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黔南州旅游

黔南州旅游景点介绍

101、秦汉影视城 AAAA
秦汉影视城
  都匀秦汉影视城位于贵州省黔南州都匀经济开发区,是集影视剧创作摄制、文化旅游创意互动、古装饰品制作租赁、休闲观光、度假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为一体的全影视产业项目,是都匀经济开发区三大影视基地之一。项目于2016年3月启动,2017年7月初步建成,由六个区域230栋建筑组成,其规模、布局、建筑风格均依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构建,最大化的还原秦汉皇都建筑风采。项目日均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可以容纳20个剧组同时进驻拍摄,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古代宫殿群影视城。秦汉影视城建成初期暂称汉唐影视城,因影视城以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主,因此更名为更为准确的秦汉影视城。秦汉影视城主题为“梦回长安”,预计投资9亿元人民币,规划占地面积9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一条中轴主线贯穿整个影视城最长达790米,最宽处近5……[详细]
102、麻嬢洞
麻嬢洞
  麻嬢洞位于道坪镇大路坪村岩门组的一座半山腰处,是一个特大溶洞,分上、中、下三层,洞中有众多罕见的神奇景观,令人叹为观止。当地传说曾经有位叫“麻嬢”的神仙住过此洞,因此又称“麻嬢洞”,还有着“向麻嬢借碗”的美妙故事,一直流传至今。麻嬢洞内宽敞的地方,犹如十里长廊;狭窄区,只能供一人弯腰慢行;平坦时,犹如水泥路面;崎岖时,必须扶壁而行。环视洞壁,俨然一个地下画廊,到处是钟乳石和石头花,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像集体坐禅的八百罗汉,有的像癞蛤蟆看星星,有的像攀树遥望的猴子,有的像裂开的果核,又像树叶化石,还有的像皇帝出行时的华盖,各种造型数不胜数。看遍溶洞景观,令人啧啧称奇。溶洞最底层有条流水舒缓的暗河,流水在落差极小的河床上流淌,有着“清泉石上流”的诗情画意,让人流连忘返。……[详细]
  长顺睦化地层剖面石炭纪称奇世界睦化乡格董关泥盆系地层剖面石炭纪位于西部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之一————贵州长顺县睦化乡格董关泥盆系地层剖面石炭纪。是中外考古专家学者赞不绝口的一处绝世奇观,因为泥盆系石炭纪属于世界上独特的地质奇观、而且是“世界之最”。因此,这片神奇的土地,在上世纪初就引起中国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已故)重视,专程到长顺来考察。长顺南面的睦化乡格董关、山峰壁立高耸,层峦叠翠,山险林幽,溪流交错,沟坎纵横,枯藤老树,姿态万千,加之村寨的古朴人文景观,构成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幅景观。这在距公路旁不远处,就是举世无双的石炭纪地层剖面,它不但是地理学界牙形类生物相研究的珍贵资料,而且是迄今的世界自然地层景观之最。……[详细]
  江界河红军抢渡乌江遗址距离瓮安县城45公里,江界河是乌江流经瓮安县境内的一段河流。中央红军的军委纵队、一军团二师和五军团从这里抢渡乌江,也是红军抢渡乌江的主要渡口。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同志就是从这里渡过乌江的。江界河渡口自古就是遵义通往黔东南的要津,是川盐运往黔东的必经之道。江界河渡口为箱状河谷,水流湍急。江北岸的火金山犹如一条巨龙横亘天际,形势极其险要。红军抵达江界河南岸之前,双枪兵司令王家烈又命令侯之担部在江北岸布防,以两个团的兵力驻守在江界河、孙家渡一线,妄图阻止红军渡江。1935年元旦这天,红军先头部队二师四团,在团长耿飙,政委杨成武率领下,到达江界河渡口南岸,并确定了主攻和佯攻方向。第二天,八名首批突击队员冒着寒风细雨,在强大火力掩护下,泅水渡江,结果……[详细]
