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曲靖市旅游

曲靖市旅游景点介绍

  大坪子缪氏墓地石刻位于宣威市得禄乡河艾村委会大坪子村后20余米的缪氏祖茔。碑分别由缪均鲁敕封碑、缪均鲁、缪拔鲁、缪封鲁墓碑组成。缪均鲁敕封碑为石灰石质,半圆--方形。碑额为半圆形,正中阴刻“敕令之宝”4字,楷书,印章式排列,之上为向日葵图案,两侧为龙凤图案。碑身为长方形。高1.1米、宽0.63米、厚0.2米。上刻道光年间敕封缪均鲁为修职郎的内容,楷书阴刻。碑侧、碑阴3面均刻有连枝纹,碑座为砂石质须弥座。碑刻立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由于字迹模糊,缪氏后人于1983年在原有字迹的基础上原样刊刻。缪均鲁,清代道光年间易门县教谕缪彤之父,道光初年被敕封为修职郎。缪拔鲁、缪封鲁为缪均鲁同族兄弟,缪封鲁为清乾隆乙酉科拔贡,后被敕封为修职佐郎。现存3通墓碑均为石灰石质,双重拱形墓碑,刻立于清道光年间……[详细]
  大偏山碑位于罗平县罗雄街道大偏山村大庙处古树下。碑坐东北向西南,青石质地,长方形,无碑额,由碑身和碑座两部分组成。碑身高1.57米、宽0.73米、厚0.22米。碑座高0.40米、长0.78米、宽0.68米。碑身上部中间刻太极图案,周围浅刻祥云纹。碑文阴刻,直书左行,凡14行,每行4~32字不等,共计299字。内容为老补歹哨为罗平进入(云南)省城最远的一哨,夫役往来送达公文辛苦,调整增加夫役耕种土地作为补偿事宜。碑立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碑文言简意赅,揭示出曲靖古代封建社会就有“多劳多得”的分配意识和以土地作为货币补偿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012年10月,罗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关帝庙重修及新建戏台碑位于师宗县五龙乡保太村委会保太村小学校内的保太古戏台台基前。碑为青石质地。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原碑座已毁。通高1.8米、宽1.04米、厚0.14米。碑额呈半圆首状,上刻二龙抢宝浮雕图案。碑身书写碑文,楷书阴刻,左行直书,凡20行,每行13~49字不等,共计867字。内容为关帝庙重修及新建戏台经过,当地风景名胜山川风貌以及当地淳朴民风等事宜。碑立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对研究清代师宗宗教状况、风土人情以及自然景观等,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1988年8月,作为保太古戏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皇明诰授扬威将军功绩世系碑位于曲靖市沾益区花山街道大树屯社区青龙寺内。碑为石灰石质,半圆--方形,有碑额。高1.20米、宽0.65米、厚0.1米。碑额与碑身结合部右起横书阴刻“皇明诰授扬威将军功绩世系碑”13字,楷书。碑文介于隶楷之间,阴刻,直书左行,凡21行,每行4~38字不等,共计694字。碑文分左右两部分。右部碑文由傅氏后人傅天禄撰写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主要记述了明洪武年间,傅友德征云南,其子傅宽从征,因功授千户之职,傅宽留守曲靖卫,后定居沾益大树屯。有傅姓族人私砍坟树被罚情况。左部碑文则是由傅氏后人傅秉忠于中华民国29年(1940)撰写,主要讲述傅氏前人的碑石风化破损,碑文字迹模糊,因此刊抄前碑内容,立此新碑。碑初立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立于中华民国29年(194……[详细]
  黄官营奉天诰命碑位于陆良县马街镇黄官营村。碑坐南向北,青石质,半圆--方形,保存完整。通高2.96米、宽0.94米、厚0.19米。碑额高0.76米,中央阳刻篆书“奉天诰命”,左书直行,凡2行,每行2字;额上方阴刻楷书,横书“皇恩”2字,周边浮雕蟠龙、云纹等图案。碑身文字分3列。上列叙述卢氏世系,左行直书,凡21行,行5~13字不等,计160字。中列刻清嘉庆皇朝封赠卢逢源的祖父卢炤文、祖母王氏之诰命,左行直书,凡19行,行1~17字不等,计237字。下列刻封授卢逢源之父卢祚恒、母王氏的诰命,左行直书,凡16行,行1~20字不等,计238字。左靠边中下处为跋释,左行直书,凡5行,行44~51字不等,计248字。全碑共计883字,楷书。书体工整,有一定艺术造诣。碑立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20……[详细]
