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玉溪市旅游

玉溪市旅游景点介绍

花果山欢乐谷景区
  易门花果山欢乐谷景区(AAA):景区距县城12公里,距昆明74公里,交通便利,生态宜人。景区以绿林为基本空间格局,以休闲体验游为核心,建有娱乐广场、水帘洞、高空玻璃观景台、玻璃漂流滑道、玻璃旱滑道、神州飞碟、星际穿越、大摆锤、七彩滑道、水上乐园等景点,是“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亲子体验、精品度假”的综合性景区。……[详细]
黄龙山锁水塔迎春桥
  黄龙山锁水塔迎春桥位于华宁县宁州街道,锁水塔始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1370),清嘉庆十五年(1810)因塔基有损,合州土庶念风水攸关而重修;迎春桥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2012年黄龙山锁水塔迎春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锁水塔为密檐式空心方形,边长7.8米,7级近高16米,塔基用条石砌成共6级,塔身底面边长5.6米。塔身用0.38米×0.19米×0.06米的青砖砌筑,由底层向上逐层收拢成阶梯形,檐口用砖砌成莲瓣形,白垩粉饰玲珑别致。迎春桥是省内跨径较大的三孔石拱桥之一,全长27.5米,高6.6米,桥面宽5.45米,净跨度22.85米。桥有桥墩两个,桥墩两头是四个底边长3.3米、边长7米得等腰三角形,北中央桥孔上方镶有一石雕龙头面向二……[详细]
河西大兴福寺
  河西大兴福寺位于云南省通海县河西镇(城)中,座西向东,一进院,由大门、两厢、大殿组成,占地530平方米。大兴福寺建于元朝末年,据《河西县志》载“洪武间旧有福寺”,经明·天顺、清·康熙、光绪间的重修。有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的河西举人马敬《旧城兴福寺》诗:“刹留元至正,盛世又康熙。客问前朝事,年深五百奇。野花开未了,溪水不西之。那堪迟暮眼,悠悠人代移。”此诗明确地将大兴福寺的建筑年代告诉后人,是元朝的至正年间所建。如今大兴福寺重檐大殿的梁柱斗栱和屋面的瓦都保存了元代的风格。寺中保存一尊石雕山羊。经专家鉴定为元朝的遗物。大兴福寺面积虽然不大,但从保存的建筑格局来看,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大兴福寺200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广法明寺位于通海县杨广镇所在的凤山之上,座西向东,由大殿、中殿、两厢,大门组成,占地1231平方米。大殿为三开间硬山顶建筑。法明寺于2003年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寺中现存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修建法明寺碑记》载:“粤稽(查阅)古碑志,寺创自元朝,迄今四百余载。”该寺自元朝至清·道光以前都是作为佛教的活动场所,到了清·光绪年间,因受义和团的影响,杨广一些老百姓将其作为“神坛”使用。建国后作为学校使用至今。法明寺的中殿原始地保存了元代的建筑风貌,虽历经数百年的沧桑,中殿的全部结构仍保存了始建时的古貌。……[详细]
  玉溪九龙池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西北10千米的奇黎山麓的玉溪九龙池公园内,始建于元代,扩建于明清。1984年成立玉溪九龙池公园,园内以清澈旺盛的源泉、雄峻的山崖、依山而建的古建筑群、参天的古树而著名。经历代增修,留下由九龙宫、大观楼、文星阁、观音殿、三圣殿、听泉楼、古戏台、五司庙、雅集轩等9处单体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九龙宫史称龙王阁,又称龙神祠,位于池水北边,始建年代不详,清雍正七年(1729年)续修,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重建。1984年修缮,基本保持原貌。古戏台初建于明代,光绪年间重修,1984年由玉溪市人民政府(今玉溪市红塔区人民政府)修复开放。古戏台式样呈品字形,土木结构,从地面至尾脊约高9米,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辉煌壮观,古戏台正中隔板绘有“福禄寿三星”图案,称为“三……[详细]
  马家大院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河西镇大回村,是民国初年由马帮商人马同柱、马同宽四兄弟及其父亲马原武共同创建的。大院由三座宅院组成,总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其建筑规模和院落之大实属罕见。马家大院采用典型的滇中“一颗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同时巧妙融合了西方建筑元素,展现出中西合璧的精巧设计。三大宅院各自独立,通过巷道相互串联。尽管空置多年,但随处可见的贴金彩画依然保持着昔日的辉煌色彩。 一号大院,即102号院,修建于1932-33年,是云南传统明三暗五、走马转角楼合院建筑的代表。最外面是一座传统云南式大门,起脊飞檐。进入合院的民国西洋门,上面的罗马柱与峨山大白邑清真寺的叫拜楼非常相似。门上还可以看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标语,这里曾经是大回村的村委会。 马家大院的前厅建有一个重檐六角攒尖顶……[详细]
八字岭大庙
