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酒泉市旅游

酒泉市旅游景点介绍

  酒泉古城墙酒泉军分区的古城墙是目前酒泉城区残存的最后一段古城墙。酒泉古城的修筑,从汉始至明清,跨越了1000多年。酒泉古城虽几经修建,但原城垣门楼都已不存在,目前仅剩西南角(位于酒泉军分区院内)残存城墙200米左右及福禄城南门遗址。……[详细]
  悬泉驿遗址(又名悬泉置) 位于瓜州县与敦煌市行政区域交界处吊吊水沟口西侧,是汉代设立的一处官方驿站,也是中国最早的邮驿,中国汉代建立在丝绸之路沿线的驿置机关之一。悬泉置是一座方形小城堡,门朝东,四周为高大的院墙,边长 50 米,东北角和西北角均设突出的坞体的角楼。坞墙采用土坯垒砌而成。坞内依西壁、北壁建有不同时期的土坯墙体平房 3 组 12 间(内含一个套间),为住宿区;东、北侧为办公房舍;西南角、北部有马厩 3 间;坞外西南建有一组长约 50 米,呈南北向的马厩 3 间。坞外西部为废物堆积区,整个建筑面积约 2.25 万平方米。据出土简文记载:西汉武帝时称“悬泉亭”,昭帝时期改称“悬泉置”、东汉时期改称“悬泉邮”,魏晋时曾废弃。唐以后复称“悬泉驿”、宋以后又废置。汉代又称“贰师庙”“吊吊……[详细]
  广显驿遗址(又名白墩子烽燧遗址)位于西湖镇城北村西北30公里处的白墩子山丘之上,平面呈长方形,土坯泥巴垒筑而成,中间夹有红柳、芦苇,烽南侧连有坞障,平面呈长方形,烽位于东北角,四周坞障夯土版筑,西侧开有一门。该城始建于东汉,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至明清、相沿历史一千余年。贞观三年秋,玄奘西行过该驿站。白墩子烽燧、驿站是玉门关外的“五烽”之一。白墩子烽燧建在一处水塘边的高岗上,周围都是荒地和戈壁地貌,水塘很罕见。清道光二十三年(1842)八月十二日,禁烟英雄林则徐发配新疆,途径此驿,在这里留下了西行的足迹。……[详细]
  当谷燧位于阳关镇二墩村北。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顶部东西宽2.8米,南北长4.7米,底边长7.5米,高7.2米。土坯夹芦苇砌筑,每三层土坯夹一层芦苇,芦苇夹层间距0.4米,土坯规格38×19×13厘米。烽火台东壁底部残存土坯砌筑登顶台阶,南壁底部残存过道,西壁上部暴露栣木,栣木顶部铺筑苇草棚。烽火台东侧残存土坯砌筑的房址。南侧戈壁滩上留存呈棋盘状的积薪3组6座,有芦苇束纵横交叉叠压和芦苇夹胡杨木、红柳交叉垒筑堆积两种。当谷燧长城长5880米。芦苇夹砂石叠筑,芦苇层厚0.1~0.2米,砂石层厚0.15~0.3米。底宽1.9~3.2米,顶宽0.7~1.2米,高0.6~3.2米。沿线有关堡、烽火台各1座、天田1处。……[详细]
  墩墩山烽燧位于阳关镇寿昌村西北阳关遗址范围内,有“阳关耳目”之称。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利用山顶做基座。顶部东西宽 3.8米,南北长3.9米,底部东西宽 7.5米,南北长 8.1米,通高4.7 米。土坯夹芦苇砌筑,每三层土坯夹一层芦苇。芦苇层间距 0.3米,土坯规格 38×22×10厘米。烽火台东壁中部有登顶凹槽,顶部有铺舍。……[详细]
广昌燧
  广昌燧位于阳关镇二墩村北湾窑西偏南。亦称“湾窑墩”、“西井子墩”。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有收分,台体风蚀成柱形。顶部东西长2.3米,南北宽1.6米,底部东西长7米,南北宽4米,高9米。黄土夯筑,夹有栣木,夯层厚0.1~0.12米。烽火台顶部有铺舍。俗称弯腰墩,烽燧座落于高约11米的台地上,台地呈圆形。四周为湖滩,遍布芦苇、骆驼刺、红柳、甘草、白刺。胡杨等。……[详细]
马迷兔墩
  马迷兔墩位于阳关镇二墩村西。平面呈矩形,剖面呈梯形,有收分。顶部坍塌呈圆形,以砂土梁顶部小平台为基座。顶边长 4.6米,底边长 5.8米,高 4.9米。红柳、胡杨木夹芦苇和土块叠筑,每两层红柳、胡杨木夹一层芦苇和土块,现存 13层。每层红柳、胡杨木厚薄不均,第七层以下每层厚 0.4米,第八层以上每层厚0.2 米。……[详细]
旱峡玉矿遗址
  旱峡玉矿遗址位于酒泉市敦煌市三危山旱峡南口,由矿坑、矿沟、选料区、房址、岗哨组成。地表遗有大量石锤,夹砂红陶片及碎玉料。经考古发掘研究,发现各类遗迹145处,其中矿坑114处、矿沟8条、岗哨12处、房址8座、选料区3处。旱峡玉矿遗址直观呈现了自西城驿文化、齐家文化时期至骟马文化晚期、西汉早期这近2000年间甘肃西部地区透闪石玉料开采、利用的历史场景,入选“201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详细]
