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铜仁市旅游

铜仁市旅游景点介绍

蔡伦古法造纸村
  离印江县城20公里就到了合水镇,有一依山傍水的村庄叫着蔡家坳。“蔡伦古法造纸文化村”位于此地。在村庄的沿河两岸,有传统造纸工具器皿,有古老水车、水槽、烤料窑、一百多个老作坊。从事造纸生产百多户人家,年产白皮纸约三百吨。这个传统的造纸工艺流程复杂,有说法“造纸不轻松,七十二道工,道道需用功,外加一道口吹风”。可以欣赏这个古造纸工艺。蔡伦是湖南人,蔡家坳村寨蔡氏百姓多从蔡伦老家迁徙至此,带来了蔡伦的古法造纸文化,流传至今。这里的百姓纪念着蔡伦祖师,家供蔡伦纸牌神位,并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九日蔡伦生日举行纪念蔡伦活动。为什么古造纸术能在这里远古流传,原来印江也是出名的“书法之乡”,书法文化的兴盛带动了造纸行业,因为这里造出的纸叫做“白皮纸”,又称作“文章纸”。白皮纸是书法和工业的优质纸,其纸有质地坚韧……[详细]
朗溪古镇
  以前印江分为两个古县,唐划东部思王县,西部思邛县。思王县治所即在今天的朗溪镇,后实行土司政策,改称“朗溪蛮夷长官司”,由田、任二姓世袭正副长官,管理地方政权,有长官司印章和祠堂为证,证明印江少数民族历史。另传说,夜郎古国与汉朝征战于此,名字叫兴的夜郎王战死在此,古人为了纪念夜郎王兴,把朗溪后山(龙门山)叫作思王山,唐代武德三年建立思王县。……[详细]
亚州第一垮
  亚洲第一垮——1996年9月18日凌晨,县城东面峡谷山体自然塌方270万方堵塞印江河,一夜间形成10多里长,面积3800多万方的湖泊,淹没了朗溪古镇。为全亚洲最大的山体滑坡,世人称为天下奇观。亚洲第一垮位于印江县城东郊2公里处,印江县城至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公路必经之地。印江河是乌江一级支流,1996年9月18日,在靠近印江县城的岩口发生前所未有的山体大滑坡,形成270万立方米的堆积大坝,壅断了印江河水。由于岩口以上集雨面积644平方公里,岩口点年均径流量6186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3.3立方米/秒,遂很快形成最大库容量为6240万立方米、最宽水面321.5万平方米、最长回水线10.62km的岩口堰塞湖,水深达42.24m,淹没了朗溪镇。据专家考证,为全亚洲最大的山体滑坡,所以称之为“亚洲……[详细]
264、观音沟
  观音沟(禅修世界),县城西郊3公里处,古有玉泉寺,今修建有观音庙。印江善男信女重要的禅修之地,平常香烟缭绕,佛家节庆日更有数万人进香。此地山青水秀,风景漂亮,也是休闲宝地。天下奇观(亚洲第一垮)位于城东2公里,见一大坝,大坝上写“天下奇观”四个大字。1996年9月18日夜晚,高空下滑山体,瞬间填满河谷,严严堵塞印江河,一夜形成10多里,面积3800多万方的湖泊,并且淹没了一个乡镇。下滑的山体270万方,形成最高90米的大坝,据专家考证,为全亚洲最大的山体滑坡,所以称之为“亚洲第一垮”。后排流泄洪。现在已经被我县列入了开发规划,将再现当年碧波荡漾、湖光山色、舟楫往来的高峡平湖,将建成一个水上休闲旅游区。……[详细]
  美女跳岩,县城甲山村西的悬崖绝壁处,又名望夫石,像含悲带泪的窈窕美女。传说远古之时交通不便,美女丈夫到涪州挑盐死在途中,女子悲痛欲绝,想跳河自尽,被天帝阻拦,成了如此的姿态。……[详细]
  乌杨古树位于东门桥头的河堤上,两树同根,一脉双叉。它是传说中两姐妹的化身。另有武圣宫、依仁书院、甲山惜字塔等若干古遗迹。在县城可以直接看到高大山峰,它像一位面对天空而陶醉梦乡的美女,称作“睡美人”。此山峰四面绝壁,海拔1337米,峰顶开阔,0.75平方公里。在宋代建有圣庙三座(泰和宫),元代,土司长官复修古刹,屯兵把守,高空架设仙人桥,文人墨客到此题诗作赋。主要风景有仙人桥、一线天、石林、通天洞等。……[详细]