  三都县九阡水族起义遗址:位于三都自治县九阡镇梅采寨的岜丢山上,距县城约68公里。东西北三面为陡坡与悬崖,惟南面山梁与其他山岭相连,易守难攻。清咸丰五年(1855)7月,梅采寨水族农民潘新简在九阡地区领导举行了水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他们以九阡为根据地,垒石为营,都江、都匀、榕江等地各路义军及太平军余城义部互相声援、配合,转战于荔波、独山、都匀、南丹等地,攻克荔波县城五次,围攻十余次,潘新简被太平天国封为“辅德王”。义军所到之处,深得各族民众的拥护,纷纷加入,起义烽火长达十余年之久。其间为加强和巩固九阡根据地,在各重要路口、关隘修筑了关卡、营盘等。今存的岜丢山遗址既是其中之一,为水族人民反封建、反压迫的历史见证。……[详细]
  瓮安玉华山咸同起义遗址位于瓮安县建中镇太文村,山势陡峭,纵横十余里,以玉华山为中心,高白溪、长安营、头坡营、二坡营为拱卫,岩根河、五道河、桑岩河为-,尤其是玉华山主峰,三面绝壁,仅从大平山有一陡峭小路可达山顶,实为一个得天独厚的军事要地。清咸丰八年(1858年)至同治七年(1868年)六月,何德胜领导的黄号义军在玉华山扎营设垒进行反清斗争,曾在此与官兵打过4次大仗。当年号军的中营遗址、大平山前哨石卡、战壕等尚存。该遗址为咸同时期反清斗争的实物见证。……[详细]
  贵定仰望抗贡碑,清代苗民抵抗茶贡的碑记。撰者不详。原碑立于贵州贵定县仰望乡牛屎寨口(一作“关口寨”)路旁。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月立。碑高1.1米,宽0.8米,厚0.1米。额题阴刻双线楷书“万古流芳”4字。正文阴刻正书11行,共计228字。碑文内容反映我国八大名茶之一云雾茶(亦称“仰望茶”)自唐朝以来,一向被指定为向中央封建皇朝进贡的“贡茶”,到乾隆后期贡茶征敛日重,茶民不堪其苦,忍痛用开水把茶树浇死,而佯称“天灾”,迫使官府通告“停止进贡”。当地苗民乃将此通告刻于石碑上,作为抵抗进贡的依据。1982年2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长顺来远写字崖位于长顺,类别为摩崖、石刻和崖壁画。写字崖系1978年1月省博物馆考个工作者调查时发现的,写字处为半洞穴式凹槽,空间高2.5米,长3.5米,宽1.5米。在槽内石壁上有古代、近代文人用墨书写的汉字20余处,杂于其间的符咒、绘画则多以红土为之。最早者为明洪武元年(1368)书写,最晚者为1930年书写,诗句多为触景感情,也有愤世之作,如清康熙二十六年(1768年)的一首七律为:“小壑舟上依石边,澄澄碧水映长天。两岸乳鸦眠石竹,一池皎月坠金莲。僧倦夕阳惊梦鹤,士怜芳草傍啼鹃。此日好景知多少?山径静处水总闲。”写字崖的发现,对研究长顺及贵州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依据。1992年2月23日,写字崖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顺来远写字崖为第一批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荔波水浦石板墓群位于荔波,类别为古墓葬及历史人物墓。荔波水浦石板墓群为第一批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
  三都县的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是以展示中国水族历史与文化为主题的民族类专题博物馆。通过展示,旨在让观众了解中华56个民族之一的水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以及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贵州水族文化博物馆提质建设合理运用VR虚拟现实、特效影院、全息影像、镜像空间等多媒体展示手段打造新亮点,通过灯光营造让观众进入纯粹的观展空间,营造理性而生动的观展体验。使古老的水族文化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展示集声、形、态于一体,给游客带来了全方位、侵入式的参观体验。使之成为三都县及其他水族地区水族文化的宣传展示综合体,成为水族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及休闲旅游景点。……[详细]
