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眉山市旅游

眉山市旅游景点介绍

321、远景楼
远景楼
  远景楼始建于北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至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竣工,可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齐名媲美,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经过宋、元,到明末,眉州远景楼逐渐衰败,并被损毁于兵火。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时任知州蔡宗建又及时修复了远景楼,且有诗为证:署名远景楼,楼成人不返。人无百岁身,景且千年远。但可惜的是,没过多久,这座名楼再次遭遇被废毁灭的厄运。至此,原本孤独凄凉的远景楼便无影无踪,销声匿迹。2003年底,眉山市开始重建远景楼。历时近三年,重建的远景楼以它崭新的风貌和姿态落成于浪漫的东城外滩,成为中国诗书城建设一道独具魅力的风景。该楼采用宋代建筑风格,观赏性与实用性并重,游人可在楼上登高望远,欣赏东坡湖全景,领略岷江河风光,尽享“登临览观之乐,山川风物之美”意境。凭栏远眺,眉……[详细]
322、三苏湖
三苏湖
  三苏湖风景区位于东坡区三苏乡陈沟村,距市区西南35公里,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由三苏湖、三峰山、老茶林、陈沟新村及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在故乡生活的遗迹遗址等景点组成。三苏湖水域曲折幽深,白鹭黄鹤翔游其间,湖畔山间绿树掩映,秀丽宜人。三峰山山势俊秀,挺然盗立,山顶曾有唐代古寺三峰寺,为苏东坡游学遗址。三峰山茶叶,可与蒙山茶媲美.明代老茶林至今仍生机盎然。……[详细]
三苏博物馆
  三苏博物馆位于四川省眉山城西南隅纱彀行内,总建筑面积有115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正门,前厅,正殿,启贤堂,来凤轩,东西厢房,云屿楼,披风榭,瑞莲亭,百坡亭,碑亭,抱月亭,快雨亭,式苏轩,景苏楼,绿洲亭,半潭秋水一房山,彩花舫,南堂,疏竹轩,绿筠轩等。殿堂部分由三进四合院组成,虽按轴线处理,但两边却运用了均衡而不严整对称而有自由变化的手法,有收有放灵活多致。……[详细]
中国竹艺城
  中国竹艺城座落在城南2公里处,1993年兴建,占地3.3万平方米,集旅游、度假、娱乐、餐饮、垂钓、 儿童游乐为一体,城内种竹50多种,旁建有著名和平老人邵从恩纪念馆,建有鱼塘,养有珍、稀水生动物。 ……[详细]
325、德云寺
德云寺
  德云寺位于青神县岷江东岸,与中岩寺毗连,相距1.5公里。明代天顺三年(1459)由高僧礼筵创建。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僧慈光重修。清乾隆八年(1743)僧道济重修。民国十七年(1927)和二十九年(1939)培修。建国以来,先后作为中岩村公房,青神县干校,青神县林业局苗圃,1996年辟为宗教场所。历经500多年。寺庙壮观,香火旺盛,是佛教旅游圣地。德云寺,座东向西。保存完好,现存正殿、前殿、右厢房、砖木结构。正殿:砖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3穿6柱,面阔8间30.9米,进深5间11.3米,通高6.38米,素面台基高3米,垂带式踏道16级,殿梁间墨书“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39)培修”。前殿:砖木结构重檐悬山式屋顶,穿逗式梁架4穿6柱,面阔5间18.2米,进深4间10.7米。系二层……[详细]
326、平羌峡
平羌峡