  穿城大堰(粑粑堰),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当时的治水专家,时任河南治水驿丞的印江人陈友儒,以其官禄、变卖家产所得银两,昌导修建全长660余丈,灌溉2000多某良田,穿越印江县城的大堰。当时为了加快修建速度,工人抱一个石头,奖励一个糍粑,所以又叫“粑粑堰”。这条大堰今天仍然造福于印江人民。……[详细]
印江严氏宗祠
  严氏宗祠位于县城振兴路,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封闭式建筑。四周围墙,中有天井、前厅、厢房等,门窗石刻造型优美,浮雕细腻入微。这里是一个石木雕刻的博物馆。严家在清代还出了个大书法家“严寅亮”,题写“颐和园”而名振海内外。……[详细]
印江文昌阁
  印江文昌阁,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初名“澄清楼”。清康熙十七年(1687年)重建,更名“文昌阁”,后毁。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再建。印江文昌阁坐西向东,七层八角攒尖顶式,飞檐翘角,通高37.8米,占地面积64平方米。台基高1.5米。石库门,高2.5米,宽2.2米。门额石匾阴刻行书“江城砥柱”4字。一层天楼板正四边形藻井,楼面护以万字格木栏;二层建回廊;三层正面竖排行书阴刻“文昌阁”3个大字。各层皆有联、额,均为清代名书法家印江人魏祖镛撰书。顶层大梁饰八卦图案及题记建筑年代等。现保存完好。于1985年11月2日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的建筑结构,内圈斗木架,-封砖墙,木架与砖墙紧紧连接,相依为命。木架以柱头为核心,又八根柱子穿连成八角形。上下柱子的接头处,除锯衔口斗紧之外……[详细]
  印江县城四面群山拥抱,三面临河。山环水饶,构筑了这座美丽的小县城。穿越县城的印江河清澈、秀丽,两岸步道清幽、洁净,这里是最佳的休闲之地。自古有印江城八景之说:圣墩积雪、双峡飞鸿、虹桥夜月、中洲牧笛、龙津渔火、白水拖兰、金石肝肺、峨岭翠屏。这是一座古老的县城,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印江建县以来,近1300年风雨,是土司王朝的治所,是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也是一块土家族风情乐园。土家人的歌舞不断,可以听一曲土家长号唢呐、看一场土家花灯、喝一碗土家米酒、跳一回土家摆手舞、探一下古老的傩文化、品一杯梵净汞茶。这是个有古老的建筑与民俗文化,山水交融的风情小城。……[详细]
乌江古纤道
  乌江古纤道,一条土家先民血汗凝结的长龙,它穿越岁月的时空,记载着乌江黄金水道的兴衰和船工的悲欢。乌江古纤道,一部乌江航运史,刻在乌江岸边百丈悬崖上的丰碑,一条被称作土家人的丝绸之路。乌江纤道,始修于明朝。田氏家谱载,明嘉靖乙亥(1539)年10月,郡人田秋任四川按察使时,上疏朝廷获准凿雍疏流,在险滩岸边修凿简易纤道行船。聪明能干的船木匠们,根据江水流逝,研究制造出独具一格的歪0木船。自此,川盐大量入黔。随着川、湘、鄂商贾的往来,黔之粮食、桐木油、五倍子及土特产品装船运出乌江,沿河县城于是成为连接邻省边塞要镇,乌江沿岸广大地区的经济、文化也相应发达起来。清道光十三年(1832年)思南知府杨以增倡修纤道,由石工一锤一钻向前掘进,工程艰险,耗资巨大,几无成就。清光绪三年(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详细]
王坨峡温泉
  船从土坨峡壁画中穿过,眼前豁然开朗,乌江边的千年古镇洪渡镇伫立岸边。船家告诉我们,我们即将进入乌江上沿河自治县境内的最后一个峡谷——王坨峡。这时的江水一改上游的汹涌澎湃,变得格外温顺,在船头激起一阵阵欢快的浪花,闲庭信步缓缓朝前流过。两岸林木葱郁,山环若屏,绚丽多姿。王坨峡的景点主要有位于洪渡镇王坨村境内的洪渡温泉,当地人称之为美女泉。温泉所在地依山傍水,隐映于江边一片楠竹林中,温泉水从岩缝间涌出,清澈如玉,曲折流入乌江中。要在冬天,走近温泉,但见白雾茫茫一片,有《诗经》里的“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意境。但当地人并非从《诗经》里获灵感而将此温泉取名为美女泉,而在此地流传有一个关于温泉能写出皇帝娘娘的美丽传说。相传洪渡镇王坨村有一位名叫金枝的姑娘,自小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可惜……[详细]
