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渭南市旅游

渭南市旅游景点介绍

潼关杨震墓冢
  潼关杨震墓冢杨震墓祠位于潼关县高桥乡四知村村东,渭河南岸,老西潼公路北。西距华山13公里,泉湖休闲渡假区2公里,东与拟建的黄河文化公园相距2公里。原墓祠座北向南,东西长约200米,南北长约250米,占地75亩。杨震(?----公元124年),字伯卢,东汉弘农华阴(即今潼关县水峪口地)人。少好学博览群经,当时人尊称他为“关西孔子”。中年后从事教育,五十岁始入仕途,历任荆州刺史、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他为清廉,刚正不阿,故遭宦官诬陷罢官,在遣归本郡途中气愤服毒,含恨死去。震又被誉为“四知先生”。“四知”一事伟为佳话。《后汉书。杨震传》载:“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无知者。”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详细]
甜水沟遗址
  甜水沟遗址位于陕西省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东的甜水沟内,为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30万年~50万年。遗址发现有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大荔人”。大荔人头骨化石粗壮,眉脊发达,前额后倾,带有明显的从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体质特征,与北京猿人接近。但是其顶骨较大,枕骨隆凸前面呈凹陷状,鼻骨窄长,眼眶近乎方形,虽然颧骨较为朝前,可是吻部并不突出,脑容量达1120毫升,这些特点又比北京猿人进步。时代为距今20万年左右。已发现石制品800多件,主要是形体较小的石片石器,有刮削器、尖状器、石锥与雕刻器等。还有古菱齿象、三门马与犀牛等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发现。古人类化石保存状况完好,在中国及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演化史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丰富的石制品与哺乳动物化石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特点及其古环境背景。(……[详细]
王仁皎墓
  王仁皎墓王仁皎墓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宝贵价值主要体现在墓的形制和墓前的文物上。作为特许一品-陪葬皇陵,此墓起始坟高在三丈以上,硕大的圆土丘在平坦的田野上很是显眼。坟墓坐北朝南,有着宽而长的神道,两旁对立石人、石兽若干,最气派的还数东西两侧顶端的巨大方形土柱,似人工、更似天成,高约丈许,足可与乾陵的“双乳峰”媲美。其实,这些都算不上什么,王仁皎墓最可宝贵的是世代相传的“三宝”。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四月二十四日,皇帝的老丈人王仁皎在长安(今西安)病故。王仁皎葬礼的规格很高,整个丧事由官方操办,工部尚书刘知柔担任丧事总监,京兆少尹崔琬任副监,京师的公卿、-、文士奉唐玄宗李隆基之命竞相前往王府吊唁,车马人流溢巷填街。出殡之日,李隆基更是登上禁苑的望春楼眼望东北遥寄哀思。围绕王仁皎墓……[详细]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一)梁家坡遗址在羌白镇梁家村东北1公里处,距县城西南12.5公里,属洛河南岸二级阶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1980年10月,西博和县馆作过初步调查。1981年秋,试掘224平方米。文化层分上、下两层,晚、早两期:晚期,发现半地下室结构的房屋遗址2座,椭圆形灶坑3个,圆形袋状、桶状和椭圆形袋状窖穴6个,硬土圈结构的柱洞lo个。遗物中生活用具有盆、罐、钵、碗、瓮、缸、尖底瓶、葫芦瓶、盂等。红陶占90%以上,少数为灰陶和桔黄色陶,彩陶不多。纹饰以绳纹为主,弦纹、指甲纹、附加堆纹为数较少。生产工具有石铲、磨石、砺石、石球、石核、石片、刮削器和陶错、陶刮器、陶刃等。早期,发现的生活用具有:圆底钵、圈足钵、三足钵、三足罐等。陶胎薄,夹细沙,质地疏松,外红内黑。多饰网状,交错绳纹。生产用……[详细]
