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张掖市旅游

    张掖市旅游景点介绍

    张掖东仓
      张掖东仓位于张掖甘州区马神庙街东仓巷内。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清代沿用并增建,民国时期屡有修葺。又名永丰仓、甘肃仓。现存9座,仍沿用为粮仓。仓房为土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每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2.5米,宽3.65米,墙为土坯砌筑,门边用青条砖砌筑。仓房底层为木板,高于地面,板下有通风孔。东仓设计科学合理,自修建时起,就为我国巩固西北边防作重要贡献,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保存较为完整的古粮仓之一。2019年10月7日,张掖东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张掖高总兵宅院
      高总兵宅院位于张掖甘州区民主西街。清代总兵高孟府邸。占地面积约1113平方米。现存殿堂三座及后楼,均为砖木结构。殿堂单檐硬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后楼由正楼和东、西配楼组成,上、下两层;正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配楼阔深各三间,硬山顶,上有绕廊。高孟,字浩然,今张掖市人,曾历任宁夏、延绥、川北、凉州等镇总兵。2019年10月7日,高总兵宅院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四家魁星楼
      四家魁星楼 位于民乐县-乡四家村中间。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二十年(1895)因楼倾斜曾维修两次,1921年,村民曾集资维修。魁星楼建在一夯土台基上,台基南北长15.8米,东西宽13.15米,高2.5米,四周用青砖砌筑,底层用石条砌筑。魁星楼为三层六角飞檐攒尖顶式砖木结构。第一层东面辟门,其余五面开窗,正中供孔子牌位,旁列颜、孟、曾等孔门先贤之位。第二层建有木构绕廊,六面砖墙雕有鸟兽,室内塑黄帝、苍颉像;第三层也有绕廊,东面辟门。门为四格扇,上绘山水、花鸟。顶部铁戟上有“大起文明”四字。魁星楼为张掖市保存较好的一座清代建筑。……[详细]
    西五个疙瘩墓群
      西五个疙瘩墓群 位于肃南县明花区明海乡南沟村,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草沟井古城以西约5公里处。主要为5个突出的封土堆。封土堆高约12米,长53米,宽15米。M4在1993年曾被盗掘,追回文物103件,后清理出青铜摇钱树、莲枝灯等青铜器及陶器等。另外,在保护区内有较多的平地墓。……[详细]
    甘州古城墙
      甘州古城墙 位于张掖甘州区北环路丝路春酒厂所在地。古城建于元代以前,元大德年间中期扩修,至大二年(1039)重修,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增筑,万历二年(1574)用砖石包砌城墙。现残存城墙东西长140米,黄土夯筑,残高10米,原底宽8米,现实宽5米。……[详细]
    卯来泉城堡
      卯来泉城堡位于肃南县祁文乡堡子滩村。该堡为明嘉靖十八年(1539)修筑的护卫性军事建筑。城堡坐北向南,平面呈方形,南北长104米,东西长103米。夯土版筑。南有瓮城,北部两角有方形角墩,四周有护城河环绕。瓮城门道宽4.5米,墙基宽6米。护城河距城垣8米,深0.5-2.0米。城垣高10米,上部宽3米。二道门内侧东有长23米,宽3米的坡形马道直通城垣顶。保存基本完好。城堡是嘉峪关南段长城终点,对研究明代军事、建筑等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吉祥寺砖塔
      吉祥寺砖塔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安阳乡高寺儿村高寺儿小学内,为当地原吉祥寺附属建筑之一,寺院已毁不存,现仅存砖塔一座,始建年代史书无记载,民间传说为唐代所建,其建筑风格类似西安大、小雁塔,每层塔檐均为唐式木构建筑风格。现存塔体建于高0.70米、南北长12.30米、东西宽12米的方形台基之上,占地面积约147.60㎡,平面八角形,上下共分八层七檐,青砖砌筑,实心体,密檐楼阁式,由底向上逐层向内收分,顶为覆钵体形,塔高20米。 每层塔檐为砖雕工艺,斗栱、木椽、飞头、望板逼真精巧,在一层东南侧正中开有一券形门洞,深2.20米,高1.70米,宽1.20米,原顶部有额题“金刚宝塔”四字,字迹可辨,文革时期被铲毁,之上又有砖雕额枋挑檐式门楣,工艺精湛。198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对研究河西佛教文……[详细]
    马寨无量殿
      马寨无量殿位于张掖市山丹县位奇镇马寨村小学,周围为耕地和荒滩戈壁,无量殿为土木歇山顶,占地面积约65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68平方米。无量殿面阔五间13.84米,进深4米。一字正脊,四出垂檐、垂脊,飞檐兽吻,24根檐柱组成回廊。正脊由空心脊砖,龙身、鱼尾砖依次排列组成。屋顶用望砖压顶,檐下四周为斗拱、耍头、昂、额枋。檐柱上有“牙阙”,廊柱间檐枋下雕刻有缠枝莲花和吉祥纹饰。室内梁架呈三角形状,彩绘龙、云、朱雀等。外门楣上分别镌刻“苍夫子、天府宫、无量殿、鲁祖师,夫子庙”。该建筑是山丹县境内最宏伟、最典型的明代古建筑。对研究土木结构建筑有价值。198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地埂坡墓群