  平羌峡即古“熊耳峡”,位于城南25公里,系由岷江切割龙泉山脉而成。峡有犁头、背峡、平羌、三峡相联,构成整体,又称岷江小三峡。上下游分别与县属中岩和乐山大佛翘首相望。两岸青山,接岭连峰,林木葱笼中时见奇崖怪石。峡中江水如带,潺潺东流,常有点点渔舟及三五水禽错落其间。若夫秋月之夜,泛舟而游,则可进一步欣赏到这里的波光月影,如画江山了。当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时,曾在此吟下了他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君不见下渝州”的千古绝唱,更赋予了平羌风光以无限诗情。峡中有“鱼窝儿”,出产珍贵名鱼“江团”,其肉质鲜美,世所稀有。……[详细]
327、青神竹艺城 AAAA
青神竹艺城
  中国竹艺城是一座占地6.6万平米,集竹艺文化,竹生态园林,竹编艺术品生产、展销和餐饮为一体的“AA”级旅游景区。可同时容纳上万人。园内种植了60多种观赏竹和实用竹。园内竹影婆娑,绿荫如盖;曲径通幽,亭榭典雅;鸟语花香,碧波荡漾;餐饮娱乐,令人陶醉。现已成为青神最有雅趣的旅游景区。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竹编技艺现场展示。中国竹艺城是青神县云华竹旅有限公司的下属机构,公司是四川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国竹业龙头企业;国际竹藤组织、国际竹藤中心认定的唯一的竹手工艺培训基地,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公司采用公司+学校+基地+农户+商场的经营模式。从1984年办厂至今,公司以“短、平、快”的模式先后为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国内10多个省市(西藏、贵州、广西等)、省内各市、县(雅安、什邡、绵竹等)和青神……[详细]
九龙山森林公园
  九龙山位于丹棱县杨场镇境内东南端与夹江、洪雅、东坡区接壤,距丹棱县城约13公里,因金牛湖两岸有九座山峰延绵起伏,远看犹如卧龙汲水,近观青山映绿水、碧波荡群山而得名,山环水绕,山水相依,享有“天然氧吧”、“水上迷宫”的美誉。2003年,被评定为“省级森林公园”。九龙山省级森林公园海拔450-692米,面积5700亩,其中核心区1500亩,山中年降雨量1130毫米,年平均气温18.5度,森林覆盖率高达86%,气候温和,空气清新,幽雅静溢,鸟语花香,景色宜人。区域内有寨子崖、古佛岩、一线天、竹林烟月、金牛湖等自然景观,其中“竹林烟月”是丹棱古八景之一,据史料记载,为清代道光丹棱县令毛震寿亲手题写于崖壁上,有诗云:“寒烟避出一林秋,露下天高月满楼。古树深篁山寂历,道心诗梦两悠悠。”道出了“竹林烟月”……[详细]
农业生态园
  农业生态园……[详细]
330、大雅堂
大雅堂
  大雅堂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距今916年,系北宋丹棱名士杨素(南宋史学家李焘的岳祖父)为实现黄庭坚弘扬诗圣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而建。堂内珍藏黄庭坚手书杜甫两川夔峡诗诗碑300余方,历时3年建成。黄庭坚欣然题名“大雅堂”,并作《刻杜子美巴蜀诗序》和《大雅堂记》叙其事。为此,大雅堂被后人称为“诗书合璧”的人文遗韵名噪华夏,成语“不登大雅之堂”典出于此。大雅堂,雅集黄书墨宝,荟萃杜诗碑林,后毁于明末战火,碑碣无存,然而世代相传,遐迩闻名。2011年,中共丹棱县委、县政府应文化强国的号召,顺民众崇扬大雅文化的呼声,广集民智,作出了纪念性重建大雅堂的决定,于2011年8月动工兴建,2014年1月25日建成开放。大雅堂坐落于面积500亩的大雅堂公园内,占地面积60亩,其中核心区占地面积23……[详细]
丹棱白塔
  丹棱白塔建于唐代大中(847——860)年间的丹棱白塔,是为陪衬原丹棱白鹤寺建筑群而建的。历经1100多年风雨剥蚀,至今保存完整,是四川境内最悠久的密檐式砖塔,也是眉山市境内最古老的建筑艺术精品。塔起源于印度,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我国,自汉至隋,塔的地位很高,寺院的建筑都是以塔为中心布局的。唐代,寺院建筑开始以礼佛诵经参禅的殿宇为中心,塔成为佛寺的陪衬,或者建于寺后,或者建于寺旁,或者另建塔院。丹棱白塔通高27.5米,(其中塔刹高2.2米),为正方四角砖尖14层密檐式塔。塔中间设有蹬道,可盘旋达顶,造型雄伟,与今西安小雁塔,乐山唐代灵塔造型极为相似。丹棱白塔属于密檐式塔。其外部特征是,塔身下部第一层特别高大,第一层以上,每层之间的距离特别短,塔檐紧密相连,好似重檐楼阁的重檐。除第一层外,以上各……[详细]
