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张掖市旅游

张掖市旅游景点介绍

中华裕固风情走廊
  中华裕固风情走廊位于祁连山北麓腹地生态大环线,毗邻213省道线,距离张掖市仅60公里,西临酒泉、嘉峪关,南邻青海省,区域距离312国道和兰新铁路较近,交通优势比较突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康乐乡旅游特色小集镇商业水街为起点,沿榆康公路经万佛峡、马场滩、牛心墩、柏杨河、孔岗木、海牙沟至县城,全长近70公里,沿途皑皑闪烁的祁连雪峰,碧草如茵的广阔草原,松涛澎湃的原始森林,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异彩纷呈的裕固风情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是自驾游理想的探险、探秘必选之路。景区景观复合型较强,各类景观比较集中,中国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和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都汇聚在这里。地址: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榆木庄村等级:AAAA电话:0936-6280039官方网站:h……[详细]
82、红湾寺
红湾寺
  红湾寺是裕固族乃曼部落(西八个家)的寺院,当地群众称之为西八个家寺院,又因最初的寺院背靠一座红色大山,所以又被称之为红湾寺。红湾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0),距今260多年,该寺院曾遭受多次遭受毁坏,几移其址。最早始建于县城南一公里处。后因部族纷争被焚毁,后人称这个地方为“火烧房底子”。寺院被毁后,部落首领又发动群众多方筹资,在西柳沟楼儿山下复建寺院(旧红湾寺)。到了清末时期,该寺院又在与外界的冲突中遭到破坏。第三次移址红湾寺建于1909年,由青海省互助县却藏-亲自选定,并迁寺至隆场河西畔的红湾,因所处山呈红色,当地人称为红湾寺。寺院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大殿底座面积2133平方米,上下分两层,建筑面积470.46平方米,高24.6米,红湾寺大经堂分为两个部分,下面是底座部分……[详细]
文殊寺石窟群
  文殊寺石窟群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境内,距酒泉、嘉峪关市二十余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文殊寺石窟群建于东晋明帝太宁时期,经过魏、晋时期的建设修缮,到唐、宋时期达到鼎盛,声名远扬。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殊寺石窟群始文殊寺院,藏语称“嘉木样贡巴”,汉语意即“文殊大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据传说和《安多政教史》载,文殊菩萨曾显灵于此,故名为“文殊寺”。随着中外游客的逐年增加和旅游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这个千年古刹又呈现出勃勃生机。地址: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藏族乡电话:0936-6164852开放时间:旺季(4月1日-10月31号)8:00-18:00;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00-17:30。门票:文殊寺石窟群旅游景区门票(……[详细]
肃南县裕固族民俗度假区
  裕固族民俗度假区位于肃南县红湾寺镇,景区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裕固风情苑、裕固族特色村寨两个节点为核心,由隆畅河风情线将景区内各个景观节点串联起来,形成了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宗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景区。景区内主要景观有:裕固风情苑、红色记忆主题公园、裕固族特色村寨、中国裕固族博物馆、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游牧文化中心、裕固族歌舞保护中心、红湾寺、索朗格国际赛马场等。景区有机融入自然生态、裕固文化等元素,做足做活山水文章,充分彰显民族特色,形成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山水、湿地、林木浑然一体的独特景致。裕固族民俗度假区作为“山水肃南·裕固家园”旅游战略品牌的重点景区,核心区面积3平方公里。景区通过向国家、省上争取项目资金、县财政自筹、招……[详细]