骟马城城址
  骟马城城址位于酒泉市玉门市清泉乡清泉村三组北骟马河西岸,分东、西两城,相距约70米。西城约建于西汉时期,史载为东汉延寿县地,现仅存几段残墙。东城大约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曾在明、清时期进行过维修。东城保存较完好,现存三面城墙,东临骟马河,西墙长92米,南墙长61米,北墙长70米,墙高10米,宽约7米。南墙、北墙有门,西南、西北角墩为五边形,边长7米,版筑。城内外地表散见残陶片。城外有护城壕沟,最宽18米,最深5米,城内外有3处地道相连。曾出土大量的陶器、石器等,其陶器中尤以彩陶和红陶较为独特。……[详细]
西域城城址
  西域城城址位于酒泉市玉门市玉门镇东渠村一组东渠村西南,平面呈长方形,东墙长105米,西墙残长88米,南墙长152米,北墙长153米。城墙夯土版筑,墙高9米,底宽7米,夯层厚0.1米。南墙中间开门,门外瓮城风蚀严重,形状不清。四角有角墩,西北角墩较大,墩横截面为圆形,墩内每隔约0.8米有一层木筋。西域城遗址始建于明,对研究关西七卫设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详细]
敦煌南塞
  敦煌南塞包括双墩子烽燧(1号、2号)、大坝图小城堡(1号烽燧)、博罗转井烽燧、青石沟烽燧、胡拉克特小城堡烽燧、长草沟东口小城堡(1号烽燧)、五个泉子沟口城堡(1号烽燧)、五个泉子3号烽燧(大湾)、大坝图5号烽燧(大湾)、双墩子北墩(垭口)烽燧10处烽燧。个别烽燧夯土版筑。大部分烽燧用石块、柴草、芦苇、粘土等材料就地取材堆砌而成,整体呈圆台状,顶部为直径6.6米左右的圆形平顶,底座直径长23米,底座到顶端斜高16米,残高8.8米。地表散落有瓦片和木片。……[详细]
唐鱼泉驿站遗址(老师兔城)
  唐鱼泉驿站遗址(又名老师兔城)位于瓜州县南岔镇七工村西南18公里,截山子南麓,是一座规模较小的汉代古城。该城坐落在一处稍高的花岗岩剥蚀残丘上,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0米,南北宽25米,分布面积1000平方米。城墙底宽3.2米,顶宽1.4米,残高近10米。夯土版筑,夯层厚6—8厘米,四角筑有角墩,唯东北角特别高大,疑兼作烽燧之用,覆斗状,底部方形,每边长5米,残高近10米。城内有碎陶片,砖块,铁片等遗物。周围是泉流汇集的一处洼地,泉眼多发,水草丰茂,绿树葱茏,其周围干枯嶙峋的荒山秃岭和青--壁,从而使这里成为漫漫沙碛古道上的一处十分理想的中继站和补给地。让西行沙州,东去瓜州的行旅均可在此处得到丰盈的水草补给。据《古本敦煌乡土志八种笺证》考证,在汉代,这处古城遗址为鱼离古城所在地,唐代设鱼泉驿,……[详细]
瓜州坛城遗址
  瓜州坛城遗址位于酒泉市瓜州县渊泉镇东北6.5千米处,由外墙、方坛、大圆坛、小圆坛、方形台基组成。外墙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142米,高0.9米,砂砾堆积而成,四面各开一门,外连瓮城。方坛位于外墙内侧,距外墙17米,呈正方形,长宽均为109米。大圆坛居于方坛正中,距方坛30米,直径为49.4米。大圆坛中间偏北处建有方形台基,距大圆坛20米,东西长9米,南北宽7.2米。方形台基北侧3米处有直径4.5米的小圆坛与通道相连。该遗址形制与榆林窟、东千佛洞、旱峡石窟彩绘的西夏至元时期的壁画坛城图相类。……[详细]
大泉驿遗址(又名苜蓿烽燧遗址)
  大泉驿遗址(又名苜蓿烽燧遗址)位于瓜州县布隆吉乡双塔村双塔水库大坝西3.5公里处的疏勒河北岸,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6米,东西宽4.5米,高5.7米,烽体底部借助风蚀台地修筑,上部夯土版筑,中间夹有原木,夯层厚14—16厘米。烽燧南侧连有坞障,地基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8米,东西宽7.95米,烽位于东北角,坞墙现已倒塌,残高1.2米,残宽0.8—1米,土坯修筑而成,土坯长35厘米,宽20厘米,厚15厘米。该烽是唐玄奘、岑参所指“玉门关外第一烽”,对维护东西方交通畅通及河西政权稳固发挥过重要作用。1989年8月被安西县(今瓜州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玉门之光工业体验馆