332、龙鹄山
龙鹄山
  龙鹄山,唐代名为“龙鹤山”,自南宋孝宗皇帝手书“龙鹄山”三字赐史学家李焘后更名,是南宋史学家、《续资治通鉴长编》作者李焘故里。龙鹄山是川西南著名的道教胜地,原来山上有三观(上曰天庆、下曰龙鹄、中曰崇真),以中观著名,所以又称“中观山”。龙鹄山山势奇特,恰似一个巍巍巨人,端坐于环绕的群山之中,四周24座“磕头山”拱伏于地,有“千人拱首,万山来朝”之势。龙鹄山自然与人文的景观完美融合,这里有丹棱旧八景之一的“雁湖渔火”和“龙鹄晴岚”景象,山中松柏茂密成林,碧绿苍翠,风景独好。山脚下有座龙鹄湖,又称中观山水库,建于上世纪60年代,设计总库容159万立方,属中小型水利工程。山腰处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松柏之铭碑》及摩崖造像群,据记载,这里是唐朝著名女道士成无为修道遗址,《松柏之铭碑》记录了唐代女道士成……[详细]
333、梅湾湖
梅湾湖
  梅湾湖,又称梅湾水库,最早名为“梅子堰”,位于丹棱县双桥镇梅湾村,距县城6公里,是七十年代大兴水利时建造的人工湖。集雨面积15.3平方公里,总库容1015万立方米,设计灌面3.16万亩,属中型水利工程,居丹棱水利工程之首。引梅湾湖水灌田浇地,润泽了以梅湾村为核心的区域带,形成了八千多亩桃园、三万多亩橙林交相辉映,四季花果不断、山水相映的动人景象。魏明伦先生在《桃花赋》中誉之为“世外桃源”,梅湾村也被誉为“中国美丽乡村”、“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四川省十大最具价值旅游村落”。碧波荡漾的梅湾湖滋养着这片山水胜境,使得春来十里桃花,初夏万顷橙香,四季花果更迭,处处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依托产业基础和旅游资源,带动毗邻的龙埂、石河、兴隆、红石等村农业和乡村旅游……[详细]
334、黄金峡
黄金峡
  黄金峡位于丹棱县城西24公里仁兴和和王场乡境内,座落在总岗山麓,下起仁兴乡罗河桥,上至王场乡继承桥,峡长7.5公里,是以自然原始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区。自汉代起,名僧云集黄金峡,早在西汉新莽地皇二年就修建了黄金庙,又名博济庙。然后又修筑开通了黄金堰,造福于百姓。黄金峡两岸壁立,对峙如门,其崖笔立陡削起码插云天,形成雄伟壮观的“一线天”。瀑布峰腰落,山根峡口横;虎狼蹲石影,戈与吼潭声;天自洞,人从岩缝行;到来幽趣处,时看白云生。清代丹棱进土暨雅江书院贔长李昶的诗篇生动地描述出黄金峡的神奇,幽深和美丽。峡内著名的景点有:龙潭飞瀑、金峡湖、双狮向龙潭、危崖水帘、一线天、虹渡、望鱼石、金船等。当地人常言:“金峡有三奇、晓雨不湿衣、九月瑞雪飞,夜半闻琴声”、“神降博济庙,喊声一出雨就到”、“黄金天子一夜……[详细]
  李密故里地处彭山县城西北的保胜乡龙安村,距县城25公里,与本县岐山乡、邓庙乡、眉山县郑军乡、成都市邛崃回龙镇、蒲江县五星镇等四县五乡镇毗邻。李密故里四面环山,是晋朝汉中太守李密故居,有龙洞奇观、唐代摩岸造像、龙门寺庙、龙谭春雨等风景秀丽的人文自然景观,素有“风水宝地”之称。李密故里兴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明朝成化二年(1866年)重建龙门寺摩岸造像共10龛,其中第二龛被选入《中国石窟艺术》(海外版)、《中国美术全集》。最大的弥勒座像,通高5.85米。1984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大佛”左侧,有一石洞,洞口只有30公分大,但其洞幽深,自难以观测,洞内四壁呈鳞甲状,十分奇特。龙安场有桢楠树三株,黄桷树两株,皆为“百年参天大树”,其形成的生态景观美丽动人,秀丽多姿。典型的明代华拱、斗拱建筑风格,……[详细]