甘州特色风味美食广场
  甘州市场是张掖最有名的小吃街,这里各类餐馆云集,面食、炒菜、饮料等等一应俱全,而且非常热闹,很有气氛。在这里,你能尝到张掖最地道的灰豆汤、搓鱼、炒拨拉、炒炮,还有杏皮水,感受西北人的豪爽和热情。……[详细]
86、二坝湖 AAA
二坝湖
  张掖市二坝湖旅游风景区位于甘州区碱滩镇二坝村境内 ,又名二坝水库,山丹河中游。是在始建于1958年的二坝水库基础上建设而成,水库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0.3—0.6公里,水深0.5—6米,总面积2700亩(包括水库、鱼塘、芦苇湿地),其中水域控制面积1400亩,设计库容400万m3,正常蓄水296万m3,是融防洪、水产养殖、补充地下水为一体的综合型水库,2006年8月被国家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景区北距兰新铁路0.5公里,南距连霍高速公路1公里,国道312线和旅游专线相互交错贯通,距张掖市区15公里,交通便捷。景区内亭台楼阁,曲径长廊,芦苇湿地相互映照,别具一格,现已成为区内外游客休闲、旅游、渡假、娱乐的旅游景点游览胜地。……[详细]
平山湖大峡谷
  张掖平山湖大峡谷距离张掖市区约25公里,是迄今为止中国离城市最近的集自然奇观、峡谷探险、地质科考、民族风情、自驾越野等于一体的复合性旅游景区,是张掖地貌景观大观园中最美的景观之一!被《中国地理杂志》及中外知名地质专家和游客誉为“比肩张家界”、“媲美克罗拉多大峡谷”、丝绸之路新发现!亿万年风雨沧桑,大自然神奇造化。这里峡谷幽深、峰林奇特,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将五彩斑斓的山体镌刻成一幅幅无与伦比、摄人心魄的山水画卷。张掖平山湖大峡谷海拔高度1500至2550米。其地质构造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距今已有一亿八百万至两亿四千万年。峡谷以流水沟壑为基本特征,山势低且平缓,以沙石山为背景。主要以红白和赭红色为主色调,色彩……[详细]
山丹南湖生态植物园
  山丹南湖生态植物园景区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南湖公园又名南湖生态植物园,位于县城南,是山丹实验推广花卉树种新品种的林业示范园,同时又是集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游览之地。由喇嘛缸泉改扩建而成,1982年始建,至今已形成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观赏景点近20处,游乐项目10多项,融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餐饮聚会为一体的新型综合型公园。园内有发塔寺、常青苑、常青苑、转轮亭、昭文堂等建筑。发塔寺,相传发塔原为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塔之一(中国有19塔)。经千年风雨,荡然无存,明代在发现的塔基上复建发塔,后毁于地震、人为,2004年又多方筹资在公园南侧重建。发塔高五丈多,呈瓶状,塔座高近两丈,三层,塔身高两丈多,呈瓶肚状,塔顶高约丈许,呈伞状。顶有风铃,随风摇曳,声彻城郭,气势壮观。“昭文堂”,寓……[详细]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甘州区城郊北部,与市区紧密相连。湿地面积6.2万亩,主体位于城区北郊地下水溢出地带,与城区毗邻,是国内离城市最近的湿地公园。规划区内多样化的湿地类型,是张掖绿洲这一内陆干旱区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水源涵养和水资源调蓄、净化水质、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和改善区域外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作为区域关键生态支撑体系,对于维护张掖绿洲及黑河中下游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门票免费公园免费开放,园内娱乐项目单独收费。开放时间公园全天开放;园内旅游观光车及娱乐项目运营时间为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30-17:30,淡季(11月1日-3月31日)8:30-17:00。公交巴士:1.乘坐4路公交车到收割机厂站下车后向北步行约1公里可至。2.乘坐8路公交车到直……[详细]
大野口水利风景区
  甘州区大野口水库水利风景区距张掖市区50公里,交通、通讯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水库流域面积80km2,其中库区水域面积30公顷。风景区植被丰富,草场茂密,是黑河和大野口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风景区内有深峡幽谷、苍翠欲滴的自然景观,有绿草如茵、牧歌飘扬的全国独有的裕固族草原风情,有以香喷喷的手抓肉、酥油茶为特色的民族饮食文化。……[详细]