沙苑文化遗址
  沙苑文化遗址沙苑文化是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三门峡水库区考古工作队于1955年冬在本县南部的沙丘地带发现的,当时仅发现了石器。1973年,县馆组织的调查组在沙苑地区调查时在s19地点发现了人头顶骨化石。以后又与陕西省考古所相继进行了四次调查和普查。在沙面上发现了大量石器。但未见地层关系。石器遗物分布面广,先后在官池、沙底、张家、西寨、石槽、八鱼、苏村、下寨、羌自九个乡镇的35处地区,采集了数千件石片石器和细石器。其中石片石器是其典型产物,又是细石器文化中所罕见的。根据已经发现的资料,经国家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研究认为:石器属中石器时代遗物,人头顶骨化石属同时期的遗骸。具体时间约在万年左右。以后。把35处地区统一称作“沙苑文化”遗址。……[详细]
“大荔人”遗址
  “大荔人”遗址1978年3月21日,陕西省水利局刘顺堂在段家乡解放村(原名王家村)甜水沟东崖洛河三级阶地的砾石层(第三层)中,发现了一个较完整的古人头骨化石。经国家古人类学者多方考证,确定其为早期智人中的较早类型,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具体时间约在20万年左右。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从猿人到古人过渡的一个代表,因发现在大荔境内,故命名其化石人为“大荔人”,具体发现地址为“大荔人”遗址,距县城西北23公里。1978年至198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所)、西安半坡博物馆(以下简称西博)、本县文化馆(以下简称县馆)、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县文管会)和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班对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和一次野外调查。在“大荔人”遗址到育红村一带共发现12处与“大荔人”文化层相当或稍晚……[详细]
大荔魏长城遗址
  大荔魏长城位于今大荔县西北,距今大荔县城约15公里,靠近洛河东岸。勘探表明,自大荔县西北党川村至长城村,即由南向北由党川村、党家窑、东高恒村至长城村南北长达7公里,均发现有魏长城的遗迹。大荔境内的魏长城大部份保留在地面上,现在保存在地面的计有12处,其中保存最长的为长城村至东高恒西北一段长城,计长2100米,墙的宽度16.25、高2.2—11.4米。这段长城保存比较完整,南北略呈直线。长城村东北一段长城计长120、宽0.75—9.35、高1—3.1米。东高恒西北一段长城计长100、宽0.4—1、高0.3—2.5米。东高恒以南一段长城计长1170、宽9.5—20、高1—2米。党家窑以南一段长城计长110米。党州村西北一段长城计长115、宽3.5、高1.85米。大荔魏长城的夯土为黄色,土质坚硬,……[详细]
潼关佛头崖
  潼关佛头崖佛头崖,在今潼关县治南10公里的安乐乡的松果山上,因其形似佛头而得名。它是秦岭在潼关境内最高的山峰。《潼关县新志》称“关南名胜,无逾此者。”佛头崖山势峻峭,直若刀劈。崖上树木挺拔、郁郁葱葱。山径蜿蜒曲折,俗称“十八盘”人科其上,若步云梯。佛头崖有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兴建的菩萨庙一座,正殿五间,僧舍十间。庙院依山临壑,风景秀丽。庙前古树参天,松柏掩映。庙后悬崖陡壁,直插云霄。环顾山间,重峦叠翠,云雾缭绕,秀冶欲滴。远眺山处,田陌村舍,滔滔黄渭,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库院近处有两处水潭:黑龙潭阴森可畏;黄龙潭澄澈见底。二潭清洌甘美,饮之可口,吸引游人樵夫流连忘返。佛头崖海拔高达1806年,对潼关的气候有一定影响。农谚说:“云覆顶则雨”(《潼关卫志》)。解放前,每遇久旱,农村群众……[详细]