  八字岭大庙,位于玉溪峨山县昔古牙村委会八字岭村。大庙由门楼、前殿、中殿、大殿、中殿东西厢房、大殿东西厢房组成,占地面积为925.68平方米。大庙前殿为清乾隆四年(1739)建,门楼为民国三十五年建,大庙中还保存着云南清末状元袁嘉谷书写的“行深般若”贴金匾额以及大量彩绘、木雕格门。该大庙在清代不同时期多有修缮,修葺后的大庙现集明末清初、清中期和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于一体。大庙曾用于供奉观音菩萨及财神,后用于学校和公房,现为民俗活动场所。八字岭大庙对研究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和充实当地文化内涵有重要价值。……[详细]
文献里孙氏老屋
  文献里孙氏老屋位于秀山街道文献里26号,坐东朝西,为一进两院布局,主要由大门、两厢及前三后三夹四耳的四合院等组成,建筑占地面积408.73平方米。天井为青砖地墁,保破古井一口。其建筑形制、柱础、梁回、锦窗均保存了明末有建筑风格,是通海保存较好的具有明末建筑风格的民居之一。2019年12月,通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秀山普济寺
  秀山普济寺位于通海秀山风景区,始建于1428年,原名三元宫,是秀山上的第一座道观,后经多次修缮,逐渐变为佛教寺院,并更名为普济寺。整个建筑群还包括了田勾町王庙、三王浮雕、海天春晓石匾等景点,有着浓厚的历史沉淀。……[详细]
秀山普光寺
  普光寺位于秀山中部,建于南宋淳佑九年(公元1249年),即大理国道隆十一年。普光寺建筑群含置观堂、畔富祠、畔富塔、洗钵池等建筑,是秀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该院内完好地保存着立于元代宣光七年(公元1377年)的“普光山智照兰若记”碑,此碑对研究元代通海历史文化有较高的价值。……[详细]
阿普笃慕广场
  “阿普笃慕文化园”位于峨山县城猊江与练江交汇处,占地19亩。文化园内有阿普笃慕及其六子铜像以及祭祀广场。阿普笃慕铜像高8.1米,座西朝东,与彝族分布特点相吻合,两层基台高2.8米,基座高3米,基座四周镶嵌按《彝族祖先阿普笃慕的传说》设计的6幅浮雕,铜像背后照壁镶嵌彝、汉两种文字的《彝族祖先阿普笃慕的传说》。阿普笃慕六子铜像均高3米,基座高1.2米。阿普笃慕是彝族共同尊奉的祖先,娶三妻生六子,其六子后繁衍发展为古代彝族的六大部落,分别迁徙至云南、四川、贵州及广西四省区,史称“六祖分支”。其中长子慕雅切就在峨山,次子在云南省红河州,三子在攀枝花,四子在四川阿坝州,第五子慕克克在贵州省威宁县。第六子在广西。……[详细]
李忠碗窑遗址
  李忠碗窑遗址位于易门县浦贝乡下浦贝村东北约1公里的陆家箐,县城以南9公里。在当地制陶艺人杨建宏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踏上了这片载有厚重历史的遗址,一块石碑出现在视野中,走近细看,刻着“李忠碗窑遗址”字样,且注明早在2005年6月27日,该遗址就被列为易门县文物保护单位。单扣碗、双扣碗、马蹄碗、坯子青釉碗……这些样式不一的碗几乎成了世人对易门陶瓷的最初印象。说起来,易门陶瓷的兴盛,和一个叫“李忠”的人有极大的关系。据考证,李忠是第一个在易门开办碗窑的人,史称“李忠碗窑”。此后三百多年的时间里,易门陶瓷生产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初创时期,清末、民国的发展时期和建国后的兴旺发达时期,至今仍享誉全省。而这一切都肇始于山箐深处一座早已同泥土融为一体的古瓷窑,“李忠”之名也在当地一直为后人所传扬。……[详细]
113、天宝寺
天宝寺
  天宝寺始建于何年,当地已经无人知晓,寺内功德碑在20多年前遗失民间,但寺内的“执照碑”上明确记载的年份是乾隆七年,另从碑上记载的杨保庄村山界纠纷这一事件来推断,天宝寺建于明末清初的可能性更大。至于为何要建天宝寺,在当地群众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杨保庄村对面有一个张家坝,坝水清澈见底,长年流淌,既能灌溉庄稼,解决人们的吃水问题,又能养出肥美的鱼虾,供给人们食用。张家坝就像一个“金盆”,给杨保庄人民带来了很多福祉。而在杨保庄村后面,有一座山,貌似一只张着獠牙大口的天狗,随时准备把张家坝这个“金盆”叼走。当地群众为了防止金盆被天狗叼走,就在村后修建了这座天宝寺,希望用天宝寺来镇住这只天狗,保住“金盆”。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充分表达了杨保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历史上,天宝寺占地面积为60……[详细]
羊街梯田
  羊街乡位于元江县东南,乡政府距离元江县城46公里,境内群山连绵,属高山地形。山脉呈南北走向,属衷牢山系。境内山脉主要有阿波里山、观音山、昆蒿山、牛街山,海拔最高点为西部的阿波里山主峰2580米,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最低海拔600米,高低相差1980米;主要河流有清水河、戈垤河(者嘎河)、南满河、昆酒河、昆蒿河等,耕地主要分布于各河流之间。勤劳的羊街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雄伟壮丽的人文杰作,壮美的梯田景观四季不同,春日梯田轮廓清晰,色彩明丽;夏日的这里一片葱绿,生机盎然;秋日稻谷成熟,金色铺满大地,一派丰收之景。……[详细]
江川文庙
  江川文庙,是中国云南省江川县的孔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江城镇北的钟秀山南麓,今为江川二中的所在地,占地31亩,是江川县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文庙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式砖木结构建筑群,中轴式对称,由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东西庑和四祠组合而成,还有附属建筑崇圣宫、钟秀书院。现主体建筑尚存。江川文庙是玉溪市保存较为完整的文庙之一,也是江川县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文庙在江川二中校园内。文庙与学校合二为一,有其特殊的渊源,-战争后,林则徐由广东赴新疆,途经云南时到过江川文庙,为其题词“钟秀书院”,从此,文庙成为清政府培养人才、灌输统治思想的基地。民国时期,文庙内也一直在办高小,培育了鲁子材、唐淮源、金汉鼎等爱国将军。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亦在此创办小学,文庙一直得到有效保护,只是在文革期间因“破四旧”遭……[详细]