乌江山峡水利风景区
  贵州沿河自治县乌江山峡水利风景区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东南麓与武陵山脉西北麓之间的交错地带。乌江从沿河自治县西南角夹石镇入镜,流经和平等13个乡镇,至洪渡镇苏家村思毛坝小旁滩流入重庆市。流域全长132公里,总面积102.2平方公里。景区以乌江百里画廊为统揽,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串联组成。已建成的乌江重庆彭水电站70%的库区在沿河境内,加之乌江沙沱水电站即将建成,已形成了“山峡平湖、峡谷风光”的迷人景观。沿河自治县乌江山峡水利风景区资源独特,喀斯特地貌自然山水得天独厚,土家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风情浓郁淳朴,具有独特的观光游览和科学文化价值,具有极大的社会效应。……[详细]
274、土坨峡
土坨峡
  土坨峡为土坨子至洪渡峡段,长16.75千米。两岸峻峰绝壁对峙、山高水深、谷幽景美石奇。峡首西岸鲤鱼池有一土家古寨,土家吊脚楼建筑工艺极为精湛,民族风情浓郁。船行峡中,“前眺疑江流已尽,后顾不知船何来”,水复山重,时隐时现,如行迷宫之中。峡中有土坨子,鸡头子,龚滩,大银滩,小银滩等险滩,龚滩,巨石横卧江心,阻流成坎,浪高数米,水吼如雷,西岸是刀削石壁,形成长3000米的天然壁画,壁上无数青峰直插云天,山青水秀如画屏。石壁距江面约50米处有“蛮王洞”,传说蛮王孟获结诸夷反汉,集蛮兵于此,凭险抗拒蜀兵。洞外岩壁上清代书画家孙竹雅书的“惊涛拍岸”四个大字,笔力雄健。一游士在洞口石壁横书三行梵文,无人破译,左有“无上金刚大曼荼罗”八字,落款为“那楚酿左书”字样。奇石险滩土坨峡的主要特点就是滩险石奇。峡……[详细]
275、银童峡
银童峡
  银童峡为思渠至毛渡峡段,全长8.26千米。峡内有银童子和张公子两座险滩。银童子滩,江面窄狭,滩流较长,惊涛拍岸,声若雷鸣;张公子滩,江面宽阔,江流曲折如弓,峰回岸转,奇绝壮观。有如银童与张公子迷藏嬉戏。前人诗云“洪流难禁水云忙,又转轻舟过峡乡,关塞重登毛渡口,银童应笑张公狂。”峡中还有睡美人、一挑石、唐代务州故城遗址等景点。睡美人,由几座秀美的山峰组合而成,犹如一个美丽的女子美美的沉睡在绿色的地毯上,久久不愿离去;一挑石,为两巨石并排立于江岸,石高约5米,似一挑担子,俗称一挑石。唐代务州故城遗址,沿张公子滩西岸一山洞进入,为唐代务州治所,城分东西两门,现遗址犹存。……[详细]
276、黎芝峡 AAAA
黎芝峡
  黎芝峡为黑獭至思渠峡段,全长13.3千米,是乌江山峡最为美丽的一段据明嘉靖《思南府志》载:“滩右有黎芝光焉,故名”。“黎芝光”指晴天右岸飞瀑高挂,从峡顶透过树枝漏下来的束束阳光在水雾中折射出的五彩光环。峡中滩多弯急,白浪滔滔。峡岸奇峰突起,巨石壁立,怪石嶙峋。有乌杨树、三星洞、剑劈岩、古纤道、牛肝、马肺、天鱼池、人字瀑、佛指山、上天石、仙女望夫、阴阳泉、天门石、香炉石、灵牌石、草帽石、一匣书、飞龙过江等景点。三星洞由大、小穿洞和珍珠洞组成,皆面临乌江,背倚绝壁,每个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奇异绝妙,各具特色,堪称洞之明星,故名三星洞。剑劈岩,两岸相对象刀削一样光滑的绝壁。相传远古时,乌江流到此受阻,神仙派人用宝剑把山岩劈开,而形成犹如两幅自然水墨画。天门石,一石破裂欲崩,传说被“蜘蛛精”用丝粘住……[详细]
277、夹石峡
夹石峡