江口、顺河汉崖墓
  江口、顺河汉崖墓。江口镇位于县城东北4公里,全境为红砂岩质浅丘,境内有崖墓4107座。顺河乡(今江渎乡,俗名半边街)在江口镇北5公里,境内有崖墓218座。两处崖墓发现有纪年记载的有永平十三年(70年)一座,建初二年(77年)一座,建[初三年两座,永元十四年(102年)一座,属东汉早期墓葬。1956年、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两度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崖墓依山凿穴,由墓道貌岸然、墓门、墓室组成,规模大小随墓主之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而异。墓道即墓门外明槽,长度不一,有长达20米以上,道旁铺设陶制承插式排水管道,保存完好,有小巷深院之势。墓门与今农村民房“龙门子”相似,也有饰飞檐、斗拱、双阙、花卉,俨若官府大门。墓室一般设主室和侧室,按前堂后寝、左右厢房布局,也有设厅、堂、内室外、套间、辅以柱……[详细]
337、彭祖祠
彭祖祠
  彭祖祠位于江口镇仙女山麓,《华阳国志·蜀志》载:“武阳县郡治有王乔、彭祖词”。今祠在彭祖坟右侧,为清咸丰六年(1856年)重修。现存殿宇两重,座向西北,总建筑面积为712平方米。大殿为单檐歇山式顶,覆以小青瓦,脊饰已毁,左面歇山垮塌。抬梁式八架椽屋,面阔进深3间,均为14.4米,檐柱用石柱。前殿为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式顶。面阔5间(18米),进深1间(11.4米)。……[详细]
338、将军湖
将军湖
  将军湖,在彭山县城去江口镇公路中点处。据传湖畔为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库藏之所,战斗中,守库将军战死,当地群众曾立庙祀之,故名。湖小而澄澈,四周林木葱笼,幽深寂静,湖畔石牛沟,一壁如屏,高约10米,长100米,实为吟咏题留佳处。沟深林密,怪石嶙峋,多成走兽状,颇有观赏价值。……[详细]
339、象耳山
象耳山
  象耳风光迷人。寺周有象鼻山、象耳山、檫耳岩环抱,松柏茂密,斑竹万竿,青翠欲滴。寺前太白湖,主叉道总计长达10华里以上,曲折回环,山水一色,荡舟其间,静得出奇。象耳山题刻甚多,武氏岩上刻有“磨针溪”三字,相传李白读书山中,学未成弃去,适过一溪逢老媪磨铁杵,白问:“何为?”媪曰:“欲作针耳。”白感其言,遂还卒业。媪自言武胜。白后来将溪旁一岩取名“武氏岩”,将磨针处取名“磨针溪”。还有宋代游人题刻十七幅,如歇题孝宗淳熙十六年“蓝兴来自百仓路,喜得幽人陪枚履,想是山林泽旱苗,不关居土随轩雨”就是其中一幅。石刻中,有石窟、壁浮雕、壁刻等。石窟中有讲经图、壁浮雕、主要是千余尊佛像,技艺精湛,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象耳诸山,古为武阳茶叶市场和武阳名茶生产加工基地--硼门茶茶坊所在地。“自古高僧爱饮茶”。茶……[详细]
340、象耳寺
象耳寺
  象耳寺坐落于彭山县城东十五公里的象耳山谷中,群山环抱,竹海浓荫,松柏蓊郁。寺院规模宏大,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及众多仙神,顶礼朝拜者络绎不绝。现任主持昌泉大师领众师徒及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居士在象耳寺中修佛参禅,寺内常年经声朗朗、乐音悠悠。象耳寺原名大圣寺,建于南北朝,唐宋时期达于鼎盛,有九楼十八殿,大小房间三千余间,上千僧众相见不相识,“鸣钟晓吃饭,骑马关山门”。据唐道量大师《续高僧传》和明如惺大师《大明高僧传》记载,象耳寺高僧辈出,隋有法泰、唐有道会、南宋有圆觉大师,皆德行高超,学问文章过人。今象耳寺斑竹林中历代高僧墓塔成林,清代著名高僧大耳和尚墓也在其中。唐三藏法师玄奘十七岁时来到四川,入住大圣寺,拜当时大圣寺的一代大师道会(公元579—649年)为师,潜心修习大乘佛教三年,对其佛学修为产生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