  江川甘棠箐旧石器遗址,云南江川甘棠箐遗址位于云南省江川县路居镇上龙潭村西南约1.5公里处。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9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初步判断为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它云南省继元谋人遗址之后发现的又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遗址。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木制品和用火的遗迹。由于木制品极易腐烂,世界范围内关于人类早期的木制品发现亦属凤毛麟角。该遗址中木制品的发现不仅填补了该领域国内研究空白,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木制品。该遗址发现的用火遗迹,似篝火遗存,基本原样保存,这种形制的用火遗存在我国旧石器早期遗址中也是首次发现。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无疑为东亚地区古人类本地起源的学说提供了新的佐证,再次证明了滇中高原是人类起源的……[详细]
它克崖画
  它克崖画1985年发现的它克崖画经专家考证,成画年代为距今三千年前后原始社会晚期,画面描绘了古代人类的图腾崇拜以及生产、生活情景,是少见的艺术珍品和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料。崖画位于青龙厂镇它克村东北的扎营峰南麓。崖画长19.5米,高3米,绘各种图象92个,画用赭红色画成。崖画之上200米,有一个水平溶洞,当地人称“阴宾洞”。洞内高大宽敞,幽深,洞口向阳,避风,干燥,适宜穴居,推断为崖画人居住过。崖画画面反映的是人类对太阳、星星、天体、自然的崇拜和对人类始祖——母亲的崇拜和性崇拜。崖画中蜥蜴是中国人的祖先——“三皇五帝”之一的重要图腾,它体现了原始宗教图腾与造型艺术,是珍贵的历史遗产。1987年12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云南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详细]
118、聚奎阁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通海县城中央,阁为攒尖顶式四方单体三重檐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清·康熙时一次大火被毁,继而恢复。至清·光绪二年,因民屋起火,阁又被焚毁,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重建而成并保存至今。占地226平方米。因为建聚奎阁时所需木料都采用了南方铁栗树,并且是中国营造法式的榫铆结构。建阁至今135年间,通海曾发生过两次大地震(公元1915年、1970年),城中大部份民居都垮塌,而聚奎阁却安然矗立城中,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的科学性,当然也包括用料的珍贵。上世纪199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文兴祥商号旧址
  文兴祥商号坐落在玉溪市棋阳路与人民路交叉口,占地面积715.29平方米,是玉溪人郭兴民在上世纪30年代建造并用来做棉纱换布生意的一个商号,它是中西结合的“五天井天台”的建筑代表,是玉溪市唯一保存较完整的近代优秀建筑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03年“文兴祥”商号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文新祥商号被被列为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莲山、学山遗址群
  金莲山、学山遗址群 澄江金莲山位于云南省澄江县城东南约3公里的右所镇旧城村东部边缘,北距昆明市约60公里,南距抚仙湖北岸约3公里。几年前,当地村民在山上翻土时发现了青铜器,并由此开始了疯狂的盗掘活动。为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2006年3~5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溪市文物管理所、澄江县文体局共同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金莲山山顶破坏较严重的区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144座,其特殊的葬式、葬俗和出土的特殊器物,引起了国内学术界和文物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为了弄清该墓地的分布范围和墓葬的埋藏情况,为金莲山的进一步保护提供决策依据,2007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陕西龙腾勘探有限公司对金莲山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系统勘探。这是云南第一次大规模地利用洛阳铲对遗址和墓地进行的铲探,勘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