  夹石峡为新滩到淇滩峡段,全长43千米,两岸山高齐云,多为绝壁,蓝天一线。峡首东岸石壁,有一棵五百年之古树,树根沿壁下延,至半壁处穿破巨石缝隙,内外几条树根将四吨重巨石裹夹,上下皆空,左右虚悬,视之若坠,谓之夹石,堪为奇观。峡内水急滩多,有七里、扶搭、三堆子、老窍子、三颗桩、鸭滩子、野猪子、七夹子、丛滩、雷洞子险滩,洪水激荡、风呼涛吼、喧哮山谷。峡中还有“木鱼洞”、“燕子岩”、“马尾瀑”、“游龙瀑”等景点奇观。峡尾为淇滩古镇,曾是通往德江、思南、秀山等县的咽喉要道,多为兵家争占之地。小镇依山傍水,多明清建筑“四合天井”和青石板街和黔东特区第四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军烈士墓等革命文物。……[详细]
淇滩古镇
  淇滩古镇,是古时通往思南、德江、印江和黔中腹地的必经要道,历史悠久、集市繁华。同时还聚集了许多能工巧匠,铁器具制作、铜银饰加工和竹木器编造远近有名。如今古镇建筑保留完好,民族特色浓郁,宅院装修设计精美,工艺精湛,文化底蕴丰厚,水、陆路交通方便(距沿河县城10公里),是乌江边上不可多得观光景区。古镇主街全部由青石铺就,两旁建筑多为封合桶子,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封合桶子外墙为火砖,墙顶边缘讲究图案装饰。里面为木料,地面上住室和楼面是木楼板,露天部分及中堂为精工石板铺砌。走进大门,是倚楼。往里是略低一级石梯的天井坝,坝内左角一口石做太平缸,积水防火。从大门到天井的两边,耳房连接。耳旁一般作厨房、帐房、客房、佣人卧房,楼上存放杂物。走过天井往里,是三大间的正房,左右房是主人卧室,中间的大间则为祭祖、……[详细]
279、鲤鱼池
鲤鱼池
  鲤鱼池位于土坨峡首的乌江西岸,属沿河县思渠镇。山寨土家民族风情浓郁,民风纯厚。其土家吊脚楼建筑最具特色,是土家人民智慧的体现。吊脚楼是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三合院。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正房有长三间、长五间、长七间之分。大、中户人家多为长五间或长七间,小户人家一般为长三间,其结构有3柱2瓜、5柱4瓜、7柱6瓜。中间的1间叫“堂屋”,是作祭祖先、迎宾客和办理婚丧事用的。堂屋两边的左右间是“人住间”,各以中柱为界分前后两小间,前小间作火房,有2眼或3眼灶,灶前安有火铺,火铺与灶之间是3尺见方的火坑,周围用3至5寸的青石板围着,火坑中间架“三脚”,作煮饭、炒菜时架鼎罐、锅子用。火坑上面1人高处,是从楼上吊下的木炕架,供烘腊肉和炕豆腐干等食物。后小间作卧室,卧……[详细]
洪渡古镇
  洪渡是乌江古镇之一,开发较早,该镇位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东北角,是乌江流经贵州省内的最后一个镇,该镇融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于一体,文化古迹丰富。洪渡古镇位于乌江土坨峡尾、王坨峡首,为两峡之结合部,其发展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现存汉砖瓦窑群、西汉古墓群等,汉砖瓦随处可见。现已出土青铜器、兵器、宋瓷等大量文物。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设县,宋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废,建县达444年。洪渡古镇为古代入黔之第一重镇,其经济、战略地位犹为特殊。现仍为黔东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古镇洪渡土家民族风情浓郁,民歌山歌远近闻名,“打溜子”艺术独具特色,以“八仙”为音名记谱,所用乐器为土法自制,不用校音器而发音奇准。2002年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洪渡镇为民间艺术之乡。1)、土家族打镏子洪渡镇洞子村陈家班打镏子,也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