      地埂坡墓群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罗城乡河西村西南2.8千米黑河南岸二级台地上。初步统计,在320万平方米范围内分布有墓葬30座。2007年9月至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群中5座被盗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墓葬结构大致相同,由墓道、照壁、墓门、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等构成,有的前室附设有耳室,大多沿斜坡墓道向下横向在生土层开掘墓室。已发掘墓葬多在生土上直接雕凿仿木结构墓室,三座绘有壁画。出土金博山、铜连枝等构件、铜车马器构件、石龟、骨尺等文物。地埂坡墓群对研究魏晋时期的丧葬礼俗提供了实物依据。……[详细]
    南沙窝墓群
      南沙窝墓群位于张掖市临泽县蓼泉镇南沙窝,东至鸭暖乡野沟湾村五社,西至蓼泉村南沙窝西部与莲槽子和鲍家湖水库一带,北至鸭暖乡野沟湾村,蓼泉镇唐湾村、墩子村、湾子村、蓼泉村耕地南边。东西长约13.5千米,南北平均宽约2.5千米,面积约33.75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内有明显封土堆的古墓葬约400多座。经张掖市文物研究所专家依据采集的文物标本和挖掘的三座墓葬0土的陶器、古钱币等文物进行鉴定,确定为两汉、魏晋(五凉时期)的墓葬群。该墓群对研究魏晋时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景耀寺石窟
      景耀寺石窟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光华村,石窟开凿在长约50米,宽约20米的榆木山谷的沙砾石崖壁上,坐北向南,有43个窟龛。东西向排列为上下两层。早年寺院巍峨,石窟壮观,是本地佛教胜地。现寺院及部分石窟已毁,仅存3个洞窟内的壁画。1-2号窟内存有清代密教壁画,内容多为天王、-、坐佛、说法图及生死轮回图等。3号洞窟形制结构类同,窟内正壁及左右两肩壁下方均设有长方形坛基。壁画色彩艳丽,保存较好。是裕固族最早修建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据民国10年(1921)《高台县志》载,景耀寺创建于清顺治年间(1643-1661年)。对研究河西地区古代历史、宗教文化有重要价值。1991年公布为县级保护单位。……[详细]
    安家庄城址
      安家庄城址位于张掖市甘州区上秦镇安家庄村,为明代军事防御城堡,清代沿用,民国时废弃。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22米,南北宽101米,面积1.2322万平方米。城由黄土夯筑而成,夯层厚0.08—0.12米,四角建角墩,东、西、北三面墙外各筑马面1座,坐西朝东,门开东墙正中,门外建半圆形瓮城,瓮城门开南侧,墙外中部建马面1座,东侧4米处建方形土墩1座。城外有护城河环绕,现仍有河水流淌。2010年被甘州区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瓮城城墙最东端以东30米,南至南城墙外侧以南30米,西至西城墙外侧以西30米,北至北城墙外侧以北30米。……[详细]
    过会台遗址
      过会台遗址位于张掖市山丹县大马营镇花寨楼庄村。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8.75万平方米。地表散落有红陶片残块和石器,周边断崖有堆积丰富的文化层,厚3—5米,夹有红陶片、兽骨、石器等,采集有磨制石器、彩陶片。2012年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试掘,出土夹砂素面弧腹平底陶罐和平底陶钵。该遗址对全面认识和研究河西地区青铜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及文化分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2010年被山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基准点为基点,向东延伸200米,向南延伸300米,向西延伸200米,向北延伸300米。……[详细]
    阎维家族墓
      阎维家族墓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罗城镇天城村,为清代甘肃提督阎维(1691—1762)及其家族墓地。墓地分布面积500平方米,茔圈内有碑楼、阎维碑及墓葬8座,保存较为完整。碑楼高4.5米,墓碑碑身高1.98米、宽0.83米,额首宽0.85米,高0.62米,赑屃碑座长0.96米,宽0.64米,为研究清代河西地区丧葬礼俗提供了实物依据。2010年被高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葬基准点为基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0米。……[详细]
    55、圣经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经楼