329、杨素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素墓
  杨素墓杨素(公元544—606年),字处道,南北朝弘农华阴人(即今潼关县水峪口村)。史载,他初仕北周,后从隋文帝定天下,历任大将军、州总管、右修仆射、大仆射、尚书、大司徒、太尉等职。因功加上柱国,封越国公。曾参与杨广弑父,篡位得逞,恃功骄横于一时。是一个“骨朽人产骂未销”的人物。杨素墓位于今县治城北约五里许之吴村乡亢家寨(又名“家圪塔”)。曾被群众挖掘,陵墓甬道两侧绘有壁画,甬道全用青石铺砌,青石墓门上镌刻着两个不同姿态的神像,意态生动,门框上方有“天官赐福”四个笔力苍劲的字。墓志铭约二尺五寸见方,碑文稍有残损,出土的还有小石狮子一对,方块青石200多块以及古砖等。陵墓中的石刻、壁画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彩绘石雕等精湛的艺术和技巧。杨素墓虽经开拓,但因塌陷方而终止,有待重新发掘。……[详细]
唐睿宗李旦桥陵
  唐睿宗李旦桥陵唐睿宗桥陵位蒲城西北约十五公里处的丰山(唐时称为“桥山”,又称“苏愚山”)西南,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寝。桥陵以丰山为陵,在山腹开凿地宫,并在四周建造陵墙。丰山气势雄伟,蜿蜒如巨龙盘峙,登顶南眺,平野辽阔,一望无垠。陵穴高出周围平地250米左右,四周诸峰环绕,山势巍峨,蔚为壮观。唐睿宗桥陵建成于大唐立国近百年的开元盛世,这时国力强盛,社会升平,在陵墓建筑中都有反映:石刻艺术造型力求展现富贵气象的宏大、壮丽,陵墓建制高大宏伟。唐睿宗桥陵的陵墓建造和石刻艺术是唐代繁盛时期的代表,与乾陵并称为唐代陵墓石刻艺术之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睿宗李旦是唐朝第五个皇帝,高宗李治第八个儿子,武则天的第四个亲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在位8年,正式执政只有两年半的时间,所以历史对这个人做出了很公……[详细]
唐让帝李宪惠陵
  唐让帝李宪惠陵惠陵是唐让帝李宪的陵墓,是唐桥陵陪葬墓中最大的一个。为什么叫“陵”呢?封建社会等森严,君死叫“崩”,葬所谓“陵”;诸候王公丧叫“薨”,葬所叫“林”或叫“冢”啊!而李宪没有做过皇帝,其葬所为什么叫陵呢?这要从李宪的身份经历说起。李宪原名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长子,武则天的嫡孙。按照当时封建社会的嫡长继承制度,李宪是顺理成章的王位继承人。文明元年(684年)就立为太子,但是自他祖母武则天以来,短短的八年时间,发生七次宫廷政变,手足相残的悲剧,局势动荡林立,李宪审时度势,坚决不就东宫,他在给父皇李旦的奏折中写道:“储副者,天下之公器,平时无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臣今敢以死请。”言词非常恳切,李隆基才得以入主东宫,登上龙庭宝座,削平其姑母太平公主的势力。为“……[详细]
332、卤泊滩
卤泊滩
  卤泊滩卤泊滩又称卤池,因古代卤阳湖遗址而得名,位于蒲城县南部和西南部,横跨蒲城、富平两县,平面呈锤形,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1.5—7公里,总面积12.24万亩,海拔370—400米,蒲城县境内占10.6万亩,占86.8%,其中有明水荒滩2.76万亩,碱池3.5万亩,滩地4.34万亩,涉及7个乡(镇)、61个自然村、11.7万人。长期以来,滩区雨积水成湖,旱时水位下降,地面干裂板结。“夏季水汪汪,冬季白茫茫,只长盐蓬草,有地不打粮”是卤泊滩的真实写照。卤泊滩形成于下更新世末期,系下更新统三门湖的沉积范围,地势低凹、闭塞,是一个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沉积物含盐碱多,水质矿化严重,属硫酸根—氯钠镁型水,矿化度为5—10克/升。卤泊滩早在千年以前就出现天然盐,旧志载:“唐大历十年(776年),……[详细]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杨虎城旧居)