黔南州民族博物馆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是一个专门从事收藏展出文物,弘扬民族文化的地区级综合性博物馆。位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都匀市民族路35号,于一九八六年八月建成开馆,博物馆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总建面积6625平方米,为一幢6层高建筑。其中一楼为民族民间工艺品展销商场,二、三、四楼为文物展厅,五、六楼为文物库房、学术报告厅及办公区。黔南州民族博物馆现馆藏文物近5000件,主要为民族文物和革命文物。民族文物中主要有黔南州内各少数民族服饰、银饰、乐器、铜鼓、生产生活用具、各种民族工艺品等。这些文物不仅珍贵,而且具有显著的地方民族特色,如苗族牛背褡,直径一米多的大革鼓和布依族古老背带,雕花神龛,生殖图,水书,古代水文石刻等实属罕见。这些文物精品是民族同胞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社会生活中表……[详细]
甘溪国家森林公园
  甘溪森林公园位于贵定县城西南面,其前身是甘溪林场,建于1958年,林场国土总面积9030亩,林场面积6200亩,林地蓄积3100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8.88%。2011年12月被贵州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公园现有200余种树木,乡土树种以马尾松、杉木、楸树、梓木、刺槐等为主,栽培珍贵树种有红豆杉、雪松、深山含笑、峨眉含笑、厚朴、凹叶厚朴、喜树、白玉兰、广玉兰、翠柏、香樟等。它是融生态保护、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生态文明成果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郊森林公园.2014年被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升格后的贵定甘溪国家级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2277.74hm2,由甘溪林场片区、阳宝山独木河片区组成,境内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是……[详细]
燕子洞景区
  燕子洞景区距县城15公里,位于德新镇风景村,上洞由两个不相连通的洞组成,故称双洞,融雄、奇、险、秀为一体。洞中各式各样的钟乳石,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数不尽的石笋、石花、石松、石柱,似鱼、似象、似牛、似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中尤以中洞蔚为壮观,高处有三、四十米,宽处有二、三十米,窄矮处仅容一人匍匐而入,有两处需攀绳而下,该洞有多长,至今无人走完。下洞洞高约30—50米,宽约20米,有暗溪经过,清明节后,成千上万只燕子聚栖于此,十分壮观,故名燕子洞。……[详细]
  仙人桥洞葬即石头寨洞棺葬,位于惠水县摆金镇长新村石头寨一溶洞内,溶洞为河谷间喀斯特峰丛穿洞,分别为上洞和下洞。当地老百姓称上洞为棺材洞,下洞因洞顶山体似天然桥梁,老百姓称仙人桥。仙人洞为东西向,洞口高约50米,宽约25米,洞顶岩层厚约10米,洞深约100米。紧靠洞口的河谷两岸石壁陡峭,沫阳河自洞下暗河流出。洞内崖壁如屏,北壁约30米高处,岩层向内凹陷,形成长约80米,宽8米,高约20米的石台,棺木就此排列有序地放置在石台上,多顺崖壁走向层层叠放,少则1层,多则达7层。洞南壁的缝隙处亦有少量棺木残留,总的棺材数量约为650余具。石头寨岩洞葬保留了贵州古代苗瑶民族的主要葬俗形式,对于研究苗瑶民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黔南水族墓群