  大瓦仓碑位于曲靖市马龙区鸡头村街道瓦仓村民委员会大瓦仓村清真寺大殿前花台内。碑坐东向西,青石质地,半圆--方形,有脚。碑高1.16米、宽0.55米、厚0.12米。碑额用阿拉伯文字刻“凭着真主的尊名”,碑身正文用汉字记载大瓦仓村初建清真寺的日期、立碑日期、始建及重修人名、所属田地面积和位置、木工、石工及撰书人名,凡16行,每行2~23字不等,共300余字。碑立于清嘉庆九年(1804),碑刻除部分字迹风化脱落,整体保存好。碑刻汉文、阿拉伯文2种文字。碑在20世纪被拆至寺前大路用于垫路。1979年村民(清真寺的阿訇)将碑抬回清真寺大殿内。碑文为平彝县(今富源县)贡生秦国师撰写。碑为研究大瓦仓村乃至马龙宗教历史以及清代平彝县、马龙州区划情况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价值。2012年7月,马……[详细]
  修观音堂并暂驻亭碑记碑位于宣威市杨柳镇可渡村委会旧城村东北站坡上的观音堂内。碑坐北向南,砂石质,长方形。高1.62米、宽0.92米、厚0.12米。碑文楷书阴刻,直书左行,凡24行,共计1000余字。主要记述可渡古驿道重要的地理位置,历次修建观音堂的经过和本次修建的原因。同时还对当时驿道交通繁忙情况作了描述。碑文为当地名人邹渭(清代贡生)所书。碑立于清嘉庆五年(1800),碑面因风化剥蚀严重,部分字迹已难以辨认。碑对研究清代宣威州可渡关地理环境、交通往来状况、地方宗教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86年11月,宣威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矣腊驿站碑位于师宗县丹凤街道矣腊社区矣腊村中。碑共2组4通。1组为亭式形状,共3通。均为长方形青石打凿榫卯组合而成。正面1通,两侧各1通,上置屋顶,脊成“山”字形。碑亭通高2.90米、宽2.35米。正面碑高1.80米、宽0.92米,顶部横书左行“德孚万里”4字,楷书阴刻;左右两侧碑高1.80米、宽0.72米,两外侧直书阴刻楹联“北阙恩膏周郡县,南滇惠泽被师阳”1副,楷体。3通碑碑文均为阴刻,直书左行,各凡15~21行,每行4~48字不等。碑立于清嘉庆四年(1799),形制别具一格,端庄大方,碑四周无纹饰,简洁厚重,朴实无华。在碑右侧1米处另立1组,仅1通。碑为青石质,呈半圆--方形,碑座为须弥座。通高2.30米、宽1.35米、厚0.16米,额正中阳刻“各宪垂恩”4字,楷书,碑文2000余字。……[详细]
  捐资新修蒙姑坡桥路碑位于会泽县娜姑镇蒙姑坡石匠房处。碑为青石质地,有碑额。额长1.18米、宽0.41米、高0.31米。浮雕阳刻双狮滚绣球图案,碑额正中用线勾勒阴刻楷书“有志竟成”4字。碑身为长方形,有座,碑高1.51米、宽0.75米、厚0.22米。碑文楷书、阴刻,直书左行,凡20行,每行11~37字不等,共665字。内容主要记述蒙姑坡古道是会泽通往川、滇的交通要道,为清代东川府(今会泽县)通往各矿以及发运滇铜入京的重要交通道路。当时“岁赋京铜,不下数百万”。蒙姑坡古道地处金沙江大峡谷东岸,“地多崇崖峻岭”,为除道成梁,方便铜运,刘汉鼎慷慨捐资,新修蒙姑坡古道事宜。碑座长1.02米、宽0.42米、宽0.43米,正面中部浮雕阳刻双狮滚绣球图案。桥路碑立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是见证和研究清……[详细]
  位于宣威市城东5000米的东山寺天王殿内南面山墙上。碑坐南向北,石灰石质,半圆--方形。通高2.25米。碑额为半圆形,高0.55米、宽0.8米,上部有1个圆圈,圈内书一篆体“寿”字,下部楷书右起横刻“永垂不朽”4字。碑身高1.7米、宽0.7米,碑文楷书阴刻,直书左行,凡22行,每行16~65字,共计952字。碑文记载东山寺规模、田产、坐落、沿革等内容。其中有“洪武十三年(1380)征南大将军傅友德自永宁来,城乌撒,设可渡、宣威等关,留都督胡海坐镇兹土”和“易以砖瓦,塑祖师金身,旁列雷部诸帅,招头陀以司香火,置田亩而供常住”等内容。碑文为宣威名人吴承伯所撰。碑立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三月。现碑身下部部分文字已脱落,其余字迹基本完整。碑对研究东山寺宗教建设发展情况,尤其是对明代初期傅友德平……[详细]
高坡顶战斗遗址
  高坡顶战斗遗址位于宣威市板桥街道永安村委会高坡顶西面800米处的小山上。遗址在小山顶部,近似圆形,分布面积约1000平方米。遗址在小山边缘现保留有宽0.45~0.85米、深0.9~1.3米的环形战壕,总长约140米。山丘北边面临山下道路,此处战壕每隔一段均从主战壕向外挖有纵向战壕3~5米不等,尽头为直径约1.5~2米的小型环形工事,可容1~2人,当为机枪手位置。由于遗址地处山顶,居高临下,完全可以扼制山下通往宣威的道路。1949年2月中旬,永焜支队进入宣威,发展革命力量。4月,组建成立“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宣威支队”。支队成立后不久,即获悉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出动30多辆军车,由沾益出发到板桥、宣威城一带抢运军粮。为了粉碎敌人的计划,支队连夜进行战斗动员。次日拂晓,支队进入战备状态,在南起宣威与沾……[详细]