  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座落在蒲城县县城东槐院巷29号,原系杨虎城将军1934年秋所建的宅院,1983年11月辟为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杨虎城将军1893年11月26日出生于蒲城县孙镇甘北村的一个农民家里,早年投身旧民主主义革命,在陕西靖国军中先后任师长、军长,曾任陕西省主席、国民党五中全会中央常委。1936年与张学良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被蒋介石残杀于重庆,终年56岁。解放后,公葬于西安南郊少陵原。纪念馆分东西两院,东院为正院,南北长75米,东西宽10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从前向后,分门厅、两侧外厢房、大厅、女厅(带卷棚)、两侧内厢房、后楼等;西院为花园、南北长50米,东西宽10米,建筑面积258平方米,从前向后有门房、花园、书房、两侧……[详细]
龙首黑峡谷风景旅游区
  龙首黑峡谷风景旅游区如果说洛河是大自然留给蒲城最为壮美的一幅山水长卷,那么,龙首墨玉大峡谷就是镶嵌在大地上最为耀眼的那颗明珠。俯瞰婉转绵延的洛河,顺黄土高原一路豪情奔流急切南下,到达蒲城境内后,在西头一带蓦然恢宏开朗,崖低水阔,河流舒缓,尽显他的大气和壮美。龙首黑峡谷风景旅游区,是由龙首坝、龙首瀑布、河湾草地密林为内容的自然山水景观、水上运动休闲观光区和洛河峡谷两岸丰富的人文景观组成。景区南北蜿蜒20余公里,东西覆盖数公里,面积约30余平方公里,城内趋车25分钟。这里崖壁陡峭,怪石林立;大坝飞流直下,气势壮观,惊心动魄;两岸山水秀美,风光旖旎,有“小壶口”之称。游人在惊险中领略大自然景观,在秀美景色中悠闲信步,寄情山水,是一种难得的身心体验。离景区不远处的崖边有一棵在当地非常有名的古树叫“茶……[详细]
335、卤阳湖 AAAA国家级湿地公园
卤阳湖
  卤阳湖卤阳湖,又称卤泊滩,位于西禹高速公路以南,渭清公路以西,富平县刘集镇以东,横跨蒲城、富平两县,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1.5至7公里,总面积109.14平方公里,海拔377-380米,是一个封闭式构造洼地。其南距渭南40公里,西至西安78公里,阎良2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92公里。据地质学家勘察测定,距今万年前,卤阳湖属古三门湖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构造作用,随着渭河的形成,卤阳湖分离,独立成湖,面积约为现在的数十倍。由于卤阳湖属地表水和地下水汇集区,沉积物含盐碱多,水质矿化严重,加之受气候、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于明朝末年逐渐退缩成滩。滩地多碱,无以为耕,因而人烟一直稀少。解放后,新政府搞了排碱工程,虽然改良出一些耕地,但大面积的滩地仍然荒凉着,芦苇遍地,野草漫长。偶尔在多雨的年份,地……[详细]
  常乐风景旅游区常乐村属平路庙乡,位于蒲城县城东南二十五公里的洛河北岸,北距西禹国道约八公里,南距西韩铁路大荔车站约四公里,交通非常便利。常乐村地处洛河河谷阶地,崖高五十米,陡峭挺拔,河水在深邃的河道中蜿蜒流淌。远远看去,对岸黄土台塬苍苍茫茫,岗峁起伏,梁壑纵横,异常壮观。常乐村西的西边现存一古塔,塔呈六角形,共十三层,每层均有斗拱、门窗、栏杆及纹饰,玲珑秀丽;塔高二十四米,具有宋塔折造型特征,相传建于金代,人们叫它“常乐金陵寺宝塔”。在距该塔东北方向约七公里处的洛河东岸,有一座九层、高二十六米的温汤海源寺宝塔。两塔隔河相望,抒发着千年的沧桑慨叹,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常乐村南,还残留着数百米秦代堑洛长城遗址、平路庙壁画、白马寺“跑马泉”碑等。常乐村地下矿泉及地热资源储量丰富,经检测水质极好。……[详细]
