七年(前503)秋,齐侯(桓公)、郑伯又在此聚会订盟。咸在春秋经传中凡五见,表明其春秋时期政治地位之重要。……[详细]
华美中学
  华美中学,位于濮阳县城东关街路南,与路北耶稣教堂(今属濮阳县三中)相对,今为濮阳县实验中学。该校原由基督教美国传教士潘力克提出,经濮阳县知事周祖训允许,报送当时河北省教育厅备案后,由华洋义赈会和美国门诺派教会赞助,购地二十余亩,于1922年破土动工,历时二年,建有教学大楼、宿舍、伙房、操场、大门、围墙等。教学楼为四层六角大楼,面圆背呈扇式,蓝砖白灰,圆顶玻璃窗,楼上刻“1924”。进入楼堂,周有七门,有甬道可通东西两座教室或办公室。另有环形木梯,可攀楼顶。此楼为中西相结合的建筑物,整个校院建设宽大,布局合理,为当时诸校之冠。1924年,华美中学招收第一批学生,学年为六年完全中学,校长先后由美国牧师潘力克和中国留美学生刘中孚担任。嗣后历年都收新生。学生来源除本县外,还有清丰、南乐、东明、长垣、……[详细]
濮阳天主教堂
  濮阳天主教堂,位于濮阳县古十字街东街路南,坐南朝北,大门顶为尖塔式建筑,高耸入云,非常显眼。天主教堂建筑宏伟,前有厅,后有祭台,正有大门,旁有侧门,内有十二明柱,雪白旋涡顶,五彩玻璃窗,阳光照下,五光十色,耀眼夺目。大堂内排放连椅,下置棉垫,为教徒跪拜祈祷处。祭台神龛内,绘有若瑟抱小耶稣彩色画像,前有供桌,绣花围裙上供鲜花果品蜡烛之属。左前壁绘有耶稣画像,对联是:“万绪伤心何人慰藉。一腔热血为汝消磨。”右前壁绘有圣母玛利亚画像,对联曰:“全备诸德古今第一,无染原罪天下无双。”教学两壁有玻璃镶嵌的二十四幅耶稣蒙难史画。整个教堂宽敞幽静,美丽壮观。濮阳天主教堂,除城内总堂外,农村还有干城、尹窑、武寨分堂。建国后,天主教经过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革新活动,成立了濮阳天主教爱国会,他们在团结教友,贯……[详细]
清丰烈士陵园
  清丰县地处豫北平原,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革命老区,在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涌现出了成千上万的革命干部和革命志士,为国罹难殉职的革命先烈全县就有3000余人。为宏扬烈士的革命精神,1978年,清丰县政府建设了烈士陵园。陵园中央矗立着一座高20米的烈士纪念碑,大门北侧是烈士骨灰存放室,最东边是解放清丰县城烈士公墓、卧碑和烈士墓群。园内安放着原冀鲁豫边区行署主任、平原省主席、山东省副省长晁哲甫同志、十六军炮兵副军长傅学阶、杨尚昆主席警卫团团长万年友、对越自卫反击战二等功臣闫增龙等二十余烈士的骨灰和遗骨。1980年,烈士陵园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县和我市的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成千上万的干部职工、学校师生、解放军指战员和群众前来凭吊英烈。……[详细]
一门四烈士碑
  一门四烈士碑位于清丰县东南瓦屋头镇东梁村东头路北。梁作干先生虽为梁村的一介平民百姓,但他有文化、有见识,具有浓厚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抗战爆发后,他怒发冲冠,教育子孙“好男儿应为祖国血洒疆场,驱逐敌寇,建功立业”。在他的影响和激励下,其二儿子梁鸿宾、三儿子梁鸿建、其长孙梁克允、大儿子梁鸿图都先后为国捐躯。为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后人,清丰县人民政府于1951年4月特立“一门四烈士”碑,表达了清丰县人民对梁作干先生一家的褒奖。1980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中共直南特委旧址
  中共直南特委旧址位于清丰县古城乡梁村。旧址现保存有直南特委旧址、王从吾旧居、战号宣传队旧址、四支队、黄河支队留守处旧址、练兵场、直南特委纪念碑及领导人用过的桌、椅、碗、筷、灯具、文具等。中共直南特委旧址位于清丰县古城乡梁村。旧址现保存有直南特委旧址、王从吾旧居、战号宣传队旧址、四支队、黄河支队留守处旧址、练兵场、直南特委纪念碑及领导人用过的桌、椅、碗、筷、灯具、文具等,建筑总面积370平方米。1937年11月,中共直南特委成立,机关驻在梁村,从此这里成为清、南、大地区抗日救亡的中枢。直南特委在清丰县梁村期间,领导直南豫北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恢复发展了党的组织,创建了我党直接领导下的四支队和黄河支队,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打了很多胜仗,鼓舞了人民,梁村成了抗日救亡活动的领导指挥中心,时……[详细]
高城遗址
  该遗址位于濮阳县五星乡高城村北。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就十分关注卫都帝丘遗址,并组织人力到此进行调查。以后考古工作者又对该遗址进行多次钻探和初步发掘,发现四面城墙等遗迹。2005年,进行大规模试掘。该城面积约916万平方米,城墙保存完好,是一个由龙山文化、商、西周、春秋战国、汉几个时代夯筑层叠压的古城址。整个城址平面形状为长方形,城墙之外有一周护城壕。东周时期城墙的修筑过程设有祭祀现象。在城址的西北角,经钻探发现大量的龙山文化陶片,西墙和南墙也发现龙山文化陶片,表明该处为一处面积较大的龙山文化遗址。2006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学者20余人通过现场考察和学术论证,一致认为该城址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卫国都城―帝丘所在地。2013……[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