草沟井城址
  时代:汉至明草沟井城址位于中国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南沟村西10千米处,南距甘新公路18千米。城址由南、北两城组成,两城均坐北向南,相距2.5千米。南城保存较好,平面近方形,东西长130米,南北宽120米,面积15600平方米。南垣正中设门,筑有方形瓮城,城四角筑圆形角墩,北垣正中有马面,南垣有马道,城垣底宽7米,顶宽3米,高10米,夯土版筑,夯层厚0.18米。城西50米处有围墙一道,围墙外分布有1米见方的窑坑。城内外地表遗存有残砖、瓦、黑白釉瓷片、青花瓷片、灰陶片及明代钱币。北城平面呈方形,东西长165米,南北宽158米,面积26544平方米。城墙坍塌严重,残高1.5米左右。该城四角原有角墩,现存残迹。南垣正中开门,有瓮城遗迹。城内东北角有一组建筑遗址,呈内外两进院落。……[详细]
东灰山遗址
  时代:夏、商东灰山遗址位于民乐县六坝镇东北约2.5千米处,遗址是由灰土与沙土堆积而成的一座呈东南~西北走向沙土丘,高出地表约5~6米,面积24万平方米。属四坝文化。1958年发现。1987年,吉林大学考古系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发掘,出土文物1003件,其中有彩陶、青铜器、骨器、石器、木器等。在遗址的文化堆积中发现小麦、大麦、高粱、粟、稷、等作物的炭化籽粒。沙丘东北部为墓葬区,墓葬分布密集,多作西北—东南向排列,与沙丘走向一致。共清理墓葬249座,均为竖穴土坑墓,部分有龛,极个别有腰坑。仅两座墓发现有木质葬具,盛行尸骨不全的乱骨葬,合葬墓占有一定比例,各墓随葬品数量差异较大,约三分之一的墓葬无随葬品。东灰山遗址是继玉门火烧沟遗址之后,又一处较大规模且经科学发掘的四坝文化遗址,为全面认识……[详细]
八卦营城址
  八卦营城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永固乡八卦营村西北,以汉初名将霍去病在此布八卦阵击退匈奴得名.城址占地广达42万平方米。城垣残高4米,夯土建筑。东、南各开一门,内有宫城、内城、紫营台。内、外两重护城河,各宽8米、10米。遗址有大量汉砖瓦残片、灰陶片。城址东北有2000平方米的5米高台,俗称为“点将台”。2006年5月,八卦营城址作为汉至晋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2年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对民乐县八卦营境内近百座汉墓的抢救性发掘,出土陶器、青铜器、木器等重要文物300多件,对研究当时的丧葬制度、民俗习惯和这一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具有较高的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无开放时间全天景点位置张掖市……[详细]
张掖鼓楼
  张掖鼓楼,又名镇远楼、靖远楼,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中心。据《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碑刻记载,鼓楼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焚毁于兵燹,康熙七年(1668年)甘肃提督张勇重建,乾隆、光绪年间两次修缮。鼓楼平面呈方形,全用青砖包砌,基部衬砌石条,台顶砌有一米高的女墙,下部四面中轴线开券形门洞。门洞平面呈十字型,与四条大街相通,可供通行;门洞顶部砌五层砖券,上面嵌刻砖匾额,东为“旭升”、西为“宾晟”、南为“迎薰”、北为“镇远”。楼阁上下两层,重檐四面悬挂匾额,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望雪”、北“居延古牧”。康熙七年(1668年)重建后,改为东“九重在望”、西“万国咸宾”、南“声教四达”、北“湖山一览”。钟鼓楼东南角有唐钟一口,铸有图案,每层6格,上层其中……[详细]
张掖丹霞地貌
  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张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张掖丹霞地貌在方圆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带,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详细]
96、仙估庙
仙估庙