      圣经楼位于张掖市山丹县位奇镇高寨村,建于清代。该楼建筑在高大的土台上,占地面积473平方米。台体东西长22米,南北宽21.5米,高6米,黄土夯筑。圣经楼位于台面偏北处,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10.96平方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通长14.6米,进深二间,通宽7.6米,通高6米,对研究河西地区明清庙宇建筑特征、建筑工艺技术、建筑文化有重要价值。1985年被山丹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楼体下墩台底边为基准,向东延伸10米,向南延伸20米,向西延伸10米,向北延伸20米。……[详细]
    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
      汪家墩红军战斗旧址位于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镇汪家墩村,为红西路军与国民党军在临泽倪家营子一带作战时最为北突的前沿阵地。1937年1月初至2月27日,红西路军曾三次进驻倪家营子,并在2月1日第二次进驻后,与国民党军在此进行了长达数十天的拼死激战。作为红西路军血战倪家营子的标志物,汪家墩坐北朝南,基本为正方形,夯土结构,宽11米,东西两边底长11米,高5.5米,底基厚3米。墩体四周现仍有射击孔12个,外有高约1.7米的护墙及宽约4米的外壕沟。……[详细]
    靳氏民居
      靳氏民居位于张掖市山丹县清泉镇南关村,始建于民国七年(1918),占地面积约442.7平方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坐西朝东,平面布局略呈长方形,南北宽19米,东西长23.3米,为一进两院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由东向西依次建有倒座、过厅和堂屋,前、后院南北两侧均建有厢房,所有建筑均为前出廊结构。该民居作为传统民居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从侧面体现了河西地区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审美理念,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价值。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靳文章家西墙外侧,南至南院墙外侧以南3米,西至西院墙外侧以西1米,北至北院墙外侧。……[详细]
    甲子墩墓群
      甲子墩墓群位于张掖市甘州区碱滩镇甲子墩村村委会以南约2千米处荒滩上,面积1350万平方米。 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由于当地居民不断开垦耕地或不法分子偷盗,文物部门先后对众多被盗或露出墓葬进行过抢救性清理。墓葬皆为砖室墓,分单、双、三室等类型,有覆斗顶、券顶等,时代从西汉延续至魏晋,埋藏深度在2~6米之间。墓区内分布有众多的封土堆,特别是在中心区域内东、西两座明代烽火台的周围,有底径6~15米、残高3~5米的高大封土堆近30座,皆黄土夯筑(即“土墩墓”)。墓葬出土了较多的随葬器物,有陶壶、陶钟、仓、灶、罐、案、井、鼎、博山炉等,还有木马、木牛、铜弩机等。 甲子墩墓群是河西地区规模较大的古墓群之一,保存较好,出土器物丰富,对研究汉晋时期河西地区的埋葬制度、丧葬习俗及政治、军事、经济、民族……[详细]
      文殊山后山石窟群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文殊村,包括后山千佛洞、古佛洞,现有洞窟100多个,窟前寺院遗址28处,洞窟形制保存较好。初创于北凉,北魏时渐具规模,西夏、元、明、清仍有续凿或修缮。 后山千佛洞为中心柱窟,中心塔柱正面拱形龛上层原绘有七佛,现存为清代改绘为密宗佛。甬道顶保存完整的北凉绘制的斗四平棋及伎乐。古佛洞也为中心塔柱窟,南壁存四臂观音,北壁可见一佛二菩萨,皆为清代沥粉金线勾绘,甬道顶为北魏四环忍冬纹。 文殊山后山千佛洞、古佛洞是文殊山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河西与古代西域佛教建筑与佛教艺术关系的重要实物。 文殊山后山千佛洞、古佛洞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殊山石窟。……[详细]
      山丹县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山丹县文化街13号,成立于1982年,隶属于山丹县文物局,副科级事业单位,国家三级博物馆。现有工作人员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人。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2200平方米。馆藏文物5300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共1359件。其中艾黎捐赠的文物近4000件,上自新石器,下迄近现代,几乎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主要有陶器、瓷器、青铜器、兵器、钱币、带钩、玉器、乐器、古字画等。设有“路易·艾黎生平”、“艾黎捐赠文物”和“山丹出土文物”3个基本陈列。年接待观众近10万人次。馆长:韩建成联系电话:0936-2729319……[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