普冲党支部旧址
  位于富源县墨红镇普冲村委会河泥村中的一座老房屋内。旧址房屋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48平方米。旧址建筑为单檐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一楼一底。3开间,通面阔13.5米、进深7米、高7.4米。二楼明间右隔板上印有“文革-”时期的“毛主席像”,像下印有楷体“忠”字。房屋始建于1940年,20世纪90年代曾维修过,除部分木构件稍有糟腐断裂现象外,其余主体结构保存较为完好。在距离房屋西北300米处的普冲小学校园一角,立有普冲党支部旧址纪念碑1座。碑立于一个高约1.5米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四周设不锈钢护栏,设9踩宽1.5米的踏步通达。纪念碑为三角柱状体,碑座呈梯形,混凝土浇筑。碑通高5.6米,碑尖置一枚中国共产党党徽。碑身正面刻“中共富源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一九四八年二月。”碑座横书阴刻普冲党支部……[详细]
中共罗平地下党干部培训班旧址
  位于罗平县钟山乡狗街村委会原罗平县第九中学内。旧址建筑坐南向北,占地面积440平方米。建筑建在高1.6米的石基上,为单檐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青灰筒板瓦屋面,现存4间。通面阔18米、进深7.5米。东数第3间现存8级老式台阶。第1至第7级台阶均高0.31米、宽0.32米,第8级台阶高0.11米、宽0.32米,台阶两边护条石长2米、宽0.22米。第1级台阶两侧高0.37米须弥座上置直径0.42米、厚0.22米的圆形石鼓,石阶两侧各有长4.4米、高1米的花台各1个,每个花台在距地面0.39米处有直径为0.3米的排水孔各1个。旧址原为庙宇,有房屋11间。1939年后中共罗平地下党拉倒庙内菩萨开办学校。1948年8月5日被国民党中央军放火烧毁2间,以后又毁5间,现存的4间均为后来修复。1948~194……[详细]
雨谷协定旧址
  位于陆良县龙海乡雨谷村委会下雨谷村西100米。旧址占地面积约60平方米,四周原为竹林,已被砍伐并建盖房屋。1947年7月陆良县发生“七二四”事件后,为进一步坚定统战对象杨体元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决心,巩固中共地下党与杨体元的合作关系,中共陆良特别支部根据云南省工委的指示,于同年11月14日在陆良县双箐口乡雨谷村的一片竹林里与杨体元签订了《雨谷协定》。中共陆良特支的签字代表是:许南波、谢敏、杨守笃;杨体元一方的签字代表是:杨体元、朱杰、皇甫立本。雨谷协定的签订拉开了陆良县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革命根据地。《雨谷协定》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在陆良的具体体现。为缅怀革命先烈,对广大党员、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1998年1……[详细]
白龙山红军战斗遗址
  白龙山红军战斗遗址位于富源县营上镇合依村南约500米处的白龙山东坡。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遗址所在白龙山主峰西面,是云贵高原特有的山间坝子,坝子内村寨错落,田园密布。白龙山东坡,下临奔腾不息的块泽河,坡度陡峭,形成十分险要的易守难攻之势。1935年4月23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从贵州兴义进入富源县黄泥河,途经富村、营上、大河、中安等地。4月24日,红军行军至营上白龙山一带时,遭遇到国民党滇军李嵩独立团的堵截。经过激战,红军将敌人击溃后继续前行。4月25日,红军行至墨红镇车心口一带时,再一次与滇军展开一夜激战。此战红军一举将滇军独立二团全部歼灭,为红军顺利通过云南,北渡金沙江创造了有利条件。白龙山战斗是中央红军进入云南后较为激烈的一次战斗,战斗中共牺牲55名红军战士。