永丰革命烈士陵园
  永丰革命烈士陵园永丰革命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时期在永丰战役中牺牲的死难烈士,教育后代和发扬革命传统,1958年0蒲城县委、县人民政府修建的一所陵园。1987年8月被列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陵园坐落在陕西省蒲城县以东25公里处,永丰镇西北洛河东岸。陵园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园内松柏成荫、四季常青,主要建筑有纪念厅、纪念碑等。陵园坐落北向南,大门正面-亲笔题写的“永丰革命烈士陵园”八个大字嵌刻在黑色大理石上。陵园中央的烈士纪念厅里,陈列着永丰战役中牺牲烈士的事迹、衣物、图片等,还陈列有蒲城县著名烈士杨虎城、包森、蒲克敏、万志宁等烈士的生平图片,西侧为烈士骨灰堂,东侧为休息厅。纪念厅后,屹立着永丰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19.48米,是为了纪念永丰战役发生在1948……[详细]
唐穆宗李恒光陵
  唐穆宗李恒光陵光陵是唐穆宗李恒墓,李恒是唐宪宗李纯的第三个儿子,唐代第三个皇帝,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春,死于大明宫清思殿,终年三十岁。李恒在位仅三年多的时间,且“宴乐过多,畋游无度”,“不留意天下之务”,致使“文武百僚,中外万品,有心者无不愤忿,有口者无不咨嗟”(裴度谏言),且宠信宦官、方士,“*食耳*其金石之药”,致河朔复叛,朝野汹汹,使唐王朝已有起色的局面再次走向崩溃的边缘。因之李恒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昏君。长庆四年十一月,葬穆宗于光陵。光陵位于蒲城县城北十五公里的尧山西岭(今属翔村乡光陵村),尧山西岭又名“重山”,北距主峰数公里,因与尧山主峰数公里,因与尧山主峰重叠,故名。封内二十平方公里。光陵虽极力维持故制,但已国力不支,规模已大为缩小,其内城、外……[详细]
尧山风景旅游区
  尧山风景旅游区尧山风景旅游区距县城15公里,那里青山叠翠,古柏盘崖,泉清如镜,奇石遍山,殿宇古朴典雅,历代石碑林立,摩崖题刻述古,文物古迹罕有,自然景观奇特。那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站极顶南望,平野辽阔,太华峥嵘,立觉心旷神怡,疲劳顿消,真可谓渭北黄土高原上的“蓬莱仙境”。尧山是关中名山,山脉西南东北走向,总长18公里,主峰海拔1080多米,尧山居中偏东。“昔尧时,洪水为灾,诸山尽没,唯此山若浮”因而得名“古浮山”,又因尧王在山上治水有功,因而又称其为“尧山”。尧山属一山谷,形似圈椅,三面侧柏环绕,南与华山相望,椅掌-坝中建有“灵应夫人”祠,常年游客不断,景色怡人,紫烟萦绕,殿堂生辉。是一块令人神往的风水宝地。尧山侧柏林大约170亩,据说属唐代所植,经2007年4月14日尧山小学师生多点测量……[详细]
大峪河风景旅游区
  大峪河风景旅游区大峪河风景旅游区位于永丰镇北部的洛河东岸,其主要景观特征有:(一)大峪河水库的湖光山色。大峪河水库建于大峪河下游,库容五十万立方米,可浇灌农田6000亩。在缺水的渭北就原区,有些一片绿色明珠,也属难能可贵,若周围广植林木,将会形成一个相当理想的休闲胜地;(二)大峪河遗址。位于大峪河水库北岸台地上,属于新石器时代半坡晚期母系氏族公社村落贵址。遗址内发现房屋、窑穴、炉址遗痕和石器、骨器、陶器及大量彩色陶片等。若能整理展出并建立标志,也不失为一处具有教育意义的旅游景点;(三)曲里渡槽。曲里渡槽属于洛惠渠道灌溉工程的组成部分,位于永丰镇曲里村东北,紧邻大峪河水库,该渡槽建成于1935年,长约118米,高24米,工程雄伟壮观,渡槽初建成时,李仪址定命为“济利桥”,并在渡槽立柱上亲题李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