  水族古墓群集中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北部水族聚集区。墓葬结构分地下和地面两个部分,地下部分与其它民族的墓葬区别不大,亦挖一长方形土坑,土坑中置木棺装殓死者,少数墓葬有耳环、发簪等随葬品,但建于地表的石质建筑却极具民族特色且形态复杂,有一层或多层长方形仿石棺式、杆栏房屋式、石块叠垒式和圆形封土堆带牌楼墓碑式等,不同形式墓葬具有相对的早晚演变关系,圆形封土堆带牌楼式墓碑的水族墓已同汉族墓葬没有多少区别,是汉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水族墓葬。墓碑上的“爱情”画像许多水族墓葬在地表各层仿石棺外壁和墓碑上雕刻有神兽、祥瑞、花草、动物、传说、历史故事、战争场面、车马出行、杂技表演、民族乐舞、阴阳八卦、铜鼓鼓面纹样甚至“爱情”等图案,既有水族特有的题材内容,也有汉族墓葬中经常表现的一……[详细]
长衫瑶第一寨
  长衫瑶是贵州省荔波县三个瑶族支系之一,共748人,主要聚居于洞塘乡,少数散居于翁昂乡和茂兰镇。作为移民,在良好的田地都为世居民族所有的情况下,长衫瑶人民在曾经的荒山野岭之中开辟了自己的家园。虽然历史上曾大力开垦土地,但极重视对树林植被保护的瑶族人却不会滥砍滥伐,使得如今的瑶寨仍是群山环绕、树木参天。 长衫瑶,顾名思义是身着长衫的瑶族。这一支系的瑶族人不分男女,身着长衫款式的外衣,但男女略有差别。 男性一般着青黑土布的长衫,长及脚背,右衽,两侧开边。衣服素雅干净,没有任何装饰纹饰,但领口有细白边,腰带有汉字和其它纹饰刺绣。 长衫瑶妇女喜戴银饰项圈,头插银簪;女式衣服内件衣服与男士相似,不缀以任何纹饰。但与男式有别的是,女式上装多了一件贯首式的无袖短罩衣(贯首式服装是目前中国遗存最为古老的一种服……[详细]
小七孔龟背山
  龟背山原始森林——漫山野生着无数龟背竹,故名。岩石峥嵘,怪石嶙峋,古木参天。藤萝缠绕。此山有三绝:一是林中的古藤缠绕,恰似人工搓绞的麻绳,殊为奇特;二绝乃山林上端入口处有一条树根碗口粗,沿路伸延数十米,如游动的巨蟒,令人咋舌;三绝为林中有一块巨石悬空,巨石下是三根石柱支撑着。就在这块悬空的巨石上,竟长着一棵十几米高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榉树,居然也婆婆娑娑、葱葱郁郁!龟背山上随处可见不屈的树根如蛇蟒似蚯蚓,执着地在岩石上寻找土壤和水份。它们或盘根错节,插入深深浅浅的裂隙孔窍;或抱着巨石生长,把顽石拱离地面;或把岩山挤破,达到石破天惊的地步,令人惊奇和叹服。 景点位置黔东南荔波小七孔景区……[详细]
三都咕噜景区
  姑鲁是贵州全省“100个旅游景区”尧人山---中国水族文化风情谷的核心腹地,位于三都县城南面。距县城6公里,因姑鲁传统村寨取名。景区内有5个民族村寨258户1093人,村寨群众主要为水族。景区规划面积为4.5平方公里,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旅游景区。地址: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街道姑挂村一组开放时间:9:00-18:00……[详细]
茂兰黄杨沟
  黄杨沟一线十分古朴清秀,这里石上流泉,泉间长树,水木交融,枝藤繁茂。水流量不大时,可沿水中林、螃蟹沟踩水溯溪而上,尽情体验一把原始野趣味,而此时的黄杨沟是茂兰最美的景致之一,不可错过。原来黄杨沟的正常的水量不大,可以沿着溪徒步而下。由于暴雨的缘故,水量湍急,我们只能在可以下水的地方稍微浏览一下。天晴后,晴天下的黄杨沟,溪水变得越发碧绿。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是正常所谓的黄杨沟,她的水可以媲美九寨沟的水。而黄杨沟的特点就是大量的水中树。景点位置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茂兰景区内)……[详细]
翠谷湿地
  沿着翠谷瀑布旁不显眼的走廊走到一片湿地,你会发现这里却是被隐藏的世外桃源,山清水秀,孤峰一座紧接一座,湖面水平如镜,青峰倒影,能清晰看到湖底的沙石,美不胜收。左手边有上己定湖和白银滩,右手边有翠谷瀑布和翠谷湿地。景点位置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荔波风景区小七孔景区翠谷瀑布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