为了缅怀先烈,更好地继……[详细]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三支队队部旧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三支队队部旧址简称边纵三支队队部旧址。位于陆良县龙海乡小寨村委会小寨村71号。旧址房屋坐西北向东南,由正厅、东西厢房、院墙及大门组成三合院建筑,占地面积294.96平方米。旧址房屋为重檐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正厅5开间(其中1间已拆毁),通面阔15米、进深7米。东厢房2开间,通面阔8.3米,进深5米。西厢房2开间,通面阔5.4米、进深4米。院墙长6米、高1.4米、厚0.6米,青砖砌筑。大门开在院墙与东厢房交汇处。高1.9米、宽1.2米。门顶上方置两坡瓦屋面,呈三角形,中央用混凝土镶嵌一红五角星浮雕图案。门前设5级石质台阶。房屋建于中华民国初年,为开明人士李标堂的住屋。1947~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三支队队部驻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三支队的前……[详细]
播乐起义纪念址
  播乐起义纪念址位于曲靖市沾益区播乐乡政府驻地东200米播乐中学内。纪念址由纪念塔、纪念馆、烈士墓3部分组成,分布面积33330平方米。纪念塔,钢筋混凝土方形结构。塔通高10米、宽3.4米。塔顶呈火炬状,塔身正面书“九五起义纪念址”7个镏金大字,直行行书;塔身阴面书播乐中学地下党活动历史及“九五”起义经过,横行楷书。纪念馆,1998年为纪念九五起义五十周年迁建2层纪念馆,一楼为聚贤厅,二楼为陈列室,100余件革命文物保存完好,存放于陈列室内。烈士墓,3冢。分别为王荣烈士、温培群墓、温智国烈士衣冠冢。播乐中学前身为沾益县第四区区立播乐两级小学,是当地爱国人士温培群1931年倡导创建。1937年中共云南省工委派共产党员樊子诚到校任校务主任,秘密发展党组织,建立党支部,在学生中灌输革命思想,学习和传……[详细]
中共罗盘地委指挥部
  中共罗盘地委指挥部位于罗平县钟山乡鲁邑村中。指挥部坐西向东,由照壁、两厢和正房组成三房一照壁合院建筑,占地面积327平方米。正房,重檐硬山顶穿斗式砖石木结构,一底一楼。5开间,通面阔21.4米、进深6.7米。明间、次间各通面阔4米、稍间各通面阔4.7米。明间门两侧悬挂松木楹联“--踏平旧世--,强国富民建设人间乐园”1副,落款为“癸未年冬云岭山人张明武撰书”。门前设6级条石台阶。南北耳房,重檐硬山顶穿斗式砖石木结构,一底一楼。均为3开间,通面阔10.4米、进深4.7米。正房、耳房前檐下均设回廊,檐柱下置雕花刻草柱础,吊柱、挑梁、门窗上均刻有不同形状花纹。照壁,通长8.6米、厚0.6米。分上、下2台。下台高2米,用打凿成方形的石灰石镶砌而成;上台高1.26米,用未经加工石灰石镶砌而成。照壁墙面……[详细]
钟屏街红九军团司令部
  又名牛家祠堂。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金钟社区第六村民小组(钟屏街483号)。建筑坐南向北,由围墙、花池、照壁、东西厢房、过厅、东西书房、正殿组成三进院落,占地面积1723.9平方米。花池,呈半圆形。池深2米,直径12米,占地面积113平方米。照壁,单檐硬山顶结构。全长21.6米。用青砖砌成,青瓦镶嵌成梅花瓣图案,两边为圆形卷洞门。东西厢房,各3开间,通面阔均为12米、进深4.2米。过厅,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石结构。3开间,通面阔15.6米、进深6.6米。明间设通道,可进入第三进院。东西书房,各3开间,通面阔均为13.2米、进深5米。正殿,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石结构。3开间,通面阔12米、进深7米。建筑始建于清代中后期,为会泽旺族牛家族人所建的家族宗祠。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长征经过会泽时在此……[详细]
太极村龙王庙
  太极村龙王庙位于宣威市西泽乡西泽村委会太极村西面 10米处。庙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 95平方米。 庙为重檐歇山顶穿斗楼阁式土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共2层。底层3开间,通面阔11.2米、 通进深 6.4米。明间梁架高于左右次间,四角起翘,正脊设宝顶。整个建筑端庄稳重中透着 灵动秀气。 庙建于中华民国27年(1938),由太极村村民集体兴建。2017年西泽乡政府筹资原貌修复。 2013年 4月,宣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