  仙估庙坐落在临泽县板桥镇东柳村一隅的大漠绿洲中,始建于公元前约一世纪,修茸重建于二十世纪末。其规模、布局、建筑风格、雕塑彩绘、供奉神位,融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基调,充分展示了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民族心态和河西走廊东西文化相交融的色。仙估庙由一门(山门)三院一偏殿组成。前院主建筑为“天王殿”。中院大雄宝殿为全庙主殿,建筑结构为五转七殿式。后门正中,为倒坐观音殿,大雄宝殿后面是全庙最为高大建筑物,名为“鸠摩罗什舍利牙塔”。塔内藏有该法师牙舍利子一颗,为今日仙估庙镇庙之宝,该塔建有四层,高36米。庙内气势恢宏,一派仙境,吸引了众多游客游玩。……[详细]
临泽红西路军烈士陵园
  西路军烈士陵园坐落在临泽县东郊大少河南岸,总占地面积600亩。园内绿数成荫,花香弥漫,主要建筑物有纪念碑,烈士陵墓、将军亭、博物馆、双拥馆、烈士纪念馆等。园名由-题写。其中最主要的建筑烈士纪念碑,正面是-元帅书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题字,碑背面的碑文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部及所属五军、九军、三十军万余人进入临泽县境内遭-马步芳部队围截,在蓼泉、倪家营、西柳沟、梨园口等地浴血奋战七十余天,数千烈士壮烈牺牲。为缅怀英烈、慰籍忠魂,激励在世、启迪后代,特树此碑。”烈士纪念馆内陈烈西路军在临泽的战斗史迹简介及烈士的遗物--枪管、大刀、马尾手、饭桶、饭罐、照片,一幅幅大型画面,一张张史迹文字,展现出西路军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壮战斗场面和历程。1991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详细]
98、东大山
东大山
  东大山名胜风景区位于甘州城区东北32公里处。这里山峦起伏、氛雄伟、山秀峰奇、沟壑纵横、岩峻石怪,松柏苍翠、花草飘香,飞禽走兽繁多,一路山谷幽幽,杂树丛生,游人来此如入仙境,心旷神怡,留峦忘返。山门前有一巨大石矗立,独守山门,称为女娲石,传说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掷抛于此,若仔细观赏,女娲手印依稀可见。陡峭的奇峰异石还造就了“棋盘绿荫、神仙赐福、接驾神泉”等自然景观。棋盘山中间有一条界线分明的“楚河”,两边各一营盘,棋局对奕,传说是道家祖师袁天罡和张天师云游至此对奕,布下棋局的真实反映。棋盘山后有泉水涓涓,盘山而下,远望九曲长河,近则龙飞凤舞,充满活力,如同接驾之势,故名曰:“接驾神泉”。更有以形取名的“天河飞渡、桦林佛钟,通天栈道,登天云梯、大漠逐鹿、无限风光”等自然景观琪神兼备,栩栩如生……[详细]
张掖西来寺
  西来寺座落在张掖城内西南隅,今西来寺巷。据《甘州府志》载:此寺建于明朝,它前身为慈云精舍,是普觉静修国师阿扎木苏(西土人)所创。国师念甘郡自育无番藏经,奏请当朝康熙皇帝准颁红字藏经108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他将自己的住房慈云精舍改为寺。建楼五楹,以作藏经之所。清雍正年间定边大将军平郡王福彭,公务之暇,临幸此寺,赐金赐额,令-刘劳藏重修,命名为西来寺。上有弥勒佛像并贮藏经,下有宝贝佛像并存国师真容。南陪殿有护国仁王佛像一堂,北陪殿有护国尊天0一堂,大殿有如来佛像,过殿出门有韦驮、天王像。神态各异,雍容大观。观音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殿内顶部中心有藻井,围以绘有各种图案的天花板。藏经楼为单檐硬山顶,两边加卷棚顶,面阔五间,进深五架梁八架椽。陪殿南阔三间(11.4米)进深6.2米。佛……[详细]
张掖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位于张掖市小南街,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山西客民赵世贵、赵继禹、张朝枢等建。张掖是古丝绸路上商贸云集的重镇,从山西、陕西等地来的客商,在张掖开办了几十家大商号,他们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已经营的实力范围,于是结帮会、设会馆,将始建于雍正二年的关帝庙改建为山西会馆,修建费用都由客商募捐。会馆将宫廷建筑与民间建筑融为一体,形成起伏开阖,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院落群体。沿一条轴线依次排列着,如山门,戏台(上下两层,上为台,下为通道),看台(上为台,下为廊),牌楼,钟鼓楼,大殿,后楼等。造型奇特,威严凝重。殿宇楼阁,庭院花木,使整个建筑绚丽多彩。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泥塑,遍布全馆,交相辉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所有建筑除陪殿已拆除外,其余保存完好。解放前,曾设私立三晋小学。解放后,得到妥善保护……[详细]