  玉门之光工业体验馆以玉门特色工业体验为核心,形成“工业体验互动+玉门贡献展示+融入式消费”,兼具知识性、体验性、趣味性、消费性的全新一代工业文化体验馆。展馆主要面向国内外游客与青少年儿童,兼顾其他受众,建设集互动体验、展示宣传、红色研学、文旅消费于一体的国内首个全体验式工业馆。四大创新理念:体验类工业馆的创新与实践、展示、消费一体●1.全新模式——体验、展示、消费一体完美融合整体设计以体验为主、展示为辅,完美融合,最大限度满足各类人群需求。以参与互动项目为主,通过打卡积分、挑战游戏的方式串联全馆。同时融入式的设置受观众欢迎的各种消费项,通过体验带动消费,在理想状态下,实现展馆收支平衡微营利。●2.运营先导——在玩中学、在玩中购、以购带学通过运营倒推体验设计,设置一整套手环打卡展项的积分消费玩……[详细]
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
  玉门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玉门油田于1939年正式开发,到1957年10月8日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玉门建成,玉门油田走过了一条艰辛的民族工业发展之路。玉门油田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在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奠基地位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同,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打造了“铁人故乡”和“石油摇篮”两张品牌,走上了一条以工业为主、多元经营的企业发展之路,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游览观光。主要参观点有老君庙和老一井、西河坝窑洞、五十年代的苏联专家楼、祁连别墅旧址、油城公园、油田运输处旧址、机械厂旧址、“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11年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详细]
下河清墓群
  下河清墓群位于酒泉市下河清乡西3公里。是一处汉墓与晋墓共存的墓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地表可见平面呈方形夯筑封土堆13座,1956年发掘砖室墓葬24座,其中两座为画像砖墓,出土器物有陶壶、罐、灶和“大泉五十”钱等物。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晋考古和河西汉晋史及美术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南湖、西土沟、山水沟墓群
  南湖、西土沟、山水沟墓群位于敦煌市南湖村北工村周围。汉至魏、晋。南湖墓群位于南湖乡北工村东。面积约20万平方米,地面封土为3--6座一组不等的排列次序,应为家族聚葬。已暴露的墓道,多数东向。地表散见绳纹灰陶片。西土沟墓群位于南湖乡北工村西南2公里。面积约900万平方米。地面有封土70余座,底径2--8米。暴露墓葬形制有土坑坚穴墓和券顶砖室墓两种,地表砂砾堆积墓道清晰。采集有陶罐、绿釉壶、灶、盘和仓等。地表散布有灰陶片和碎砖等。山水沟墓群南湖乡北工村北5公里。面积约4800万平方米。封土堆排列7--9座一组不等,墓道多向南,墓前有覆斗形砾石堆和砾石围成的椭圆形茔圈。……[详细]
乱古堆墓群
  乱古堆墓群位于酒泉市金佛寺镇红寺村东北2公里。是一处汉代与晋代墓葬共存的大型墓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地表可见砾石垒筑的封土堆200多座,平面呈圆形和方形,曾暴露有砖室墓,出土有灰陶仓等。地表散见残砖、灰陶片。墓葬保存较好,对甘肃汉晋考古和河西汉晋史研究有重要价值。……[详细]
兔葫芦遗址
  兔葫芦遗址位于布隆吉乡双塔村西南5公里沙丘中,1972年酒泉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是一处规模大,文化内涵丰富的古遗址。兔葫芦遗址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石镰、夹沙陶罐及少量彩陶片,隋、唐货币、车马饰件。这一遗址的发现将给安西及甘肃西北地区古代文化研究,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1985年11月3日,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2011年12月2日,入选甘肃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